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VC万字解密:1个最新趋势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encilnews.cn/p/39258.html?from=article_lis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VC万字解密:1个最新趋势

75

文丨韩希言

最近几个月,投资圈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会给创业者带来怎样的启发?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近日,铅笔道采访了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他拥有20年的投资经验,多次被第三方机构评为“中国天使投资人TOP10”。

以下为访谈的精华观点。

1、VC当下怎样退出?

考虑4个要素:时间节点、业务本身、资本市场、创始人。

2、VC当下的业绩现状?

平均年化收益20%算不错。

3、过去几年VC的整体业绩现状?

少数颗粒无收,多数未收回本金,头部基金赚钱。

4、VC当下的投资赛道聚焦?

to B 大于 to C

5、to B、to C的投资资金配比怎样?

6、内卷态势如何?

to C内卷严重,to B投资还处于早期,但竞争已经很激烈。

7、内卷表现?

抬估值、上轮没交割完下轮协议完成、投钱还介绍客户帮找人... ...

8、分享1个今年最大的创业变量?

抓住今年的融资机会,后面竞争会更难。

往下读,只要你是创投圈的一份子,读完你会有所收获。

退出的四个原则

铅笔道:您最近半年主要的精力放在哪些工作上?投了多少个项目?

董占斌:这半年时间,我们投资了12个项目。今年初,我们完成第四期基金10亿人民币募资。按照投资周期规划,会在3年左右投完,平均下来一年可能要投资二三十个项目。

原来我们的打法是比较典型的早期基金打法,投资相对分散,像我们的第三期基金投了77个项目,平均下来单笔1000多万。现在会进行一些调整,比如把投资项目的个数减少,然后一些看好的项目投资金额要再多一些。

铅笔道:很多基金每年都会开战略复盘会,青松基金最新一次内部的复盘会中,您是怎么看外部环境的一些变化以及青松的定位?

董占斌:我们刚刚开完年中投资复盘会。比如最近半年项目投资的人与事是不是符合预期,然后开始调整自己的策略。可能有的项目该加码,有的项目该退出。更大的层面的调整,基本上都在每期基金的设立时就定了基调。像我们到第4期基金的话,更偏向于产业物联网,带有To B属性的项目,消费项目的比例相对会减少。

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透露,投资重心已从 toC 转向 toB。

另外,青松如今已经投资了约200个项目,大概地回顾一下,我们也希望能产生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比如投资的负面清单,比如说已经相对系统化的退出原则。

铅笔道:您总结的退出原则具体分为哪些方面?

董占斌:第一个是退出的时间点。我们认为还是应该选择在企业或者是行业的上升周期退出。因为一级市场的流动性比二级市场要差很多,与二级市场相比,一级市场过了一个周期后,当别人看到数据都是在往下行的时候实际上很难退出。这时候不光是价格的问题,操作上的难度也非常大。

退出很难说变成一个非常科学的事情,我们的原则就是不能在项目下降的周期里面退出,宁愿在半山腰退出,虽然还没有到山顶,但是一定要在上升周期,也不指望非得在最高点退出。

行业的周期也是如此。比如说移动互联网,整个大的行业已经在往下走,有些公司的市值与它如日中天时相差甚远,消费行业也明显感觉到有这种趋势。

第二点是业务本身。虽然有的项目仍处于上升周期,但是它的增速已经减缓,比如项目收入年化增长已经低于50%,企业已经相对成熟。

第三点是关注资本市场。实际上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联动性非常强,出现过热的情况,我们就会提高警惕。

品牌类的消费品在这方面更明显。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稳定下来后,正常情况下它在资本市场就是二三十倍的市盈率。可在去年,有些消费品品牌的市盈率能达到六七十倍。品牌类消费品的生命周期比较典型,可能三四年就会遇到新的问题。二级市场过热时,我反倒觉得是好的退出时间点。

第四点是关于创始人。发现创始人存在一些问题,如斗志激情减弱。有些人可能创业两三年后,市场竞争激烈,政策也快速变化,创始人身心疲惫动了卖公司的念头,这时我们其实就不能再抱太大希望了。

铅笔道:投资的项目到一定时间点的时候,机构自然开始退出,青松今年上半年的流动性怎么样?在市场上,退出方式的可选性又是什么情况?

董占斌:我们大部分项目是在后续轮退出,这实际上是最容易把握的,像我们投资的一些项目,在它有比较优异的表现情况下,下一轮就可能是其他人哄抢份额,这个时候是最容易退出的时间点,好的项目可能不打折。

像我们投资的产业互联网或物联网项目,可能隔几个月估值就翻一番,很多人都投不进去,就把估值又放高,想卖是非常容易的。

铅笔道: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面临一些诱惑,项目有新的融资进来估值又变得更高,我会考虑要不留着先不卖,您会不会面临这种双重的诱惑?一个是可以退出,一个是先把股份留着。

董占斌:做决策肯定会有难度,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把原则形成之后就不会太纠结。时间周期更长甚至等到上市再退出的结果不一定好,比如一直想等着一个最高点,估值跌下来也想等它再上去,这实际上把一级市场变成了二级市场的生意。等到后来可能也会发现,项目的估值变成原来的1/5甚至1/10,而且流动性很差,很难退出。

投资要做到”应无所住“

铅笔道:几年前,有些基金跟我们说业绩争四保三算是比较好的,平均年化收益30%是底线,你觉得这个标准放到今天来讲,它算过时了吗?

董占斌:其实这个增长算是高了,我觉得很多投资人的期望值,年化能有20%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比如说巴菲特的基金,把时间的复利考虑进去,几十年下来它的年化实际上就是20%左右。

某一只基金达到几倍的收益,或者在阶段性的时间取得高收益很有可能,但旗下每一只基金都能实现这个结果,就肯定要有相当强的能力才行。

铅笔道:青松基金有一句话叫“让LP轻松赚钱是本分”。”那市面上真的有这种基金投完之后颗粒无收吗?前几年泡沫多的时期有这样的基金吗?

董占斌:大部分基金也就是亏得没收回本金,不至于说一点没有收回。

不过,没有收回本金,有时在做早期的基金中其实是非常多的。像我们周围在2012年开始做早期投资的人,现在其实已经越来越少了,有的转做后期,有的回原来的基金。

铅笔道:青松一只基金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董占斌:我们是7+2年,实际上人民币基金现在存在这个问题:早期投资如果是7+2的周期,很多出资人都会要考虑考虑。因为投资这件事情本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的环境是宁愿收益低一些,周期也要短一些。

3+2能赚一倍,他可以接受。但是7年或者9年赚个四五倍,这对他的吸引力反倒没有那么大。流动性对很多人来说,是放在第一位的需求。

铅笔道:从项目的发展周期来讲,基金投资周期时间越长自然是更好,能给足够的发展周期让项目去成长。短周期的基金就未必如意,我们也碰到一些3+2人民币基金,因为退出压力非常大,所以它们的投资条款也不是特别友好。

董占斌:可能会有到一定阶段,不管什么早期项目也得让创始人回购之类的这种条款。其实理想条件下,3+2人民币基金最好只是投后期的项目。

铅笔道:对自己投资生涯的总结、反思与思考,有没有一些关键词可以分享?

董占斌:感觉有些“禅语投资”的意味,禅宗的精神我觉得跟投资实际上能做一个很好的结合,在募投管退上都能够体现出来。

比如说赛道的选择,可以结合《金刚经》里的一个词:应无所住。这个词就是让人不执着,投资不能是采用一个僵硬的、固定的模式。

于青松基金而言就体现得很明显,我们每期基金都有一个主题,从一期的文娱,到二期的教育,三期的消费,智慧基金的新科技,再到现在四期的产业互联网与物联网。其实任何行业它都会经过初创到成熟再到衰落的过程。如果说我们只是抱着一个行业,抱着一个自己熟悉的东西,最终收益肯定会越来越低。比如说一期我们的文娱做得不错,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投文娱,到现在可能连募资都很难募。

要有这种灵活性,但是对人的挑战非常高,每个人都想投自己熟悉的产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会觉得非常安全,在这个原则下,就需要你去变化。

怎么变化?基础还是要盯着大行业,比如说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盯着这种宏观上的几万亿产业,当这个行业出现一些变革因素的时候,就能够及早地发现。任何一个后来看上去不错可以投资的行不是突然就变好的,前面实际上已经历了很长的准备时间。

我们第一期投文娱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在关注教育方向,但是看了两年时间一个也没投。因为在那个时间点,没有好的投资机会,教育还是比较传统的模式。到了2014年,我们看到直播可以用在教育上,教育原来的模式下项目收不到太多的钱,客单价很低,有了直播后就把原来卖内容的模式变成了卖服务,实现规模化的收费,掌门教育就是这个时机投的。

产业互联网的投资逻辑

铅笔道:去年这个时候,您关注的一些赛道和今年这个时候是不是完全不一样?

董占斌:不会说有一个太骤然的变化,这个变化基本上是在两三年里面慢慢完成的。

去年关注的消费类项目比较多,今年更多的是产业互联网。其中我们又喜欢投一些带有硬件属性的,带有技术门槛的物联网项目。

铅笔道:从消费到产业互联网调整的拐点在哪里?是新基金的成立还是什么?

董占斌:我们先确立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可行的方向,在试探性地投了一两个项目之后,这个概念会逐渐清晰。比如像物联网,当投了一个项目且它验证了我们很多的设想之后,我们就会对这个领域更有信心,开始加大投入。

实际上产业互联网我们最早在2017年就开始投资,小胖熊算是第一个案例。后来因为它发展的不错,我们又开始在其他赛道里继续选择,从这些项目的发展趋势以及资本市场的热度,我们就能知道哪些赛道应该是更值得花力气去下注的。

实际上,从第三期基金开始,我们已经投了一些产业互联网的项目。这些项目在产业互联网的几个细分赛道内,基本上都成长为头部的项目,估值也非常可观,到三期尾声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准备在后面一期基金重点看这个方向。比如投资“小胖熊”的时候,它是几千万人民币估值,现在则是十几亿美金。

铅笔道:您讲过,产业互联网实质是连接,那么这些项目底层逻辑是不是差不太多,只是行业不一样?

董占斌:轻重上的差异比较大,最轻的话可能就是一个互联网项目,只要先把连接给做好,那么业务其实就能有保证。有的就是需要做一些基础设施的事,提供履约,他可能得自己弄仓储物流。还有一些涉及到工业互联网上游连接的工作本身就很吃力,工厂老板年龄都比较大,上系统很困难。

比如飞榴科技,前面跟工厂这一端的连接花了大概有三年的时间,达到上千家的合作,但这时候可能下游还没开始连接。

铅笔道:实际上,小胖熊或者飞榴科技业务上都是在最近两年开始爆发,这是不是也让您验证了这个方向?

董占斌:之前它们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但是前期就像在跑道上滑行一样,前期的启动是非常慢的。经过了两三年的准备,上下游都开始连接了之后,现在才在业务上开始放量,每年可以看到有三四倍的增长。

铅笔道:坦白讲,最开始投资的时候,投这些项目是看人投的,还是说看方向+看人投的?有没有一点盲投的性质?

董占斌:人跟事这两点其实都看,所以我们强调要事在人为。我们对人跟事有一定的判断,然后能够把它们结合到一起,包括赛道也是这样,有些方向我们可能直接就放弃了,因为用一些最基本的逻辑来看,它是不能成立的。

铅笔道:青松基金会先做行研,摸准了方向,可能然后再去捞项目。您当时捞这几个项目的时候,觉得这些项目人不错,做的事情也比较靠谱,基于这种逻辑投的,还是觉得赛道在两三年会爆发,这个团队刚好是赛道里百里挑一的团队才投资,是处于哪种逻辑?

董占斌:首先方向上我们有基本的判断。产业互联网跟一般的互联网项目相比,好在竞争没那么激烈,在这个领域,创业往往需要原来有足够的行业积累,创始人大多原来是在这个行业里面浸润多年,天然熟悉上下游才能建立连接。否则这样的项目就算启动起来,可能10年都不一定干得起来。

一个我们认可的人,在一个正确的赛道上,这样的结果是一个“朦胧的正确”。也就是说,我们觉得这个人做这个事有可行性,但是他什么时候能够做成,最终得到验证,还不好把握。

To B投资处于早期,但竞争已非常激烈

铅笔道:年初的时候见过一位母基金的创始合伙人,他总结说一级市场每年有几百亿的净利润,但这个净利润基本上是被头部的一两百家资金全吃完,而且头部非常明显,中腰部的基金基本上不挣钱,是这种情况吗?

董占斌:大家说的二八效应或者一九,确实有这个规律,无论GP还是项目这一端,实际上都是这样。

头部的基金赚了大部分的钱,项目也是这样,吸引了绝大部分的资金,其他基金或者项目相对来说有一定回报,但是肯定没那么“刺激”。另外,有些基金资金的体量非常大,一只基金上百亿美金,从体量来看它也应该有这样利润比例。

铅笔道:To C的行业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内卷,就是说竞争已经太激烈了,您觉得To B赛道投资是还处于一个蓝海阶段,还是说现在也开始内卷了?

董占斌:To B行业的投资现在还处在早期,但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因为很多基金现在其实都在往这个方向去转型,一些新募资的美元基金它们可能给的估值更高,投资单笔金额更大。我觉得SaaS类项目现在是估值给的最高的品类,机构甚至能给到他们一年收入二三十倍的估值。

铅笔道:您觉得现在市面的上To B项目和To C项目在投资上是个什么配比?

董占斌:3比2,3是To B,其实现阶段To C大家都在投偏头部的项目,投资非常谨慎,因为消费品品牌没有壁垒的话,是很难做大的。中国的供应链很发达,一个新产品出现后第二周就可以被模仿得一模一样,而且价格卖得更低,去占有老品牌的市场份额。

铅笔道:您刚才说To B投资虽然处于早期,但竞争也相当激烈,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什么样的情况?

董占斌:比如像“飞榴科技”这种,属于正确的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创始人对行业需求理解得深刻,匹配程度非常高,之前他已经摸索了几年时间,现在项目处在一个要起飞的阶段。

在这个时间点的时候,估值肯定还是相对较低,对于美元基金来说都是随便投的。现在这个项目老股东都投不进去,大家把份额都抢光了,变成上期投资的交割还没完成,下期的协议已经做好了,估值翻番的节奏。

实际上在前一两年的时候,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个项目。一个标志性的事情是字节跳动也看好投资,项目在下游端连接的资源也会变得更丰富,所以之后看好它的基金也变得原来越多,像高瓴、GGV、软银中国等,投资人阵容越来越大。

铅笔道:To B行业投资里,是不是像飞榴科技这样所有的好项目都是这样的竞争状态?

董占斌:To B的项目跟原来的早期投资不太一样, To B的项目在很早期的阶段都没有那么高的关注度,所以在早期时其实是不激烈的。因为能看懂的人很少,项目也可能数据没验证,业务没跑通,雏形也没形成。

To B的项目最终能不能取得成绩需要时间,也需要资源,很难说它的确定性,但打好基础并且到了拐点的阶段时,竞争是最激烈的。投资人们都已经看到了,看清了,而且这个时候的估值实际上相对比较低。

另外发展到后期,如C轮时项目已经确认无疑变成了赛道头部时,投资的竞争也很激烈。成为公认的明星项目,大家就放心地往里面去追加。

今年有一家物联网项目,我们其实已经做完尽调协议,投资也即将完成,但是另外一家大基金突然进入。我们原本觉得这种项目应该不会进入到这类基金的视野,最终这个项目变成他们主导,我们跟投。

还有一个问题是,当大家都看到项目的价值时,早期的投资机构想要加注变得很难,就算老股东有反稀释的条款也会很难。

铅笔道:这个时候投资人们的竞争策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董占斌:投钱只是一个方面,然后大家还要展示资源,甚至还没有投进来的时候,先给对接了几个大的客户。

不过有些项目,一样的价钱再给介绍客户都没有用,因为介绍客户资源已经不是机构的显著优势了。机构现在提供增值业务的门槛也变高,除了介绍业务还要介绍人才。机构手里真的有项目需要的高端人才,也会有对项目方很大帮助。

铅笔道:您怎么看待这种竞争状况?又怎么应对?

董占斌:各个阶段投资都有它的特点,像我们早期的话,更多的还是拼认知。

产业互联网或者物联网投资,我认为前期最重要的是对于品类的理解。看产业实际上非常细分且非常多,从全国范围或者全球范围内来看,它的体量也是足够大。因为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因素,有些连接的创业是没有意义的,创业本身就有成本,若是最终连接的效率无法弥补掉成本,这肯定是行不通的。

铅笔道:如教育政策的导向这样,今年下半年有没有一些大势、客观环境的变化真的会影响创业公司的命运?

董占斌:以前这种情况太多了,一个行业一旦出现有过热的情况,相关部门就会出面规范和加强监管。做投资以前没有关注那么多,但后面发现退出与其相关性很高,包括之前有的企业,再晚一点可能连上市都很难上。

另一方面,一些政策的出台说明国家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会让早期行业更加有活力,就比如工业互联网。

顺应国家大的政策,在大的行业周期里面做投资,这肯定是收益最大的。

铅笔道:您认为产业互联网创业者今年一定要注意的变量是什么?这个变量会对创业者影响极大。

董占斌:我觉得今年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还是处在一个好的时间点。

项目的估值也处在一个相对高的点,所以今年的融资机会一定要抓住。好的企业可能今年能完成好几轮融资,但如果一轮都没有抓住,在后面竞争可能就变得很难。因为现在虽然处于热的一个阶段,但是投资机构关注的点也越来越细,之后有可能会转冷。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