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动建筑智慧化,微软不仅有一套“标准”,还有数字化改造方案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biz.zhiding.cn/2021/0521/3134181.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推动建筑智慧化,微软不仅有一套“标准”,还有数字化改造方案

作者:黄当当   【原创】   2021-05-21 18:24:14

关键字: 碳中和 绿色建筑 智慧办公建筑 微软

气候灾难,绿色建筑,科技巨头,若将这三个词强行“同框”,似乎很难在第一时间捋顺他们之中的逻辑,但如果读完比尔·盖茨的新书,答案或许就豁然开朗。

气候灾难,绿色建筑,科技巨头,若将这三个词强行“同框”,似乎很难在第一时间捋顺他们之中的逻辑关系,但如果读完比尔·盖茨的新书,答案或许就豁然开朗。
早在20世纪90年代,比尔·盖茨曾在《未来之路》(1995年)和《未来时速:数字系统与商务新思维》(1999年)这两本著作中,对人类未来的科技生活做了大胆的预言和应用场景假设,结果真的逐一应验,盖茨也因此被视作拥有“神乎技矣”的预言能力。
时隔20多年,《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正式出版,这也是盖茨人生中亲自撰写的第三本书。书中,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气候就好比一个正在被缓缓注水的浴缸,即便我们把水调到涓涓细流的程度,浴缸早晚也会被注满,而浴缸水满之后,水自然会流到地面上。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阻止的灾难。”
盖茨预测气候灾难将成为人类面对的下一个危机。然而,在面对气候危机时,首先需要找到问题之根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气候危机。目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超标、对自然资源的无度索取等等都是潜在风险,如何应对气候危机,人类不得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新的生活方式,视图在经济发展和“碳”的排放之间找到新平衡点,从而积极向“零碳”排放目标努力。
为了节能,这个世界正在经历一波巨大的“建筑改革浪潮”。在我国,“十四五”规划是加速能源转型的关键,城市如何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绿色建筑”被视为关键,而“智慧建筑”是推动绿色建筑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综合以上背景,再来看微软为何要在“智慧建筑”这件事上“特别上心”,自然也就说得通了。当然,只有智能环保显然是不够的,在这个“数字化”已是变量的时代,探出一条数字办公效率与数字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关键。
共享《标准》,建立智慧建筑的“生态长城”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其背后强调的都是标准。某种意义上,标准的被“制造”,可以带动行业乃至产业“跑起来”,提高技术的竞争力。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迭代,当前建筑业也步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智慧建筑的本质是以数据为基础,集成物联网软件和硬件,进而系统性学习用户行为的建筑物,但上千类供应商提供的不同设备间如何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这就需要一个“共识”。

《智慧办公建筑评价标准》发布仪式上,主编单位及参编单位代表集体合影

事实上,过去几年,微软很注重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大力推进跟建筑企业的合作。5月19日,微软中国就与万科、清华大学联手,正式发布国内首个适用于规范智慧办公建筑建设、运营及评价工作的《智慧办公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 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负责管理,清华大学、万科、微软中国作为主编单位,分别从技术内容解释、建筑行业实践与技术赋能的角度,在广泛调查研究、征求各方意见、总结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及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共同编制而成。
与建筑行业的传统标准相比,此次《智慧办公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涵盖建造及运行领域, 首次从场景和用户体验入手,充分考虑实际状况和提升方向,突出办公建筑的目标、绿色、高效,注重用户体验,同时契合国家减排计划,促进写字楼宇可持续发展。

微软公司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邹作基

微软公司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邹作基从技术赋能的角度对《标准》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新常态之下,整个世界的办公方式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未来员工将更加“混合”——不断地改变地点、改变状态、改变模式,微软一直注重以人为核心的体验,注重效率,期望帮助企业优化运营,实现创新与低碳环保,同时这也是《标准》制定的四点核心要义。
正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波荣所言,《标准》并不是简单的参数罗列,评价也不是单纯为了打分,而是让更多人/供应商参与,以评促建,让更多人认可这种理念,共同推动智慧办公建筑更好的发展。
林波荣还强调,《标准》是市场自发编制的,与微软中国、万科等多方联手,希望构建出一个生态系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为绿色建筑的“野蛮生长”,构筑起了一条“生态长城”。
恪守安全边界,不拥有数据只提供平台
中国有一句古语叫“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放在任何生态的建立上同样适用。
这次《标准》对“智慧办公建筑”定义也作出清晰解释:以建筑空间为载体,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为用户提供安全、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办公建筑的感知数据化、分析智能化、运行自动化以及决策科学化,最大限度提升管理效益和用户满意度的办公建筑。
可以预见,智能的背后是数据,标准的背后是共享,而共享的背后则是数据安全,尤其是在“众人拾柴”生态中达成共识。
谈到数据安全,邹作基表示,“我们提供数据平台,可以帮客户把数据用的更好,但我们从来不想拥有这些数据”。为了打造安全的环境,首要工作是设计平台的能力,其中包括确定数据源、数据的所有权以及管理权、数据的使用途径。此外,管理使用者的身份信息,以及一系列的数据管理、应用、分享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
整体上,微软在多方生态中,已明确定位自己为技术服务提供商,从三个方面持续赋能:第一个是技术驱动,赋能建筑企业实现更多场景;第二个是端到端方案,虽然微软只提供相应的技术,但希望能为用户的体验,为用户本身的方案负责,并联合行业内的伙伴一起完成;第三个是合作生态,微软提供云、AI、IoT等技术,赋能给个人、企业、合作伙伴,包括今天的建筑行业、地产行业,进而帮助整个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强调场景驱动,用数字技术赋能真实世界
在智慧建筑领域,微软亦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与“践行者”。
以在西雅图的总部园区来看,园区内的3万台各位设备中部署了超过200万个传感器,将145栋建筑相互连接,确保48%的设备故障在60秒内就能得到修正。微软智能云矩阵,为智慧建筑提供了完善的技术平台与解决方案。
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微软大厦在2011年落成并投入使用,两栋写字楼全面采用数字化设计理念,从智能办公空间管理、空气监测与净化系统,到智能储能与调配系统,大厦的运行和管理全面融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是现代智慧办公建筑的典型代表。
此次《标准》,微软中国也在丰富的智慧建筑实践之上,更将“以场景为驱动,以人为本”作为独特之处。以大会为例,当大家找不到开会、吃饭的地点时,《标准》里给出了智慧化解决方案是能够在手机或者室内设计定位引导系统,并实时对满意度做反馈调研。此外,产品驱动也可以应用至室内空调,及时调节以响应人们的反馈。

当然,这本质上都是以数据为基础,数据不仅是数字时代的生产要素,也是重要生产力。新变革也促使微软再次思考智慧建筑的愿景,那就是结合微软本身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实现办公建筑智能化,安防、能源管理等建筑内的服务能更好地为人服务。

在这个通过云、端一体解决方案打造的数字世界中,场景上有各种各样的物联网,同时连接了“ 人+时间+空间+设备”,将数字化、虚拟化的空间与真实世界连起来,把不同设备连起来,做到数据、人和空间三个进行交互,进行虚拟化,并提高各个空间效率,如企业效率、组织效率、能源效率,亦是微软在智慧建筑领域的高目标与持续动力。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