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移动时代的电子毒品:基于算法的信息流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545485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移动时代的电子毒品:基于算法的信息流

观澜网络(杭州)有限公司 CTO
v2-1299044791832ff5090e5c1f8d7e8de5_720w.jpg

周一的早上,我骑着电瓶车送儿子去学校。在路口等绿灯的时候,儿子问我:「爸爸,为什么每个成年人都在刷手机啊?」

我一楞,随后观察了一下路口的人群,和路边行色匆匆的人们,真的是每个人都在拿着手机刷,无一例外。这个场景真的挺震撼我的。

智能手机不仅仅是我们现代化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它现在还统治了我们,占据了我们的心智,尤其是占满了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碎片化时间。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 开始的时候,我们把手机当做工具,收发邮件,查看天气,看地图,阅读电子书;
  2. 然后移动端游戏流行,于是我们把手机当成娱乐工具;
  3. 接着手机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旅游,购物,支付,外卖。我们时不时用到手机;
  4. 其中,即时通讯工具也逐渐普及,我们开始习惯于随时随地被消息打断;
  5. 最后,大杀器「基于算法的信息流App」流行,填满了我们的无聊时间。至此,我们沦为了手机的奴隶。

信息流是移动产品的终极形态

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我非常推崇「信息流」这种产品形态。信息流的产品形态非常简洁,用户的操作门槛又极低,但是可以包罗万象,无论什么功能都可以插在信息流里面提供给用户。在移动App端,是一个十字军刀般的存在。

为什么信息流这样有魅力呢?

  1. 产品形态单一、简单,用户使用无门槛

    就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信息列表,用户从屏幕上面开始,往下一直阅读。不需要切换屏幕,没有任何多余的产品元素,零门槛入手,小白都会用。
  2. 只依赖于一个主要的手势动作:刷,交互极简。

    用户的交互操作只有两个动作:刷,点。其中最主要就是「刷」。而手机的交互操作当中,用大拇指刷屏是一个几乎依赖于本能的手势。刷手机,就是这么来的。

    在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信息流这种产品形态几乎是产品进化的极致了。然而:
  3. 信息流单一的产品形态可以容纳任何复杂的产品功能

    可以在信息流里面呈现的内容形态:短文本内容、长文本内容、图文混排内容、语音流、短视频流、直播、电影等等。

    可以在信息流里面插入的产品形态:搜索、投票、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发短信等等。

    我们想提供的大多数产品服务,都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流」单一的产品形态来展现。最妙的是:
  4. 信息流是动态的

    每次你打开App首屏,看到的信息流都是在更新的。你总是能看到新鲜的东西,而不是每次首屏几乎一样。

因此你总会有一个预期:没事打开刷刷,看看又有什么新的内容了。这就无形当中鼓励你高频的使用App,提升App的打开率。

信息流开始统治App生态

「信息流」在我看来,是App端一个非常完美的产品形态,我个人也非常偏爱信息流。我想,不光是我,估计大多数移动端产品经理都这样想。

Twitter应该是最早大规模使用信息流产品形态的,而在国内新浪微博是最早普及信息流的。信息流会让人上瘾。所以新浪微博火爆的时候,就有很多用户每天花大量的时间不停的刷信息。

但是无论Twitter还是Facebook,抑或是新浪微博,信息流的规则基本由关注者的信息动态按照时间线排序构成,信息的丰富度和成瘾性,受限于关注者的内容更新能力。总的来说,还是一个低烈度的成瘾性产品。

但是,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创新性的把信息流产品形态基于机器学习的推荐算法进行了结合,于是诞生了一个高烈度的信息流产品:「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App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是一个高烈度的成瘾性产品。它会不断的根据你的阅读偏好优化推荐内容,以你的文章点击率、访问深度和停留时间作为算法优劣的衡量标准,不断调整参数,最终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没玩没了的刷下去。

然而今日头条仍然不是终极大杀器,头条App在一屏中要显示多条信息,而真正的大杀器是「抖音App」。

抖音App在:信息流产品形态 和 基于机器学习的推荐算法 两大王牌之外,进一步创造性地优化了用户的信息获取体验:沉浸式的全屏视频播放

眼球都不需要上下移动了,盯着屏幕看就行了;手指也不需要「点击」了,只需要大拇指「刷」就行了。

产品进化到了极致,抖音就变成了一个超高烈度的成瘾性产品,远远超过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的学习门槛是不低的:你要了解游戏规则,摸索游戏关卡,熟悉游戏操作方式。这些都需要你动脑子。而抖音无操作门槛,无需动脑,最后连眼球都不需要转动,大拇指刷一下就行了。

在抖音以及头条的攻城略地下,几乎没有什么其他App还能有抵抗的余地:

  1. 微信的公众号阅读方式,过去是类似于邮箱的邮件列表,或者类似于Google Reader的RSS订阅的信息组织。现在也开始大踏步的走向了基于算法推荐的信息流。张小龙应该是对改版后的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很满意的;
  2. 微信对标抖音的视频号,则从一开始就加强了算法推荐的力度,用户也通过算法推荐来消费短视频的比重也越来越高;
  3. 知乎App本来以关注者为中心的信息流,默认也改成了基于算法的推荐流;

到了今天,基于算法的推荐信息流几乎成了大部分App在首屏下方的标配。

基于算法的信息流破坏了专注力

去年夏天有段时间,我儿子对抖音很感兴趣,经常刷。大概用了有一周半的时间吧。周末去上乐高课,老师反馈说:「孩子上课完全无法专注,是不是在家被老人宠坏了?」我也观察到他的情绪控制变差了,于是果断卸载了抖音,不让他用了。

我自己很少用抖音,我不太习惯视频低效的信息获取效率。但是我有很长时间沉迷今日头条。那种感觉形容下来就是:

刷的时候停不下来,上瘾,但有轻微的焦虑感。然而不刷的时候感觉异常空虚,而且无法让自己专注地做需要耗费脑力的事情。

后来我发现刷知乎App也有类似的感觉,但知乎的内容丰富度和算法不够好,所以上瘾的程度要轻一些。

刷信息流产品上瘾之后,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当你无聊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的掏出手机,想利用碎片时间刷一下。

为何刷信息流的成瘾性这么大,对注意力破坏这样严重?我花了一番功夫去思考,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1. 大脑被宠坏了

    基于算法的信息流是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直接喂到你嘴里的,你没有任何信息获取成本。久而久之,就会对需要付出获取成本的事情,在内心产生了抗拒心理。

    这就好像:当你可以躺着可以轻松赚钱的时候,你绝对不愿意在费劲巴拉的去打工赚辛苦钱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2. 过于高频的切换内容,破坏了神经系统的聚焦能力

    像头条这样的信息流,提供的信息量是很大的。然而每篇内容都是几分钟阅读完毕,然后继续点击下一篇文章或者短视频。这意味着我们的大脑每隔几分钟就要切换一次注意力,每次都要重新聚焦。为了适应快速的切换焦点,神经系统就会阻止我们在每次阅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

    而抖音对注意力的破坏则达到了极致。很多抖音短视频为了完播率,视频的时长都会控制在一分钟之内,务求最大程度的抓住用户注意力。这意味着我们看抖音的时候,几乎每分钟都要切换注意力。高频的切换,神经系统会逼着我们每分钟赶紧转移注意力。
    久而久之,我们大脑的神经系统已经适应了快速转移注意力,就无法再专注的做事情了。人差不多就快废了。
  3. 强刺激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阈值,累觉不爱

    我小时候养过一只被宠坏的猫。一开始它很满足于吃剩饭;后来给它经常吃肉,然后它就再也不吃剩饭剩菜了;过了一段时间它怀孕了,我提高了它的待遇,给它喂鱼吃。它胃口变刁了,只吃鱼不吃肉了;等它生了小猫以后,为了加强营养,我给它喂虾吃,它就只吃虾和鱼的肚子,连鱼头和鱼尾都不吃了。

    同样的道理,高度优化的算法+信息流,总是喂给我们爽感最强的内容,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阈值会越来越高。为了点击率,算法会继续优化,阈值就会越来越高。最后,我们的神经系统只会对强刺激内容产生反馈了,低爽度的内容都波澜不惊。

所以我认为:如今的移动端信息流产品,经过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加持,远远超过了电子游戏的成瘾性,堪称现代电子毒品。

怎样摆脱智能手机对我们的控制

我最近开始有意识的控制智能手机的使用。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1. 卸载基于算法的信息流产品

    例如我已经卸载了知乎App,今日头条App。抖音App虽然保留了,但是我几乎不用,只有别人发给我抖音分享链接的时候,才会打开。
  2. 控制基于关注关系的信息流产品使用时长

    例如新浪微博,微信这些虽然有信息流,但主要是基于关注者的关系,成瘾性比较低。我设置了App每日使用时长,例如不能超过两小时。
  3. 碎片时间不要通过刷手机来打发时间

    我的做法是用读书,或者听音频节目来取代刷手机。碰到碎片时间觉得无聊的话,克制自己刷手机。随身携带一本书阅读,或者带上耳机听音频节目。

无论是读书,还是听音频节目,都比刷手机需要更多的专注力。大脑神经系统的专注力就像我们的肌肉一样,越用越强。

我用的华为Mate 40 Pro手机有一个很好的功能:「健康使用手机」,可以统计手机使用时长。我原来差不多每天使用时长都会超过4小时,有时候甚至超过5小时。

但是我现在平均每天手机使用时长下降到了2.8小时,每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此同时,我有了很多时间用来读书、深度思考和写作。

我下一步的目标是希望把手机使用时长控制到2小时之内,同时也要控制使用手机的频率。根据我的手机统计:我平均每19分钟解锁一次手机。其实这个频率也是挺恐怖的,意味着不到20分钟就会刷一次手机,每20分钟就会被打断一次。

自从2007年iPhone发布以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须臾不离的伴侣。但是,我们也被智能手机上的一些成瘾App深深的控制了。特别是基于算法的信息流产品,它是产品经理们的最爱,但也可能是用户的毒品,更加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最后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多放下手机,多关注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物。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与供职公司无关。

欢迎订阅「CTO肉饼」公众号(个人微信号:robinfankai)。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