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HiFi发烧之听出区别与听出好坏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397068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HiFi发烧之听出区别与听出好坏

经常看到会有发烧友说:“可是我真的能听出一千元和一万元耳机的区别啊”,甚至是“我能听出AKG和森海塞尔的区别,所以发烧不是骗人的,数据没用,我就是金耳朵!”

。。。。。。

其实只要超出人耳的听觉阈限,那么就能听出区别。实际中绝大多数不同型号的耳机都有明显区别。甚至同一个耳机左右耳都有区别,同一个耳机每次因为佩戴的差异也有区别。不同批次也可能有区别。理论上任何人都能听出不同耳机的区别,而非只有一些所谓多少年发烧经验的发烧友,除非是听力严重受损等极端情况。

对于纯音而言,人耳听觉对于响度变化的差别阈限(阶跃极限)约为0.3dB,但一般情况下约为0.5~1dB,这个数值换算为百分比大约为10%

但关键在于分辨他们的好坏。能听出区别不代表能听出好坏。听出区别只是听出好坏的前提,但不是充要条件。当然,有些玄学产品根本听不出区别,abx是用来检测能否听出可闻区别的。

如果盲听时一会认为a耳机好,一会又认为b耳机好。这说明听音者其实无法有效的分辨出不同耳机的好坏。然而,很多时候一些人在非盲听测试时会一口咬定某个耳机好,其实并不是通过听觉判断的。我也可以肯定,很多发烧友亦是如此。还有另外一个考量条件是听音结果的稳定性。很多人在盲听时,可能即便在较短的间隔也对同一个耳机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或者差别较大的评价,这说明他们对于一款耳机声音好坏的判断可能是随机的,或者说他们的听觉无法对一款耳机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给出准确的判断。过去有实验证明,除了受过专业训练并被严格挑选的人,大部分人对于声音的判断的稳定性都较差,而学生群体这方面的表现就更是相去甚远。而以我的经验,对于很多漫无目的听音却号称多少年发烧经验的人,并不会好过所谓的音频评论家。

不过也有实验证明,即便是完全不懂听音的人,只要让他们在盲听且反复对比试听的条件下重复足够长的时间足够多的次数,也会得到与专业人士基本相同的评价结果。但这显然对于很多人(包括发烧友)日常的非正式听音来说是很难实现的。

考虑到Q值因素,很多耳机之间的区别也比哈曼的How to listen的训练要大。

但我在How to listen的视频讲解中也明确指出,这个测试只能提升听音者分辨不同频率区间的能力,但这些频率的声音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到底是多少才是好,需要另外的条件。用任何一个覆盖全频段的耳机都能完成这个测试,但这个测试只是相对变化值,只有用相对标准的回放系统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训练。而且这还只是音质音色。

我在三年前知乎的第一篇对比测评中就曾经讲过,现实中绝大部分音频系统都有其缺陷,判断不同方案设计和配置文件的声音哪一种更好,选出最优解,是主观调音的工作。尤其是考虑到Q值的偏差面积相似的情况。当然,有时不同的声音综合表现水平处在同一个level也是可能发生的。Sean Olive的预测模型中得到相同分数代表的是相同的主观评分级别,也不代表两个耳机声音完全相同。

然而,HiFi发烧圈的说法是,因为我听出区别了,所以贵的好。或者,因为我听出区别了,所以某某大品牌好。

就拿很多发烧友很喜欢说事的吃喝来说(虽然这样的类比是无意义的),可乐和雪碧也有区别,可是哪个更好喝呢?亦或是都好喝?日料和意大利面也有区别,日料贵一些,所以日料比意大利面更好吃?烧鹅饭比豉油鸡饭贵,所以烧鹅饭就一定更好吃?

任何人之间也都有区别,所以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

“可是它比另一个耳机贵了很多啊!”“可是它是某某品牌啊!”。说到底还是价格标签和品牌营销在作祟。

为什么不能是一千的耳机比一万的耳机声音好?除了价格标签,这些发烧友能够从声音的角度去判断吗?令人遗憾的是,更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虚无缥缈的玄学形容词或者是根本不存在于对应产品类别的特性描述。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红酒测试,有些测试中,结果与价格反而呈现微弱的负相关。这并不代表人们喝不出不同红酒之间的区别,而是人们能喝出区别但认为这些红酒中一些便宜的红酒反而更好喝。咖啡盲测亦是如此,并不是大家喝不出区别,而恰恰是能够分辨区别才能进一步得出哪些更好喝的结论,只不过他们的判断与非盲测时是不同的。

再比如说古典与现代小提琴的盲听测试,很多音乐家反而认为现代小提琴更好听。这不是说他们听不出古典小提琴和现代小提琴的区别,而是他们听出了区别但认为这几款小提琴中,现代小提琴反而更好听。

此外,一千元和一万元耳机这样的说法本身也比较笼统,因为即便是万元耳机,不同耳机之间的声音区别依旧明显。也许会比几百元耳机之间的差别稍微小一些,但没有本质区别。这主要是因为耳机市场的混乱,群魔乱舞。

不过,虽然我没有严格统计过,但我过去的测评经验和工作经验观察,貌似TWS耳机之间的声音差异和差距在逐步减小。

还有一类论调是百元耳机和千元耳机差别很大,但千元耳机和万元耳机差别就很小了。

顺便广告营销文案就开始了,“即便区别有限,但为了一点点的提升,多花多少钱。。。”

然而正如上文所述,根本不存在所谓“千元耳机和万元耳机差别很小”的事实。

发烧圈中还有一种经常滑坡谬误的抬杠,“难道原道音质比大奥好嘛?”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大奥比原道好,大奥比原道贵,所以耳机越贵越好。。。

难道整个耳机市场就这两款耳机吗?大奥比原道好,能证明另外两款耳机的好坏吗?能说明所有贵的耳机都比便宜的耳机好吗?能体现整个耳机行业的音质与价格关系吗?

有区别就是有提升这样的说法在发烧圈中比比皆是。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煲机,虽然很多时候煲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假设煲机真的会带来变化,可为什么一定是提升呢?为什么永远是提升呢?为什么不能是劣化呢?为什么声音不会变得更差呢?

有时候商家也会利用某些发烧友不懂听音但还觉得自己很懂这样的心态搞一些花活。比如说做耳放故意把频响曲线做的不平直,发烧友听了之后能听出区别,就说明这个耳放有效果。之前听说一个耳放厂商老板就这样干过,他的解释就是让发烧友听出区别。再比如说之前测评的天龙某款功放亦是如此,在默认模式下和direct模式下频响不同,故意做出区别让发烧友感觉神奇的区别。

区别与好坏并不是一回事。有区别只是有提升的前提,有区别也可以是音质变得更差。

而如何判断声音的好坏,尤其是在较为复杂的现实场合中,一方面需要有一套相对标准的听音器材或者足够的听觉记忆,另一方面则需要大量的训练、锻炼和经验,说的更简单一些就是多听。也许还会有人疑问,是不是听得太多会导致听力损失,如果过量的听音或者一直暴露在较大声压级下,必然会导致听力损失。就像一些运动员持续高强度的训练和竞技可能也会导致退役后伤病。所以这里的多听并不是指玩命的去听或者数十年如一日996的去听。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