8

After Reading The Wind-Up Bird Chronicle by Murakami Haruki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jyzhu.top/2021/11/27/After-Reading-The-Wind-Up-Bird-Chronicle-by-Murakami-Haruki/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After Reading The Wind-Up Bird Chronicle by Murakami Haruki

发表于

2021-11-27 分类于 thoughts

阅读量: 3 Valine: 0

我认为隐喻该是为了更清楚、更深刻的表达而存在的,而这本书里的大量隐喻根本无益于表达。

微信读书上花了整整22个小时读了《奇鸟行状录》,感受不佳,读完的时候甚至感到愤懑,胡说一通。

读完我竟然有生气的感觉。尤不喜欢这个隐喻大乱炖式结尾。早知道这本小说通篇暗喻,一件事也没直接地、好端端地讲明白,我是断不会选择阅读的。生气大概是对我这二十多个小时感到不值。

我从来不讨厌隐喻,过去也从村上的《海边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之类长篇里收获了村上式魔幻现实的趣味,也因此是喜欢村上春树的。

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本书是所谓「村上春树转型之作」,开始触及更严肃、更宏大的议题,我原本也是对此颇有期待的。可是用他特有的轻飘飘的方式来探讨爱情、人生我尚能接受,照样探讨暴力、战场,我只有不理解。(剥皮那一段写得倒是很沉重,也很好。)

我认为隐喻该是为了更清楚、更深刻的表达而存在的,而这本书里的大量隐喻根本无益于表达。本书最大的一个主题,即暴力会以各种形式对人造成损害,完全是有更直截了当的方式可以表达清楚的,我一直在期待更直白深入的探讨。可是整本书被细枝末节的、含义不明的隐喻占据了篇幅,以悬疑的情节、跌宕的故事走向来吸引人,我只觉得是挂羊头卖狗肉。

无语凝噎。

这段时间在读村上春树的《奇鸟行状录》。我感觉还行,但是有一点不喜欢的地方。当然是会读完的,都读了三分之二了;但是容我在此吐吐槽吧。不喜欢的地方就是那种神神叨叨,老是说梦境与现实有联系、无法区分啊,老是说主角有什么样什么样的命运,然后遇到一些世外奇人,身上发生一些象征意义的变化,然后命运就哦豁转向了。命运之前是什么方向,后来又是什么方向呢?主角确实有感觉,但又道不明,不可说。总结起来就是:神神叨叨。看别人的想法的时候,有一个人提到村上说话总是有一股刻意的淡定、简短感,他又让笔下所有人都这样说话,导致所有人都有一股村上感,说的都不大像人话,也不一定符合人物性格了。太贴切了!

我想这本书读罢,我大概会搁置村上春树的作品们了。大概是又长大些了吧,阅读口味总之是变化了。下一本肯定会读陀氏的。


或许是我举一反三能力有限…有很多寓言性质的东西,我并没有找出来与之对应的现实意义的道理,并没有完全理解村上想表达的含义。

妻子有暗处的无人察觉的一面,妻子在某种超现实的意义上受困;作为与妻相爱的丈夫,冈田需要从一开始失去妻子的迷茫和失落中走出来,坚持自己,把这当成使生活停滞的磨难,想办法救回妻子,让生活步入正轨,给自己所处的世界重新拧上发条……可是现实生活—至少是我的现实生活,不是这么运转的呀,没有这样的形式呀?

一个地道的人,做出的事总是不那么地道、很令人意外;一个人渐渐地就滑入了一个与常人的世界不同的、仿佛停滞了的世界。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困境呢?

书中冈田无法接受妻子和情人跑了的事实,很努力地思考、寻找答案,然后通过一些超现实的隐喻和境遇,还真的发现了妻子遇到了只有自己才能挽救的困境这一事实。可是现实生活中,更多时候,发生这种不遂人意的事,更大概率那就是事实吧,把自己放在井底枯想,只会想疯了,不会想通了吧?

傻里傻气的雨蛙女儿——从笠原May身上唯一感怀到的

最近我暗暗觉得好笑:人们这样从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有点怪。没这样想过?怎么说好呢,我在这里的工作,只不过按头头如此这般的吩咐如此这般地干罢了,丝毫用不着动脑,等于说脑浆那东西上工前放在寄存柜里下工时再随手拿回。一天七小时对着操作台一个劲儿往发罩上栽头发,然后在食堂吃饭进浴室洗澡,接下去当然就得像一般人那样睡觉。一天二十四小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而且“自由时间”也由于人困马乏而多用来打瞌睡或怔怔发呆,几乎谈不上用心想点什么。当然周末不用做工,却又要集中洗衣服搞卫生。有时还要上街,一忽儿就过去了。一次曾下决心写写日记,但简直没什么好写,只一周就扔一边去了。日复一日千篇一律嘛! 尽管这样,尽管这样,对于自己如此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我还是半点厌恶情绪都没有,别扭感什么的也没有。或者不如说由于这样蚂蚁式地一门心思劳动,我甚至觉得渐渐靠近了“本来的自己”。怎么说呢,说倒说不好,总之好像是由于不思考自己而反倒接近自己的核心。我所说的“有点怪”就是这个意思。

唉,我还没有长大(或者说还没有和解)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无论自己做什么,都还在担心没有在做「正确」的事情,担心虚耗时间,担心一头栽进什么洞里似的。

那两人居然相信世界是如同单元住宅那样始终一贯如此这般的,以为只要以始终一贯的方法干下去,一切终将水到渠成,所以他们也才为我的倒行逆施而困惑而伤心而气恼。

其实笠原may就是加缪笔下的荒诞人,觉察了世界如同舞台布景,一旦坍塌背后什么也不是。这里她所谓雨蛙一般的父母,就是从来没有过从自己扮演的角色中抽离出来,从来没有停下来反思过的平凡人罢

有关「拧发条鸟」的比喻;又及,为什么要翻译成「奇鸟行状录」呢?

"拧发条鸟是实际存在的鸟。什么样我不知道,我也没亲眼见过,只听过叫声。拧发条鸟落在那边树枝上一点一点拧世界发条,‘吱吱吱吱’拧个不停。如果它不拧发条,世界就不动了。但这点谁也不晓得,世上所有的人都以为一座远为堂皇和复杂的巨大装置在稳稳驱动世界,其实不然,是拧发条鸟飞到各个地方,每到一处就一点点拧动小发条来驱动世界。发条很简单,和发条玩具上的差不多,只消拧发条即可,但那发条唯独拧发条鸟方能看到。"

这个比喻没有打动我。我眼中的世界比这个精巧多了。不过比喻本身还是很精彩的

但是,无论是不是偶然的一致,在肉桂的故事中“拧发条鸟”这一存在都不可漠视。人们在它那只有特殊人方可听见的鸣声引导下走向无可回避的毁灭。在那里,一如兽医自始至终感觉的那样,所谓人的自由意志等等是无能为力的。他们像被上紧背部发条而置于桌面的偶人,只能从事别无选择余地的行为,只能朝别无选择余地的方向前进。处于听到鸟鸣范围内的人们,几乎人人都遭受剧烈磨损以至消失。大部分人死掉了,他们直接从桌边滚到了地下。

这才理解到村上比喻的准确。「拧发条」是被动而不是主动,是别无选择、剧烈磨损、走向毁灭。

其他发布渠道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