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为什么中小量级影片档期总没个定数?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46071518209920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为什么中小量级影片档期总没个定数?

一起拍电影24分钟前
电影定档规范化,迫在眉睫

市场风云变幻 , 档期千变万化 。

转眼间,十月将尽,国庆档的热度也已基本发挥完全,连续两周都有新片上映,但却丝毫没有撼动《长津湖》长达近一个月的票房日冠地位。本周末,市场再度迎来几部中外新片,除了大家期待的《007:无暇赴死》以外,剩下的影片体量都不算大,市场也将再度回到一个相对冷静的状态,这种情况恐将一直延续到11月中上旬。

不过,通过观察,拍sir却发现了一个现象。 本周上映的《乌海》,以及11月首周和次周分别要上映的《不老奇事》和《扬名立万》,都经历了至少一次的改档。

v2_8e49b3e5110841b692ea232c8d0ef527_img_000

像《乌海》,最早定档于今年端午档612,后在端午档“小片海”来临前撤档,改到了如今的10月29。至于像《不老奇事》,最早其实定档于今年年初的1月22日,后悄无声息地撤档,再次定档已是目前的年底,先是定档11月12日,后提前一周,来到11月5日。《扬名立万》的情况类似,从11月19日提档到了光棍节档期11月11日。

这并不是今年唯一的几个档期变动的案例。事实上, 对于中小体量的影片而言,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档期变动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毕竟,中小体量的影片生存压力较大,预算和成本更是有限,档期的选择自然也要谨慎再谨慎。一个好的档期,对于影片最终的收益,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为什么中小体量的影片档期总是没个定数呢?这背后又有哪些值得警惕的行业隐患?

撤档:三十六计,“撤”为上计

拍sir总结整理了今年以来撤档(包含撤档后再上映)的中小体量的影片,得到了以下的表格。正如此前我们多次聊到过的一样,一部影片撤档的原因有很多,但整体看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v2_ee96603814434cd6884aa48b2e937a37_img_000

第一个是市场原因,也就是主动撤档。 对于很多小体量的影片而言,由于本身热度较低,在市场上表现不占优势,或者是开启预售之后成绩惨淡,这些都可以成为它们选择撤档的一个主要原因。比如《郊区的鸟》,影片本身体量很小,文艺气质较浓,在市场上很难引起水花,所以原本定于2019年就要上映的片子,最终因“市场原因”宣布撤档,一直拖到今年2月份才正式公映。

大部分影片在撤档的同时并不会宣布新的档期,只有少数影片会在宣布改档的同时公布新档期,这种情况下,新档期和原始档期之间基本上也不会隔很久。比如年初的《小伟》,本定于1月15日公映,后宣布延后一周22日公映。再比如《第十一回》,在距离原档期3月5日还剩十天的时候宣布改档至4月2日,进军清明档。

v2_3d79755fe26d4e778000d38c9dacad29_img_000

v2_5a65947115b647b8a829533523c8c4ef_img_000

第二个则是政策原因,也就是被动撤档,近两年也被叫做“技术原因”。 关于这一点,想必国内观众也都很熟悉了。这种原因主要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影片在审查方面出了问题,比如大家都了解的《一秒钟》《少年的你》等等;另一类则是正常通过了审查,并且甚至已经开展了路演看片、首映以及点映活动,但是在公映前被“紧急召回”,可能是因为演员问题,可能是因为宣发操作不当,之前的《情圣2》《中邪》等片都是这个原因。

在今年上映的片子当中,由张子枫主演的《再见,少年》,原本定于4月16日上映,后宣布因“技术原因”撤档,改到8月27日公映。另外,原定于年初1月8日上映的《猎狐行动》,称“因为海外后期工作未能完成”而撤档。字面上看,这也属于“技术原因”的范畴,但据有关消息显示,影片撤档或与背后某出品方的资本出问题有关。

第三种情况也就是不可抗力因素,比如当下仍然严峻的疫情形势。由于疫情仍在不时反弹,各地的影院也都随时面临着会被关停的风险,因此考虑到影片能在最大范围内获得收益和关注,一些片子会选择等疫情相对好转后择日再映。比如暑期档的《五个扑水的少年》《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等,都属于这一类。

v2_11f39f73b4534041a2d79ef301f56d8f_img_000

当然了,也不排除还有一种原因,那就是 部分口碑陷入争议的影片,也会通过撤档来炒作热度。 表格中有一些影片,经历过不止一次的撤档,甚至定档后的日期和最初档期相比隔了至少两年,比如《日不落酒店》。这样的行为自然引起了观众们的强烈吐槽。另外,像是今年七夕档公映的《深爱》,将票房失利的锅转嫁给疫情,同样引起了行业内的唾弃。

不过,随着如今档期的越发细分化, 影片撤档的原因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很多片方在发布撤档公告时直接将原因模糊带过。 甚至,很多时候就连“技术原因”也变成了一个谁都能蹭的理由。而且, 越来越多的影片倾向于不再官宣撤档, 究其动机,有“蹭想看”的理由在,也有可能是害怕引起更大的舆论。但无论如何,对于一个稳健成熟的市场而言,档期的公开透明应该是行业正常运转的基本所在。

提档:逆风而上,提前相见

和撤档不同,毕竟单纯从字面上看,“撤”这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点保守意味。但是“提”却完全相反。提档的影片本身从数量上来看就相对较少,而如果在一众撤档影片当中有那么一两部勇于提档的影片,也会给人一种“敢于争先”的感觉。

拍sir也整理了今年内选择提档的影片,同样总结出了如下几种原因。

v2_59e4ed9325af4ed4a4853a51ea1be9ee_img_000

首先, 当市场热度不够的情况下,这时需要有一些中等体量的影片提前开画蓄力,稍微带动一点大盘的热度。 这种情况在去年疫情发生后,尤其明显。

比如今年暑期档上映的《盛夏未来》,原本的档期是七夕档的813,从影片本身的类型属性来看,与七夕档的调性也是比较匹配的,而且片方也已经投入了不少的宣传预算。但之后由于江苏一带爆发了严重的疫情,多部大片接连撤档,整个暑期档几乎亏空。因此,《盛夏未来》选择逆风而上,提档730,和另一部大片《怒火·重案》一起,勉强维持了一点大盘的尊严。

v2_5a845e17e1dd4c2bb64b803c2e0bc929_img_000

其次,从市场以及片方的角度来看, 很多中小体量的影片选择提档,也是抱着规避风险的态度,选择避开“片海”,或者相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正所谓,早晚都要上,与其做一个“逃兵”,不如提前相见,率先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你的婚礼》。影片很早就定档了520爱情片档期,随后提前至430,加入五一档。这么一来,影片不仅凭借独特突出的类型属性,在假期前两天领跑,还巧妙地躲过了521空降的大片《速度与激情9》,可谓是“一举两得”。

v2_4e355d12241747ec9a93b3374a7abcce_img_000

再比如本定于8月27日公映的《兔子暴力》,由于整个八月市场很空,鲜有新片定档。本片体量虽不大,但选择提前半个月上画进入814七夕档,在同档期新片中同样表现比较突出,而且还顺便避开了8月27日上映的《失控玩家》。

另外, 也有一类影片选择提档是想要蹭档期本身或者档期内大片的热度。 虽然大多数影片的改档都是在不同的档期内变动,但档期本身的体量差异,同样可以对影片造成巨大的影响。

像表格里,《你的婚礼》从520档期提到了五一档,算是成功的案例。还有一个成功案例是2018年的《悲伤逆流成河》,从一开始的国庆档提前一周多去了中秋档921,后者很明显是更匹配影片体量的档期,影片的热度也顺利地延续到了国庆。但是像今年的《西游记之再世妖王》从五一档提到清明档,《热带往事》从父亲节档提到端午档,本质上都是类似的动机,但最终的成效似乎并不太明显。

总而言之,提档并不是一件能够简单决定的事,需要多方的共同协商,尤其是对于不少影片来说,前期已经投入了一定的成本,宣传期的缩短更会给宣发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不过, 提档的原因虽各有不同,但简单概括的话,也无非是为了避开竞争,争取更大的票房空间, 这点上看倒是和选择撤档的影片殊途同归。

当一部影片的档期变成了未知数

整体看来,无论是撤档还是提档,本质上其实都是一种商业行为,为的是让影片进入一个更有潜力的档期,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

中小体量的影片和大片的情况还不太一样。大片嘛,顾名思义,体量大,盘子大,市场空间也大,在各个档期内都能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很多时候,其实中小体量影片的定档决定是跟着大片跑的,总结起来的话就是 “又怕大片,又想蹭大片” 。

怕大片,所以会主动规避大片们所在的档期,稀释压力;又想蹭大片,因为大片可以带动大盘的上涨,去影院的人多了,本身票房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正所谓“大片吃肉,小片喝汤”,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 大片的撤档和提档往往会更加谨慎,也更“牵一发而动全身”。 毕竟本身的预算就差很多,投入的宣发比重也不尽相同,一旦做出相应选择,那一定是有相当周全和缜密的考虑的。不过过往的一些案例也证明了,其实不少大片,选择提档后效果并不算特别理想。

v2_493a56724ea54a22bc5bb4657208d1bc_img_000

反观 中小体量的影片,虽然生存压力同样也很大,但是影片本身的市场空间以及票房体量还是有限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保守撤档,还是趁势提档,成功了,那可能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收益;没成功,至少也不会盲目损失太多。

相比而言,影片的提档往往只会发布最新版档期的海报,但是撤档还是会发布一条相对正式的声明。但无论是诸如“好饭不怕晚”“等待是为了更好的相遇”这样已经被用滥了的词汇,还是“由于疫情原因择日再见”这样不可抗的因素,抑或是令人无可奈何却又无能为力的“技术原因”,本质上其实都只是一种话术,其 背后真正体现的,其实是整个市场难以忽视的不确定性,以及一定程度上档期的混乱程度。

当然,档期本身就是个选择相对自由的东西,从电影本身作为一门商品在市场上流通的那刻起,逐利就成为了电影的商业属性中最为重要的课题。而选择一个合适的档期,自然就成为了影片实现成功发行最为重要的一步。放眼望去,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市场,档期变动也是常有的事,更别提好莱坞的大片们。

v2_7f361951c60c493a884499e629f5652c_img_000

但是,坦白看来, 国内的电影市场,在影片档期的选择上还是出现了不少乱象,或者说,仍然有不少不够完善的地方。 模糊的改档缘由,严苛的舆论环境,难以捉摸的审查标准,今天哪个明星塌房,明天哪个主创发表不当言论,这些都可能成为阻碍影片正常上映的巨大门槛。再加上一些在行业内浑水摸鱼别有用心的“害群之马”的存在,都是在影响整个市场档期的成熟度。

档期的频繁变更,撤档不官宣等做法,也会降低未来影片官宣的宣传力度。 久而久之,未来行业的公信力度也会相应降低。说的再严重点,对于这类市场空间本来就很有限的中小体量影片来说, 一定程度上档期的混乱对于这类影片的市场生态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毕竟,成功的案例总是难以复制的,人人都想以小搏大,但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小片自乱阵脚,到最后可能还会事倍功半。

而且,对于影院方来说,档期的变更也会造成额外的工作量,毕竟院线也投入了不小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成本。至于对观众们,频繁的档期变动更是一种会消耗好感的行为。而随着撤档的不再官宣,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某种行业繁荣的假象。这些附加后果,其实对于整个行业的良性运转,都会埋下一定的危机。

v2_daf6b5ce0a694634a9a10b11544348d6_img_000

总而言之,档期对于影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因如此, 定档应当谨慎,改档应该正式。档期的自由选择不该以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行业发展、消磨观众信任等作为前提。

因此,我们不仅要呼吁一个更为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而且要提倡建立一个更为规则有序的行业机制。 只有当影片定档不再是一个难以确定的“未知数”时,各种体量的影片才可能实现最大程度的收益和价值,各类市场和档期乱象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和改善。 而这,显然是我们的电影市场走向进一步成熟规范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一起拍电影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