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神药片仔癀,难医“炒作”病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intu360.com/a69394.html?s=8&o=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神药片仔癀,难医“炒作”病

摘要:万物皆可炒,在疯狂的炒炒圈里,中年人一向要比年轻人更加“耐割”。

6月末,价格一粒贵过一粒的片仔癀冲上微博热搜。有媒体报道,6月21日,北京某片仔癀体验馆在开门10分钟后,售价为590元一粒的片仔癀便一售而空,且只有十名顾客如愿以偿,为了应对片仔癀的火爆,门店不得不实行限购策略。

据悉,目前的片仔癀一粒难求,黄牛手里每颗最高都能炒到3000元左右。线下供不应求,线上的价格也节节攀高,淘宝与京东的一些药店里,一粒片仔癀基本在900到1800不等,最高溢价达3倍。

这不是片仔癀第一次涨价,有数据统计过,从2004年到2020年,片仔癀的出厂价累计提价共10次,一路从125元涨到390元,涨幅高达212%。而国内的零售价也涨了9次,从325元提升到590元,涨幅82%。

黄牛方面更是连年的水涨船高,投机者将片仔癀当做是一种投资趋势,疯狂进场后坐地起价的取巧份子比比皆是。时至今日,片仔癀俨然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神药”,承担着“包治百病”与“一夜暴富”的绮丽美梦。

而在资本市场,片仔癀的造富神话更是无人能出其右:二股东王富济12年前以2.5亿元山左右的投入,剔除分红,初始成本1.3亿元上下,却获得120亿元的投资回报,累计投资回报率超过90倍,成为资本市场的传奇。

这本不是一枚药丸该承受的压力。

神药传说永不消亡?

资本世界擅长制造传奇故事,尤其是一些本就带有故事色彩的老字号品牌,片仔癀的历史听上去比较耳熟能详,类似的桥段一抓一大把。捆绑千年传承,高举宫廷古方的大旗,似乎是某种能实现格调的必经套路。

有记载显示,片仔癀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一位宫廷御医因躲避暴政逃离皇宫,后流落到漳州璞山岩落发为僧,后来寺中香火短缺,迫于生计,宫廷秘方片仔癀便流传于民间。

清朝末年,片仔癀的制作技术被一位还俗的僧人引入自家茶庄,开始以茶庄为据点批量生产片仔癀。直到1956年,茶庄被并入漳州制药厂,彼时片仔癀被收编后,由于价格高昂,销路狭窄,每年的产量大概只有二三十两。

尽管价格在当时的社会有些不近人情,但丝毫不妨碍片仔癀在民间掀起天方夜谭般的神药传说。有资料记载,片仔癀一度在南方地区被视为镇宅之宝,东南亚的华侨甚至将片仔癀视为包治百病的神药。

1960年越战期间,美国采购大量片仔癀代替抗生素作为作战军需,从此片仔癀便在西方国家声名鹊起。1972年,片仔癀被当做国礼送给田中角荣,一时间激起日本消费者大量涌入购买,就连电视剧《上海人在东京》还有日本留学生倒卖片仔癀的片段。

时至今日,片仔癀在国际上依旧魅力不减当年,有数据显示,自从2015年以来,片仔癀年出口创汇额每年都超过3000万美元,常年位居中国中医药单项出口创汇榜首。每年到漳州旅游的外来游客团,有超过一半是为了购买片仔癀,片仔癀甚至是国际旅行团必备的

漳州旅游项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片仔癀在国内正式“封神”是在1988年,彼时上海爆发甲肝,片仔癀对急性肝炎的效用使得神药经济一触即发。据悉,当时有不少人背着家里的电视来漳州换片仔癀,一台黑白电视只能换两粒片仔癀。

2

调查显示,1988年的一台夏普黑白电视在460到560不等,按照两粒计算,片仔癀的确是天价。1999年12月,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创立,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发行价为8.55元,上市首日收盘价就高达15.98元,2020年,片仔癀的市值首度超过云南白药。

事实上,中医药圈爱吹捧神药早已见怪不怪,不止片仔癀,这些年,中医药溢价更像是一场天堂与地狱共存的魔幻现实。与片仔癀齐名的“安宫牛黄丸”一粒1993年之前的老药曾经被炒到6万元的高价。

阿胶大火的时候,东阿阿胶也不例外。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东阿阿胶连续提价17次,2019年,东阿阿胶的价格在3500元一斤左右,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不过是80元。2018年,《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条健康新闻,文中提到中国的“川贝枇杷膏”。

当时正是美国遭遇十年来最严重的流感,一星期内超过4000人死于流感或肺炎。川贝枇杷膏就此美国一炮而红,成了美国流感的救星,从一瓶7美元飙升到70美元,还卖到脱销。好莱坞演员马修·莫迪恩在采访中抱怨道:“川贝枇杷膏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国外的盛况导致国内川贝枇杷膏的母公司金活医药股价一度暴涨55%。

神药传说从未消失,它可以成为救命稻草,也能成为资本在股市风生水起的增长剂,或许正是“不疯魔不成活”。

收藏与社交,神化“人造”稀缺品

片仔癀被推上“神药”的高台,早就失去了作为一味药的保健价值,取而代之的是收藏与社交。除了自用,社交送礼成了片仔癀市场需求增长的另一因素。

根据胡润研究报告,中老年人对中药保健的信赖性非同寻常,有超过90%的人认为送礼要讲究品牌档次,2020年的胡润品牌榜上,片仔癀高居所有医疗保健品牌榜首,品牌价值高达357亿元,成为中老年人收礼的常见品牌。

另一方面,由于中药的保质期本来就长,市场上有人专门喜欢收藏片仔癀的过期品种,以“1992”产的最为珍贵,甚至在收藏圈里有“镇宅之宝”一说。不止片仔癀,被炒到6万元高价的1993年产的安宫牛黄丸也是如此的。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什么中药收藏与年份生产息息相关?事实上,无论是片仔癀,还是安宫牛黄丸,其高居不下的经济价值与收藏属性都源于配方中的稀缺成分。以片仔癀为例,天然麝香和牛黄是片仔癀的两大核心原料成本。

3

2019 年,片仔癀成本中92%来源于原材料,天然麝香和牛黄在原材料的占比达90%。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疯狂猎杀导致野生麝的数量骤减至5万到10万头左右,这个数量仅占50年代的3%到5%。

2003年,野生麝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麝香的使用需要由官方审批与分配,片仔癀是为数不多的被允许使用天然麝香的七种品牌之一。但很快,获得允许使用天然麝香资格的中医药企业增加至16家。

麝香在中医药圈里的地位举足轻重,《全国中医药处方集》中记载了2600多种中药处方,其中需要用到麝香的,有300-400种。这无疑上原本就不富裕的天然麝香供给更加“雪上加霜”。

2015年,国家停止了配额供应,天然麝香价格的价格一路从每千克30万涨到40万元。西南证券报告指出,我国每年的麝香产量约为600公斤,但需求量大约为1000公斤。天然牛黄更是矛盾,我国每年的产量不到 1000公斤,而传统名贵中医药的牛黄需求量约为5000公斤。

某种程度上看,片仔癀早已未雨绸缪。2007年,片仔癀便开始布局人工养麝产业,根据西南证券2021年2月7日研报,片仔癀陕西养殖基地养麝超1万头,推测年产超100公斤,到2017年,其原料中养殖麝的使用占比已经达到1/5。

然而,养殖麝的使用比例逐年增加直接打破了片仔癀的收藏逻辑,这也是为什么年代久远的片仔癀格外受收藏老炮器重的原因,无非是天然麝香物以稀为贵。无独有偶,安宫牛黄丸有一味重要药材犀牛角。

1993年,全球禁止对犀牛角的贸易和使用,我国开始用水牛角浓缩粉替代,这一转变使1993年前产的含有犀牛角成分的安宫牛黄丸身价大涨。炒圈向来擅长将缺乏硬通货价值的东西炒出稀缺天价,可如今,中医药的天然稀缺性却越来越弱,人造的“稀缺品”不知还能流行多少年。

中医药产业在“走俏”?

如果将注意力从片仔癀扩大到整个中医药市场,不难发现涨价是近年来的一大市场趋势,例如安宫牛黄丸,其价格从1997年到2020年的提价幅度高达445%,与片仔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市场统计显示,自2020年第四季度后,中医药价格涨幅出现加速态势,与此同时,有中药材批发商表示,2020年四季度几乎中药材所有品种都在涨价。在国外,自从川贝枇杷膏走红之后,中医搭建在中西方之间的次元壁似乎就坍塌了。

在海外的社交媒体上,枸杞的搭配方法堪比此前风靡全球的老干妈,奥运冠军焦菲尔普身上拔火罐留下的红印,一时间让中国火罐成了西方媒体的热门话题。据不完全统计,从《纽约时报》到《近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到福克斯新闻网,再从Facebook到美国点击量最大的新闻网站之一Buzzfeed……中国拔火罐算是彻底在国际出圈。

4

美国前游泳冠军考夫林、影后格温妮丝在内的明星和运动员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自己拔罐的照片。被频繁诟病为“伪科学”的中医也在海外各路媒体的渲染下蜕变成了功效甚佳的新医学。

针灸同样不落下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美国已有46个批准颁发针灸执照。曾经国际舆论对中医的平价多少带着调侃的意味,但无奈直白的数据也是事实。

在国内,有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平均每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据悉,中医药的工业总产值达到8442亿元,约占整个医药产业总产值的1/3。

2018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2019年规模约为2.5万亿,至2020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中医药看似在国际走俏,不过,从复兴中医药市场的角度来看,依然任重道远。

据悉,中医药国际市场的规模每年可达千亿美元,但中国作为中药文化发源地所占到的份额却不到2%。有数据显示,欧美中药颗粒剂市场80%以上的份额被日本蚕食,还有一部分属于中国台湾。

诚然,国内的中医药产业优劣分明,一方面,中国目前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几乎在中药资源上成垄断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中药资源开发严重,目前的透支程度也不可小觑。公开资料显示,在我国300~400味常用中药中,有100多种资源量急剧下降。

中药资源的不足严重限制行业朝标准化发展,在原材料供给短缩的背景下,多数品牌都会选择人工种植,这样一来,原材料的质量便参差不齐。2013年,国际环保组织抽检了国内同仁堂、云南白药、九芝堂等9大中药品牌的64种常用药,结果显示超过70%含农药残留,部分样品超标数十甚至百倍,最严重的达到五百倍。

显然,中医药文化本身具有更复杂和长远的价值意义,这份意义的重量绝非是一家品牌就能承担起的,尽管一粒粒神药肉眼可见的走红,但细究整个中医药行业,一切尚没有定数。

但炒作者才不管这些。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