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996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提示:并不是劳动剥削)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est.im/202010/stdin-01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996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提示:并不是劳动剥削)

Posted 2020-10-09 | stdin

1955年,有位英国的政治学家,叫帕金森,提出了一个“帕金森定律”。简单说就是:一个组织,总是会趋向于层级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膨胀,人越来越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组织变大不是因为要干的事越来越多,而是因为只要有资源,组织就会大到把资源用满而且还渴求新的资源的程度。反过来,把资源砍掉,未必影响干事的效果。
回到时间资源,也就是拖延症这个话题。上面讲的这个规律也适用于时间资源:并不是需要多少用多少,而是有多少你就会用光多少。
为什么会有拖延症?不仅是因为自我管理不严格,而是因为只要时间资源在那里,你就会倾向于把它用光用尽。
你可能会说,不对啊,做一件事需要的时间资源应该是有限的啊。从拧一颗螺丝到造一台汽车,不仅需要的时间是有数的,而且还是可以持续优化的。怎么会需要无限的时间资源呢?
这就牵涉到人类社会的一个新变化了。用管理学家包政老师的话说,这是因为人类工作要处理的对象,从“物品”变成了“事情”。
以前,无论是农业时代还是工业时代,我们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物品,无论种一亩地的庄稼,还是在流水线上加工一个零件,物品的边界是清晰的,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就是有限的。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通过各种工具和创新,节省时间资源,获得更高的效率。
但是现在我们的工作对象呢?越来越是“事情”。比如写一篇稿子,比如炒股,比如准备一场演出,比如做一次营销活动。只要是“事情”,背后包含的复杂度就太高了。而且,只要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膨胀成任何规模的工作。
就拿我准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来说,它就是一件典型的“事情”。如果你非要说不许准备,今晚就上台,你说能不能讲呢?其实也能。拿张纸,划拉一个提纲,上去也能讲。但是,现在是给我一年时间准备,那最后成稿肯定是12月底。此前这一年的时间,时间没浪费,我在策划、调研、访谈、写初稿、征求意见稿、修改、演练,只要上台的铃声没有响起,我就可以一直准备下去。有多少时间就能花掉多少时间。
再拿投资股票这件事来说,你要决定买一只股票,请问这件事需要多少准备工作?没头儿啊。你可以去看这家公司的财报、可以去了解它的企业文化、了解创始人和高管的背景、了解它的产品和服务、了解股民对他的评价、了解分析师对它的看法。只要有时间,你可以无穷无尽地围绕着这个决定做准备,没有一件事是毫无必要的,也没有一件事是确定有必要的。从投资结果上看,这么做准备,其实也不见得就一定比随意做决定要好。
从这个角度,其实也可以解释996工作制这件事。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老板的心肠黑,也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的工作量就大,而是因为互联网公司面对的工作对象,不是清晰的“物品”,而是一件件说不清、道不清的“事情”,它的工作对时间资源的索取就是无止境的。所以996,本质上,不是说需要这么多时间。而是说,现在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能榨取的工作时间的极限,就这么多了。那些搞996工作制的公司,把它用尽了而已。

其实非常有同感。很多996的朋友吐槽最多的并不是996,而是上午迟到,下午开会,晚上开始干活这种畸形循环。

也就是说,每周72小时工作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去摸鱼和低效率沟通去了。恐怕这种设定下的 KPI 做的事情并不能给公司带来任何 impact 。

这篇《罗辑思维 第819期 | 为什么会有拖延症?

这篇虽然主要讲拖延症,却把 996 这个事情也说明白了。Marx 所说的压榨无产阶级的劳动力是严格意义上指「剩余价值 Mehrwert」,这个词字面意思是 value added,增值,是 增值税 VAT 里的 增值 部分。也就是说销售价格减去物料成本里的价值。996 可不是程序员对公司的增值,而是欠(技术)债。。23333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