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新能源玩家们的储能路径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16-20211105-36535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新能源玩家们的储能路径

继“造车热”之后,又掀起“储能潮”。

10月18日,华为签约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规模达1300MWh。一时间,将不温不火的储能赛道推上了风口浪尖,相关概念股也悉数大涨,将人们的目光一下子吸引过来。

事实上,新能源赛道中的很多玩家早早就瞄准了储能,并暗自发力,不管是产业链上游的能源企业,还是中游的电池企业,再到下游的车企都试图想在储能赛道分一杯羹。 

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布局新能源已经成为必然,继“造车热”之后,储能是否会成为玩家们寻找的下一个增长引擎呢?

特斯拉:大举收购

要说到布局储能,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在多个公开场合称,特斯拉将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太阳能和更广泛的能源业务上,最终可能会超过汽车业务。

特斯拉从2012年开启储能设备的研发和制造。

2015年发布了其储能产品:能量墙Powerwall和能量包Powerpack。其中,Powerwall可以简单理解为家庭备用电池,可以储能,利用阳光充电。Powerpack则是通过串并联方式组成的储能电池组,可以提供超过100KWh的电能。这两个产品要搭配着光伏屋顶收集太阳能。

图片

  图源:特斯拉官网

于是,2016年特斯拉收购了太阳能组件生产商和安装商SolarCity,完成了“电动车+光伏屋顶+储能墙”这一离网储能系统中关键一环的布局。

2017年初,“特斯拉汽车”正式更名为“特斯拉”。可见,马斯克不想将特斯拉局限在汽车领域,而是尝试完成能源生产、储存与利用的闭环,将触手伸向了潜力更大、机会更多的市场。 

除了布局家庭储能系统之外,特斯拉于2019年7月又设计并生产了可用于公用事业规模的储能产品Megapack,相比powerpack,拥有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集成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降低电池成本,2019年底,又收购了以生产超级电容器而闻名Maxwell公司,特斯拉计划将该公司的干电极技术用于自身的电池改进,这项技术能将电芯的能量密度提升至 300 Wh/kg 以上,未来甚至有可能将现有的能量密度翻番,直接增加至500 Wh/kg。

自2020年起,美国加州要求所有新房屋的建设都要包含太阳能系统,这对于特斯拉来讲无疑是一项政策利好,让其在储能的道路上走得愈加坚定。 

当然,中国作为新能源的最大生产和消费国,储能赛道也将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特斯拉必然不会缺席,在上海设立3号超级工厂,提高本土化运作效率,马斯克甚至亲自飞抵上海为特斯拉“站台”,并喊话特斯拉未来的CEO有可能诞生在中国。

如此卖力“吆喝”,足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甚至有人担心特斯拉这条“鲶鱼”会搅浑中国储能行业。但事实是,能源通常被视为国家命脉行业,大多被国有企业牢牢控制。更何况,中国本土企业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比亚迪:全栈自研

比亚迪早在2009年,就在深圳坪山厂区内打造了一个由风电、光伏、电池储能组成的能源试验田“未来村”——零碳别墅:24小时内的用电,均来自绿色能源,经储能电站进行能量储存和转化后,能够实现零碳排放。 

在随后的几年里,比亚迪则是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海外市场,因为彼时国内的储能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下游的应用空间有限,低价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公司在产品和技术研发上的精力,与其在国内和同行们“内卷”,不如瞄准利润更高的国际市场。 

2011年比亚迪接到了与美国雪佛龙的4MWh的储能订单,向海外出口了第一个集装箱,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仅2015年一年,比亚迪总共向美国储能市场出口了100个集装箱,共132MW的储能电池产品,价格也是当时国内市场的2倍。

产品也从家庭储能系统,到工商业储能产品,再到公用级别的集装箱系统几乎实现了市场全方位的覆盖。截至2019年年底,从全球累计装机量来看,比亚迪可以和LG、三星、特斯拉等巨头站在第一梯队。

随着国内政策不断鼓励,储能赛道的蓝图逐渐清晰。在风光电储一体化的趋势下,储能必将成为新能源的标配。

比亚迪也顺势以“系统集成商”的身份回归中国市场,此时的比亚迪,从电芯到PCS、BMS等核心部件均为自主研发生产,除了向电网等个别客户提供电池外,比亚迪并不单独销售其电芯和模组,只提供集成化的储能系统。 

比亚迪内部人士表示,“早期的市场环境不成熟,没有产业链配套和相关标准。为保证产品的及时交付和安全运行,由自身来做全产业链的系统集成是更负责任的做法。”

当然,后期若想将国内储能市场做大,技术和业务的共享、开放也是大势所趋。比亚迪旗下子品牌“弗迪”的成立,也是其开始对外销售储能零部件的关键信号。 

2020年8月,比亚迪首次将电网级储能产品BYD Cube公布于众,产品形态一改过去的集装箱式,而是更加模块化和标准化,业内人士也将其视为一款革命性的产品,认为比亚迪把造动力电池的创新,应用在了储能系统上,把车规级电池上对空间的极致压缩,投射在了集装箱体积的储能产品上,以“降维打击”的思路,推动储能发展。 

2021年,后续的BYD Cube还将搭载比亚迪的拳头产品“刀片电池”,能够进一步缩小储能电站的占地面积。

“掌门人”王传福曾不止一次谈及他在新能源上的愿景,打造一个围绕太阳能、储能、电动汽车的新能源帝国。这与特斯拉“光伏+电动车+储能”的战略布局如出一辙。 

比亚迪储能业务总经理尹韶文在储能大会上表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光伏组件企业出现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逆变器公司出现在中国,我们相信未来最有竞争力的储能公司一定也在中国。”言下之意,比亚迪在这场“储能竞赛”中也将势在必得。

宁德蔚来: 抱团取暖

能够像比亚迪一样,做到全产业链自研自销的企业,还是少数,但这并不影响玩家们“抱团取暖”进军储能的决心。在此前《6200亿业绩考核目标,宁德时代能否靠储能实现》一文中也提到,宁德时代对储能也是虎视眈眈,凭借其超强的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能力,从上游与国有能源巨头在风电、光伏、水电储能等领域展开合作,下游与新能源车企合资建立电池运营公司,化身储能“运营商”,通过B2B2C的形式,提供“风/光/水-储/换/充“的全套服务。

而身为“新势力”的蔚来汽车,虽不及前辈们的“财大气粗”,但却有着与前辈们同样的储能野心。

蔚来在2021年上半年成功牵手中石化,规划在中石化加油站网点布局5000座充换电站。

二者之所以能够“一拍即合”,一方面也是中石化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一步。因为在牵手蔚来之前,中石化早已布局太阳能产业,投资了超薄光伏及光电显示特种玻璃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所以,利用星罗棋布的网点,构筑一条由太阳能发电、电池储电、电桩充电组成的“能源传导链”,将那些抛弃加油站的电动车主们吸引回来,是中石化的新战略。

另一方面,蔚来一直走的是对标BBA的高端路线,若想既维持高昂的售价,又享受新能源补贴的福利,唯有走“以租代售”的换电模式才行得通。加上,蔚来汽车向来以服务著称,必然少不了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当然,前期的成本投入也是巨大的。但想到,随着中石化的太阳能发电初具规模后,海量的过剩电能可以储存在蔚来的换电站中,不仅可以为蔚来车主提供换电服务,甚至可以为其他车企的充电桩供电,这块储能“肥肉”,想必蔚来是不会拱手让人的。 

由此可见,新能源赛道的主流玩家都在暗自发力储能市场,因为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连续、不稳定。所以,如果不研究储能,清洁能源将很难被大规模使用,这也解释了为何“老大哥”华为在新能源赛道开局第一招就选择了储能。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