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如何理解一家公司「财报」?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mtpost.com/581733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如何理解一家公司「财报」?

带着问题找答案,看财报不是首位,分析对标才是核心。

如何理解一家公司「财报」?

00:00 24:5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王智远

看财报有多种目的,随便举几个例子:

了解某个公司如何赚钱?股票市场有无提升价值?公司未来战略方向如何?甚至观察竞品战略意图等,诸如此类。

若从投资者角度,你希望了解一家公司年报寻求投资机会;意味着你认可价格会围绕价值波动,进而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去计算公司价值,分析历史或猜测未来。

若从公司分析师角度,你希望从四个维度(政策,资本投资;市场热度,竞品发展)来判断某个赛道进行情况,输出机会点给高层做判断,不一而论。

作为管理市场品牌经验多年,我一般阅读财报有三种用途:

1)做财经公关(Financial public relations)维护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和价值定位,2)写行业监控/竞品分析报告;3)完成全面的投资分析。

尽管「财报」一词年中或年底总能把几家企业带出圈,你也会偶尔凑凑热闹转发下某些公司的文章,但你知道「财报」究竟是什么吗?

工作中的财报往往反应企业经营的状况,主要分为四大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些词汇在投资人或财务从业人员眼里犹如家常便饭,可未舍身入局的人会一脸茫然。

不过不要担心,我常说,只要了解一件事的「结构」并找到它「解构」,就可进行重构,不妨从基础常识开始,对财报解读有个全新了解。

01.基础常识

大企业公司年报可能有几百页,港股公司也有几十页;有些人根本看不下去,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因为涉及内容很全面其实不需要从头到尾看一遍,基础角度先掌握两个方面即可:

1)年报分为12个章节,每个公司都是统一的

2)清楚知道每个章节都在讲什么,哪些是重点

这两方面我用浅显的语言分别概述,帮你排除干扰划清重点,前三章包含(目录,释义,提示,公司简介和财务指标,业务概要)。

分别是:会计事务所出示意见,当看到审计师出局「标准无保留意见」才意味着这份财报值得解读,遇到其他原因表示数据不完全可信。

简介和指标都是粗略的数据,业务概览主要看(产品,经营模式,行业发展和业绩驱动要素,生命周期,行业地位竞争力,资产变动情况)。

中间三章包含(经营情况,重要事项,股东情况);其中经营情况较为重要,里面涉及到收入、费用、成本、研发投入、现金流;重要的是大客户信息也在,可作为财报数据重要组成版块,看财报重点关注在这部分。

战略与经营计划风险等信息基本了解下即可,这是公司未来收入增长目标;企业会把财报中最重要的内容罗列在重要事项中,主要包含利润分配预案,会计政策和重大关联交易等。

股份变动和优先股相关基本对于常人来说没有太大用途,可直接跳过。

再说后三章包含(董事、监视高管、公司治理,债券)里面具体呈现是任职高管年薪,履历;这一项从投资角度有时可以排雷。

比如某家科技公司高管团队全是财务,市场经济人才却没有几个研发人员,就需进一步注意;公司治理常规为官方话术,债券如果没有会显示「不适用」等信息。

最后两张(财务报告,备查文件),三表的核心都在此;其中财务报表一共六份,分为母公司财报与合并财报;一般只看合并即可,所以称之为三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说到这里,一份完成的年报结构和重点基本梳理完成,每家模板基本一样;那读懂这些就能看懂财报了么?未必,有人对行业很陌生时就开始阅读年报,通常会遇到三个问题:

1)分析不对,如拿着财报看证券

2)找不到合适分析工具

3)不知道看什么内容

一顿乱看就知道公司赚多少亏多少没有然后,除此外还有更多,所以在阅读一家公司财报前,上述只是基础,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分析行业,它分为:1)TOC,2)TOB

先说TOC企业:

TOC称之为终端产品和服务只要售卖给个人,我们需要在财报中找到四个要素:1)什么产品,2)客群特征,3)解决什么需求,4)增长模型

产品依次对应实物还是虚拟,(这可以分析出边际成本投入),如电商公司背后就可能有供应链成本,知识付费教育公司,相对供应链成本就比较低;还有纯硬件和硬件加增值公司,不一列举。

高单价/低单价(消费决策机制)奢侈品还是必需品(消费频次);如白酒企业与啤酒企业明显不同。

高毛利/低毛利,高频/低频;前者决定盈利效率,后者决定消费节奏,如潮牌服装和普通服装完全不同,一个是偏季节定制,一个偏走量。

客群特征代表产品是否有地域性,年龄,支付能力的限制;进一步描绘出精准用户画像;对于需求而言,分为「基本和高级」两种,可分为个人,家庭,送礼,社交,这些因素有利于判断未来增长趋势。

增长模型可看到企业是如何实现销售的,像电商就纯线上;而本地生活类(美团)就多业务组合;这些还可以细化到(营销方式,品牌力)上;有助于我们了解「产品如何找到人」。

再说TOB企业:

TOB有几个关键组成因素分别为:1)什么产品,2)产品所在产业链位置;3)客群特征,4)平台系还是混合型,5)产品参与方都有谁。

产品分为虚拟和实物两种,如:

苹果手机上游屏幕供应方,SaaS平台中的ERP等,这决定投入的边际成本;除此外还有交易模式(大额采购/小额采购)(长期/一次性);(过程产品/终端产品),高频低频。

了解这些的根本有助于清晰认知到公司通过什么方式,在多长时间,用多大代价,做什么样的决策流程给到不同客户,满足什么需求。

按照经营逻辑说就是:「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解决什么问题」。

产品所在位置对应的是产业链分析,如公司所处上下游关系,市场地位是头部还是二梯队;行业维度是垂直还是多行业通用。

这些有助于分析一家公司的综合实力关系,如,同是SaaS公司;但有赞微盟市值和股票差距却很大。

再说客群,B端客群一般可分为大B、小B,TOG三种,三者直接决定在客户采购中地位(可分析出属于通用业务,主营业务还是边缘业务)。

进一步而言,延伸出的是目标客户决策方式,有利于我们了解销售对象采购细节决策周期。

除此外B端类型有「平台型公司和混合型公司」两种,前者属于以撮合为主从中间获益,那在看财报时需要从中找到几个关键因素:

1)什么驱动(技术,资源,规模)

2)怎么收费(对哪类公司)

3)所处市场地位

另一方面,平台参与方都有谁可分析出「用户粘性,付费和续费意愿」等要素。

再说混合型公司,它是什么呢?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都有混合业组成部分,如财务维度:自营造血和投资布局两方面;业绩方面有交叉平滑。

一个简单例子:美团外卖季度营收上涨,但团购下降,可能对外讲战略亏损;实则是「业绩平滑」;除上述维度外,B端企业和C端企业还有五种通用场景:

1)资产依赖度,2)市场特征;

3)是否周期行业,4)行业阶段;5)行业驱动力

资产可分为「重轻」两种,前者公司投入资金较大获得利润回报较低,利润率低;产品更新后需要更新生产线,资产折旧率高(如制造业,消费供应链的工厂)。

后者相对投入资金少,获得较高利润(如强大品牌获取利润的高档服装,白酒,知识专利)等。

那市场特征主要来分别什么呢?我把它成为「定价策略」,有的企业属于(自由竞争,垄断,寡头,完全垄断);背后代表控制能力,议价权。

什么是周期行业(Cyclical Industry)?指国内或经济波动相关性较强的行业,如钢铁,煤炭;工程机械,金融房产等;那非周期就容易理解,如白酒,农业,餐饮,食品饮料。

进一步说,区分周期对一家公司影响巨大,如某家餐饮集团业绩一路下滑,它可能真不行了;但煤炭一路下滑可能只是探底过程,总会回来的。

行业阶段做市场绝大部分人基本都清楚,分为四个维度(进入,增长;成熟,衰退);这可以助力我们分析公司的增长能力。

譬如:都是年度30%增长对应行业可能不同,如电商可能就不太行了;换成芯片要买股票绝对增值。

总而言之,一份财报我先看是TOC或TOB的产品,产业链位置对应人群,增长模型这些小类别。

再看「市场特征」,周期长度,行业阶段,对资产依赖度,行业驱动力来进行分析。

整体来说TOC生意标品居多,决策流程短,时间短回款快;TOB交易价格不透明;决策时间长;这些基础知识有利更渗透的对业务解读,商业模式判断;但还不够,最重要是三张表格解析。

02.三表拆解

财务报告包含三个方面:审计报告,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这里重点说下会计报表,即:1)利润表,2)现金流量表,3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什么是利润?简单来说看一家公司季度或年度赚了多少钱,利润给出的信息是时期内容;公司赚钱能力行不行,有两个衡量指标:1)营业收入,2)净利润。

营收的由来有单一与组合两要素组成,有些刚上市的公司业务比较单一,但随着时间拉长,为增长企业壁垒,就会对业务有所扩充。

如美团早期只有团购,随着发展多出酒店,旅游等业务,那营收就分为主和辅两种;想看一个公司成长速度如何,简单的方法论为: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与去年相比,看看增长速度。

一个简单案例:从数据就可看出茅台2017的增长能力要高于洋河。

!1400x779&ext=.png

《同花顺数据》

利润表另外一方面反应「赚钱的效率」,即毛利率,如何理解呢?

比如:

2015年营业收入是10万,营业成本是5万;那毛利润就是10-5=5万;毛利率就是(10-5)➗10=50%。

这5万还要再除去水电,杂项等费用,到手的才是赚到的钱,所以毛利率太低就有可能亏本。

一般而言,好的上市公司毛利往往不低于30%,否则扣除各种管理费,税等支出很可能赚不了多少利润。

我一般使用利润表看两个维度:1)主营业务,2)收入成长性

前者有无持续稳定增长,如何波动,要注意同比环比的分析,时间由年到季节。

再举个例子:

你仔细看中石化,就会发现有一年它持续一二季度增长,但三四季度环比下坡;如果油价飞涨,你就知道它下季度有可能亏损。

后者看公司成长性,利润成长性和毛利率高低,主要营收判断有无核心竞争力,其中隐形指标-市场占有率=主营收入除以整个行业的总数据;即市场份额;利润浮动太大太小都有问题,毛利率涉及到企业发展命门。

微软为什么不倒?毛利达80%,可做广告占比20-25%,15-20%投入做研发。

现金流量表:

什么是现金流量?看一家公司收入多少「真金白银」,理论上它是对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汇总;我基本把它大致理解为「流水账」。

与利润表相比,现金收入或者真金白银会留下银行电子记录,因此现金流量表水分更少,很难造假;所以更具有真实性。

一个简单例子:

开餐厅,假如老顾客吃饭记账都不付钱,理论上这些钱也会被利润表记作一笔营收。

但现金流量中就不会有任何现金流入,长期下去没有收回就会有水分;更重要的是,如果一直让别人白吃白喝,这家生意再好也很难经营下去。

这个表主要分为:

1)经营现金流,2)投资现金;3)融资现金流

我们重要需关注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这个指标,它通常反应企业日常经营情况,具体看「正负值」与「净利润」进行对比。

前者,一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大于0,说明流入现金大于流出,企业可支配现金就多;如果小于0,不但没有可支配的现金还要靠借钱融资生存,相对比较危险。

后者,假如经营活动现金流大于利润,说明公司的净利润大部分变成了现金,赚到的是真金白银;而反之都是赊账。

再说投资活动,企业投资分为「对内投资扩大产能」「对外投资购买股权金融产品」,前者开展新业务,后者布局生态,这些都需要企业支付现金;那融资现金流是什么呢?分为债务和股权。

债务是借的,股权是股份的所有权;不管哪种都有现金的流入,但都是为现金流打下伏笔;债务融资需要还本付息,股权融资需要给股东分红。

资产负债表:

如何理解?一个浅显的案例,如:你说自己在北京有套房总市值500万,自己首付200万,300万贷款;那对应你的就有:1)资产,2)负债

因此,你有500万资产,负债300万,所有者权益是200万;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公式永远成立。

先说前者:

换到公司角度而言,资产就是企业拥有具体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预计未来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资源。

比如现金,商标,软著,设备,这些就是很典型例子;但要清楚,购买资产的资本来源可能是从银行借款(负债),也可能是你自己出的钱(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

可资产不是死的,它分为:

1)流动性资产,2)非流动性资产;4)重资产,5)轻资产

企业现金存款,交易性金融产品,应收账款,存货都是流动的;什么是非流动的呢?如一家消费品公司在市场已经有绝对份额,但为提高竞争力投入几家工厂,工厂所有作业设备就属于非流动性。

这个能看出什么呢?比如一家4A品牌营销公司,它是没有生产线,房子这些固定资产;老板很在意流动资产是否足够,背后涉及到是否灵活给员工发工资,灵活经营。

我们经常听到:「你公司账上还有多少钱」?这就是问流动资产方面问题;对于很多传统,重工企业(煤炭,钢铁),它们属于固定资产很大,流动资产很小。

再说后者:

什么是负债?企业过去交易或某件事形成的,预期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我把它理解为:“企业欠的钱”。

要知道负债与负债之前也是充满差异,按照期限长短分为:1)流动性负债,2)非流动性负债。

有些企业早些年经营不善,需要向银行借款来周转资金,如果你的借款成本很低,期限又长,这些债务就比较受到企业欢迎。

但很多企业死在债务不合理上,生意不景气就会找高利贷借款,利息高期限还长,最后发现生意趋势难以回转,而且借贷利滚利,让自己辛苦的财富也就搭进去了。

因此对于负债,企业都会科学管理。

一个简单例子就是乐视,在财务指标上,因为它资金链紧张,流动比率比较小;短期资产又没办法还短期债务,所以只能拖欠供应商的款项。

所以,流动性资产最好大于流动性负债;原因是流动性负债是短期要还的,流动性资产不能覆盖的话,企业资金链就容易「咔嚓」断了。

再比如,京东为什么连续亏损这么多年,还活的很好;因为财务指标上,它的流动比率健康,短期资产游刃有余覆盖掉短期债务。

那怎么才能看一家公司负债是否合理呢?最简单的方法是: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一般而言不同行业之间区别较大,但总体最好不高于50%,尽量不超过60%;所以此数据可判断负债率。

除此外从投资角度,我们还要关注企业整体借款利率,也就是负债成本;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利息支出」等栏目,就能找到相关信息。

周转率问题:

资产和负债都不是最可怕的,核心在于掌握「周转率」的问题,它分为:1)资产周转,2)存货周转。

先说前者:

财报中资产负债表有一栏是「应收账款」,指卖出去东西没有收到的那部分钱;营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利润表)➗平均营收账款。

举个例子:

你家餐厅老顾客每月来吃饭,每次记账100元月底还,一年就是1200元,而这个赊账是因为让他保持着100元的应收账款。

按照公式计算下:1200➗100=12,也就说应收款已经有12次可现金,周转率就是1200➗1200=1

所以,应收账期周转率越低账期越长,回款越慢;反之则是越高,越快;这个数据一定要在同行业内比更有价值。

再说后者:

存货周转率是什么呢?是公司年度的平均存货一年周转了几次,在一些大宗商品(白酒,牛奶,饮料)企业中会出现;它有两个计算公式为:

1.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2.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写到一起就是:存货周转率=360天/存货周转天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怎么理解呢?

第一个公式,如360天是结算周期,一批存货由货品形态周转出去,也就是卖出去需要天数假设为120天,那周转率就是3。

第二个公式,如一条毛巾生产成本是5块钱,这条毛巾卖出去了销售成本就是5块,销售成本就是存货形态可转变成的保本现金(周期为一年所得的),存货余额就是多少有待转变成现金的存货,因此我们取平均值,需要的是年存货余额。

如果你第一次接触会有所迷惑,但总而言之存货周转率表示企业把存货卖出去的能力。

上述三表中最重要的是公式的计算,会计算才能对比,不会计算看成型分析师数据进行对比,若不是专业投资人使用,基本了解就够。

还有很多专业知识如ROE(净资产收益率),这里不做拆解;假设这些你不了解也没关系,还有另一种策略是「类比思维」,我用它做分析比较多称之为「四力对比模型」。

03.四力对比

直入主题:分别为:1)盈利能力对比,2)运营能力对比,2)财务能力对比,4)增长能力对比

先说盈利对比:

我主要看和公司经营与资产相关的各类盈利指标(margin)。

经营维度就是毛利率,销售净利;大型公司而言分析师会把这些结果评估后,以研究报告呈现;资产维度就是「总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回报率」,更能突出企业持续经营中资产汇报的margin。

然后运营对比:

我在开始阶段把TOC和TOB行业特征与产品回款有详细解刨,运营力的本质主要在「周转率维度」。

记住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现金循环周转率三个公式就够了,核心是能看到企业内部人效,产能;资源分配情况。

TOB还要注意上下游周转率,短期债券投资,债务偿还,这些指标我还是那句话:

较大企业专业分析师会给出具体数据,较小企业自己就能算的出来,进一步说如果该数据用于「股票投资」,小钱你也不会算如此清楚,况且也不一定有时间,大钱也很少买小企业。

除此外就是综合指标(公司人效投入,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这些需要你对某行业深入了解,我对SaaS,电商,SCRM,快消类行业比较敏感,从这比费用直接可看出企业季度,年度战略的投入方向。

再者财务对比:

我主要看融资能力,投资能力,比值三个模块;公司是赚钱花钱的过程,有的只会赚钱不会花,天天买基金;有的是花多盈利能力小这都不是健康的「资本结构」。

不同行业对于资本市场依赖不同,如地产公司公司和消费品公司简直是天上地下;地产没有增发股权的能力和举债的能力就很难发展,而消费公司就不需要,它TOC,造血强。

不管哪些比值很重要;有的公司为稀释股权谋求发展,但增发不出去那就是业务有问题;TO大B举债方面,周期,成本,到期状况,都能帮我看企业的财务运转。

除此外是投资版图,这决定一个企业对于第二曲线,生态的布局的重视度;它直接影响到市值,怎么判断投资是否合理呢?我主要看被投公司与该企业能否产生业务协同,并带来新的增长点。

像头条,阿里,腾讯这些公司对财务回报率要求不高,但对于产业协同极为重视,这里不做详细展开,只是看企业壁垒的维度之一。

最后增长力对比:

它是判断企业发展潜质重要的因素,四个维度:1)从行业看,2)从公司看;3)从产品看,4)数据规模看。

行业视角该企业所做之事是否受到政策影响,所处阶段,周期波动等;我一般会采用(五看模型)。

一个简单例子是「社区团购」,早些年第一次形成是有(窝窝团,美团,百度糯米)这类平台的出现,最后美团胜出。

第二次波动较多公司虽然没上市但值得参考,2018年底食享会,十荟团,拼多多入局,前期尽管二梯队玩家很多。

可从供应链、运营模式、市场策略分析完成不难看出属于「烧钱完成本地协同价值网搭建提高密度」的生意,小玩家根本没机会,结合优劣势很容易知道结果。

公司视角看什么呢?1)团队,2)交易结构

前者,创始高管团队背景基因直接决定「组织能力」,BAT或高学历出身的人总有加分项,好比一家科技公司CEO和CTO都是博士级别,COO又是拥有几十年经验的资深玩家,很容易看到竞品间差异。

后者,公司所做产品属于成本单价驱动(人工,原材料),销售驱动(竞争环境,销售策略,自然趋势)都可以针对某个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转化为预测。

比如:元气深林若IPO后,你拿它和可口可乐对标,就可以直接拆供应链结构,销售策略。

最后补充一点,当看到财报的这些信息外,再看首页的「管理层分析讨论」就更能了解一个公司的经营情况与管理层状态。

那理解这么多有什么用呢?我通常会说「带着问题找答案」看财报不是首位,分析对标才是核心。

因此带着问题出发很重要,不妨思考下,翻阅份财报时你是为了什么?投资?对比竞品?查看行业潜力值?写份财经公关?等。

总结一下:

上述内容并不是很专业,智远也只是基于自学经验的分析。

弄懂一家公司财报并不复杂,它就像阅读一本书;多数人会因为财报本身信息太多而被吓坏,其实找到结构,才能解构;日常多储备分析模型,你也能成为优秀的「分析师」。(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