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翻一下六年前的博客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yuguo.us/weblog/six-years-change/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今天闲来无事翻一翻之前的旧博客,发现一些好玩的东西。

2010年8月25日 《2010WebRebuild年会深圳站》

今年我有幸作为WebRebuild年会的工作人员见证这次活动。我的工作是会场那天做微博直播工作,本来不用通宵准备,但看看周五晚上大伙都在贴指引和调幻灯片,觉得还蛮有意思的,就留下来一起打酱油。然后把准备的过程也顺便直播预热一下。

六年前是工作人员,2016年9月,我将作为嘉宾在前端体验大会(WebRebuild大会的演进版)演讲。

2010年11月20日 《如何质疑设计稿》

对不同类型的页面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质疑。在我看来,一些营收性的活动页面更重要的要求是“是所有浏览器的一致性”,而门户portal更重要的是一致性、可扩展性、语义化等等。

不错的观点。现在如果要补充的话,可能活动页面要更讲究“对用户的价值”,即为什么会有传播性。还有“品牌”在传播过程中是否受损,需要保证logo的一致性,还有整体品牌色等。

在设计风格上,因为现在设计更讲究准确传达,所以在光影上尽量平面简单。整个页面中采用一致的材质和光源,按钮都是平面的或者都是凸起的,阴影也要慎重使用。

如果是插画类的,要根据光线和大小来表达出远近的空间感,同时突出品牌logo和品牌颜色。

2011年03月04日 《写一本书》

如果不做重要的事,就会常常被逼着去做紧急的事。所以我会在任何不忙的时候,慢慢地、一刻不停地更新和发布,这是序:

我决定写一本关于CSS的“书”。与其说“书”,不如说“手册”或者“指南”更为恰当。

我是一个全职前端开发者,我一天到晚都在写作——用CSS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哲学。我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在博客上记录一些关于CSS这门语言的一些经验心得,但是博客更像是一个记录“时间敏感内容(time-senstive)”的信息流,而我希望是做出一个“内容相关(content-relative)”的信息集。

当时刚工作一年,想记录一些积累的技术知识,就做了一个网站来写“书”。这个网站最终完成了80%之后,还是关闭了。不过关闭过后一两年内,都有一些初学者写邮件给我,希望能得到线上站点的镜像文件,因为对他们还是有作用的。

很有趣,五年后,我真的写了一本书不过对于当时的我,如果说能出版一本纸书,而且能卖上万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11年02月12日 《加强个人能力以避免沟通成本》

在此情况之下自己应更加灵活,了解自己的权限不仅仅是完成设计稿。可以适当修改设计稿,避免纠结的沟通。

这一观点是跟“严格按照流程,各司其职”相左的。后者更加严密,更加缓慢;前者更加灵活,更加快速。

这不就是“全栈工程师”的雏形么~

2010年11月16日 《怎样阅读一本书》

上周在小组例会中分享了一个蛮喜欢的博客:学而时嘻之,同事也都觉得这个作者蛮有意思的,每两周时间对一个主题加以研究,并且能有较透彻的理解。跟他对比之后我发现自己阅读的能力还比较差,虽说读得书也不少,但往往只是接受作者的观点,无法进行批评,也没有试过把同一个话题的相关书籍拿出来系统阅读。而不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就无法达到跟作者一样的高度,而只是跟在作者的思维后面。

这里面写了当时特别关注的博客,学而时嘻之。于是今天再去看看,发现博主还在持续更新,只不过已经从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辞职,从此不再是物理学家了,专职写作。

十年持续写作,改变了他的职业路径。

长久地投入某个领域的练习,只要十年,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越来越坚信这一理论。

如果方法正确,五年就够发生的巨大的改变。

所以很难理解,五年的同学聚会、十年的同学聚会,有些人还跟十年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

我写字的地方迁移到公众号啦~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余果专栏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