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快手“求师”北美,看Snapchat如何逆风翻盘?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mtpost.com/562500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快手“求师”北美,看Snapchat如何逆风翻盘?

· 3小时前

12.3k

从暴跌八成到涨超16倍,是如何炼成的?

快手“求师”北美,看Snapchat如何逆风翻盘?

00:00 13:2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表外表里(ID:excel-ers),作者丨郭丹纯 胡汀琅,编辑丨付晓玲 Reno 闵知

“互联网板块过去10年最便宜的时候,就是现在。”今年不少投资人都如此表示。

然而即便有这样的共识,似乎也没有人敢“轻举妄动”。毕竟在政策影响下,低迷的中概股底在哪,没人知道。

比如,今年以来一直跌跌不休的快手,让很多本意抄底的人,被迫“返贫”,成为时间的朋友,也自嘲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宏观环境的复杂性自然不容窥探,但其实回归企业发展本身,平台“价值弹性”仍是有迹可循的。以快手为例,其股价下跌的背后,有着市场对其用户增长停滞的担忧。

!1400x556&ext=.jpeg

而我们在复盘研究互联网内容领域时,发现主打“阅后即焚”理念的图文社交平台Snapchat,2018年曾有过和现阶段的快手情况相似的阶段——DAU出现环比下滑。

!1400x987&ext=.jpeg

但2019年之后,Snapchat形势大反转——从谷底一路向上,走出接近16倍的“超级行情”。

!1400x841&ext=.png

那么,Snapchat(下称“Snap”)是如何“逆风翻盘”的呢?本文将就此展开具体分析。

改版损害用户体验,平台跌入“谷底”

从2017年上市到2019年前后,Snap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基于竞争反馈、不断调整、来回拉扯,并持续阵痛的“平台调整期”。

在一开始,平台调整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一场围剿:当时Facebook旗下Instagram(下称“Ins”)、WhatsApp都成功“抄袭”了Snap的Stories(类似会消失的微信朋友圈)功能。

初期,面对巨无霸Facebook的组合拳狙击,Snap似乎有些束手无策,只能看着用户渐渐被侵蚀。

!1400x996&ext=.jpeg

但当2017Q3再次交出一份不如预期的DAU增长表现后,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骤增——上市半年多的Snap,股价近乎腰斩。

市场看衰的原因在于:Snap主要变现来自广告,广告收入来自用户在平台消费的时长,而DAU增速的表现不佳,和竞争者间差距持续扩大,意味着用户时长会被竞争对手抢走。

投资者们自然推演,Snap将成为一个过气平台,结局悲惨,下一个MySpace。

市场和竞争压力下,管理层开始尝试改变,主动出击。

据2017Q3电话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用户群,我们需要加快我们的产品在安卓用户、34岁以上的用户和世界其他市场的用户中的采用。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对我们的产品和业务做出一些改变。

而改变是从被Facebook偷袭成功的薄弱环节开始的。

Ins对Snap的Stories功能的成功模仿,让Snap暴露出一个本质问题:比起社交功能,其产品工具属性更为凸显。换句话说,它更像具有社交功能的美图秀秀(当然,Snap照相功能比美图秀秀强大得多)。

典型行为就是:大家有时候使用它,就像使用美图秀秀那样,拍照后上传到Ins等更具“强公域社区”氛围的平台分享。

而Ins这种“弱关系社交”平台有了Stories功能后,用户在公共空间表达自我时,既能维持“岁月静好”的生活形象,又能借Stories分享生活琐事,反正24小时就消失了。

自然,Snap就逐渐沦为工具,甚至被用户无情抛弃。

!1400x1326&ext=.jpeg

备注:Ins上栏为Stories,图为首页对比,左边:Ins,右边:Snapchat

基于这一逻辑,“弱社交”的Ins复制Snap的Stories分享功能,进展异常顺利。因为它使得用户在一个APP里面完成了两种互补的需求,相比之下Snap只能当“工具人”。

认识到这一点,Snap寄希望于通过内容改版,从工具型社交平台,向用户粘性更强的平台生态转变。

但走出舒适圈的初次尝试,似乎不仅没收到想象中的效果,还适得其反。

新版本Snap的APP,用户聊天与动态共用一个页面,其中,用户收到的聊天消息排列在页面的顶端,而“故事”按照算法推荐的方法进行排列,根据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顺序罗列。

!1400x469&ext=.jpeg

备注:左为改版前,右为改版后

感觉就像把微信聊天功能和朋友圈功能的按钮合二为一,这样一来,你很难区分收到的提示,是聊天还是朋友圈更新。

另一个问题是,当时的设计并不是按时间序列排序,用户也很容易错过最新的消息或好友动态。

产品设计严重偏离用户需求,招来大量用户的不满。一时之间,Snap恶评如潮,软件评分和使用频率都在改版后陡然下降。

!1400x430&ext=.jpeg

甚至卡戴珊家的Kylie Jenner(2018年2月)公开吐槽:“还有其他人不会再打开Snap吗,还是就我?”,负面影响已一发不可收拾。

Kylie Jenner的吐槽,引起了平台股价下跌6%,Snap的市值因此损失近 15亿美元。

差不多同期,花旗将Snap的股票评级由“中性”下调至“卖出”。

花旗方面对此的解释是:新版本推出后的负面评价大家有目共睹,很有可能导致用户的流失,这对Snap的财务业绩会产生负面影响。

回过头来看,花旗可谓是一语成谶。

如下图,2018Q1-Q4之后,Snap的DAU不仅没如预期那样增长,反而出现环比下滑。

!1400x987&ext=.jpeg

业务基本面不稳,影响股价表现。这一阶段,股价一路走低,最低时4.28美元,只有上市价(24美元)的零头。

1400x875&ext=.png

面对大厦将倾的危局,Snap只得做出妥协,将APP界面调回用户习惯的方式。而这一举动,可谓将Snap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DAU流失情况被遏制。(具体细节大家可以找当时的论述,本文不做赘述)

不过,这表面看是改弦易辙的效果,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交需求多样性的选择。

Snap改版闹剧,虽然伤害了核心用户的感情,逼得他们离开,但其产品初衷,是难以被完全代替的。

一般来说,不同产品理念,体现着人们不同的需求。

·希望投射现实世界的所有关系,于是诞生了Facebook;

·渴望能更多接触陌生人,催生出Tinder;

·想要展示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如大制作式美丽,Ins应用而生;

·期望和朋友以更亲密、小众的方式交流,孕育出Snap。

基于此,尽管抄袭了Snap的核心功能,但对更渴望私密社交、真实展现的Z世代来说,“偷师”成功的Facebook及Ins,是不可能从产品理念上,完美契合他们需求的。

Snap以类似课堂上传纸条似的阅后即焚功能,成为年轻族群逃避穿传统熟人社交,只和朋友展示真实自己的“世外桃源”,满足Z世代的核心诉求这一点是不变的。

这样的产品秉性下,Snap对Z世代本身有很高的吸引力——如下图,Snap在美国青少年的渗透率从2016年来保持第一。

1400x1400&ext=.jpeg

由此,是否能满足这些对其“爱之深责之切”的核心用户的根本需求,关系着Snap的用户规模下落趋势能否“止血”。

而平台价值探到谷底后,掩盖在版面表象之下,真正用来增强平台内容属性,差异化抵御竞争的举措,决定着平台从“谷底”反弹的高度。

内容部署“浮出”,DAU重拾增长

可以看到,再改回的版本,虽然恢复了按时间序列放置Snaps(消息)和聊天,并将Stories移回界面右侧,但新版中单独列出的Discover(发现)功能,并没有改回到设置在Stories页面下的模式。

!1400x1297&ext=.jpeg

反而,平台做出了一些调整,引入算法推荐机制,并提升“Discover”功能权重。

具体来说,将PGC、PUGC内容从UGC中剥离出来,让质量更高的媒体、名人内容,成为用户社交聊天之外的内容供给,丰富内容生态。

为此,Snap加大了对创作者端的投入以及支持力度。

·2018年5月,Snap推出创作者孵化平台Yellow,为内容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指导等支持。

·据2018Q3电话会议:我们对Discover的新布局,使我们能够对我们平台上内容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投资。

!1400x479&ext=.jpeg

随着重视程度的不断加码,截至2019Q2,用户每天观看“发现”频道的总时长同比增加60%,每天观看人数同比增长35%。

不过,功能优化后的Discover,PUGC供给还在发展初期,效果释放还需要时间。相比之下,平台建设的重心,还是在自己的强项——滤镜技术方面。

这一点的重要性,在Snap2019Q2电话会议也有提及:在连续增长的1300万DAU中,约有700万至900万归因于我们推出新的增强现实Lenses(AR和滤镜功能),这带来了新的用户并重新吸引了失去的用户。

事实确实如此,AR和滤镜功能特别是性转滤镜的爆火,不仅让Snapchat重新回到苹果iOS下载榜榜首。

!1400x460&ext=.jpeg

备注:图为2018-2019年全球社交APP下载量排名。

甚至,从Ins上反向吸引用户。比如,有网友表示:“我在Ins上看到了一个这个滤镜,于是我打开Snap,拍下了我性转的照片。”

与此同时,娱乐界、体育界人士也都纷纷用性别转换滤镜,这成为了一种潮流。

!1400x807&ext=.jpeg

备注:图为Snapchat著名的性转滤镜和儿童滤镜

为何Snap如此擅长做滤镜?答案大概还是舍得花钱做技术投入。(和国内S&M买量思路不同)

如下图,Snap的研发费用一直稳定增加,且从2019Q1开始,研发费用占比大部分时候都维持50%左右。

!1400x893&ext=.jpeg

而高研发投入,支撑起平台AR技术精进和滤镜品类的生态输出。

比如,2021年5月,赶在Facebook和苹果前,Snap首发支持AR功能的AR眼镜Spectacles。

此外,2017年,Snap推出面向所有用户,免费创作滤镜的Lens Studio软件平台,开始支持第三方开发滤镜功能。

据悉,开发滤镜可以通过在线商店售卖滤镜,以及和品牌方合作,制作品牌滤镜等赚取收入(Snap不从中抽成)。

如此创收激励下,平台上的第三方滤镜数量不断增加。据Snap透露,截至2020年6月第三方创作滤镜超过100万。

综合上述的转变和布局,Snap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实现内容平台印记的加深。而这种变化,反馈在数据上就是:2019年开始,随着Snap新增产品功能和内容的增加,DAU的数量大幅拉升;同时,2019Q1之后,Snap上平均每天发送的Snaps(消息)数明显增加。

!1400x436&ext=.jpeg

不过,尽管通过补齐内容生态,Snap筑起了对Facebook的“防御战壕”,但用户扩张的天然天花板仍显而易见。

数据显示,在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荷兰,Snap已经覆盖了90%的13至24岁的人群和75%的13至34岁的人群。

也就是,北美以及欧洲的Z世代们基本都是Snap用户,在这些地区的扩张无法再突破天然天花板。

基于此,想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要么泛年龄化,要么泛地区化。

而泛年龄化,似乎面临不小的挑战。

据2018Q3电话会议:我们认为DAU的增长,一个方面是扩大我们在美国和欧洲的13-34岁的基础,包括34岁以上的用户,但这面临营销和沟通上的挑战。

由此,向北美及欧洲之外地区扩张就成了潜力更大的路。

2019年开始,Snap着手调整APP的Android版本,使其在一些性能比较低的设备上,也可以流畅使用,为进驻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做准备。

与此同时,平台还为Discover功能,投资本地化的PGC内容创作。以印度为例,目前印度Snap,已经有60个与其文化相关的娱乐频道。

高适配度的市场开拓方式,收获良好。如下图,自2019Q1以来,其他地区的用户增速,远远高于北美及欧洲地区。

!1400x1214&ext=.jpeg

改版修正的Snap,在回流以及扩张之下,用户规模增长无疑变得更具想象空间,这或许是市场重拾信心的所在。

依靠差异化的产品理念和需求定位,Snap成为年轻族群逃避传统熟人社交的“世外桃源”,在(海外)熟人社交市场打破Facebook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在Facebook步步紧逼,模仿抄袭的竞争压力下,Snap的DAU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而上马改版策略应敌,又因忽视用户体验,表现惨烈。

不过庆幸的是,平台“满足差异化社交需求”的核心竞争力始终不变。因而秩序(改版)恢复后,在内容业务激进出击下,平台价值提升,市场的认知也随之改变。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