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社科院李扬:必须重视Libra的挑战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anyi.cc/zixun/122554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中国社科院李扬:必须重视Libra的挑战

LIANYI • 2019-08-02 06:39 • 资讯 • 阅读 12339

文  |  李扬(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要点

面对Libra的挑战,倘若我们采取合作竞争战略,那就会进一步提出网络的对外开放问题。这显然就关乎我们国家的安全战略了。

2019年6月18日,著名的美国社交网络Facebook(脸书)向世界宣布:它将推出一种叫做Libra(天秤座)的加密货币。根据白皮书披露的信息,Libra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计划在2020年上半年正式上线。

脸书的“项目白皮书”充满了创造历史的激情,它用六个排比句向世人揭示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我们认为,应该让更多人享有获得金融服务和廉价资本的权利;我们认为,每个人都享有控制自己合法劳动成果的固有权利;我们相信,开放、即时和低成本的全球性货币流动将为世界创造巨大的经济机遇和商业价值;我们坚信,人们将会越来越信任分散化的管理形式;我们认为,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应该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来设计和管理;我们认为,所有人都有责任帮助推进金融普惠,支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用户,并持续维护这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多月来,Libra币几乎成为全世界所有货币当局、国际组织、财经机构的头号议题,甚至立法机构也被裹入其中。虽然议论纷纷且不乏负面评价,但多数人都意识到,数字货币在经历了不长的“试水”阶段之后,已经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登堂入室。Libra几乎涉及经济金融的所有领域,对之进行全面分析,笔者力所不逮。作为一名货币经济学研究者,惟对所涉货币问题小有所感,特写此文,就教于方家。

Libra的基本架构

截至目前,Facebook发起的Libra联盟(Libra Association)已得到27家机构的响应,其中既包括Visa(维萨)、Mastercard(万事达卡)等传统支付巨头,也包括PayPal(贝宝)、Uber(优步)、Ebay(易贝)等新型科技巨型企业,还广泛覆盖了投资、区块链、社交媒体、通讯、电子商务、共享出行、非营利组织、音乐、旅行等多领域的“头部公司”。根据计划,到2020年上半年,联盟成员将增加到100家左右,并将在5年后进一步放松准入门槛,向全球机构开放。Facebook的宏远志向,绝对不可小觑。从货币运行角度考察,Libra构建了锚定美元等一篮子法定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体系。虽然细节尚未公布,但可以推测,货币篮子将主要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组成。Libra的价格与这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挂钩,尽管不锚定任何单一法定货币,仍将体现出较低的波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货币篮子构成中,人民币被明确地排除在外。正是这一安排,凸显了Libra币与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各种货币金融安排形成正面竞争的明确立场。这需要我们高度关注。Libra币的“发行”以及资金使用,与过往大多数数字货币存在明显不同。

就发行而言,Libra币的发行主要来自用户的兑换行为,即普通用户每次在Facebook上用美金兑换1单位Libra币,Libra就在区块链上通过记账来产生等值货币。反转来,当客户持Libra币兑换回美金时,系统则销毁等值Libra币。在流通机制上,当用户将Libra币转账给其他用户或在其他机构的商业场景中使用时(例如用Libra币支付Uber打车费),收付款方背后的记账节点只要通过记账并得到链上2/3节点的验证确认,就可以完成交易。显然,Libra币的运行“恢复”或“复制”了西方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之初实行的“十足准备”规则,即,对任何非金属货币的发行,要求提供100%的金属准备资产。如今,只是在我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还保留着这种货币运行体制的遗迹。Libra币恢复“十足准备”这一特色,十分耐人寻味。

目前能够看得到的好处,首先是以多元货币突破跨境的束缚,使之从一开始就在跨境支付上占尽优势,彰显其世界公民之地位。二是希望籍此控制货币无限制超发,明白无误地向世人宣告,它不会重蹈美元滥发之覆辙。这对于刚刚涉世的Libra来说,无疑具有正面的广告效应。由于Libra币的发行肇始于同现行法定货币的“购买”或“兑换”行为,Libra联盟将掌握一笔价值可观的法币储备,从而形成“资金池”。根据现行安排,这些法币储备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且具有投资级的托管机构持有,并模仿央行的风格,投资于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其收益则归Libra联盟所有。法币储备的投资收益,用于覆盖系统运行成本,确保交易手续费低廉和向早期投资者分红等。Libra币的用户不分享法币储备的投资收益。在这个意义上,Libra联盟又像是现代的上市公司。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与名噪一时的比特币等不同,Libra币被称为“稳定币”。也就是说,其价格相当稳定,因此具有充当货币的资格。然而,Libra币的稳定性,是由两套体系保证的。一套是现有的主权法币基础,即它的价格是由若干被选定的主权法币通过某种汇率加权形成的。在这个意义上,Libra币是一种与IMF的特别提款权极其类似的“超主权货币”。但是,由于其价格由其他货币锚定,故而其自身并非货币,充其量只是某种Token(”代币”)。另一套是资产基础。这指的是,Libra在发行过程中形成的“资金池”被投资于若干国家的银行存款或高流动性政府债券,反转来,Libra币的价格则由这个资产池的市场价值锚定。在这个意义上,Libra又极为接近货币市场基金。在这种“双重资产支持”的安排上,我们再次看到了世界上第一部中央银行法《比尔条例》的精神。在该法中,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被赋予“双重准备”:一重是黄金准备,即英格兰银行承诺,人们可以持其发行的纸币,到英格兰银行无条件兑换面值标定的黄金;第二重是信用准备,即英格兰银行纸币的发行,全部以对合格商业票据进行贴现实行,即遵循“真实票据”原则。

然而,在理论和实践上,为Libra提供不止一种锚定资产,或有谨慎之利;但是,由于这两种价值基础的定价机制完全不同,行之久远,必然引发套利操作,激发深层次矛盾,进而伤及Libra币自身的价值基础。在监管合规方面,Libra主要面临牌照、反洗钱、数字货币合法性三个问题。虽然这几个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但长期来看,不少都有办法解决。比如,Facebook为此专门成立的子公司Calibra,已经在美国联邦和各州拿到相应牌照。该Calibra向常规的金融机构一样,承担KYC责任(对账户持有人强化审查),包括客户身份验证、客户尽职调查、报告可疑交易、制裁名单筛选,以满足国际反洗钱组织(FATF)及各国的AML/CFT(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要求。目前,全球已有不少国家认可数字货币的合法性,而Libra背后的巨头联盟则为其合法性提供了进一步增信效果。可以预见,Libra的成功是大概率事件。

金融基础设施:账户和代币

Libra将自己的使命描述为“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笔者以为,这是理解Libra及其运行机制的主要入手处。如果做高度的简化,全部货币金融问题就是围绕两个要素展开的:一是货币,二是货币流通。所谓金融基础设施,因而可以相应简化地描述为组织货币发行及其流通的制度安排。金融基础设施分为账户范式和代币范式:前者以银行账户体系为代表,后者以区块链为代表。这两个范式存在很大差异,自不待言,但其基本功能都是承载金融资产及其交易。由于功能多有重叠,在很多应用场景中,两者间自然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替代和互补关系。

账户范式

账户范式的典型框架是二级银行账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个人、企业和政府等非金融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存款账户,商业银行则在中央银行开设存款准备金账户(或清算账户),此即二级银行账户体系之谓。在这样的账户体系中,“货币供应”是依据金融系统的负债方定义和统计的。这一账户体系的核心,是被称为“高能货币”的中央银行的负债。其中,现钞是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国库存款则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负债。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中,存款则是中央银行对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负债。在账户范式下,交易可以是资产方或负债方的内部调整,也可以涉及资产方和负债方的同步调整。比如,银行向企业放贷,银行在资产方多了一笔对企业的贷款,在负债方多了一笔企业存款。在部分准备制下,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下去,形成存款的多倍扩张机制。账户的维护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信用风险(特别是交易对手风险)始终存在。在现钞交易中,交易双方只要确认现钞的真实性,就可以交割,无需第三方受信任机构(如银行)参与其间。这一点与代币交易相类似。正因为如此,账户范式和代币范式彼此间有了替代和互补的关系。在账户范式下,转账和汇款涉及银行账户操作问题。比如,同行转账要同步调整交易双方在同一开户行的存款账户余额;跨行转账则除了调整交易双方在各自开户行的存款账户余额以外,还涉及两家开户银行之间的结算。同时,商业银行之间的结算,还须调整它们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余额。跨境支付涉及的银行账户操作更为复杂,但道理相同。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跨境支付涉及的费用较高,在一定意义上,这正是诸种数字货币大发展的根本原因,因为后者所需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代币范式

Facebook的Libra、金融机构间的各类结算币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等,都是代币范式的代表。

在账户范式下,所谓货币形式的确认以及相应的货币发行,事实上是潜在认定的。例如,在中国,银行账户体系中运行的是中国的“法偿货币”——人民币,这是不言而喻的前提。同时,账户范式是通过一系列中介(商业银行)而运行的,而且围绕着一个中心(中央银行)。这些中介的“可信”性,一般也是前提性给定的。相比而言,在代币范式下,由于货币形式本就是“代币”,所以,币是什么,自身价值如何,需要予以认定。但是,代币的流通是“去中介”和“去中心”的,所以,它的流通问题,是通过另一套机制予以解决的。这套机制就是包含分布式网络、密码学的账户体系等在内的区块链。银行账户体系的功能主要是记录客户的资金;而密码学的账户体系不仅可以记载客户的资金状况,还可以记载各类信息,包括同客户身份有关系的所有数据。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密码学账户体系的开户和金融账户体系开户完全不同。在银行账户框架下,客户开立账户一定要做KYC(know-your-customer,即,了解客户)。为此,银行需要有一整套的人员、模型、机构,经历很长的过程,来辨别客户金融服务请求的合理性,并作出判断。区块链则没有这些环节,它拥有一套成熟的数学算法,建立了一套网络上的规则。这套规则自身就可以识别不良行为,从而摒弃不良客户。而且,从技术上说,基于数学算法的这套规则运行的边际成本为零,因而在财务上更具可持续性。经济和金融活动的核心是交易,而交易的核心是信用。在区块链进入我们视野之前,任何交易活动都需要有一个中介。没有中介,两个陌生的交易双方极难达成交易。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信任的机器,实际上就是用一批“机器人(15.820, -0.05, -0.32%)”取代一批信任中介的作用,用一套数学算法,确保两个陌生人可以不借助第三方而完成交易。不难看出,无论是银行账户体系还是区块链上的密码学上的账户体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这个目的就是要从事交易,完成交易。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的账户体系和正在兴起的代币体系,具有功能上的一致性。

Libra不是主权货币

严格说来,迄今为止,各类数字货币都还不能够被交易者当作记账单位来使用。因为它们或者价格剧烈波动,或者就没有可靠的标准。Libra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力图通过与某几种通行的法币建立稳定的价格关系,同时还以货币市场基金的架构,以及模仿央行的投资风格——持有若干价格稳定的资产,来确保自己的价格稳定。然而,前文已经指出,正是这个稳定自身价格的过程,决定了它自身充其量只能“代币”,因为它作为记账单位,是由其他法币或资产锚定或背书的。在这个意义上,Libra较此前的所有数字货币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正因如此,Libra的进步也着实有限,它只是取得了自身价格的稳定而已。毕竟,它自身还不是货币,远不能与各国的法币相提并论。

说到这里,回顾货币定义的演化就有了必要。学说史上关于货币的定义堪称五花八门,但其间的差异远没有人们宣称的那么大。不妨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证。首先,在马克思那里,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一定义,一方面反映出在西方社会中,货币是从商品交易的流通中产生的历史事实;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最早的货币供给,是非政府的、去中心化的“私人”特征。在发达经济体中,货币更多地被从功能角度定义。例如,米什金就认为,“在产品和服务支付以及债务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就是货币。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各种类型的数字货币此起彼伏地出现在当代经济之中时,货币的定义也发生了某些质的变化。例如,在近几年风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货币理论》中,货币就被定义为“一般的、具有代表性的记账单位”。这个定义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货币首次被抽去了物理形式,仅仅留下了“记账单位”的抽象本质。不仅如此,在《现代货币理论》中,对货币的分析,始终是从国家主权角度出发,并紧紧围绕国家(政府)的经济权利来进行的。它指出,“现代货币理论的逻辑始终保持不变,即政府创造记账货币,以其为计价单位征税、支出,并收入以其自己的货币支付的税款”。更进一步地说,法币的发行不仅关涉国家主权,而且与国家(政府)的另一项经济权利——课税——密切相关。作者不厌其烦地强调,“政府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征税(和其他上缴给政府的钱,包括费用和罚金)。……为什么会有人接受政府的法定货币?因为政府的货币是缴纳和偿还政府的其他债务时,政府接受的主要(通常也是唯一的)货币。为了免受逃税的惩罚(包括进监狱),纳税人需要获得政府的法定货币”。在这里,法币的发行是由课税的需要决定的。再进一步,作者指出,“驱动货币最好的方式就是义务范围内的支付”。“需要上缴货币的强制性义务是驱动货币的必要条件,这种义务可以是税收、费用、罚款或宗教什一税,甚至可以是为得到水或其他必需品所要支付的钱”。这就把一直困扰我们的关于货币的诸多谜团彻底解开了。所以,《现代货币理论》最后将货币发行问题归结到海曼·明斯基的一句著名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货币,但问题在于其是否能被人接受”。可见,在《现代货币理论》中,“被人接受”是货币发行的必要条件;而保证国家主权的行使,则是货币发行的前提条件。如此来看,Libra离“货币”的地位还差距甚远: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主权国家,只要主权国家还以发行主权货币的方式来取得收入,以满足公共需要,任何形式的超主权货币都只能是“代币”。

初步的小结

以上分析表明,在现行的国际秩序下,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Libra作为基于一篮子货币的合成货币单位,与 IMF特别提款权一样,属于超主权货币。SDR确实是人类想象力的完美产物,但由于在这个世界上,实现经济体的“超主权”还有待时日,依附其上的超主权货币便很难主宰世界。于是,由于是代表一篮子已经存在的货币,且其价格由这一篮子既有主权货币确定,Libra没有货币创造功能便成定论。深一步看,Libra的发行100%基于法币储备池,因而也不可能产生铸币税。这种“挂钩”安排,也进一步使基于Libra不可能生成真正意义的货币政策。

综合以上特点,笔者倾向于认为,Libra所推动的远不是货币非国家化的过程。如果 Libra 广泛流通,并且出现了基于 Libra 的存贷款活动,是否有货币创造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基本原因在于:基于Libra 的存贷款活动不会创造新的Libra。首先,Token在区块链不同地址之间转移过程中总量不变,Libra 也不例外;其次,扩大 Libra 发行的唯一办法是增加法币储备,这就杜绝了它可以倍数创造的可能。那么, Libra的问世又会使中国面临怎样的挑战呢?笔者以为,挑战首先在支付领域。因为,在一个可以预见的长期内,Libra的用武之地仍将局限于支付领域。而基于一篮子国际储备货币,Libra先天地就有跨境支付之便利,这对于我国的支付行业发展,尤其是境外拓展,是一个直接挑战。深入看,倘若我们进一步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要通过它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Libra显然就形成了强大的障碍。

再进一步,面对Libra的挑战,倘若我们采取合作竞争战略,那就会进一步提出网络对外开放的问题。因为,Libra云,是搭载在Facebook、Google、Twiter等社交网络之上的,若允许Libra等进入中国,便不免要涉及对Facebook、Google、Twiter等等的开放问题。这显然就关乎我们国家的安全战略了。

根据国家《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大家应警惕代币发行融资与交易的风险隐患。

本文来自LIANYI转载,不代表链一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