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无聊、孤独、荷尔蒙,如何给社交产品筑梦?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47199867600000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无聊、孤独、荷尔蒙,如何给社交产品筑梦?

社交产品笔记·1小时前
一款产品的精髓就是带用户进入最深的梦境,激发出用户脑海中最深层的欲望

上次社交产品笔记提出了《社交的梦境植入理论》,没有看过的朋友可去再去重温一下。这次社交产品笔记小组又讨论了一次“梦境植入”,为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看法,我相信这篇文章会让大家对“梦境植入”和“如何筑梦”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01 无聊、孤独、荷尔蒙

首先提一个问题:我们做一款产品的最终目标是让用户体验到什么?

如果也不确定的话,那么我们做出一款产品的初衷是什么?

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肯定是有一条核心链路,指引或者发掘用户通往内心最深层的地方。

其实,这也是社交产品笔记常常讲的:一款产品的精髓就是带用户进入最深的梦境,激发出用户脑海中最深层的欲望,在产品中释放的淋漓尽致。说到这里,尽管产品的目标已经明确了,那么产品形态是不是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呢?

目前,市场上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基本是在围绕三个方向解决用户的痛点:无聊、孤独和荷尔蒙。具体到形态上,1v1、秀场之后,语聊房再一次兴起。我们都知道语聊房都是2000年初的产物,早已经被淘汰了,直到2016年又开始逐渐兴起。这显然不是产品形态在倒退,而是我们对用户更加了解了。

时至今日,产品形态基本固定在现有模式,大部分靠的不是产品力,市场开始转向渠道和投放。国内外都已经不是增量市场了(不考虑海外有增量的区域低价值用户),在存量市场买量必然会越来越贵,产品形态越来越趋于相似,陌生人社交一直在激烈地内卷中。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产品的初衷和用户体验是契合的吗?到底解没解决用户需求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陌生人社交肯定解决了用户的需求。但是我们有没有挖掘用户的深层需求呢?我认为大多数产品只想到解决用户的表面需求问题,并没有挖掘和解决深层问题。

社交产品笔记对俞军提出的“用户模型”进一步理解是:对用户的行为和偏好进行测试,搞懂“价值是什么”。

02 现实转化和梦境转化

”社交的梦境植入理论“分两个层面:第一层是从现实转化到梦境,深一层是从梦境中内部转化到“彻底脱离现实的梦境”。

v2_998248edb6db473b968ef8a157b0b4f9_img_000

“行为设计学”鼻祖,斯坦福大学教授福格曾经指出过:人类的天性决定了我们无法长期坚持做令自己痛苦的事情,但如果从容易做的事情开始,就可以做到你想做的几乎任何事。

从现实转化到梦境是给用户一个很简单的理由,“一周CP、假装情侣、淘男网”等平台,还有Soul的“灵魂社交”、陌陌的“约P”等都是在给用户造一个简单的梦境通道。在社交笔记看来,这种简单的梦境只是用户在给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本质上都是用户对陌生人社交一直抱有不同程度的幻想。

梦境转化是从一个浅层梦境转化到一个更深的梦境。用户当初来陌生人社交平台可能只是为了找找异性,排解、宣泄一下,或是寻找一个暂时有陪伴的地方,但在不断地产品体验中,有了另一处可以让他们暂时忘记自己“最初使用产品目的”的地方。

03 梦境≠增加无意义的场景

当社交产品笔记首次提出《社交的梦境移植理论》之后,有人误解,也有人质疑。

我们做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初衷并不是让用户迷失自我,而是弥补用户在现实中的缺憾,所以需要我们给用户持续造梦。

用户在陌生人社交平台上各种行为举止,都是在一步一步地趋向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与现实相反的。基于这点,陌生人社交在对用户的认知上需要远超于其他行业,但显然大部分社交公司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然沉迷在各项数据指标为导向的层面。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数据指标不重要,我们要看“锦上添花”是否解决了用户需求的问题。

接着说“广场”的例子。现在很多语音房、1V1等等,都加上了“广场”场景。之前也提到过Soul打着“灵魂社交”的旗帜,却把“广场”场景也放了上去。我相信用户的产品逗留时间变长了,同时增加曝光的几率变大了,积目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增加“广场”的意义到底何在?显然产品的初衷不是为了让用户多增加逗留时间,而是要解决用户真正的需求。无论是语聊房、1V1、秀场直播,“广场”是一个展示的地方,有些人去用语音房但是一定不会去广场展示自我。这些用户的优势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声音或者口才。

因此,广场是为了给那些“可以通过外表快速吸引异性的人”所准备的场景,增加了他们触达异性的几率,满足了一类人群的需求,而不是增加逗留时间的。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是很多人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做“广场”。

04 社交产品如何筑梦

有深层次梦境的产品有利于LTV的增长,但是市面上这类产品非常同质化。主要原因是能够让用户留在深层次梦境的理由都很类似——上瘾。在第一篇社交梦境植入理论中,我曾经提到过Nir Eyal写的《上瘾(Hooked)》,具体是怎样呈现的呢?

v2_9973b8735fc24d99981c5bbae69ba2af_img_000

触发就是指促使用户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分两种触发方式: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例如外部触发是某App的UI设计讨巧,喜欢做成有消息提示的样式;内部触发是在产品的聊天对话框中,突然冒出某个漂亮精致的异性与主动问候。

行动指即在对某种回报心怀期待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例如用户看到别人的问候后点开对话框,意在呈现产品是如何驱动特定的用户行为的。为了提高人们某种行为的发生频次或培养习惯,产品设计者充分利用了人类行为的两个基本动因:一是该行为简便易行,二是行为主体有这个主观意愿。

上瘾模型与普通反馈回路之间的区别在于,它可以激发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强烈渴望。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期待奖励时,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量会急剧上升。多变的酬赏指奖励的变数和差距越大 ,人的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就越丰富,便进入一种专注状态 ,大脑中负责理性与判断的系统被抑制 ,而负责需要与欲望的部分被激活。

投入指当用户为某个产品愿意提供付出他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时,投入即已发生。

实际上,“上瘾”只是在阐述一个现象,即产品如何引导或者影响用户的行为模式。但有些地方没有说的很透彻,或者说可能并不适用一些产品,比如说社交产品。

人类的社交行为是带有自然属性,并不依靠上瘾来解决这种社交需求。我认为这种上瘾机制中“多变的酬赏”是大多数社交公司在使用,这些确实可以在梦境植入中的后半段——梦境转化中使用。

除了这种上瘾机制,还有什么可以铸造更深的梦境?

社交产品笔记认为是拉长关系链。

在业内,像1v1产品的用户有效通话时长(总通话市场/总通话次数)基本维持在4-5分钟,必然导致用户LTV不高。怎么能做成像SLG游戏那样,用户愿意付出更长时间、更多金钱呢?

显然,答案不在于用户,而是主播端。主播端的质量高低决定了整个产品的收入曲线。比较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运营衡量主播的质量高低,都是通过短期内所带来的收益。但这种方法有一个比较致命的弊端,主播和用户的长链关系没有建立成功,短期内并不能带来良好的收益“高质量”主播会被平台剔除。

就目前的海外比较大的1v1公司——亚创、LBE、莱熙,最近1-2年没有更进一步,其实都已经早早到达了自己的收入天花板。迟迟不能再进一步的原因是以前的用户和主播之间的关系链太短,收割一波算一波。

这里可以提一点Azar在供给端的策略,营收已经突破了亚创、LBE、莱熙现有的瓶颈。不过,亚创、LBE、莱平的场景气氛已经成型,就无法模仿Aza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社交产品笔记”(ID:shejiao321),作者:NKL宁凯伦,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