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经典老剧接连翻红:是新剧不给力还是观众太怀旧?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34252481346560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经典老剧接连翻红:是新剧不给力还是观众太怀旧?

全媒派5分钟前
说好的童年回忆,怎么就越走越近了?

是否还记得上一次掐准时间、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电视剧播放是什么时候?

这种体验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线视频市场火爆的今天,看剧逐渐突破具体时空的限制,生长出新的变化。不过,虽然在电视机前等着开播的记忆渐渐走远,但和那段记忆紧扣的无数老剧,似乎不曾离开。

近些年,“刷老剧”成为一种惯常现象。电视台的反复重播,视频网站里居高不下的观看热度,社交媒体不时冒出的讨论话题,都体现着观众对经典国产老剧的钟爱。

这个夏天,不论是#家有儿女刘星家到底多有钱#的热门讨论,还是因为模仿“紫薇”而在短时间内涨粉几十万的抖音博主“夏紫薇”,都在继续印证着国产老剧的强大影响力。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将聚焦古早国产影视剧在大众文化视野中经久不衰的现象,追溯记忆,链接当下,探讨背后的原因和变化。

永远年轻的“紫薇”和“小燕子”们

“我姓夏,名叫夏紫薇,我娘名叫夏雨荷……”前不久,抖音主播“夏紫薇”在直播间模仿“紫薇”失明、跟“小燕子”连麦的视频片段在网络上广泛传播,高度还原的扮相和声音,让人又想起“每年夏天都要看”的《还珠格格》。

尽管离在电视台首播已经过去20余年,《还珠格格》依然没有被大众遗忘,从热门话题到鬼畜混剪,从表情包到短视频模仿秀,互联网冲浪的各个地方,总有“紫薇”“小燕子”的身影。

v2_e0eba05a05ba4728b642203bad138923_img_000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不少经典电视剧身上。典型如《家有儿女》《情深深雨濛濛》《仙剑奇侠传》《武林外传》,这些情景、古装、仙侠、偶像等类型剧的佼佼者们,在播出多年后仍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媒介里。

最老生常谈的方式就是反复的重播。86版《西游记》开播至今已经重播了3000余次,《还珠格格》重播了2000余次,无数经典老剧都是各大卫视的“常驻嘉宾”。在反复播出的过程中,这些剧也塑造了大众的情感记忆。

让人不断想起经典剧的,还有翻拍。金庸武侠、四大名著,都是翻拍的常见选择,全媒派在《重映、翻拍、续作:文化产业的“冷饭”如何越炒越香?》中也讨论过相关现象。

v2_b21fa30ee14f430a9b0758293abca3bf_img_000

被翻拍多次的《神雕侠侣》。图片来源:豆瓣

不过,经典国产剧的翻拍很少能够超越原版,还一度成为烂剧重灾区。翻拍通过快速呈现经典文本唤起受众情怀,不能被永续存留,还会造成“记忆黑洞”和“经典传播形式的断裂”,所以也无法在观众中形成共情。[1]但有些时候,翻拍剧的播出会带动观众对原版的“考古”。

随着视频播出渠道的变化,IPTV(交互网络电视)、OTT(流媒体)等介入市场,还有综艺、电影等其他节目内容形式的发展,老剧仍然在新渠道中持续被呈现。

比如视频网站买版权、高清修复,还有以《王牌对王牌》为代表的“考古”类综艺,都让经典影视文本频繁现身于大众内容消费的主流视域中。

v2_acae89e6d9a342238a4e40ca35c6fd46_img_000

图片来源:微博@王牌对王牌

另一方面,大众也成为新的生产主体,受众参与式文化作用到经典影视剧的再现和重构中。

几年前,随着表情包文化的风靡,古早影视剧中的人物表情、台词截图成为经典素材,被广泛用于网络社交的各个场景中。尽管流行表情包更替得很快,但经典影视剧中的名场面表情总是能保持热度,区别或许只在素材是洪世贤、何书桓,还是福尔康、刘星。

v2_8b2b4efbf06148fdbef86599c45cf457_img_000

图片来源:微博

类似的解构式创作,也表现在不同类型的视频中。在B站的影视、鬼畜区,《武林外传》《亮剑》和《甄嬛传》等老剧都是重要的素材,二创、解说更是不少人的内容消费选择。

除了二次创作外,受众也在反复观看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对具体文本进行解读和重构。多年后回看,才发现何书桓居然是“渣男”,杜飞则变成了反矫情高手,《武林外传》可以教会你如何对抗内卷,《我爱我家》中的“葛优躺”还成了年轻群体丧文化的代表符号。

v2_cdd86315b9cc447b8637680f6b1492e6_img_000

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在新的媒介形式下,经典影视剧经由更碎片的传播方式进入公众视野,被重新认识和解读,旧内容也变成了新内容。同时,无处不在的老剧碎片反复提醒和加固着记忆,让人有了重新观看的欲望。

童年回忆,怎么就越走越近了?

经典的文本与新鲜的解读

在记忆转瞬即逝的互联网时代,电视剧反而历久弥新,观众“考古”成风。这种古早剧集超出长尾效应的背后,首先是影视剧作品本身的力量。

现在依然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的经典国产老剧,大多在其首播年代就是有重大影响的“爆款”。1998年,《还珠格格》首播,创造了国产电视剧新的收视纪录,成就了电视台、编剧和主演。

当然,让人反复回味的影视剧,经典之处不单在流量和数据的丈量,更在文本自身足够的独特性和丰富度,而这正是被不断解读和重构的基础。

这种独特性表现在通过电视剧创造了被识别的符号,比如狗血的剧情、奇葩的角色或尴尬的台词桥段。

v2_a85a9a07e6d14a789c159a4167bc69d1_img_000

《还珠格格》中紫薇的台词雷倒一片观众。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独特性还在于剧集本身一定的开创意义,不论是类型还是叙事文本、人物设定,都是此后不少剧集的母本。比如当年的《怀玉公主》《刁蛮公主》等,里面的女主角都有曾打破传统想象的“小燕子”的影子。

这些独特的人物和情节,成为反复解构再重构的素材。经典老剧的截图、衍生的表情包、短视频里的人物模仿秀等,都有迷因在发挥作用。

v2_4609e654b7e74e1fafdd1b762331dfce_img_000

《编辑部的故事》中犀利的台词为网友称道。图片来源:微博@盈盈

丰富性则是更深层次的维度。近年人们常谈论的古早电视剧,集中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10年代之间,这正是国产电视剧从精英文化中抽身,转向迎合大众审美,开始不再追求统一的文化价值,而是更加往成熟商业体系发展的时期。[2]

加上专业创作者的努力,这一时期的作品常有更细密、精致和多元化的表达体系,经过时间的检验,依然能够被成长起来的新旧观众所认可,并且派生出更多元的理解。

被选中的“流量密码”

回到呈现渠道层面,经典国产老剧的跨时空“在场”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如前所述,这些剧集大多是爆款出身,自带观众基础和热度,在当下也逐渐IP化。“低成本、高成效”的前景,给了市场消费经典的空间,老剧们也就成了不同播放主体共同选择的“流量密码”。

例如《还珠格格》之于湖南卫视,在2018年解决版权纠纷复播时,《还珠》三部的收视效果均在前列。

v2_10f09dbf231547cb867f82935f7c814e_img_000

2018年《还珠格格》播出时段卫视TOP20收视表现。图片来源:CMS媒介研究

即便是如今爱优腾芒、B站等视频网站激烈竞争的阶段,已经自制或购买了大批新剧的平台也不忘将经典老剧收入囊中。

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体验,大批老剧有了高清修复版本,弹幕、reaction视频等新功能或新形式,都满足了观众对“共同在场”看老剧的期待,也带来了新互动形式下更合乎网络传播特点的解读。

v2_048711b72ddc42efbaea878d9d2a4037_img_000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除了专门的播放渠道,老剧也经常出现在其他内容形式和社交媒体平台中。除了观众自发的表达,平台也抓住商品化、符号化的消费特征,主动发起关于经典老剧的各种讨论,“剧组重聚”也可能成为特定综艺和晚会的卖点。

事实上,经典老剧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都通用。全球播放次数超过千亿的《老友记》,是20年前全球流行文化的符号,至今仍是世界范围内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在被HBO MAX高价买下独播版权之后,这个经典IP也为这家流媒体带去了明显收益。

v2_9a7dc25e2b4a43c5a62d74beebdb5e30_img_000

《老友记重聚特辑》。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在更开放的观点市场、新的社会评价体系中,电视媒介与消费文化结合,老剧能被赋予新生命。不过,流量为导向的媒介怀旧营销,也不免出现过度消费、断章取义的现象。当经典作品的剩余价值不断被压榨,观众也不会一直买单。

集体的记忆与个体的放松

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在1925年首次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认为集体记忆是社会建构的,并且服务于当下需要。[3]提到老剧时,人们总会想到特定的场景:电视机前、和家人一起、夏天、冰西瓜……

作为书写大众文化的文本,电视剧始终和更广的受众、更真切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英国学者罗杰·西尔弗斯通在《电视与日常生活》中提到,电视媒介有微观性、家庭性、植入性和转换性。电视建构了“日常仪式空间”,打开电视就进入了这个空间,日常生活的文化得到强化。[4]

今天,当守着电视机观看的仪式难再现,人们则通过观看老剧来链接特定的文本记忆,以及和文本相关的仪式空间,收获其他影视剧或文本无法提供的体验——一种对家庭、生活、日常和微观的心绪补偿。

这也符合麦奎尔等人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电视剧心绪转换效用的解释,缓解生活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5]对于受众来说,和大多的“互联网考古”行为一样,对老剧没有新文本的期待,更多是陪伴和放松需求。

另外,大众对国产老剧的热情,不仅在记忆本身,还在于它的前缀——集体记忆的载体。

前互联网时代,电视是文化和娱乐消费的重要媒介,诞生了不少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大众文本。在今天,观剧渠道、剧集类型和数量更多,内容消费选择更多,分众的趋势下,经典老剧成为了少有的集体记忆符号。

于是,不论是通过什么渠道收看或讨论,老剧都是群体共享的文化体验。而通过表情包等新形式的挪用,老剧也成了网络交往的“社交货币”,构建社交网络时代特定的亲密性。

v2_97377c0baaf0448c9d21325729feb305_img_000

一直在讨论,一直在确认。图片来源:知乎

怀旧背后,圈层爆款取代全民爆款

老剧热度不减的背后,也能看到当下影视内容市场的新变化。

“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喜欢看老剧?”在豆瓣微博知乎等平台的类似问题下,最常见的回答大概是:因为找不到可以看的剧。

这背后是一组现实矛盾:

从数量和类型看,国产影视剧在曲折中迈向产业化、精细化的发展阶段。去年的《隐秘的角落》带火的悬疑短剧,今年《觉醒年代》等主旋律电视剧备受欢迎,都是积极的信号;

不过,从观众评价、市场成绩等维度看,这两年的剧集市场则略显疲软,甚少出现大众传播意义下的全民爆款,更多是圈层爆款。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可能不再是影视剧,更难是同一部剧集。这个背景下,曾是爆款的老剧,依然有不俗的表现空间。

观众在影视剧消费上表现出普遍的怀旧心态,是电视剧工业发展、传播媒介变化、大众观念和内容消费变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十年,受互联网和粉丝经济发展的影响,影视剧呈现了更多样态,IP、流量、周边等带来更综合的发展。“雷剧”和“神剧”少了,但剧集也陷于类型化、模板化的桎梏。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和媒介变革,传统电视的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三网合一等更丰富形式的影响下,电视剧特定时空下的媒介形态特征被打碎,电视媒介时代的大众性也不可避免地被消解,似乎很难再有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剧集。

v2_bcd6e55c7b92461db1034c3ec8ea4132_img_000

网络视听领域稳健发展背后,也是更分众的选择。图片来源:《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这也是文化生产变化的缩影,正如戴锦华教授在讨论电视剧变化时曾提到的:流行文化、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的一个变化——在处理任何一个大众流行文化的对象时,已经很难在一个共鸣、共识、通感的意义上来讨论。[6]

注意力的分散、个人审美的多样化,让影视内容市场的全民爆款变得愈发稀缺。

网络传播形态的作用,加上倍速播放、短视频等形式的影响,全情投入完整的电视剧语境不再容易。同时,综艺、电影、纪录片等其他节目形式的火热生长,更多文化消费形式的出现,都可能分流原有的电视受众。而随着观众有更丰富的内容消费经历,其对影视剧的需求也变得更具体、精细。

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如果拿20年前经典剧集们的大众性来比较,如今的影视剧的确很难再现类似“全民爆款”的景象。而在这个过程中,反复观看讨论经典老剧,是在熟悉的影像中链接远去的电视剧仪式,在个人与集体、流行与怀旧、真实与想象之间,获得某些自我确认。

影视剧行业的发展似乎难以一言以蔽之,形式在变化,内容不会消失。不妨把当下作为起点,或许在很久之后会发现,此时的怀旧其实是新开始。毕竟谁也不知道,20年后,眼下的新剧,会不会成为经典呢?

参考链接:

1.周婷婷:经典影视翻拍:集体记忆下的怀旧再现[J],中国报业,2019(10):44-45。

2.新京报书评周刊:《国产剧40年:从精英主导到大众狂欢,我们终究还是怀念老剧》https://mp.weixin.qq.com/s/XNKkMkLb5Q2CHKcTBno9fw

3.[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张兵娟:电视仪式传播:理论、范式与研究视角[J],新闻爱好者,2016(01):57-61。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戴锦华 宋方金 刘江 全勇先:讨论中国电视剧

https://mp.weixin.qq.com/s/_eAl2EbIh0mZ14P9xxCDl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yuri,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