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面对苹果的王炸,英特尔12代酷睿能反击么?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830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021-10-30 15:22

面对苹果的王炸,英特尔12代酷睿能反击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黄智健,原文标题:《第 12 代酷睿登场!面对苹果的王炸,换了管“牙膏”的英特尔要如何回击?》,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Intel is back.”

英特尔 CEO 帕特·基辛格在接受 CRN 杂志采访时,自信地向公众宣布道。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个芯片行业的蓝色巨人过得并不轻松,先是老合作伙伴苹果宣布从 x86 架构转移到 Arm 架构,再到今年 1 月台式机 CPU 的份额首次被老对手 AMD 超越,英特尔面临的挑战变得越发严峻。

85

图片来自:英特尔发布会

基辛格——这位阔别英特尔 11 年再回归掌旗的新任 CEO,在近期公布了英特尔接下来的计划:5 年进行 4 次架构升级,在 2024 年赶上对手,在 2025 年超越对手,以超越摩尔定律的速度重回行业之巅。

这是个充满挑战的目标。

85

苹果在阔别一年后拿出的 M1 Max 证明了自己在 Arm 架构上强悍的研发能力;联手台积电不断改进 Zen 架构处理器的 AMD,在桌面级处理器上也隐约显现出领先的姿态。

英特尔如果想要证明自己有超越对手的决心,没有什么比拿出一个好产品来得更有说服力。

而英特尔最新发布的代号为 Alder Lake 第 12 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就是它在这场“马拉松”上迈出的第一步。

一、x86 最具颠覆性的一次变化

85

图片来自:Intel

在了解新一代酷睿的各种新技术前,相信很多朋友最好奇的是 12 代酷睿的性能到底能不能打,那就让我们先跳过技术介绍,直接快进到性能对比环节。

先来看看 i9-12900K 在内容创作和游戏上的表现。

85

在 Adobe Premiere、Adobe Lightroom 和 Adobe After Effects 三款常用后期软件的表现上,i9-12900K 与上一代的 i9-11900K 相比都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其中 AE 的提升更是翻了一番。

85

而在游戏表现上,i9-12900K 和 i9-11900K 以及 AMD 的旗舰处理器 Ryzen 5950X 相比,在大部分测试游戏里都有着不同幅度的领先,其中领先幅度最高达 30%。

需要注意的是,Intel 补充声明了该测试是在 Windows 11 平台上进行,考虑到 AMD 处理器在 Windows 11 的性能表现还有待优化,两者游戏性能的对比并不一定完全准确

85

但毋庸置疑的是,和上一代相比,i9-12900K 游戏性能提升非常明显,其中像《英雄联盟》的网游提升幅度甚至超过 40%。

被吐槽了多年挤牙膏的英特尔忽然突飞猛进,确实叫人很不习惯。在 12 代酷睿上有很多首发亮点值得关注:

  • 首款采用 Intel 7(10nm Enhanced SuperFin)制成工艺的桌面处理器

  • 首款采用混合架构设计的 x86 桌面处理器

  • 首发支持 DDR5 内存

  • 首发支持 PCIe5.0 标准

其中,全新的混合架构设计被英特尔称为“x86 平台最具颠覆性的一次变化”,这也是第 12 代酷睿性能大增的重要因素。

85

过去无论是 AMD、英特尔的 4 核、8 核还是 16 核等多核处理器都采用的是“同构多核”架构,即各个核心的结构完全相同,地位也相等,既可以共享相同的代码,也可以让每个核心分头行动。

而像“异构多核”结构则多见于 Arm 等处理器,在处理器中区分大小核心,大核心负责核心运算,小核心则负责低功耗的任务,各司其职提高能效比。

第 12 代酷睿的混合架构,简单来说就是从原先的“同构多核”迈向了“异构多核”,将原本均一的核心区分为性能核(P-core)和能效核(E-core),新的设计思路让第 12 代酷睿在真实的多任务处理上有了性能大提升。

85

英特尔一共发布了 6 款处理器,分别是 8P+8E 16 核心、24 线程的 i9-12900K、i9-12900KF;8P+4E 12 核心、20 线程的 i7-12700K、i7-12700KF ;6P+4E 10 核心、16 线程的 i5-12600K、i5-12600KF

以 i9-12900K 为例,其核心架构分为 8 个 P-core,8 个 E-core,其中 P-core 支持超线程,共 24 线程。

85

采用了新的 Golden Cove 架构的 P-core 在单核性能上比 10 代和 11 代酷睿都有很大提升,基准频率达 3.2GHz,睿频最高 5.1GHz,睿频 Max 3.0 加速最高 5.2GHz。

P-core 相比 10 代酷睿提升达 28%,看来升级 10nm 制成工艺确实对性能有明显提升。

E-core 的性能也同样亮眼。在 Arm 等传统的“大小核”架构中,小核的性能往往远不如大核,但 E-core 与 P-core 的单核性能并没有这么悬殊,E-core 比 10 代酷睿的单核性能还稍高,基准频率达 2.4GHz,睿频最高 3.9GHz。

这也印证了英特尔的说法:异构架构并不是为了省电而生,而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效能,可以说是一根“双管齐下”的牙膏。

85

P+E 的混合结构对多线程处理能力的提升是显著的,i9-12900K(241W)相比 i9-11900K(250W)的多核性能要高 50%,并且功率还要更低,不仅“跑得快”还“不吃草”。

混合结构带来的另一大好处就是有更好的能效比,还是以 i9-12900K 为例,即使将它的功率降至 125W,它的多核性能也比上一代强 30%,再降至其四分之一 65W,仍能与之持平。

换句话说,现在再用它组一台 100W 左右的迷你电脑,性能就能赶上目前 250W 处理器的效能,确实是一次大幅度的技术进步。

二、Windows 11 才是 Alder Lake 的最佳拍档?

第 12 代酷睿的性能混合架构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如何高效地调度 P-core 和 E-core 不同的两种核心。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些对计算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应该优先交给 P-core 处理,而一些像后台常驻应用则可以交给 E-core。

85

为此,英特尔开发了 Intel Thread Director(硬件线程调度器)功能,直接内置在 CPU 核心的硬件之上,配合 Windows 11 进行线程调度。

85

简单来说,像一些常规标量运算、向量浮点验算、机器学习等有高性能需求的负载线程,都会由调度器优先分配给 P-core 的最优核上。

而当有优先级更高的负载出现时,本来在 P-core 上跑着的简单负载就会被转移到 E-core 上,让 P-core 腾出功夫处理这些任务,这个调度过程由 Windows 11 来自主完成。

其中游戏直播便是一个典型的多任务场景。在游戏直播的过程中,处理器需要一边计算游戏图像,一边将游戏画面推流到直播平台,这时 P-core 就能负责高性能的图像处理,而 E-core 则负责可以后台持续的画面推流,分担计算压力。

基于混合架构,像游戏直播、视频剪辑等多任务场景的处理性能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不过这也基于一个前提:Windows 11 系统能够识别不同的应用程序并自动调度线程。

如果用户还在使用 Windows 10 系统,高效的混合架构还能发挥出作用吗?

85

英特尔称 Intel Thread Director 是基于 Windows 11 平台开发的,因此 Windows 10 并不能使用这种最有效的调度方式。

不过由于英特尔在 Windows 10 平台上开发过同样是混合架构的 Lakefield,Windows 10 也基本可以识别出 P-core 和 Ecore,并根据自己内建的工作调度策略来进行工作任务分配。

在大多数用户场景下,用户都很难感知到第 12 代酷睿在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的性能区别。

但对于一些像 Benchmark 等性能测试软件,如果 Windows 10 没有将所有负载都调度在 P-core 上,那么还是有可能得到差异比较明显的测试结果。

三、新的技术变革才刚刚打响

英特尔对混合架构的构想由来已久,在 Alder Lake 之前,英特尔在 2018 年就曾推出过 1+4 混合核心设计的 Lakefield 移动处理器,并在 2020 年推出了相应产品。

作为英特尔初次试水混合架构之作,Lakefield 的设计更接近传统的“大小核”概念,其核心架构由 1 颗第 10 代 i3、i5 等级的 Sunny Cove 核心与 4 颗 P 系列 Atom 等级的 Tremont 核心组成。

Lakefield 总体而言并不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由于它面向的是移动端平台,英特尔更侧重于增加其电池续航时间,这种取舍导致它的处理性能并不突出。

在推出了 Galaxy Book S、ThinkPad X1 Fold、Surface Neo 等几款轻薄型产品后,Lakefield 很快便进入了产品末期,并于在今年年中停产。

出师未捷的 Lakefield 让英特尔累计了很多设计混合架构的经验,这也被应用在了 Alder Lake 的研发上,例如重要的 Thread Director 线程调度器,便是基于 Lakefield 上的早期版本开发而来。

Alder Lake 和 Lakefield 最大的差异就在于,Alder Lake 的混合架构是以性能为优先设计,其 E-core 已经达到了第 10 代酷睿同频率下的单核性能,几乎相当于 Lakefield 的“大核”。

因此套用传统的“大小核”结构解释 Alder Lake 的性能混合架构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其 P-core 和 E-core 的性能、地位之差要比传统概念来得更小。

85

有了单核性能表现不俗的 E-core 加入,Alder Lake 能够以更低的能耗提升 CPU 的多线程多任务处理性能,而不用一味地打磨、堆砌 P-core,以此达到更好的能耗比,这不仅对桌面级平台有显著意义,在笔记本上也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根据英特尔公布的消息,第 12 代酷睿桌面端和移动端都是基于 Intel 7 工艺制成,并且都采用了全新的混合架构,新的 Alder Lake 只是个开始。

这不禁让人期待,接下来登场的混合架构第 12 代移动端(6+8,共 20 线程)和超低功耗端处理器(2+8,共 12 线程)会给笔记本、Windows 平板等设备带来怎样优秀的能耗比表现,接下来要发布的轻薄本或游戏本很可能要迎来一次性能爆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黄智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