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数途行者 | 致趣百川何润:数字化转型是三分事七分人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utoushe.com/6939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数途行者 | 致趣百川何润:数字化转型是三分事七分人

在全球范围内,营销自动化已经是一个价值 72.5 亿美元的产业,据 SharpSpring 的报告显示,未来几年营销自动化的年增长率有望达到 20% 以上;2021年的预测市场规模将达到 8650 亿美元,2022 年将超过 10000 亿美元。

作为一家专注 To B 赛道的 MarTech(Marketing Technology,营销技术)企业,自 2016 年成立,致趣百川一直用自己的方法论实践增长,并在 2020 年实现了连续 7 个月的盈利。迄今为止,致趣百川已服务了 300 多家中大型客户,整体帮助客户提高了 30% 的获客效率,转化效率提升 15%-20% 左右。

日前,致趣百川创始人& CEO 何润接受牛透社专访。在何润看来,数字化转型是三分事七分人,「人」的问题解决好,「事」的问题就自然解决好。致趣百川深耕 To B 领域的核心原因,在于这些行业客户的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何润希望未来可以和产业上下游相关合作伙伴展开密切合作,共同开拓千亿级 SaaS 市场蓝海,助力企业落地数字化营销。

本次采访是「数途行者」系列专访的一部分,我们邀请各行业翘楚分享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和思考。以下为牛透社记者与何润的采访实录(经编辑,部分内容有删减):

聚焦 To B

牛透社:作为一家专注 To B 赛道的 MarTech 企业,致趣百川在 2020 年实现了连续 7 个月的盈利。取得这一成绩的最大「杀手锏」是什么?

何润:一方面是得益于前些年不断进行的行业教育,企业对 Martech 的认知和理解逐渐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致趣百川比较专注:大方向上专注 To B 领域,并坚持 SaaS 模式。业务层面则更加注重客户成功。

把客户成功做好是能够盈利的重要一环。续约和增购带来的收入是致趣百川盈利的重要组成,去年年底,致趣百川续费率达到了 72%。优秀的客户成功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公司的效率,我相信未来致趣百川的续约率一定会更高,希望能够做到 100%。

牛透社:大部分 SaaS 企业在初期会不计成本扩大规模,致趣百川为什么努力实现盈利?

何润:SaaS 行业其实不是融资烧钱的代名词,而应该是高效率的代名词。SaaS 订阅模式相较项目交付模式,在销售回款、产品成本、以及长期获客成本上都具有比较大的优势,这也是 SaaS 真正迷人的地方。

盈利一方面是对致趣百川这几年自己认可方法论的验证:首先聚焦细分市场的成功,然后验证营销漏斗,接着扩大销售规模,最终不断提升客单价。

以前致趣百川服务了不少 To C 端大客户,但后来逐渐认识到在致趣目前所处的阶段,必须保持对一个细分行业的聚焦,并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取得一定成功,才能确保在未来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良性的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这是致趣百川打磨产品和客户成功体系的正常结果。为什么会致趣百川认同取得细分领域的成功后再逐步扩大规模,是因为致趣百川相信发展过程中结构优先于质量。在细分领域的成功,意味着 SaaS 企业塑造好了从前端获客到后端续约的漏斗模型,这只模型跑通,就能保证扩张过程中整个漏斗的稳定性。

随着企业、资方对 Martech 领域了解的增多,Martech 行业的融资事件多了起来。基于致趣百川过去这些年客户规模和行业经验的积累,许多投资人一直对我们保持着很高的兴趣。但比起融资,我们更专注于做好规模化的准备。

牛透社:为什么说致趣百川必须聚焦 To B 领域?

何润:先讲为什么聚焦。在我看来,国内厂商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大家觉得什么都能干,因此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其实广度和深度是不可兼得的。在某个阶段,尤其是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资金、人才等资源的不足,无法支撑企业面面俱到。

举例来说,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客户需求各异,初创企业想要同时服务好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客户,所需要的产品能力、组织能力和人才结构也不尽相同。

在无法匹配如此多样的客户需求之时,盲目扩大覆盖面会对客户体验、员工体验、产品迭代续约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初创企业需要非常专注,并且保证业务背后的组织供给也能满足当前客户的需求。

那么为什么选择 To B 领域?选择聚焦 To B  , 一方面是因为致趣百川过去积累了许多非常优秀的 To B 行业客户。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希望能坚持 SaaS 模式进行规模化。因此,营销业务流程一致性更高的 To B 领域,更适合致趣百川。

整体来看, To B 营销已经进入深水区,大多数 Martech 企业一开始为客户提供的是工具+方法论,现在客户需要工具+服务+实践经验。这是致趣百川坚持聚焦 To B 的重要原因——服务和实践经验是需要行业积累的,只有吃透一个行业才能建立护城河,进而开始去渗透下一个行业。

牛透社:致趣百川是从 2016 年开始专注 To B 赛道,什么契机让致趣百川在那个时间点选择做这件事情?

何润:这是一个主动选择的结果。致趣百川团队在 2016 年前后开始思考未来的差异化发展,希望寻找一个正在发展中、能够代表未来的赛道。当时致趣百川关注到国外有许多专注 To B 的 Martech 公司,我们也坚信国内会有这样的公司出来。

在致趣百川刚开始起步时,我们有幸遇到了有几个种子客户,像微软、SAP等。一方面是主动选择,一方面也有偶然的因素,我们特别感谢这些早期就支持我们的客户。

在最初,我们其实没有那么明确的看到未来。但后来逐渐发现,致趣百川自己就是自己早期的客户,因此在打造致趣百川营销云产品的过程中也不断有新收获,客户的满意反馈也更加印证了致趣百川的选择。

而现在致趣百川的思路很清晰:帮助整个 To B 的公司在规模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更加优秀的市场销售体系。在增长的大背景,国内传统 To B 的生意需要,同时也能得到一些新的推动力。

牛透社:创业到现在,外在的变化有哪些?比如致趣百川所处的行业环境、竞争格局、客户需求等方面。

何润:客户对 MarTech 的理解,其实在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致趣百川早期几类客户中,一类是跨国企业,他们在国外看到或使用类似的产品,因此需要在国内寻找相应的替代产品。还有一类是民营企业,他们对市场的敏锐度很高,对企业发展困境的洞察和新事物的理解也比较深入,因此对于营销自动化工具和价值会理解的更透彻。

致趣百川早期部分客户是抱着尝试或者创新的心态开始接触 Martech,但是试用之后也越来越明白致趣百川营销云业务的意义和边界——Martech 营销云是一种工具,需要专业人员的投入,也需要致趣和它外部合作伙伴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最早有些客户不太能理解工具和价值中间的差异,但现在很多客户希望我们推荐一些数字化的人才,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 Martech,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

从关注「事」到关注「人」

牛透社:回归初心,现在的您有哪些变化?比如您对个人、对公司、对行业和客户等方面的认知和思考,有哪些改变?

何润:自己过去的四年会更多的关注「事」,未来会更多关注这里面的「人」。

以前我们会花很多精力去研究「事」本身,比方说行业趋势、业务底层逻辑、实施路径等。作为乙方而言,我们需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样的产品能够符合市场,什么样的服务是客户需要的?

这些事情过去占据了我们的主要精力,但后来我意识到,其实这些「事」的背后都是「人」,所以要越来越关心与人有关的因素。

这是我在认知上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在我看来,数字化转型是三分事七分人。三分的「事」是更容易看清楚的,但更多是这里的人——怎么去对组织内外部相关的人去负责,让企业的员工得到更好的成长,也让使用致趣产品的客户得到更好地成长。「人」的问题解决好,「事」的问题就自然解决好。

以前大家会强调客户成功、客户体验。其实背后企业也需要帮助员工取得成就,要让员工的体验要好,当然这个是非常难的。目前还没发现有“员工成功”这样的说法,我从去年年底开始关注这个领域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特别完善的方法论和实践,但未来会花更多精力在这上面。

关于「事」,国内外的背后底层逻辑是一样的,但是放到 To B 而言,不同的是环境。国内外的主流 Marketing 阵地有很大的差别,国外 LinkedIn 和 Facebook 同时在服务 To B 营销,而国内的重点是微信生态和官网。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其实底层逻辑和演进路径都是通的,都需要经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三个阶段。只不过国外经历了不同阶段,而国内,会在同一个时期去跨越这几个代际的变化。

但是不管是甲乙方,变革或者转型背后其实都是人。

在这过程中会有很多阶段,首先应该是开放,信任、开放、沟通理解 、换位思考,再去形成共识,再往前去推进。每一步都是相对来说比「事」更本质的事情。它在落地的时候,其实一定是要关注到这里面的「人」,即利益相关者。不管是客户甲方,或者是站在乙方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角度上来看,都是不能忽视的客观的东西,必须去面对。

关于「人」的交流,我一个比较重要的认知是:不要尝试着去强制影响对方。首先得接受别人有一个主观的想法,它就是客观的,你就必须得接受它,去主动的理解,这样会让这个事情变得更简单,中间的摩擦力会大大的降低。

无论是市场的数字化还是销售的数字化,让大家去学会用一套工具,其实就像学开车,如何让人克制恐惧?其实不只是开车,一套工具给到一个组织,需要有好多人一起去协作。应用本身是简单的,但需要协调机制。

牛透社:致趣百川报告指出——57% 的 CMO 认为,“营销数据孤岛阻碍企业数据驱动战略”。对于这样的情况,您怎么看?

何润:这几年 To C 的领域会有 CDP ,在我看来其实 To B 一样会有 CDP 出现。但是二者有明显差异——To C 的量级可能会大,To B 的行为和字段会更丰富,深度会深,但是 To C 的人群广度更广。

整体上,应对孤岛的阻碍背后还是「人」。因为 To B 的 Marketing (市场)会有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事——有人负责活动,有人负责内容,也有人负责投放,还有人负责 BD 等,站在 CMO(或者 CEO)的角度上来看,需要让大家整合到一起。

背后还需要有一套机制,帮助市场部门代表 To B 公司中心化去获取和运营潜在客户。如果不使用工具,但有这套机制在也可以开始运转。但是如果有数据、有整个系统的支持,可以让整个事情运转的更加高效。

举个例子来说,由于 To B 的生意不容易在某一个触点完成交易, To B 公司几乎都需要做投放。提个问题:从搜索进来的前台客户,这是他的第一触点吗?

其实不是。因为他很可能之前在别的地方得到了教育。比如在微信看到一篇文章,线下参加一个会,或者是朋友圈里面看到一个直播,或者电子邮件等,然后口碑相传。经过多轮培育,客户需求出来之后,他才到搜索引擎里面去搜你。

基于此,不管是市场部门还是整个公司层面,都需要有一个更整合性的思考,要把所有相关的销售触点纳入进来去思考。

除此之外,再去采用像致趣百川这样的工具,把跨渠道、跨场景的客户数据做好流程和沉淀,数据整合后做一些应用。此时,我们来判断前台客户是否成熟,如果够成熟就交给销售,否则还需要做一些持续的运营。

牛透社:对于“营销数据孤岛阻碍企业数据驱动战略”这句话怎么理解?

何润:企业的大小不同,痛点也会不同。小公司缺品牌,缺流量,缺资源,缺人才。大企业本身不缺资源,也不缺人才。但是对于大企业它更难的地方就是组织之间、部门之间的“墙”,这个部门墙有可能是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有可能是市场部门里面不同工种的。

如果市场部门里面,做活动的人就只管活动,做投放的就只管投放,他们面对的可能是同一批潜在客户,但他的数据是割裂的。销售层面也同理。

大小公司各有痛点,不同阶段的企业需要做不同路线上的思考。这其中一定不是说 CEO下一个决定就去推动,要规划出路径上的切入点,找到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机制,让大家朝着目标去做一些转变。

注重合作,形成生态

牛透社:对于 MarTech 本土化未来发展有何期待?

何润:我觉得还是很值得期待的。目前市场上有通用的工具,也有垂直的工具。大家有人在做工具,有人在做工具+服务。虽然大家会有不同的路径,但总体上来看,客户的需求本身其实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站在厂商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多业务层面的事情要做,也需要做聚焦和合作伙伴的培养。

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和高级人才,不仅仅是懂市场,还要懂销售。

这是很有趣的,我们身处在这个浪潮里面,其实能感受到这种变化。

牛透社:您对 Martech 同行者有什么想说的话?

何润:回顾来时路,我们坚信 SaaS 订阅式,聚焦 To B 和客户成功,在产品上下功夫。现在,市场对致趣百川的定位应该会越来越清楚。

在国内,客户容易习惯性把带来价值全部交给 SaaS,希望一劳永逸去完成。这个事倒没什么不对,但确实它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利于协作,不利于生态的形成。

所以我们是专注于在 To B 的 MarTech 工具的周边的事情,积极的去寻找周边的合作伙伴——可以去落地这套工具理念的合作伙伴,进行人才的培养,活动投放等,也包括上下游的工具。

对此,我们非常开放,希望能够跟大家去合作,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生态,去填补工具到价值中间的空白。当然,这也就是需要多在「人」上下功夫。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