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干货:4大维度教你搭建私域标签体系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e7%a7%81%e5%9f%9f%e8%bf%90%e8%90%a5/69355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干货:4大维度教你搭建私域标签体系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11:36

如今,私域运营的重要性越发显著。其实,做私域的核心目的就是挖掘客户的终身价值,做好“用户分层”,找出“重点”客户,服务好他们,就能把用户价值释放到最大。一起来跟着作者学习一下如何搭建私域标签体系,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吧。

WOTXgnR8yPXqP0ciH4at.jpg

如今,私域运营逐渐成为企业标配甚至刚需。

但是大部分企业做私域只是从众,很少能真正想清楚做私域的目标和价值。要么是砸重金搭建团队,但是没有运营重心,最后转化效果很差;要么就是不太重视,人力精力投入少难以出成绩。

其实,做私域的核心目的就是挖掘客户的终身价值,从客户价值的角度来说,20%的用户可以贡献了80%的收益,所以集中资源关注重点客户才是最优解。

因此,做好“用户分层”,找出“重点”客户,服务好他们,就能把用户价值释放到最大。

其中建立用户标签是用户分层中最重要的工作。通过不同的标签,对用户充分了解后,才能划分成不同的维度,进行分层。

不过,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所需要建立的标签维度自然也不一样。

比如,西贝可能更关注用户的口味、食物偏好、地域文化;而酒店类企业则不一样,华住酒店可能更关注用户的职业、睡眠习惯、特殊要求。

那么企业该如何给用户贴标签,搭建私域标签体系?

一、标签的四大维度

首先,从打标签开始。

对于广大零售企业,在实际私域运营中,通常可以从渠道来源、用户等级、人口属性和消费信息这四个标签维度进行打标签,然后再根据各自企业的不同进行标签的细分。

下面我对这四个维度一一举例说明。

YU8ai6HMEKmV3kaucXAZ.png

1. 渠道来源

清晰的渠道来源便于企业跟用户沟通,以及判断他们的消费力和对企业的熟悉程度。

渠道来源通常可以分为线上、线下,再细分一些,线上渠道有淘宝、天猫、京东、抖音、快手等,线下渠道又分为直营店、加盟店、营销活动等。

2. 用户等级

这是判断用户是否需要优待的依据。有了用户等级,企业才能够针对不同等级的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权益。

这种差别化优待会让高级用户更有尊贵感和身份优越感,也会给其他用户造成动力,鼓励他们通过更多、更持久的消费拥有更多的用户特权。

这里可以用 RFM 模型,它是将 Rencency(最近一次消费),Frequency(消费频率)、Monetary(消费金额)三个维度进行组合后,来对用户进行等级的划分。

Bx8E9mvgoPDbTRNHvX72.png

3. 人口属性

这个标签维度可细分成地域、籍贯、年龄、身高、体重、婚否、职业、生日、家庭情况等子维度。不同企业会用到不同的子维度。

以餐饮业为例,西贝可能就不关注身高、体重等,而是更关注地域、职业、婚否、家庭人口等信息。知道地域可以帮助西贝分析顾客的饮食习惯,知道婚否可以大致推算是否有小孩、是否需要宝宝椅。

4. 消费信息

这个标签维度下也有很多子维度,它包括了跟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信息。

比如消费能力、产品用途、消费频次、产品颜色、产品大小、质量要求、产品价格、有无享受特殊服务等。这同样要根据不同行业的企业来选择具体将哪些信息标签化。

下面以某位用户的标签举例说明:

eucwdGAPcuGeGhwdSK5O.jpeg

  • 渠道来源:“淘宝”代表是淘宝来的用户;
  • 用户等级:名字前的“A”表示最重要的客户;
  • 人口属性:“李江”“浙江杭州”“互联网程序员”“85后”…是作为个人的基础信息;
  • 消费信息:“T60”是他最近购买的产品型号;“学习”代表他购买该产品的目的;“G3”代表他购买过三次。

在私域运营中,企业最好是在建立私域运营的流程前就设计好标签模型。先从四个大的标签维度开始,建立一套常用标签模型,并贯彻执行下去,再逐步完善丰富。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标签的制定者,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便于运营团队操作,确保每个一线员工可以用到且不出错。

当业务人员一看到这些用户标签,就能立刻知道用户的基本信息,然后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标签的应用

打了标签之后意味着运营刚刚开始,有了用户标签,我们在进行私域运营时就能更好地结合标签进行精细化运营。通常标签的应用场景有4种:

1. 精准推送

以客户朋友圈运营为例,运营人员可以指定标签用户可见,让消息精准触达,这样可以实现朋友圈的定向推送。

定期地做一些客户朋友圈、微信群福利活动,定向邀请某个标签的用户参与,提升社群运营效率,并且提升营销的精准性。

如果是固定的文案营销推送,可以做成自动化,比如会员到期提醒、沉默预警提醒、流失召回等。

2. 用户特征洞察

用户画像是了解用户的重要工具,可以辅助业务人员快速获得用户的信息认知,发现显著特征,获得业务灵感。

3. 增强数据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标签做很多维度的分析。

例如以性别维度进行分析统计,以行业进行分析统计,如果以用户的首次来源作为标签,还可以了解用户的渠道信息。用户标签(用户属性)可以作为细分维度支持多视角的数据展示。

4. 数据产品应用

用户标签是很多数据产品的基础,诸如个性化推荐系统、智能运营平台、广告系统、CRM系统等。

QWBIfvpfSruaNp7r11NF.jpeg

以星巴克为例,通过分析用户历史购买SKU数据,星巴克推算了用户的口味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在APP专星送产品端上线了“每日标配”和“懂你喜欢”功能。

“每日标配”使得用户在使用星巴克外卖服务的时候可以高效地做出惯性选择,有效地提升了转化。而“懂你喜欢”则可以根据用户的口味习惯引导消费升级(美式→冷萃)或糕点搭售,“优雅”地提升客单。

烧钱式营销的风潮已经过去,如今越来越多地企业开始回归理性,找到每个用户的痛点和痒点,因人而异地进行营销刺激,才是提升ROI的最佳路径。

三、有效获取标签信息

虽然对于做私域的企业来说,标签体系不必可少,但也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用户标签。

用户标签体系不是拿来即用的,需要有经验的团队适配公司业务流程,才有可能建立有价值、可落地的用户标签体系。

同时,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为数据采集能力,标签计算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通常获取用户标签信息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从过去消费信息中提取,然后自动筛选。企业事先设计好标签词,系统再自动对照着给用户打上相应的标签。

比如消费频率,只要抓取淘宝、京东、线下门店的数据,企业就能识别出这个用户消费过几次。以此类推,最近购买的产品、购买时所在的地域、颜色偏好等,都可以依赖系统自动化,通过对消费行为数据的筛选来识别。

不过,即便当下技术这么发达,语义分析技术也已经很成熟,国内的CRM暂时都还没法做到上述智能化水平,主要是国内各平台间数据缺少打通,形成用户数据孤岛造成的。但自动筛选标签无疑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二种是通过运营人员与用户交流沟通,有意识地引导、记录,从而获得企业需要的标签维度信息。

这就要依靠人的力量了,尤其是那些会聊天、会沟通、会观察的人。通过这种方法来获得消费信息,企业通常会事先设计好问题,然后培训客服或者用户运营人员,并规定运营人员需要在多长时间内完善这些信息,这也会作为检验运营人员工作的一项指标。

比如,我们曾经服务过一家钻石品牌公司,他们希望知道用户的生日。我们给出的方案是:

在引导用户进入私域流量池前,就在引导语中告诉他们,生日时企业会有神秘专属礼赠送。这样进入私域流量池后,用户就会主动告知企业自己的生日,即便少部分人忘记告诉,企业也可以主动询问。

借助这个契机,企业也可以和用户聊些其他的内容,捕捉到更多想要的信息,然后再一一填充到用户的标签信息里。

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运营人员不需要与用户进行直接沟通,只需要观察就好。

例如酒店的服务人员在清理房间时,能够发现客人的一些偏好,比如某个客人茶缸里的红茶经常被用掉,某个客人每次都要求多放几瓶矿泉水。

这些细节,服务人员都可以观察并记录进用户档案,当下次客人再来入住时,不用客人提醒,酒店就能提前安排好。不仅如此,酒店还可以根据提供定制服务后的顾客反馈,不断更新数据。

四、写在最后

今天中国企业正在大步迈向数字化时代,这不仅仅意味着信息传递更加高效、迅速,还意味着信息的分发可以更加精准。一切商业最终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效率,即既要效果,又要速度。

因此,企业只有将用户不断细分、分层、建立标签,才能精准营销、降本增效,提升用户体验,赢得用户的满意和认可。

作者:【晏涛】

来源:微信公众号“晏涛三寿(ID:yantao-219)”

本文由 @【晏涛三寿】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