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使命是什么?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yunying.org/work/promote/25059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使命是什么?

爱运营 • 2021年6月12日 am9:53 • 能力提升 • 阅读 1553

我们先从几个场景开始:

若你现在要进入一家新公司,能够吸引你的除薪资外或许还有另外一种东西,它和你个人成长与内心调性有很大关系。

或许基于它的存在,你才会愿意与HR部门商讨薪酬福利及入职的事情,那么它是什么?

我们换个角度问题,上班的意义是什么?或许能够得到很多答案,譬如我为了挣钱,我为了成长,我求份稳定,我为谋求发展。

来,你现在是创业者,再思考为什么要创业去做这件事?或许你也会有很多答案,譬如:

挣钱养活家庭,解决社会问题,带来更多就业岗位,推动社会进步,创造价值,寻求更高的意义,当然还会有人单纯的回复,我就想把一件事做好,没有考虑那么多。

这一切似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使命”

把思维紧急拉回来,若我现在问你所在公司“使命”是什么,知道吗?不知道明天赶紧问问,若知道,在心里默念一下。

或许公司使命已经印刷在你脑中。

此时再冷静下来思考下,从出生到学业毕业到工作几年,多数人已经厌倦996的工作可还在继续,你说企业在内卷,可自己也在卷,那么你为什么要卷?你个人使命是什么

询问身边朋友有人说:使命是任务,没事给自己找的事;也有人说是初心;甚至还有人说,左手握天,右手握地,要为这天地做点什么?

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始终是二八定律,也正是这20%的人在引领社会80%的人奔跑,我想多数人都不知道,甚至“不想找”个人使命,还有很多朋友乃至初期创业者在疑惑,公司的“使命”,我该怎么定义?

01.

使命的由来

关于使命我也在从公司,个人角度来寻找其定义,维基百科从原始本质层给出答案有三个维度,分别为:出使别人所领受应完成的任务应尽的责任奉命办事的人#使命的前世使命最早出自于《左传·昭工十六年》中这样一段话:“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以及《东观汉记·萧彪传》中:“父有宾客,辄立屏风后,应受使命。”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语为“派遣他把这事儿给办了”。比如在元末明初罗贯《三国演义》第八回中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命,万死不辞。”随之发展,到1899年初翟秋白《关于高尔基的书》中提到:“说出来,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似乎是“知识阶级的使命”,在这里又得到进一步升华,从“受人之托”到“应尽任务与责任”。比如(生1913年4月28日-逝1968年8月3日)的中国现代作家,杨硕在《雪花飘在满洲》中的比拟句:他们正象早春的野草,到处潜伏着茁壮的新芽,时机一到,就会负担起收复失地的伟大使命”,这里就把使命定义为“应尽任务与责任”。而到汉武帝时期,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中表述,他回到太守禀告太守,商议这桩婚事谈得很投机,又从不同维度进行定义使命即:“使者所奉的命令”。不少人对四大名著印象深刻,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 宋江正在蓟州作养军士,听的辽国有使命至,未审来意吉凶。”翻译现代语近义为,听辽国有奉命的人前来拜见,没审核不知来意是好还是坏,再次把使命定义为“奉命出使的人”。#使命的今生历史随着时间在不断进行刷新,文化阶级也在重塑升级,根据《企业管理概论》指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出现在“工厂生产”时期,19世纪工厂制度在采掘,煤炭等行业相继建立,标志着企业真正的形成。于是随着工厂规模扩大“企业文化”也开始盛行,GE(通用电气)在100多年前创建这家公司时,那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它们公司第一个使命是:“让天下亮起来”。上个世纪20年代,AT&T的创始人提出“要让美国的每个家庭和办公室都安上电话”。1919年“沃尔特·迪斯尼”与“乌布·伊沃克斯”一拍即合成立伊沃克斯-迪斯尼商业美术公司,即现在“迪士尼”。两个人取长补短,很多人认为沃尔特是靠米老鼠起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沃尔特只是构思者,米老鼠卡通形象却是伊沃克斯设计,围绕起心动念迪士尼有了自身使命,制造快乐,销售快乐。社会加速发展,企业不断变化,也有人因抓住各阶段风口赚的钵满盆盈,于是有人便开始质疑“使命”,有人认为赚钱很重要,有人认为基于初心做事更重要,于是人们不断围绕“使命”进行定义与创新。那么什么是企业使命,维基百科给予定义为: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角色与责任,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经营的领域,核心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便简述理解,我把它围绕历史文化,汉典定义总结为两点:“向内求”和“向外求”。向内求其一告知“雇佣者”为什么做这件事(即业务),在社会中公司解决什么问题,其二你作为雇佣者要感受企业责任,组织如何对齐认知,一同前行。“向外求”其一告诉合作伙伴我存在的意义,我所做事情能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其二,企业发展中若战略缺失,看我客户需求,然后对照自身实力,怎么调整发展根基。使命的本质是种文化象征,不仅包含企业也代表着个人,按照西方管理哲学来说,使命与愿景价值观不同的是,使命是起点,愿景则代表我们(我)要去哪里?使命英文为Mission,我们(我)要做什么,企业要做什么,有部电影叫Mission Impossible,就是大名鼎鼎的碟中谍系列,也可以翻译为你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使命是你要的事是什么?在重大利益面前你会选择做什么?

02.

活着的意义

两年前依稀记得我曾在商学院学习时,企业文化导师带领大家阅读“高效能人的七个习惯”,中间和班里同学做一个游戏叫做MissionStatement,人生的使命宣言。

小组同学交流中问道:你知道公司使命,那你知道自己使命是什么吗”?

我当时犹豫很久也没找到,于是此问题便储备在大脑后台经常被调出,有段时间几乎我每天都在拷问自己,天天努力是为什么?做的事情有意义吗?

什么才有意义,什么才是我的使命?我为什么还没有成为有用之人,世界离开任何人都会转,那我们为了什么而活着?

#有个启发

直到去年,偶然间在视频网站看到国外导演彼特·道格特/凯普·鲍尔斯拍摄的“心灵奇旅soul”,我在当中顿悟到答案。

看此电影前只想放松下心情,但电影开始后我被场景所带入,一边感受配音与剧情的新颖,同时又边打哈欠,但在困意中我还是把整部剧看完。

由于剧情紧凑不做细节透露,但结束后没想到大脑神经元集群却异常清晰,导演给人留下一则有趣的灵魂拷问,“我为什么活着”?

电影结束我发现,在这件事上我的思考方式是错的,因为“活着”意义太大,比如要像伟人一样拥有“宏大志愿”才不枉此生,然后再说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这部剧主角是名音乐教师,但她拥有音乐家梦想却出身普通,在学校任职,生活还算小康。

但当他好不容易得到一次乐队演出机会时,却不幸坠井身亡,剧情从此改变。而后围绕它死后的两个世界展开,分别为“来自哪里,到哪里去”。

来自哪里场景中,在心灵学院他遇到很多呆几千年都不愿意回地球的灵魂,那些人嘴里说着:“活着有什么意义”。

剧中有个重要设定为火花(spark),只要拿到火花的人才能再次带着灵魂回到地球生存,然后去激发自身火花,比如:“唱歌,画画,当一名科学家”等等。

很多人一直没找到灵魂深处的火花,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没有一生所追求的长期目标,有音乐梦想家的主角也觉得他没救了,因为她没有梦想。

后来,剧中很多名人(贝多芬,林肯)都没启发顽固灵魂,为想回地球生活一天而拿到火花。

此时我才发现,导演所表达这部剧核心在于“活着的意义”,并非是现有脑中天马行空幻想的未来,而是临在当下做好每一刻。

我原来一直没思考出来“我为什么而活”的愿意在于觉得自身没有长期目标,没有梦想,也没有使命。此时不妨在脑中思考下,你能构画出未来10年后的个人状态吗?

#逆向思考

看完这部电影我进行逆向思考,从“为什么活着”变换成为“明天是人生最后一天,我会遗憾什么?

当时在大脑中蹦出很多瞬间,比如:

昨天朋友强烈推荐的书还没看,合作品牌的文章还没写完,还没好好与前天因小事吵架的好朋友道个歉。

自己还没办场千人新书发布会,还没创业开家属于自己理想的咖啡厅,还没好好带父母出去旅游看世界。

盘点了下,让我遗憾的除那些未实现的大目标外,原来占据时间的是临在当下每天正在进行的细枝末节小事。

也许习惯小事,加上信息化催生的焦虑,对于小惊喜也就波澜不惊,原来普通的小事才是“活着的意义”,才是人当下的使命。

但我们被信息裹挟太久,从小到大被父母亲戚灌输:“你长大要有钱,有地位,有好车,你要早点结婚生子”。

为什么会被这些动辄几十年的目标捆绑,因为来自于家庭文化,阶段教育所形成的认知,从小到大,人都在学习一种思维叫做:“听话,照做”,只有听话的人才会收到欢迎。

随之发展步入社会也就慢慢忘记享受当下,而被“不同阶段目标没有实现”所催熟着,仿佛就是在为“商品”而活。

电影中有个很有意思的设定为,在生死交际忘我环境中,若过于目标执着便会失去自我,身体仍在行走,精神却早已在五环以外。

当中有位基金经理过于着急成交客户,采用不折手段而变成暗黑灵魂,后来觉醒后恍然醒悟,我这一生都在做什么?然后推开桌上电脑,高呼:“我还活着,我要释放自己,去做有价值的事。”

你看,这不就是很多人当下的状态吗?

满脑子怎么才能升职加薪使劲熬,拖延无效的会议到凌晨只为加班时长,工作中“做事重要”变成“做好关系是门学问”。

业务能力不行PUA下属却很专业,没办法你的同事是这样,你有拒绝的权利但不能行使,因为大家会认为你不合群,然后把你拒之千里外。

或许你可能连下班等红绿灯都不知道过去多少秒,甚至上班路上也不会因天空云朵的漂亮而多看一眼,甚至有的人起床是月亮,下班依然是,这是匆匆赶路的宿命。

作为个人,

停下来应该好好想想,我为什么而活?

前段时间与位上市公司老板聊天,我问他五个问题代表不同阶段,分别为:

几年前上班什么感受?他说做好分内事情但依然怕失控,结婚后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哪天失业怎么办?知道这天要来索性选择创业。

创业第一天什么感受?他说就想单纯做好这件事,挣钱养活家庭。第二个问题,发展过程中什么感受,组织变多思想不好统一,最重要“我当初带领大家为什么出发”,使命很重要。

第三个问题上市当天什么感受,和往日一样只是多份价值感,上市后半年什么感受,使命需要不断变化,代表不同里程碑。

人每个阶段都在不停追逐,活着的意义是在为每件不起眼的小事情赋能“价值与责任”,并且按照角色定义,把它用心做好。

03.

NLP六个层次

作为普通人如何找到自身使命?我把它总结为一段话:不同阶段需求做匹配能力的事情。

方便理解与你分享一套理论体系“NLP教练技术”,它是NLP心理学+教练技术(Coaching)的结合体,核心在于认知自我每个阶段,指导内心寻找“使命”。

《NLP心理学+教练技术(Coaching)》

#NLP下三层

下面三层较为客观因素,上三层较为主观因素,智远带你采用一层一层爬山的方法论,从最下面环境层级依次挖掘自身。

时间地点人物是你出生,成长,生活总体环境,比如年代(国家大环境影响),出生地点(地域氛围),对自身影响较大人物的设限,启蒙老师,父母邻居,亲戚等。

你无法改变这些最客观的因素,它是人生根基,是上天给你随机分发的基础筹码,有人出生优越,有人在贫困家庭,这些注定无法改变。

那怎么办?上升到第二层“行为”,若基础大小无法改变,在树立基础对世界,环境的认知后打法很重要。

什么是基础打法?

你在工作与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处理的方式,是直面应对还是妥协逃脱,主动出击还是寄人身后。

现在也有人经常说:“如果我当时…..”,殊不知这些惯性思维,就是从小事中进行培养的,不妨思考下,现在工作中你是主动承担的人,还是遇到问题推辞的人,它在悄悄决定你明天,后天,未来。

其次就是在时间轴上,人生的打法,毕业后证书代表你的基础能力,在此之上,所寻找的行业从事岗位,有无阶段目标决定发展周期。

第三层是能力,力与商的汇总。除先天基础注意力,记忆力外,智力,财商,逆商均可培养,有无持续成长型思维起到关键性因素。

你可以向内求询问自我:

如我擅长什么,性格如何,弱点是什么,工作多年优势是哪些?有什么爱好或兴趣,这些都是基础认知,后续使命感很多都来自于这里,试着找到它。

#NLP上三层

下面三个层面清晰化你对自身拥有基础认知,就像RPG游戏里,了解主角的攻防技能,这样才能针对角色设计未来打法。

上三层越主观,反之就越需要人认真思考,比如第四层信念与价值观,很多人从未思考过,我做份工作是为什么?若单纯只为“钱”,有很多工种可以选择。

什么是信念?我把它总结为坚定不移的想法,对某事的信任,是认知,情感,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按照马斯洛需求论,自身社交尊重得到满足,人便开始追逐热爱,挖掘内心渴望的事情,即“我想做什么”产生新的身份渴望。

即第五层我到底是谁?身份象征不仅表现在工作场景,你可能是孩子的家长,老师的学生,爱人的另一半,这层除社会关系外,你还是“自己”,众众芸生中社会一员。

所以毕业成人之后人生是自己的,除基因是父母遗传,其他都掌握自身手中。

到这层你就要考虑,我现在的身份符合我下面层次中对自我的定位吗?

如果不符合,那我离心智中想成为的那个定位还有多远。若符合,我是否就此满足,还是去攀爬更高山峰。

最高层级“精神”,即我与社会的关系,到此阶段你已不在追求单纯物质,而是思考我如何带领更多人去解决社会某种需求,此时你在某个领域也会有所作为。

就像埃隆马斯克,从x.com,PayPal,到SpaceX,每个阶段都在刷新自己,刷新使命。

04.

寻找热爱

使命不是伟大,而在当下小事,扮演好当下身份对其“负责”,就是完成使命,如同你回家照顾好爱人,哄好孩子,在公司对业务负责,认真做对事情。很多年轻人连基础工作都做不好,即我有梦想,愿望,其最后终会变成“欲望”,它并不会给你自身带来动力,而会让自身加速失败。

#赋能其意义

多数人在年轻阶段很难找到自身“使命”,拥有长期目标的人也占小数,我通常会问其有无“阶段职业目标”与“爱好”,何为阶段职业目标,即1-2年可实现。

怎么找到自身阶段目标?

其一在自身从事领域寻找,比如“我要在两年内做到什么职位”,其二找到自己最佩服,段位差异能够阶段努力追上的人,以他们为标杆,进行模仿。

这种方式持续迭代能让自身在周期间加速成长,我通常以一年半为单位进行量化,拆分,等到达小山峰时,再寻找更高山头。

很多人上来就说我要成为马云,张一鸣等伟大人物,尤其是现在的创业者。其实并不接地气,也会给自己造成挫败感,其一无法量化,其二差异太大,久而久之,也就放弃。

爱好是什么?我把它定义为“新曲线”,爱好与目标不同在于它没有功利心,不求结果,内在动机是享受愉悦过程,从而不断发展成为某个领域专业。

爱好是基于兴趣,它是长期存在脑中,如果不做会觉得遗憾,而兴趣则来源“新鲜感”,得到后就失去追求的欲望。

我见过很多人把爱好做好极致,最后成为自身职业,比如身边有喜欢谈钢琴的朋友,爱写书法的朋友,他们定期运用周末时间开书法课,办培训班,也做的风声水气。

当对某项职业感兴趣时,也就找到“自身使命”,反之若不感兴趣也应该把它做好,因为使命是种责任,每个责任就有其意义所在。

#使命需要改变

很多人认为使命是初心,怎么可能改变呢?有人(企业)是使命驱动,有人(企业)是愿景驱动,这取决于向内求与向前看两种选择。

如同小米这家公司使命: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就是“向内驱动”,当从业务视角拿不定决策时,就思考是否把用户价值最大化,性价比做足。

而它的愿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也就是向外求,不断做价值链延伸,才有所谓的AIOT等生态。

但放在个人角度就有所不同,作为年轻人每天在接受大量信息,迭代自身认知,我们并非拥有一套完善自我观,那么随着时间拉长,你的使命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向外求。

例如现阶段你认为,我要有明确未来方向,我理想中自己应该是位什么样人物,在做定位。

而后发展你会延续未来指令调整自身缺点,补齐认知,比如这份工作我不喜欢,因与未来发展不匹配。

“向内求”“向外求”两者最大差异在于,后者拥有明确目标,前者围绕做某件事的初心而变。

如果应用在企业中,不难发现多数在寻找“第二,第三曲线”而无法确定战略时,本质因为没有清晰认知到“自身到底是向外求还是向内求”。

向内求堵初心,向外求赌未来,向内求看自我,向外求看社会。

总结一下:

聊这么多,从个人角度出发什么是使命?

奉命办事的人,应尽的责任,应该完成的任务,小到凡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企业角度出发什么是使命?社会与他人的实际需求,聚焦渺小,真实且重要的事情。

如何找到个人使命?试想下我为什么活着?假如明天是人生最后一天,我还有什么没做,若重来一次,我会怎么安排人生进度条。

如何找到公司使命?抛开金钱,思考下你为什么要做这份事业?凭什么别人愿意跟你一起做这份事业?还找不到?定个小目标,带着伙伴先打一仗再说。

人生皆有意义,与使命活为一体,用勤劳击穿每个当下,你的使命是什么?

文中注释及参考:

1.汉典:《左传·昭工十六年》《东观汉记·萧彪传》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王智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