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PE-VC化、VC-PE化,谁抢了谁的饭碗?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10515-36215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第十五届投中年会上,7名投资大佬疯狂Battle。

这几年国内VCPE“内卷”愈发严重,PE-VC化、VC-PE化已经不再是一个时髦的趋势,而是摆在所有VC、PE桌面上的现实。

“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的主持下,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曹永刚、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软银中国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华平、国中创投首席合伙人施安平、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这7位VCPE行业的资深老炮,围绕VCPE的全周期趋势、逆周期投资机会等话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投资人一致认为,PE-VC化和VC-PE化现象的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方面行业竞争愈发激烈,VC希望把好不容易投中的案子吃的更久一点,PE希望能够更早锁定有潜力的早期项目,双方向中间延伸也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最近几年VC募资动辄数十亿上百亿,投资项目的压力也倒逼他们被迫向后期延伸。

独角兽的估值越来越高也是造成VCPE内卷的重要原因。这其中也有两层因素,首先风投的钱太多,VC募资规模越来越大,财大气粗的PE也越投越早,资金供给增多明星公司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除此之外,互联网科技企业马太效应明显,头部企业形成对资金、人才、技术的虹吸效应,而上升的天花板也远高于传统企业,这意味着虽然价格不低,但未来的前景更加客观,投资人也只得不计成本的追捧。

以下为巅峰对话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项目越来越贵,PE不得不“往前走”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本场论坛的题目是谈VC/PE的周期,在座的各位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VC—PE化和PE—VC化;

2、第二个是投资估值,行业发展到什么阶段;

3、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以及哪些问题?

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现在VC不仅在早期了,A轮、B轮到了C轮、D轮,甚至是做到了更后期,做到Pre-IPO都可以做。而PE—VC化,除了做Buyout、成长投资也开始做前面的事了,一些公司从VC开始全频谱化。也有PE成立了自己的VC机构,有的是PE直接下场做。

嘉宾们来谈谈你们看到这些变化里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这个现象背后什么样的原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从PE的开始。

弘毅投资 曹永刚: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投中的年会,和各位大佬讨论VC—PE化和PE—VC化的话题。我是来自于弘毅投资的曹永刚。

弘毅的主要模式是PE甚至是在PE偏后端的Buyout。当然这几年随着VC—PE化和PE—VC化的趋势,我们也在往前拓展。采取的措施是在我们的体系里成立专门的VC团队。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专门募集资金还是拿出一部分钱做?

弘毅投资 曹永刚:最初是以PE积累的资金,团队拿出一部分钱在内部培养团队,尝试做VC的项目,跑了两三年我们觉得还可以。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为什么做VC?

弘毅投资 曹永刚:和刚才我们讨论的题PE—VC化和VC—PE化这一趋势有很大地关系。把这两个概念将区分开来,PE、VC彼此转化,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dealsize(项目规模)变模糊了,以前VC投早端,规模比较小,每个项目投很少的钱,投若干个项目。

现在VC项目,deal size很大,写同样大的支票,从5000万到1.5亿,再到2亿美元。我们写后面支票时,并不觉得项目风险有变化。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VC们送出来的东西大了。

弘毅投资 曹永刚:以前GDP两位数的增长,过去新常态、内循环的格局也好,新的时代来了。原来投的Buyout为主的传统企业,但这种回报现在是不是达不到了?这种焦虑感迫使大家求变。然后随着新的课题,原来的4G移动互联网到5G,新的技术的手段出现,让新的业务的颠覆速度远快于以往。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总结一下,第一是嫌贵了,风险没消化又贵了,第二是中国又有了不少新的机会。

弘毅投资 曹永刚:这种情况下,就看有多少信息,你会不会选择All In。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许总,你算VC还是PE?

华盖资本 许小林:我十年前就模糊化了。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刚才曹总说贵,所以就往前走。但是Tiger(老虎基金)等投了很多钱,也赚了很多钱,但没成立VC,你怎么看?

华盖资本 许小林:VC和PE相互转化不是趋势,而是现实情况。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大家逐利的心态导致如此。早期的项目因为跟资本市场走得越近,临近IPO,大家看到这个很赚钱,所以很多的PE机构熬不住,不可能不干这个事。

另外一个是很多的VC赚了这个钱,头部VC募资规模越来越大。当它能募10个亿不会募1个亿,这很难忍住这个诱惑。过去投5个亿的基金游刃有余,但是三年完成11亿和20亿后,有投资压力,只能往后端走。

2008、2009年时,我在国际建行工作,当时我说未来竞争不会有这么多的机构。这些机构的竞争是,当你往行业走,基金越来越垂直化时,一定是从VC到PE都布局。往一个细分行业,你说只投一个细分的早期,或者是只投细分行业的PE,这是不现实的。反过来讲,未来VC、PE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逐利,市场一定会逐步淘汰,还会回到VC、PE有清晰化界限的时候。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华总,你们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软银中国 华平:我们软银中国资本的定位还是偏向于早期、成长期,偏VC一点。“VC往PE,PE往VC走“在我们看来,是经济阶段发展一个重要的现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在中间阶段,也是VC/PE交集最多的阶段,也是竞争最多的地方。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说,还是做自己擅长的事,坚持早期和成长期。后期项目基本上我们还是不轻易去动,虽然有很多的诱惑。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听说PE对早期也感兴趣了。

软银中国 华平:对,但是我要辩论一下。

弘毅投资 曹永刚:这个要看什么是早期。

软银中国 华平:我觉得在早期阶段,还是VC更有竞争力的。因为早期还是靠判断,又有胆量又有酒量的人不多,这个DNA很难造。还是要对市场和技术了解,特别是投高科技公司时,比如生物技术和芯片,一般人就很难看得懂,还是需要在行业里积累知识和经验。

从我们的经验来谈,A、B轮阶段公司需要很多的帮助,怎样帮助团队做战略,寻找人才、穿针引线,这个不是光靠规模和大资金能够做的事。

国中创投 施安平:我同意许小林说的,VC/PE相互转化是现实,不是趋势的问题。那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第一,说实话,两者没有鸿沟。它确实有交集,本身就是正常的现象。私募股权投资里面,其实有它规律性的东西。

第二,背后的原因有被动和主动的。所谓的被动,目前我们这个行业竞争极其激烈,造成了无论是VC还是PE,不得不相互交融。比如说PE,因为竞争带来的这样一个趋势使得它希望早期就能锁定一些好项目。但对于VC来讲,我好不容易投了一个案子,如果界限很清的话,下一棒交给PE,但因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现在经常说跪求创业者——既然手里有掌握的好案子,不如把这个鱼从头到尾我都吃了。所以,这种趋势和竞争的现象,造成了不得不相互交流。

还有一个是主动。这是不得不结构性地布局,刚才小林提到,头部机构动辄50亿、80亿、100亿的VC。这在我从事行业二十多年来,也就是这一两年出现的现象——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这个是非常明显的。以前这个行业募单只VC募资20亿就很牛逼了,现在已经是这么大体量的VC,确实有一个资金消化的问题,所以主动结构性的布局。

第三,是大环境,市场和政策相关的原因。PE发展、VC发展,大的环境没有形成特别明显的特征性的倾向性政策,使得大家都在一个市场和环境政策下,造成了这两股力量只能去交融和相互影响。

如果说PE非常明确,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无论是投资的范围、行业,以及未来退出的策略上,在政策上有更多的偏好和鼓励的话,那可能PE就走自己的主道了,VC也有自己的主航道。现在,资本市场、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好,对这两个行业侧重有特殊的政策不太明显,也造成了这两股力量交融竞争的局面。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周总,你觉得VC—PE化和PE—VC化有啥好处?

创世伙伴 周炜:没啥好处。就像前面有一篇文章讲,拿5%的钱覆盖整个的早期市场,这数学上算得过来的。我做了14年的VC,一直是做早期,后期基金不停地往前尝试已经发生了三、四次,这次是最坚决的,之前都是试一下就退回去。

这里面很大的问题,就是现在流行的词“内卷化”。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到一定的时候,可能就要往外走了。像日本八十年代随着产品出境,资本也出境了,但是犯了错误是到处买大楼,中国前些年资本出境,也是去买大楼。后来政府也认为,这不是正确的路径。总体来说,现在中国这个阶段的资本环境对一些大PE来说,一方面要看有没有正常地提供市场成长的机会,所谓的Sole  Buyout。

现在中国有没有有四五家有能力重组一个行业,并且让行业发展更快的机构?这和政策有关,也和他们手上掌握的金融工具完整度有关。因为国内Sole Buyout没有完整的机制,中国的创业者出海,其实资本也要出海,技术、品牌都可以做。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有问题,但是不代表没有细分。

举个例子,像摩托罗拉,如果当时哪家中国公司把专利吃下来,会有多大的价值?但没有大资本推动做这个事,就浪费掉了,现在中国的手机行业面临很多的问题。

前两天,森海塞尔一个全球顶级的耳机品牌不到16亿人民币被卖掉了,非常便宜。为什么被卖掉?因为他们错过了智能化的时代,不擅长重建新一层与用户交互的界面。其实中国基金和中国公司就应该买下来。中国公司很擅长用户交互。所以中国的PE应该支撑中国的公司买下来,在中国的创业团队完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下的交互界面,给它一个新的产品定义,马上这个公司就不一样了,这就错过了很好的机会。

整体来说,先不谈现状,我觉得谈解决方案的话,我是一直希望推动我们的这些大PE,融了几百亿和上千亿的钱,能否带着中国的公司出去买买买。然后这样大PE就会有更大的游乐场去玩,而不是挤在幼儿园的游乐场和我们抢场地。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朱总,作为VC从业人员怎样看待这个现象,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金沙江创投 朱啸虎:过去二三十年,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和二级市场的热度和钱的总量高度相关。2000年时,很多基金融了很多的钱,在资产泡沫破裂后,很多的基金把规模收回去了,这也不是新的现象。但是,确实比较厉害的是,过去两年美联储发了很多的钱,将近几万亿美金,造成VC—PE化和PE—VC化明显。大家可以看到最近的报告,美国的CPI远超过大家的期望值,已经超过4%了,二季度的CPI可能更高。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市场上还是出现了几个现象,造成了内卷会更严重。

一个现象是,以前创业公司在上市前融个十几、二十亿的美金撑死了,但是最近几年发生了大几百亿基金的现象,VC后面没有子弹跟不动,比例被稀释,VC要融更多的钱,跟上头部企业的需求。所以很多VC,包括我们也融了跟投基金,在后面继续加仓和加注,保证比例不被稀释。

但我们感觉也会过去的,因为大规模融资的创业公司和大规模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到了企业服务端的公司,它们不需要烧很多的钱,就是人力成本,烧不了多少钱,企业服务不要做免费和补贴,只有客户给钱的才是好的服务和产品,最多花点人力的钱,这个公司资本效率高。

像ZOOM,上市前才融了十几亿美金,资本效率100倍以上的,这种就是非常健康的。但是这种时候,很多时候好的头部公司的,VC就一直内部融资,后面大的PE就没有机会进去,可能要到几十亿美金的估值,到IPO的时候才有机会投进去。这样的话,早期没有机会进去,这也是造成PE—VC化的一个切入点,这上面来说是比较健康一点。

这真的是凭眼光,到底是早期的时候有没有机会发现一个赛道,以及发现这个赛道最好的团队。

估值为什么高?一是钱太多,二是独角兽太香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朱总给了对VC们的要求,项目本身要有特色,如果大量地需要大的资本往里弄,回报不高,那VC本来就是以小博大的生意,自然别人进来很正常,因为你没有特色。   

当前的行当里面的现象,特别是体现在估值上,估值是什么样的水平,高还是低,为什么高了,为什么低了?哪些行业拥有热点?我们从华总开始,您觉得现在的水平是处历史的高位还是低位,以及为什么这样?

软银中国 华平:我从2000年开始入行,20年来,目前是算估值的最高位。早前,早期项目单个一般是投几百万美金。在PE进入后,这个整体估值都换了。有更多的资本进来,然后像施总所讲的,高度竞争以后,好的项目大家还是会去“抢”。

中国正好从人口红利到了技术红利的年代,现在很多的科技型的公司尚处于行业早期的发展阶段,可能还有10倍甚至百倍的空间,至少想象力放在那里。很多的VC愿意给相对高的估值,那PE来加入竞争后会愿意出更多的钱。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所以您是觉得第一个价钱贵了,另外是曹总来了。

软银中国 华平:曹总肯定觉得太便宜了。

弘毅投资 曹永刚:我们是觉得VC把这个东西炒热了。之所以贵,两个原因:一个是资金量,2008年开始美国的QE这么多轮,中国4万亿的投资,钱就多了;二是现在大家觉得有很多的项目虽然还在早期阶段,但是是潜在的独角兽,独角兽的幼兽是可以有颠覆性价值的东西,大家愿意给它很好地预期。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是不是也有另外一个现象,大家想着钱多了,成功概率更高了。

弘毅投资 曹永刚:完全同意,VC—PE转化和PE—VC化,最早是孙正义的软银,但是它是成立的,我把钱砸到一个赛道上。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本来孙正义投完,二级市场不感兴趣,2019年不容易。所以橡树资本的老大说,他原来做得不错,不表示今后不错。因为二级市场很敏感,二级市场觉得贵。但是,2020年股市上去了,孙正义的公司也就又回去了。

华盖资本 许小林:现在VC/PE一样,是贵的。这个贵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第一个钞票印多了,第二个二级市场的科创也好,“18A”( 港交所第18A章,即港交所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也好,香港和科创使得很多一级市场初创的创始人都会拿二级市场对标。所以导致一级市场很多比二级市场的还要贵,这都是客观的原因。

另外一个是,现在各行各业,不仅是在投资行业,在各个产业的细分行业里,其实头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头部的公司,吸引了各项资源,包括资金、人才、资本,包括各式各样的,那这些公司估值的贵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VC逐轮加注过去可能很少做这个事,但是越来越多的头部公司出来了,这样一家公司比行业公司好时,你会有逐步投资的冲动,公司估值贵是有合理性的。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许总和曹总所讲是有共同之处,好项目空间大,贵点也应该。那朱总,贵了的话,有没有什么办法?

金沙江创投 朱啸虎:就要聚焦在头部的企业和赛道上。如果公司真的好,那只是透支一些时间,像去年的SnowFlake,贵是贵,但是表现特别好,那就透支一年的时间,以时间换空间。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找到好项目,要求就更高了。反正贵,找不到好项目不是很难受吗?是这个意思吧。

创世伙伴 周炜:PE天生有一种避险的心态,放头部企业才是安全的,这是其特征所决定的。因为中期到后期,PE把钱不停地放头部企业,像Tiger只要你是头部企业都投。再到今天软银的愿景都是一样的,大家都走一个线路,就会发现到最后中国企业竞争到一个原来认为中早期阶段,只要是头部企业,就会拿到巨多的钱,这个钱成为很厚实的竞争壁垒,后面的二三名就拿不到这个钱了,就加速了分化,这是鸡和蛋的问题。

最后的结果造成了这样的局面,但是对于早期基金,我同意朱啸虎所说,我们没有其他的办法。我们在金融投资行业是属于和农民一起种地的角色,埋头种地,很多人是收割的,我们决定不了市场,只能决定能否和他们一起,和创始人一起种出一块特别好的田。所以,对我们的考验确实就是——能不能早期尽早发现好企业。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就是更早。

创世伙伴 周炜:对,另外一个是准,让自己的资金效率更有效。

国中创投 施安平:大家谈到贵这是事实,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目前我们遇到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但是这个和大环境是相关的,一个是资本市场的,因为对我们无论是VC/PE来说,它的导向作用还是非常明显。

如果全球资本市场是下滑的,那我相信出手时是一定有进来的。这几年美国资本市场的向上,给全行业造成了影响,资本市场的高估值。我们在进入时,无论是VC/PE阶段,至少是有了一个空间。

当然,这里面一定是头部机构的空间。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包括国中自己在做的时候,其实还是回到了VC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不是价值投资,判断的眼光是不是准确,这是最核心的。也就是,你找到的是不是未来能程度头部的那几家。

因为很多的热点和风口,比如说医药和芯片,现在估值都很好,但我相信一定不是集体的都是头部企业,一定只有少数的才是头部企业。这里的风险在于你判断的能力,你对这个企业成长的把握。我觉得这是现在估值高可隐藏的一个风险。另外创业者是真正有实力的,还是靠买票搭车的,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水大鱼大的时代,估值大但机会更大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现在很多的领域比较热,比如企业服务和消费,包括对可能存在潜在机会的投资,您会给创业者和投资人哪些意见和建议?除此以外,因为咱们反周期,哪些领域现在布局正是时候?

金沙江创投 朱啸虎:企业服务是长周期的赛道,未来10—20年是巨大的机会点。美国过去五、六年在消费端基本上没机会了,出来的都是企业服务的公司,而且回报巨大无比,包括snowflake等,给早期的头部投资人带来了单项100亿以上的回报,比头部的消费公司为投资人带来的回报更多。未来中国的企业服务赛道也会一样,不仅仅是有类似美国的企业服务的公司,还有一部分是特有公司,像中国的工业、农业都需要无人化,中国的很多工厂以后难以找到年轻人在流水线做的工种,都需要被无人化、智能化取代掉,这里面是有很多机会,是非常长周期和确定性的机会点。

同时在消费端,中国还是有机会的。今天在国内做纯互联网平台难度很大的,但是出海方面,在东南亚和欧美,很多App后面开发的都是中国产品,做得很成功。中国国内打造出来的团队,在产品运营等方面远超国外的创业者。所以中国互联网团队出海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不说跨国电商,因为去年他们赚了很多钱了,就是纯的互联网。

中国国内线下的消费机会也多。我们看到在台湾、香港、新加坡,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线下连锁品牌的消费升级是巨大机会点,而在中国没看到,中国年轻人的消费力起来了,而且中国的Shopping Mall基础设施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所以我们特别看好这个领域的机会,投了不少。未来3—5年是定义中国二十年的线下连锁品牌的黄金窗口。

创始伙伴 周炜:我觉得是几个,一个是现在很热的数字医疗领域,以技术解决医疗领域的瓶颈问题。因为医疗领域缺少好医生这个事不是三五年解决的事情,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到了,很多的技术已经成熟了,这是我们的重点。

我们过去投了不少好企业,目前还在继续投。另外是我记得2006、2007年,从Second Life游戏开始,虚拟网络的东西热,但是一直没有大成,我们觉得不管是年轻一代的原住民对虚拟网络的理解和需求,还是技术方面,都准备好了,所以下一代数字化的生存是我们看中的一个东西。虽然大家对To C互联网的热情降低了,但是我认为这会爆发出新的大公司,像我们18年领投的MetaApp,改变社交体系和年轻人UGC的数字社交环境。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数字医疗虚拟的,包括全真互联网。

华盖资本 许小林:我老讲一个行业,过去十年大家给我脸上贴的标签都是医疗健康。因为我几乎在各个场合都在讲这个赛道值得去深耕,但是最近这一年多几乎没敢讲,因为行业太热了,热到有时候我都觉得估值有点离谱了。最近这些IPO的都卖得很快,也都和这个有关系。我自己从去年到现在,看得最多的是前面两位所讲的,就是数字化时代的数据公司,在未来的十年也会重点布局。

我去年深度做了一个事,简单与各位分享一下。我们从国有企业开始,收集了将近1500家医院医药流通的数据,现在已经集中了40%左右,B端与央企和国企采购交易的数据,现在我们也已经收集了很多,接下来,我们想逐步地去做电子病历的集中。我会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到这些数据的应用,这些有效的数据目前对于政府是有分析作用,很多企业有兴趣去使用,未来的商业模式是水到渠成的,未来十年我个人非常看好数据产业。

国中创投 施安平:前面几位所说我都同意,大家都在谈反周期,我是认为反周期不是一个普适的。

第一个大趋势要准确,未来几年甚至十年的趋势,我看好碳达峰、碳中和。我觉得绿色能源这种趋势是既定的,而且是全球的共识,这个领域未来不断地会出现千亿市值的公司。我举一个例子,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因为它是上市公司。这种三四千亿市值的公司,以前我们是不可想象,因为光伏曾经做过很大的波动,那现在看来,我觉得绿色能源大趋势是全球人类的共识,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反周期的,我看到的是生物医药,人类健康也是一个反周期的。

第三个是新消费。这一趋势目前非常明显,国中是投资科技驱动型的企业为主,但是在新消费赛道我们专门建立了团队,而且投资的力度会进一步地加大。我们认为在新消费的方向上,会出现一批甚至我们现在都不可想象的巨大的龙头公司,上上这三个方向是我最看好的。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施总说了“3060”、碳达峰、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医药和新消费。华总呢?

软银中国 华平:大领域上大家看得都很清晰,但是不同的基金各有侧重。我们软银中国看好的几个领域:一个是To B,一是医疗领域包括生物技术、数字医疗等。生物技术这几年是发展最快的,将来十年会有很多突破性的技术。早期的IVD、基因细胞、基因编辑和免疫,这些领域技术创新多,有机会在中国诞生不止一个、而是一批千亿市值的公司。数字医疗,在我们看来,医疗是一个非常难以规模化的领域,数字医疗是一个技术,能够把这个规模扩起来。

另外我们早早布局在电池领域。因为我们相信能源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像我们早期投了一个固态电池,已经在产业化的道路上。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半固态还是全固态?

软银中国 华平:全固态,已经到了产业化的阶段了。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那不得了。

软银中国 华平:还投了一个能源存储的公司。这两个领域就像施总所讲的,碳中和、绿色经济,其实这也我们布局的两大领域,还有其他的方面我不多说了。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华总讲到了To B、大健康、数字医疗、电池、新能源。确实能源这几年起得很快,由于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

弘毅投资 曹永刚:回答上一轮的问题,我想高估值造成VC/PE界限打通的情况下,我们怎样给投资人更好的回报。我认为投资人要接受这个现实,想回到过去VC/PE截然分清的时代,甚至是典型的LP/GP的年代不可能了。我们的做法是主动接受和拥抱,比如说投生物医药,目前的打法是从天使轮一直投到二级市场,由同一个团队把每个环节都覆盖,不再受限于投资周期,充分运用多种资产类别投资工具,找到最具商业价值的突破性创新和企业,然后支持他们选择合适的技术方向去做,这可能是能活下来的比较好的机会。

第二个是刚才所说的下一步的方向。各位都是VC大佬,看到的都是新的东西,我们很难超越VC的经验,手上所拿的传统资产也过多。所以在你们快投的基础上,我们把后续落地的场景拿下。像一些传统产业投资比如连锁餐饮,大家投饿了么和美团、把上菜渠道打通以后,就发现你选哪家的产品,到底点哪个菜,会觉得很困惑和无从选择,为此我们从2010年开始,一直持续打造百福控股这个连锁餐饮运营管理平台,你只要选择百福控股旗下品牌,产品就一定是安全和有保障的,这就形成了一个传统行业数字化的落地场景。

另外是刚才施总和华总提到的新能源和绿色低碳这个赛道,确实是给大家很长的想象空间,我们能做的是把所投的建材和建筑机械,将它往新能源结合。玻璃往光伏上走,环保的环卫机械往智能化上走,甚至是不动产的布局,把手上八九十万平米的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做低碳和智能化的改造,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

所以还是会更偏VC和PE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划分,希望和VC大佬形成前后端结合。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意思主要是合作。时间原因,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结束本场论坛。论坛谈论了几个话题:一个是VC—PE化和PE—VC化,里面的原因、影响和应对,另外是面对现在估值比较高,有些领域比较热,各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将们,给了意见和建议,哪些领域从更长期的角度有更大的机会。确实,这个时代是好时代,讲水大、鱼大,估值虽然高,但是机会更大、更多。

谢谢各位,我们结束本场论坛!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