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扒脱不花10万字分享,提炼出10点管理建议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qianzhan.com/daka/detail/210828-a606e41d.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深扒脱不花10万字分享,提炼出10点管理建议

 茅庐学堂 • 2021-08-29 08:00:48 来源:茅庐学堂 E1828G0

1

作者|脱不花  来源|茅庐学堂(ID:maoluxuetang)

在不同场合下,罗振宇曾多次坦言,没有脱不花,就没有得到。

我们无法探究这是否为客套,但可以看到的是,在脱不花的带领下,得到完成了从罗振宇的“独角戏”,到拥有4000万用户、年营收逾6亿的现象级产品。

今天的得到,罗振宇做内容,快刀青衣抓产品和技术,再加上脱不花的管理和运营,形成了一个牢固的铁三角。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脱不花如何迭代得到的组织能力?以及她又是如何管理一家内容公司的?

为了探究这背后的答案,我们深扒脱不花10万字外部分享及《沟通的方法》书籍,提炼出10点管理建议,分享给你。

(以下内容整理自网络)

01

面试时,问这4个问题

我面试了这么多人,也请教了很多非常厉害的CEO,最终发现,基本上问这四个问题就够了:

1.如果你突然有半个月的带薪休假,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研究一个事儿,你会研究什么?

这个问题是用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的。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核心是观察对方的瞬间反应,和他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比如为什么是这个研究标的、怎么使用这些时间、达到什么目标等等。

曾经有人就此提出了一个非常非常小的课题,我问他,为什么只设定了这么小的一个课题?他的回答是:“既然你的时间限定是半个月,只有这个量级的课题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所以不怕小。”作为面试官,你当然立即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比较务实、对具体执行和操作有手感的人。

2.你正在做的事,行业里最顶尖的人或公司是谁?他们是怎么做的?

这个问题是用来判断人的自我期望值的。它可以帮助面试官获得好几重信息,比如,他的眼界怎么样?作为一名从业者,是不是对这个行业有足够开放的视野?他知不知道这个行业里有多少顶级高手?他定义这个“最顶尖高手”的标准是什么?

其次,当他提出了一个最顶级的标准之后,那么他对于这个标杆的了解程度怎么样?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这些研究的?这能不能反映出他在圈子里的人脉关系?这些人脉关系能不能反向地说明他在业内的真实地位?

更重要的是,他怎么看待自己与标杆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是怎么形成的?他自己将会或者正在用什么方式缩短这个差距?

3.你在此之前的人生经历中,做过什么重要的取舍?

这个问题很像是要去判断一个人的决策能力。大部分候选人也是这么理解的,所以大家会努力重现处境和场景,试图讲一番自己的道理。

而事实上,问这一切都不是目的,目的是看他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提及其他相关人,怎么提及,特别是怎么描述其他人在这个选择和决策中的角色。

一位投资人说,十几年来,他见过几千个创业者,投了其中的两百多个项目。他的个人经验是,每个人生重大取舍都定会有一两个关键人施加过影响。对此完全避而不谈的创业者,通常都无法从商业计划书走到实际起步阶段。

4.针对刚才提到过的某个很重要的项目或者工作,如果你有机会能重新做一遍这件事,会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每个人做事的颗粒度不一样,做事颗粒度越细,就越能做成一件事。所以这个问题的价值在于,你不仅能看到一个人的反思深度,而且还能根据他的答案看到他做事的颗粒度。

02

充分尊重员工,让下属说话

管理水平没有统一标准,但有一个衡量的维度:如果这家公司只有你(老板)在说话,就很可怕。

管理者可能下意识认为自己大概率是对的,下属大概率是错的,所以就剥夺了他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如果你真要坦诚透明,就得设置“容错率”。哪怕他说的不对,你也让他说,会有一个解释和反馈的作用。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要告诉你为什么,我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每个人都不傻,如果有一个更好的方案摆在面前,没有人会去选择那个不好的方案。

之所以有人抱着自己的方案不放手,他肯定不是在捍卫方案,可能是在捍卫一些其它的东西,比如话语权。

不认怂,不让别人批评,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我用了你的方案显得我输了,这是很糟糕的文化,因为它缺乏建设性。

一个好的公司文化,可以让大家随便“认怂”,大方承认我错了,你的方案更对,这才是自信的表现。

03

批评别人时,要一对一

我建议绝大部分管理者批评别人时,要一对一,不要在会上当着众人的面,也不要在工作现场批评人。比如这几天公司办个大活动,有个下属接待嘉宾没做好,你只需要纠正他,但是不要在现场批评他“怎么回事,没跟你说过吗?”

很多人认为这是给人留面子,我说不仅是留面子,面子其实是非常次要的。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的“注意力带宽”是有限的。越是一线员工,注意力带宽越窄,管理者级别越高,注意力带宽越宽,可以处理更多任务。

你当众或在工作现场批评,他的注意力带宽已经完全被情绪占满,大脑只分泌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你后面说的话,他根本听不见,不是价值观上不接受批评,而是生理意义上的“听不见”。

当一个人皮质醇“爆棚”时,他的大脑处理不了复杂信息,分不清这是你的爱护还是要求。而一对一批评时,他通常不会作出这样的应激反应,沟通效果会更高。

而在一对一沟通的时候,你得让他先说。“刚才发生一个事儿,我不是特别满意,但是我不了解情况,你先说说。”这时候你其实在做信息对称的工作。

批评最怕的是,管理者把话全说了。因为只要有一个细节看不准,你的批评就是偏见。

如果信息对称了,你会发现有时候不是他做错了,而是他没有资源;有时候不是他价值观问题,而是他缺少工具。如果资源没有协调好,我来教你怎么办。如果他错了,你就说“有个地方咱俩看法不一样……”说完之后他肯定分得清对错。

04

避免下属单独汇报工作

单独汇报本身是问题吗?肯定不是。大家交流一下,没什么问题。但他们为什么这样“极端”?是为了不给任何部门可乘之机。

我不允许你通过单独汇报来解决单个部门的问题,今天我答应了你,很有可能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新的困惑。一把手就得坚决,不管咱们关系多好,所有人不准单独汇报,有事在会上说。

在跨部门沟通时,只要这事涉及三个以上部门,你看吧,且得开会呢!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大家觉得“我干的是好事,你为什么不支持我?”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对别的部门进行了“有罪推定”,很少去琢磨有什么障碍困住了他。

可能人家本来就没人,你突然给他增加了新的事,他原来的事不干吗?所以你得想办法先帮他把缺人手的问题解决了。

作为管理者,学习跨部门沟通,得先把“有罪推定”去掉,人家不支持你,肯定有他的障碍,你得先研究一下人家的障碍。

你要做一个大项目,希望人家协同你,说话之前先看一下他的KPI,从他的KPI中找到一项跟你这个事相关的,不用说服他,因为完成他的KPI也是完成你的KPI。你发现人家的KPI,跟你的事完全冲突,他就很难有动力干你的事。

05

给予员工意义感

管理者不仅要学习怎么“给别人制造意义感”,还要研究“意义感来自什么地方”。

我们公司有一半人是程序员,但是我不管,因为我不懂技术。过去,我跟我们程序员交流得非常少。

直到去年有一天,我们公司有一个技术大神,懂4种编程语言,相当于是我们程序员里边的意见领袖,拦住了我,说:我来公司4年了,我要跟你聊一下。

后来我们坐在一个会议室里面,他就一直跟我聊了一个半小时。聊完之后他开玩笑说:妈呀,累死我了,我跟我老婆都没说过那么多话,真的好累。

但这一个半小时的沟通对我来说特别震撼,因为他跟我提了两个要求,或者说表达了两个不满。

第一个“不满”是我们公司不开大会。

我们公司一开始人少,就形成了“有事在工位上喊一声,不正式开会”的传统,大家觉得开会很浪费时间。

他说:是不开那种老板训话的会。

我说:老板训话,底下不是都在骂,都在打游戏吗?为什么老板不训话是个问题?

他说:因为我们特别希望知道这家公司在发生什么,希望知道你们高管在怎么想。否则的话,我每天都只是在写代码。虽然我是这家公司最好的程序员,但是我仍然是个搬砖的。我不知道我每天做的事情和你们每天在做的事情中间有什么连接?

听完这句话之后,我意识到,我需要建立工作意义的连接。

第二个“不满”是我们公司不发福利。

因为我们行政人手不够,另外我们很多人的工资不低,不缺一盒月饼或礼品,所以我们就不做这些事情。但是会发钱,觉得这样多实惠、多好。

结果我们的程序员跟我说:不行。因为你们只发钱,不发月饼、粽子,所以产生一个问题,我的家人不知道我在一个什么样的单位工作。

我说:会吗?

他说:会,你相信我。

后来,中秋节我们公司就破天荒地给员工买了月饼礼盒。

我们公司法务总监,他把这盒月饼寄回到了山西老家,寄给了他奶奶。完了之后,他就给我们截个屏给我看,他奶奶怎么说,他二姑怎么说,他大姑怎么发的朋友圈,说他大侄子在北京一家特别好的单位工作,你看人家月饼都这么高级。

当时看完之后,我真的欲哭无泪——我们这么多年,我们自以为很得意的这些自由的管理方式,居然完全没有满足我们同事最基本的需求。

06

不管理员工的工作时间,全部自我管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通过刷卡机刷住他的进门和出门时间,但是只要他手上有个手机,你就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所以,我们创始人一致认为,刷卡机是管理者的耻辱,因为依赖刷卡机,就意味着你没有能力管住员工的注意力和情绪,你只能管住他的肉身。

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自己管自己,只需要与他密切协同的小伙伴协调好时间就可以。

依靠自我管理,如果他们不自觉怎么办?很简单,我们有“节操币”制度。

每个员工每个月可以获得10张节操币,每张相当于人民币25元。他们可以用这张节操币在我们周边的咖啡厅和饭馆随便消费,还可以获得打折和VIP待遇,公司月底统一与这些饭馆结账。

但是,节操币不能自己使用,必须公开赠送给小伙伴,而且要在公司公示你为什么要把节操币送给他,说明具体原因。节操币成为了我们的硬通货,每月公司会公示当月节操王。

每年收到节操币最多的节操王,会获得年底多发三个月薪的奖励。所以,每个人都能看到一个公开的数字,这个节操币的交易情况,反映了每个人与他人协作的水平。

很少收到节操币的人,一定是协作水平和态度比较低的,而且是由全体员工每天的自然协作做出的评价,是一张张真实的选票。这种落后的人,会很快自觉改善,或者离开公司,他们会感受到强烈的压力。

07

纵向编队的战斗小组

我们的组织,除了技术团队和财务之外,全部是纵向编队的战斗小组。

举个例子:一个战斗小组,从买手选品、商务谈判、策划创意和文案撰写、商品页面制作、物流监控、全程客服、财务对账,全部自己小组完成,打通从商品选择到服务的全流程。

一个小组,基本配置是三个人。他们既要懂商品,也要懂创意和内容,还要懂服务;然后,公司从利润中,直接与小组进行分红,形成内部创业机制。这样的小组非常有活力,而且他们的学习能力超出你的想象。

也许有人会担心,这样不就成了诸侯割据了么?

我们的小组的LEADER ,也不是管理者身份,通常是最优秀的买手,他找的另外两个人,是他的搭档,缺一不可,防止出现管理心态。

另外,我们的 LEADER 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师徒关系。只要在小组里工作过半年以上的徒弟,都可以自由选择出师,单挑一个小组,只是对于新的小组来说,前半年的分红中,要给师父分10%,这样,会让师父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徒弟出师。

每年评选孵化小组最多的师父,我们会把他们的照片放大,挂在公司里,命名为“一代宗师”,形成一个自动的人力资源市场,而且小组的LEADER会自动控制人员规模和严格提出人员的要求,是一个紧密的荣辱与共的战斗小组。

08

一号位要善于“翻译”愿景

作为一号位,你有一个责任——“翻译”你的使命和愿景。

不能说一百年后我们要做成一个东西,请你现在相信吧。你的员工才20岁,他连两年后的东西都不会去想。

有些创业者指责下属没有远见,我就说你们讲点理,这孩子21岁,大三实习,他人生中看到最远的事可能就是中学六年。你都40岁了,当然知道。

如果你的员工很年轻,你就把长远的目标“翻译”成若干短目标,得给员工基本抓手。

比如爬100楼,总不能飞上去,你要给人家第一个台阶。反向思考,如果你相信的东西翻译不成短目标,那么它可能就是假的。

第二,要“翻译”成跟下属相关的事情。我们见过太多愿景跟员工个人没关系。我为什么要为之奋斗呢?我就是打一份工,今天在这儿,明天还不一定呢。年轻员工越来越看重工作的意义感,如果你不能把你相信的事翻译成跟他相关的,他就不认同。

09

提早最好组织建设

如果你问我过去5年里有什么事是我可以重来的,我可以非常肯定,只有一件事,我会更早地在公司内部讨论我们的企业文化,以及讨论我们的组织建设问题。

这件事情其实在过去几年里,应该说前3年,我们是完全不重视的。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完全可以靠创意,靠风口,靠机遇,靠魅力,靠手把手地带徒弟,就可以往前去走。

但事实上,在最近两年我们突然发现,如果你没有在组织建设上提前投入足够的心力,尤其是创始人,这件事早晚会成为拖你后腿的事情。

所以在过去的一年多两年的时间里,尤其是2019年,可以说是我们公司拼命补课的一年,就是希望能够把组织力补上来。

在组织力的建设上我个人总结为两个阶段,两句话:

第一,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这里面最重要的工作,其实就是要找到一套方法,把默会的知识翻译成一套可量化的技术指标。

对于得到来讲,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要杀死网红罗振宇。他对于这家公司流量的影响,影响力的贡献,应该越来越少,但他对于这家公司能力的贡献、人才队伍培养的贡献应该越来越大。

我想这可能是绝大部分的新媒体内容公司都会面临的挑战,怎么把创始人的魅力、创始人的水准翻译成一套技术指标?在这件事上我们做了很多事,但是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是这么4件事:

第一,“八里庄抗大”。跟罗胖一起去上班,完全脱产,每天一篇3000字的音频稿件。只要进得到内容岗的同事,都得过这一关。

第二,“我有一个问题”沙龙。以周为单位,不断有人来说过去一段时间里我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我把这个方法论打开给大家看,他解决的好我们会把这个方法论定型,变成公司操作规程的一部分。

第三,得到品控手册。每半年更新一次,最新一个版本已经更新到7万多字。我们会把在得到生产内容的所有细节全部汇聚在这个品控手册里面。

第四,得到的数据系统。每个编辑都拥有这个数据系统全部的权限,可以看到针对他上线的一讲内容在24小时内的所有使用行为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

这些工作做了差不多两年后,我们发现今天对这家公司,我们是有一点组织上的自信的,也许你的工作产品的形态会发生变化,但这个组织能够应对这些变化,即使在新的形态、新的挑战下也能持续往前走。

第二,把一个队伍变成一个人

一个内容公司不应该是一盘散沙,他们应该有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能力,像一个人一样去战斗。

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经验非常有限,我试着强行总结一下,我觉得只有一条,就是打大仗,就跟阿里一定要干双11是一样的,这跟双11这个数字对阿里有没有意义没关系。

我相信他们的高管说双11主要是为了练队伍,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打大仗对一家公司来说、对于凝聚队伍和练兵,实在是太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怎样给自己的公司建立打大仗的节奏,而不要让公司陷入庸常的节奏里,这可能变得极为重要。

10

摆脱路径依赖,切换发动机

看内容公司的组织能力,有一个非科学的标准,就是看这家公司除了创始人,除了那个主要的、最早的IP创造者之外,还有多少用户熟知且信任的人?

这张名单越长,说明这家公司的组织能力越强,这不是说你的公司厉害的人多,而是说你这家公司可能已经形成了这种机制,能够让一代代更优秀的人走上前台,能够出得来。

对我们公司来说,我们每年都会做人力资源的盘点工作,我们的HR的人,我,然后像快刀、罗胖我们一起会坐在一起讨论,我们会检讨一件事情,过去一年从非常年轻、刚刚进入公司走上我们的一线的内容岗位的人,有多少。

如果某一个半年或者某一年这种人比较少的话,我们会知道哪怕原因不确定,但这个公司的组织能力一定出了问题,这就是这个标准对我们的一个价值。

“一个团队最省力的事情是处理问题形成一个路径依赖。创始人具备某种能力,一遇到相关问题就使用这个最便宜、最省事的能力——比如,把活派给罗胖,或者把活派给脱不花,这些问题就解决了。”

最近一年,我观察到团队内部涌现出许多明星级的Leader,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否没有给足这些员工时间和空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终极决策者。这些新的决策者该如何有机组合与整合,决策链路该如何变得更加简洁,都成了我想要寻找的企业永续发展的新答案。

11

茅庐说

好,以上就是我们从脱不花身上总结出的10点管理建议:

第一,面试时,问这4个问题

第二,充分尊重员工,让下属说话

第三,批评别人时,要一对一

第四,避免下属单独汇报工作

第五,给予员工意义感

第六,不管理员工的工作时间,全部自我管理

第七,纵向编队的战斗小组

第八,一号位要善于“翻译”愿景

第九,提早最好组织建设

第十,摆脱路径依赖,切换发动机,解放创始人

参考资料:

《脱不花,一个没有情绪的人》,参加CANPLUS

《专访脱不花:公司只有老板说话,很可怕》,正和岛

《得到CEO脱不花:面试一个人,你只问他/她四个问题就够了 》,儒思

《得到App内容编辑1个月炼狱训练曝光!脱不花揭秘“八里庄抗大”》,新榜

《脱不花:别相信妖怪的床》,人物

《脱不花:终身学习就是迎接挑战》,笔记侠

《职场上的问题,说白了都是沟通问题》,笔记侠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茅庐学堂(ID:maoluxuetang)

本文来源茅庐学堂,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