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兰心大剧院》制片人马英力:“历史片本质上还是在拍人的故事”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mtpost.com/579664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兰心大剧院》制片人马英力:“历史片本质上还是在拍人的故事”

这大概是娄烨导演拍过最商业的一部电影。

《兰心大剧院》制片人马英力:“历史片本质上还是在拍人的故事”

00:00 09:35

!1400x933&ext=.jpeg

文 | 毒眸,作者 | 李清莉,编辑 | 张友发

这大概是娄烨导演拍过最商业的一部电影。

今年8月的时候,毒眸在FIRST电影展现场见到了《兰心大剧院》的制片人、编剧马英力。在过去几十年里,马英力是导演、编剧、制片人……拥有多重身份,这次她作为影展创投环节的终审评委,表达了许多自己对青年创作者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看法。毒眸也借此机会,与她聊了聊与创作、市场、青年电影人相关的话题。

彼时,《兰心大剧院》还没有确定上映日期,如今电影已经上映10天,收获近2000万票房。这个票房成绩多少令人有些唏嘘。但是票房数字向来无法与娄烨的电影质量划等号。

《兰心大剧院》和娄烨过去的作品一样,保持着熟悉的导演风格。2019年,该电影入围了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主竞赛单元,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是7.3,热评里大多给出了四到五星的评价。

!1400x2089&ext=.jpeg

作为娄烨第11部电影作品,《兰心大剧院》也更有市场卖相。电影集结了巩俐、赵又廷、小田切让、帕斯卡尔·格雷戈里、汤姆·拉斯其哈、黄湘丽等海内外知名演员,在影片最后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枪战戏。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此前曾经提到,“这大概是娄烨导演拍过的最商业的一部电影了。”

娄烨导演将《兰心大剧院》的背景放在抗战时期。电影改编自虹影的《上海之死》和横光利一的《上海》两部小说,故事发生在珍珠港事件前一周,著名女演员于堇(巩俐饰)回到已经成为“孤岛”的上海,准备出演旧爱谭呐(赵又廷饰)执导的舞台剧《礼拜六小说》。

《兰心大剧院》的故事与特殊的历史时期分不开,但本质上电影还是在讲述人的情感,人的故事。套用马英力的观点就是:“我们只是把人物放在了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被卷入洪流中,做出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虽然FIRST的谈话并不直接指向对《兰心大剧院》的解读,但仍然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部电影、娄烨和马英力的创作思路以及当下的电影市场。

以下为采访实录节选:

毒眸:最近几年有关近代史的电影很多,比如《金刚川》《八佰》等等。那从你的角度来看,书写历史或历史故事重要的是什么?

马英力:我会认为每一部影片其实都是在书写历史,而拍历史片不光是拍历史,其实还是在拍人的故事。但《兰心大剧院》并不是一部“历史片”,我们只是把人物放在了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被卷入洪流中,做出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毒眸:《兰心大剧院》和《推拿》都是改编自小说,所以文学还是电影非常好的养料吗?

马英力:肯定是养料之一,因为都写自己的故事肯定是有限的。

但我们并不是因为小说才改编电影,而是娄烨导演看到小说里的东西,能够激发出他一直想拍的东西。我们的改编是自由度挺大的,还是想借小说这个壳来表达我们的东西。

!1400x753&ext=.jpeg

《推拿》

毒眸:那未来一段时间,会有想要明确表达的主题吗?

马英力:娄烨导演和我没有给自己预设。我们现在手里还有三四个想拍的计划,所以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有一定成熟度的创作者,他确实不太希望重复过去的轨迹。

比如娄烨导演的《苏州河》如果不在2000年完成,而是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时候去拍。那些浪漫和青春的东西,过了那个时间就拍不出来了。再比如《颐和园》,就是在那个时候特别想表达的故事,要是慢慢写,写到特别成熟的时候,那就拍不了了,所以什么阶段就完成什么事情。

!1400x782&ext=.jpeg

《苏州河》

《推拿》也是。这个小说讲的是一群盲人的故事,但电影拍出来是给有眼睛的人看的。导演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强的悖论,一个综合的视听艺术。而且他希望这个电影,盲人也能“看”,其实娄烨是很技术派的电影人,在视觉上,他真的是挖空心思去琢磨,去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所以《推拿》的声音是很细腻的。《推拿》的视听语言是独特有的,既不适合以前的电影,也不适合以后的电影。

毒眸:现在这一批青年创作者和你当初开始做电影时,有什么不同?

马英力:我没有做过太多比较。如果说现在年轻人不如我们那会儿,那都是一般老人们会说的话,这也不是事实。

举个简单的例子,欧洲二十年前的时候,社会极其稳定,没什么事可写。特别是西欧国家,大家都穷不到哪去,特别富的人也见不着,生活中都活得很开心,这时候让一个艺术创作者描写痛苦,孤独,是很难的,所以才产生了那么多的实验电影。

现在年轻人的物质生活和教育背景等等,对他们的影响和压力是特别大的,年轻人没有体会过太多物质和生活上的艰难,所以很难找到“野”的感觉。野是什么?是一种反叛。但也没有人要求你,一定要写出对生活的反叛,你也可以写淡如白水的生活,只要写得有意思就行。我是觉得现在不光是电影,所有的艺术门类大家都挺温的。

!1400x786&ext=.jpeg

《颐和园》

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追求电影也是挺(无奈的),我也劝大家别把这当成神圣的东西。如果你喜欢电影,也可以去做一些电影节相关的工作,如果选择去做创作,就要想的特别清楚。因为创作电影是一件特别难、特别累的事。如果不是长时间的特别想做的话,也没必要一直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电影特别好玩,特别有意思你就要坚持,但坚持不了可能就说明你不该做这个。

毒眸:有人认为,现在部分电影创作者会太强调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电影的表达和挖掘不够深,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马英力:两种情况都有。一种是自己有想法和故事,故事是关于生活和现实的,但他对现实不够了解,那他就应该做更多的调研。还有一种是,他对社会有许多关注,但在剧本里我们看不到他调研的东西,他说他调研到那么多残酷的、现实的东西但没有体现出来。

!1400x788&ext=.jpeg

《兰心大剧院》

毒眸:青年创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马英力:我觉得他们需要在掌控大题材,大体量的电影之前,先做一个简单的东西。哪怕去拍一个10分钟、15分钟的短片,把它说清楚。如果你选一个特别大体量的题材,写得乱七八糟,人物关系也不清楚,那没什么必要。如果选一个来自于你生活的故事,把它老老实实讲清楚,我觉得更实在一点。    

毒眸:青年创作者最需要的是什么?

马英力:需要更多专业的懂电影的投资方、制片方、营销方和发行方,更多愿意支持年轻创作者的行业人士。我们也见过不少,又要情怀又要赚大钱的业内人,实际上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对制作的了解,才能帮助到年轻的创作者。

毒眸:你觉得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标准在哪?或者说市场对他们要求的区别在哪?

马英力:我一直认为“商业电影就是赚钱的商品,艺术电影就是不赚钱的艺术”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好的商业电影一定要有创作者的水准和作者性在里面,好的艺术片也一定是能打动观众和市场的。但是也不能要求作者风格强烈的电影,必须十几亿、几十亿的票房,这也不现实,标准不一样。

!1400x930&ext=.jpeg

《英雄》

毒眸:你觉得国内的电影市场情况怎么样?未来会更难吗?

马英力:一直都挺难的。虽然现在经常有人说疫情之后更难了,但现在拿个手机其实都能拍,比起我们用胶片拍片的时代,机器一响就慌得不行,得算胶片走多少尺了,你说哪个更难?拍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难的事,中国外国都是一样的。人家西方年轻人还羡慕国内的人呢,觉得你们怎么那么有钱,拍电影动辄就要几百万。

前段时间疫情,我们也被迫在国外待了一段时间。我当时开玩笑和娄烨导演说,早知道要待这么久咱俩就拍个东西,因为手机就可以拍。包括现在剧组都是200多号人,其实5个人也能一样干,钱很重要,但肯定不是唯一的。

我觉得现在这个世界,年轻人要想表达是有机会的,只是到院线发片子的这条路很长,这是大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有人问我怎么办?我说咬牙挺着,要挺不过去就别干这一行。

毒眸:所以现在也有许多导演去转做网络电影和网剧了。

马英力:挺好的。年轻人愿意选择先拍网剧,先拍网络微电影,有这么多丰富的平台是一件好事。

毒眸: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疫情带来的变化是值得用电影去书写的吗?

马英力:这是人类的变化,地球的变化,太值得书写了。这样的东西对一代人的影响都很深刻。

国外已经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了,他们受到的影响,要比国内疫情初期的影响轻多了,但已经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和生存问题了,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我认为这个影响越长远越会表现出来,现在可能没感觉到,但这是消除不了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