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数据人的修养: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biaodianfu.com/begging.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金刚经的开头部分(法会因由)有这样一句话:“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次第乞已,还至本处。”这八字。

佛经中的次第乞已

次第乞已,指的是出家人外出乞食时,要不择贫富,按顺序一家家行乞。

传说须菩提尊者出家后,每天上午外出托钵乞食,下午随佛陀修行。但须菩提尊者行乞和大众不同,乞富不乞贫,总是一个人威仪齐整、行止安详地去寻找富有的施主,见到穷困的人家,他决不去托钵。时间长了,其他比丘发现了须菩提尊者的奇怪行为,并提出了质疑,以为须菩提贪图美味珍肴。须菩提尊者解释说:“为什么我不到穷人家里托钵呢?因为穷苦人家的生活已经非常困难,没有多余的饮食来供养我们。我们没有能力救济他们,哪能再去增加他们的负担呢?而向富人乞食,区区一餐之施,对富者毫无压力。所以我乞富不乞贫。”

大迦叶尊者和须菩提正好相反,行乞总是乞贫不乞富。有一次闲谈时,须菩就问大迦叶说:“尊者,你乞食时乞贫不乞富,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大迦叶解释说:“我们是出家的沙门,守道行法,此是人间福田。我们受人间的供养,也是给他们增长福慧的机会。我向贫穷者乞食,让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须菩提听后,点点头说道:“乞富、乞贫,都是为了饶益众生。我们可以各行其道,其实这都是佛陀的教法。”

佛陀知道后,对他们两个人都不赞成,曾呵斥他们心不均平,不合乞食法。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

据《维摩诘所说经》记载,维摩诘大士也对须菩提和大迦叶二人的乞食做法提出了批评。

  • 大士对大迦叶说:“大迦叶,你有慈悲心但却尚未遍及—切,放弃对富豪之家,只专注于穷人身上。你得保持平等看待—切的原则,按照次第行比丘乞食。不执着乞食的念头而行乞食,凡入村庄里巷,心持空相,自然不会分辩贫富。对于供养的施主,不因给你多或好的食物而受大福,也不因给你少或差的食物而受小福;受施的人也不计较多少损益。这就是入佛道的正当之途,是菩萨道而非声闻道了。迦叶,如果以这样的态度乞食进食,也就不辜负人们的施舍了。”
  • 大士对须菩提说:“须菩提,如果能对乞食作平等想,那么—切诸法也就没有差别了;如果能对一切诸法作平等想,乞食也就不会作分别想了。能以这样一种态度乞食,才可以取食。须菩提,修行成就一切诸法,但其行道又远离其法相。如果达到这一境界,你就能从我手中取食了。”

现实中的需求对接

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可将需求对接看作是行乞。行乞的目的在于破除骄慢,如果不愿接受外部需求或建议,相当于不愿乞讨,说明较慢没有破除。在数据岗位通常会有两类人:

  • 优先服务领导需求的人。这类同事占大多数,他们会优先会处理一些领导的需求,得到领导的认可为工作的主要目的。毕竟,领导认可了,才会有加薪会薪酬。另外,这里的领导不仅仅是直属领导。更多的场景是业务对接团队的领导。即看职级办事。业务领导在直属领导面前的吐槽或点赞往往影响了领导心目中的形象。这类主要工作是处理一些大局性质的分析报告之类的内容。
  • 优先服务一线同事的人。这类同事比较少见,他们更认可一线同事的诉求,在他们眼中一线同事的需求最接近客户,也最容易发挥数据的价值。他们会为业务更深入的分析,发现更有价值的信息点。

大部分人平时都遵循中庸之道,想着以上的事情,各做一半,实际面对需求是往往优先领导。一部分原因是贪图“美味珍肴”,另外一部分业余职场的“不安全感”有关。

金刚经是一部关于“到彼岸”的佛经,而在一开始就提到了“还至本处”,看起来存在冲突,实则不是。这里的“还至本处”在我看来是“心法”而非“行为”。即现在所谓的“初心”。在日常的数据工作中,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为了获得更好的职级晋升,为了让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还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我的理解,“还至本处”应是“次第乞已”因,而非果。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