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娱乐至死:别让短视频成为“认知退化剂”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qianzhan.com/daka/detail/210830-9444a3a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娱乐至死:别让短视频成为“认知退化剂”

 陈辞令 • 2021-08-30 19:30:08 来源:陈辞令 E2536G0

作者|陈后圣  来源|陈辞令(ID:CCL2019-00)

这篇文章,是我对沉迷短视频现象的一些思考:短视频可能正在成为“认知退化剂”。

—  1 —

放不下的手机

放不下的短视频

现代人最离不开的,可能就是手机了。

据极光大数据发布《2021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2021年第一季度,移动网民人均安装APP总量持续增长至63款,人均单日APP使用时长达5.3小时。

1

也就是说,2021年1季度,移动网民每天有5.3小时的时间盯着手机,要知道,除去必须的8小时左右的睡觉时间,我们一天醒着的时间也才16小时而已。

看到这,我不由得去查了下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长(在手机设置里搜索“使用时间”)。

2

过去7天,我的日均使用时长5.25小时,四舍五入,正好和全国平均水平一致,不由得心头一紧,这个数据,还是让我拖后腿吧。

极光大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各类APP的使用时长,短视频毫无悬念的名列榜首:2021年一季度短视频行业用户时长占比29.6%,也就意味着,移动网民日均有1.57个小时在刷短视频。

3

我们每天和家人说话的时间加起来可能连30分钟都不到,但我们竟然有1.57个小时在刷着和我们生活/工作可能毫无关系的短视频。

—   2 —

为什么我们会

无法自拔

刷短视频到“根本停不下来”,只要用一个名词就可以解释: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我换两句通俗的话解释下:

1、多巴胺是一种分泌物,当我们感觉到兴奋、开心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

2、多巴胺分泌地越多,我们就感觉越开心、越兴奋,越想做出某种行为。

换言之,多巴胺好比一个“小恶魔”,当我们做了某些事情时,它就会跳出来,给我们一颗糖,为了得到更多的糖,我们下次还会继续这种行为。

当我们在刷第一条抖音前,我们的大脑对“刷抖音”这件事情,是没有奖励预期的,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抖音里有什么。

当我们刷第一条抖音时,我们会忍不住发出真好玩、真有意思、真好看之类的感受,这个时候多巴胺这个“小恶魔”就开始登场了,它给了我们大脑第一颗糖。

而这不仅仅是一颗糖的问题,这犹如打开了潘多拉之盒,我们的大脑会想要第二颗、第三颗……

我们大脑要的糖会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做出比之前更多的行为才能拿到更多的糖,于是我们就会一直刷到停不下来,大脑的成瘾机制就这样形成了。

从这个角度说,刷抖音成瘾,和吸毒只是量的区别,没有本质差异——我们的大脑被多巴胺劫持了。

需要说明的是,多巴胺是我们人类生存必备的神经递质,没有多巴胺的分泌,我们就不会感到快乐、就不会有追寻美好事物的动力,悲观、抑郁的人,多巴胺的分泌明显少于正常人。

—  3 —

短视频下的

认知退化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用进废退。

我们先来简化一下大脑的信息传递过程:

大脑把外界刺激转化为信号,再把信号进行分解,分解的过程中要同时杂糅进各种过往的经验材料进行思维运算,然后得出一个它认为的最好的应对方式,接着把信息传递给你的手脚等执行单位,要经过很多关。

如果你不常常对接收到的好的认知信息进行加工和练习,哪怕你原本是个高手,也会像长年疏于练习的拳手一样,感觉自己对外界刺激的应对能力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这个过程就是认知退化。

为什么沉溺短视频会造成认知退化?

我总结了以下6个方面的原因,为你一一道来。

1、裸露的注意力

舒马赫在《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一书中,将世界的存在归纳为四个层次,分别是:

无机物:如桌椅板凳。

植物:比无机物多了生命。

动物:比植物多了意识。

人:比动物多了自我意识。

比如狗看到肉骨头就会流口水,但是如果有人请我们吃大餐,我们会思考:这顿饭我应不应该去?

这便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与注意力密切相关,我们的注意力受制于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我们不能左右的外部力量。

比如,在安静的图书馆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马上被吸引过去。这些因素是我们不能左右的,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听觉功能想开就开,想关就关。

第二,我们的内在力量。

比如,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到期待、恐惧、担忧、感兴趣时,我们会主动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情上。

这两种注意力的区别,决定了我们是“主动生活”还是“被动生活”。

如果我们经常任我们的注意力被外部力量牵引,也就是将注意力裸露在外,我们就处于“被动生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自我意识是缺位的。

俄国哲学家邬斯宾斯基在《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一书对此也有所揭示,他认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处于以下三种“状态”或“部分自我”之一——机械的、情感的、智力的,这些不同“部分”的主要评判标准,就是我们的注意力水平。

当没有施加注意力或者心不在焉时,我们是处于机械的部分;

当注意力被观察对象或思考对象所吸引并停留在那儿时,我们是处于情感的部分;

当注意力被我们的意志所掌控,施加于对象之上时,我们是处于智力的部分。

邬斯宾斯基《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第一种、第二种状态,显然是无法提高自己的认知深度的。

当我们躺在沙发上,刷抖音停不下来时,我们要么是被视频内容所吸引了,要么是处于“机械的我”的状态,我们的注意力一直裸露在外,不由我们掌控。

注意力长期裸露带来的后果,是我们再也无法集中精力思考了。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里说,人类所有的问题,都源自无法独自静下来思考。

2、低质量的默认模式网络

2001年,在脑科学上有个新概念,叫“默认模式网络”。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大脑同样要消耗很多能量,而且某些大脑区域的活动反而加强了。这些加强了活动的区域,就是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

默认模式网络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你或许有这样的经历:头一天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当天晚上好好地睡一觉后,第二天豁然开朗。

《腾讯传》中说到的马化腾的决策风格,马化腾甚少或者几乎不在当天做决策,他总是等到第二天。

这正是默认模式网络在发挥作用。

当我们睡眠、随心所欲地漫步、甚至洗澡时,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启默认模式网络(前提是我们啥都不想)。

它会在我们没有感知的情况下,将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过滤、连接、重新组合,本看上去无解的问题,在默认模式网络的作用下,我们就有可能灵光乍现、豁然开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默认模式网络更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我们预先在大脑里存够足够多的素材,对一个问题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认知。

如果我们平时接收到的都是高频低质的、无序的、没有深度的信息,我们拥有的就是低质量的默认模式网络。

3、好奇心的断层

前段时间有个段子,大意是:有了抖音,足不出户就能看遍世界,再也不用花冤枉钱去旅游了,你看,九寨沟不也就这样吗?

想想我们那一代,九寨沟那可是“人间的九寨,神奇的天堂”啊,那可是无数孩子都十分向往与憧憬的地方。

看过了,就那样,没意思。

不可否认,短视频帮我们开了眼界,极快、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这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不再愿意探索,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探索的过程往往比答案本身更加重要。

第二,我们的大部分好奇心都被满足了以后,我们还应该对什么感到好奇呢?

我们可能还没准备好,出现了好奇心断层的现象。但如果我们不再好奇,我们便不会进步。

4、思考路径的断裂

短视频的产品属性决定了其内容属性。

短视频追求刷屏快、刷到停不下来、快速传播,只有符合这些属性的短视频才能成为“爆品”,也正是在这些属性框架下,大部分短视频内容的出发点就是不让我们去思考、让我们放弃思考,只要能让我们的感官娱乐就行。

我们刷到美女、八卦会停不下来,但我们看到真正的知识,却毫无耐心,一指滑过。

大部分短视频,不讲逻辑、不讲规律、不讲因果关系,甚至不合常理,撩拨我们的情绪是唯一目的。

大脑的机制是用进废退,越不思考,越不会思考,久而久之,我们的思考路径便会断裂,变得不会思考。

真正的学习,一定是枯燥的,是要能忍得住寂寞的。

5、“信息茧房”效应

“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是美国法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的。

他所谓的“信息茧房”,是指传播体系个人化所导致的信息封闭的后果:当个体只关注自我选择的或能够愉悦自身的内容,而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接触,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逐渐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在算法的控制下,我们刷到的只是我们想看的,我们不想看的我们永远看不到,我们以为这就是全世界,其实我们只是待在了自己织成的“茧房”里。

当我们看到与我们相对立的观点时,我们会惊叹:这个人怎么这样啊,网上信息都不看的吗?

6、时间的机会成本

前面的5点,可能都是我们能感知到的,这第6点,是我们感知不到的——时间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与资源稀缺性有关,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做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举个例子:选择了上班,就放弃了创业的机会。

我们平均每天花1.57个小时刷短视频,如果这1.57个小时,用来看书、陪伴家人、高质量的社交,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

机会成本,可能是最大成本。

—  4 —

何去何从

2021年混沌学园苏州大课上,李善友用“一战略”对今日头条进行了拆解,李教授将字节跳动的“一”归纳为信息流动网络。

1

李教授也对指出了社交媒体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以下几点:

上瘾沉迷、虚假消息、人群撕裂、超级生命。

李教授进一步指出:作为社交媒体的一份子,字节跳动张张网络还在发展中,它没有恶意的企图,也没有正面的精神,相信未来或许会有光芒照进它。

那么这束光是什么呢?

李教授给出的答案是“爱”,爱的流动是比信息的流动更根本的东西。

当我用心性的引擎把人性当中的爱激发出来后,我们就会把爱流给这个网络。

我深刻盼望着人类的未来是一张充满爱的流动的智慧网络,并且经由这些网络把智慧和爱流进所有人的心理,连接那些所谓躺平、内卷、对人生丧失希望的年轻人,点亮他们的觉性之美。

我想这才是这张网络真正的使命,真正的“一”。

李教授这段话非常恢弘大气,作为后生晚辈无比认同。

除了寄希望于社交媒体的改变外,我想,作为每一个时代青年,在人性的需求被肆意消费的时代,我们越要培养我们的延迟满足能力,保持清醒,不要陷入沉睡。

各位加油!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陈辞令(ID:CCL2019-00),作者:陈后圣

本文来源陈辞令,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