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智能车板块确定性最强的龙头是谁?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161902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智能车板块确定性最强的龙头是谁?

微信公众号:君临财富。全球投资大趋势。

许多年以后,回望今年4月底的上海车展,你或许会惊叹,原来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分水岭意义的事件啊!

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车展里,你都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智能汽车。

从造车新势力的小鹏P5、蔚来ET7,到传统厂商的奔驰EQS、吉利极氪001、极狐阿尔法S等。

他们的集体登场,宣告了一个事实:

2021年,将是未来二十年,智能汽车革命浪潮的元年。

何为智能汽车呢?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从本次车展来看,新发布车型基本包含了以下3大特性:

智能电动:续航里程500以上,30分钟内快充可续航100公里以上;

智能驾驶: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外采芯片;

智能座舱:搭载智能SoC芯片、OS操作系统、大尺寸中控屏的多元化智能座舱平台。

v2-f8a5290d4da8dcad5179228ec1249c8f_720w.jpg

上海车展新发布车型特性

受“双积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等政策影响,汽车新能源趋势已成,去年的A股市场也给了动力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上游材料钴、锂、镍等相关个股巨大的涨幅。

但目前,汽车电动化的格局相对固定,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机会已经被发掘的差不多了。

下一站的竞争,将由智能化来主导。

如果你之前错过了动力电池相关个股,那么君临建议你关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相关机会。

具体的机会在哪?

我们可以按之前投资新能源车的思路,在产业链中上游挖掘。

原因很简单,现在很难判断整车厂中谁会是最后的赢家,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

新势力中,是特斯拉继续一骑绝尘?还是国产三杰弯道超车?

这些问题目前很难回答,但无论终端品牌的竞争结果如何,对上游零部件的需求都是确定的。

为了寻找汽车智能化中的投资机会,君临汇总了本次车展中受关注度较高的几款车型,

并对他们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系统进行了分析。

各厂商车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配置

各大厂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细分配置上,类型基本趋同,君临也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挖掘投资机会。

01

智能驾驶的投资机会

智能驾驶方案上,各车企倾向于采用独有的智驾系统,既有像小鹏、蔚来这种自主研发的,也有像北汽这种采用合作伙伴(华为)系统的。

智驾系统是整个智能驾驶模块的核心,也是终端厂商技术实力的体现,因此各大车企都不惜投入巨大资源,打造自己的智能驾驶系统。

我们的思路是寻找汽车智能产业链里的中上游投资机会,而智驾系统因为跟整车厂深度绑定,这里不做深入的讨论。

芯片SoC跟传感器(雷达、摄像头),我们放到一块儿来讨论。

汽车产业链虽大,但其中跟智能化相关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芯片、传感器这两部分。

芯片跟传感器是汽车电子中技术含量较高、最有可能获得产品溢价的两个板块,需要我们重点的关注。

1.芯片

其中,业内常说的汽车芯片指的是计算芯片,相当于智能汽车的大脑,分为MCU和SoC芯片。

MCU较简单,一般只包含一个CPU单元,属于传统汽车芯片,近段时间因疫情导致汽车行业出现“缺芯”现象,这个“芯”,指的就是MCU芯片。

而SoC较复杂,拥有强大的算力、支持运行多任务的复杂系统,相比传统MCU更能满足汽车智能化的应用,因此其需求也在大增。

MCU芯片与SoC芯片对比

在自动驾驶SoC芯片市场中,可实现车规级量产前装的不多,海外主要有英特尔(Mobileye)、英伟达、特斯拉和高通,中国主要有地平线和华为,A股中没有直接相关的上市公司。

目前的市场格局是三强多级,特斯拉、英伟达、Mobileye(英特尔)为第一梯队;华为技术强劲、自建智能汽车平台,目前算1.5梯队;地平线聚焦国内车企,拥有先发优势和性价比,处于第二梯队。

各厂商车载SoC芯片对比

尽管与国际大厂还存在差距,但国内SoC芯片公司在平台开放性、本土化、功耗上具有优势。

华为本次车展上发布了Huawei Inside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核心由五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服务)组成,惊艳了整个行业,也带动了A股一波相关炒作。

地平线的征程2作为国内首款车规级AI芯片,随着长安UNI-T、奇瑞蚂蚁等车型上市,出货量在去年年底突破10万。

以上两家国内企业在汽车AI芯片均有望打破国外垄断、实现突破,但由于并未上市,我们今天不做过多讨论。

2.传感器

如果说芯片是智能汽车的大脑,那传感器就是眼睛和耳朵。

其主要作用是在自动驾驶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感知,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四种。

各类车载传感器

各类传感器优劣明显,单一传感器难以满足自动驾驶复杂的应用场景,多传感器融合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各车型传感器配置情况

根据君临对车展新车型的分析,各家都在其核心产品传感器的用料上花了大手笔,数量均在30颗左右。

为什么要用到这么多传感器?

理论上,车载传感器数量越多,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有效性越高。

实际自动驾驶中,SoC芯片会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多传感器获取的多元信息、数据进行多层次、多空间组合处理,最后做出对路况、环境的判断和驾驶决策。

这一过程中,不同传感器优势互补,在不同场景发挥功能,增强了系统决策的准确度。

目前我国自动驾驶从低到高分为5个级别:

· DA级——L1:驾驶辅助(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高等级营运乘用车需要具备AEBS[1])

· PA级——L2:部分自动驾驶(目前很多车型具备L2功能,如车道保持功能)

· CA级——L3:有条件自动驾驶(全球少有量产车,典型的为部分奥迪A8)

· HA级——L4:高度自动驾驶(各地有一些,为试验车,非上市销售)

· FA 级——L5:完全自动驾驶

级别越高,对传感器的数量要求也越高。

主流车企的通用目标是达到L4水平,即高度自动驾驶,对应传感器数量至少要30个左右,本次车展的主流智能化车型基本都达到了这一数量。

据车展信息可知,车载传感器未来会被大量应用,但关于市场规模,我们没有找到特别有说服力的公开数据。

不过君临自有办法,2020年我国L2级别的乘用车渗透率为15%,去年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5年L2/L3级别的新车装配率要达到50%。

更早之前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2020年L1~L3级别的新车渗透率超过50%,到2025年,自动驾驶的总体渗透率超过80%。

以此为依据,我们综合考虑各类传感器单价、传感器使用数、级别渗透率、乘用车数量这四个因素,对车载传感器市场规模进行预测。

预测的基本假设如下:

*数据来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Livox、Frost&Sullivan、禾赛科技招股书、公开资料整理

基于以上数据,君临整理出了对各类车载传感器的市场规模预测。

车载传感器市场预测

预计到2025年,车载传感器的总体规模达600亿左右;这个数字比一些券商预测的800亿要少,因为君临的基期假设、取数口径都选的相对保守。

具体来看,未来5年行业的年均增速预计在26%以上,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预期年化增速分别达20%、30%;

车载激光雷达由于刚起步,我们预计其2025年的市场规模为12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0%。

跟汽车电动化类似,汽车智能化也是个不可逆的超级大趋势,《路线图2.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已经对未来15年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完成了定调。

以增速和绝对规模来看,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会是3条比较好的细分赛道,我们来挖掘一下其中的投资机会。

2-1)车载摄像头

车载摄像头产业链包括图像传感器、模组封装、光学镜头等,各环节国内外代表企业如下。

车载摄像头各环节代表企业

各环节中,CMOS传感器价值占比最高,占到了硬件成本的一半;模组封装、镜头紧随其后。

车载摄像头硬件成本构成

君临对产业链价值、基本面分析后认为,车载摄像头环节上有投资价值的公司是韦尔股份。

韦尔股份

在车载CMOS传感器上,韦尔股份目前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二。排第一的安森美市占率为62%,韦尔在19年收购了豪威后,继承了其29%的市场份额。

全球车用cis市场份额

韦尔的收入结构上,汽车产品的占比仅为7%,不到15亿,当前核心产品、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手机CIS上。

我们对车载摄像头未来五年的增速预测是20%左右,Yole对全球汽车CIS未来五年的增速预测是18%,而作为龙头的韦尔肯定会高于这个增速。

去年7月科技股集体崩盘后,韦尔、卓胜微是其中为数不多能收复失地并创下新高的芯片股;

今年3月一波近20个点的回撤后,韦尔又从250回弹到了300附近。

相比于业绩和盈利能力的不断向好,韦尔未来的成长性才是关键。

目前市场对韦尔2022年业绩的主流预期是,营收在330亿~370亿左右,归母净利润在50~55亿左右。

预期主要基于智能手机多摄、汽车自动驾驶、安防高清化三大确定性趋势带来的营收端增长,以及48M、64M等高端产品放量带来的毛利率提升。

估值上,目前动态PE在60出头,作为一个有高增长预期的细分科技龙头,不算贵,比一群没什么增长性的“油茅”、“酱茅”、”水茅”还低。

具体操作上呢,趁大跌建仓;跟消费、生物医药较为平稳的长牛走势不同,科技股受消息面影响大,经常莫名闪崩,这时就出现了建仓机会。

至于会不会发生股价崩了却回不来的情况,近两年的韦尔应该不会。

韦尔在2022年有50亿以上利润的可能性极高,在此预期支撑下,股价整体朝右上的走势应该不会有变化。

下次闪崩时买入,预留足够的安全边际,等待韦尔的股价回归,会是个不错的投资选择。

2-2)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主要分为24GHz和77GHz两类,24GHz主要用于汽车盲点监测、变道辅助等中短距测量;77GHz属于长距毫米波雷达,主要用于自动驾驶、前向碰撞预警等长距离测量。

目前市场主流产品是24GHz,但77GHz在精度、测距、适应性上都更有优势,符合智能驾驶的需求,将是未来毫米波雷达市场中的主流。

长短距毫米波雷达对比

前面我们预测毫米波雷达2025年的市场规模在265亿左右,年均增速30%,略低于OF week 300亿的预测。

行业格局上,德系三强博世、大陆、海拉排前三,2018年市占率分别为19%、16%、12%,CR3为47%;

国内厂商竞争力较弱,仅有华域汽车、德赛西威有量产能力。

国内外毫米波雷达厂商

毫米波雷达市场基本由国外巨头把持,华域汽车、德赛西威两家主要是通过其他智能驾驶业务绑定客户,间接打开毫米波雷达市场的。

由于车载雷达并非华域、德赛的核心业务,没有达到可观规模,难言未来的竞争力和投资价值。

2-3)激光雷达

本次车展上亮相的中高端智能车型,大部分都配置了激光雷达,也一度成为市场上的焦点。

激光雷达由于成本高、量产规模小,一般只有自动驾驶级别在L3以上的车型才会配置。

而L3对应的,基本是各家厂商的中、高端车型,以轴距来对应,那就是少数A级、所有B级及以上的车型。

所以想看清激光雷达前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现在B、C级车的市占率。

乘用车各级别市场占有率 资料来源:乘联会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近12个月B、C级车型的销售占比有缓慢增长,已达35%以上,这代表了未来激光雷达可渗透的市场。

之前,激光雷达推广中的最大问题是成本高昂、难以量产。

但随着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进步,这两点有望得到快速解决。

大疆子公司Livox去年初在CES2020上推出的Horizon和Tele-15两款产品分别标价6499元和8999元,而华为去年底发布的96线半固态激光雷达,就有望把产品成本拉到200美元了。

马斯克曾在2019年疯狂嘲讽过激光雷达,不看好的主要原因:一是成本太高、二是特斯拉对“视觉算法”的追求。

不过此次车展,各大车企已经用身体做出了选择,纷纷站队激光雷达而非视觉算法。

至少在安全性上,厂商们觉得,激光雷达更胜一筹。

既然大家都看好,那激光雷达可投资的机会在哪里?

目前具备激光雷达量产能力的国内公司,有禾赛科技、速腾聚创、镭神智能、大疆览沃、华为,但都没有上市,其中最有竞争力的是禾赛科技

禾赛科技

禾赛本来在一月递交了招股书,后来中止上市,但未来仍有可能登陆资本市场。

国外两家激光公司Velodyne、Luminar,分别于去年9月、1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这里君临通过公开财务数据,来对比下这3家公司。

禾赛、Velodyne、Luminar盈利数据对比

从数据上看,禾赛除了营收总额低于Velodyne外,营收增速、毛利率都强过两位外国同行。

禾赛的竞争力源于高昂的研发投入,其2019年研发费用1.68亿,占营收3.48亿的近50%,2020年前三季度甚至达到了64%。

另外,禾赛在2019年亏损了1.5个亿,似乎是个不好的兆头。

不过君临在招股书中发现了答案,禾赛、Velodyne互称对方专利侵权,禾赛为了避免国际官司,就给了Velodyne 1.6亿的专利许可补偿,剔除这部分影响公司19年净利润为正。

君临认为这笔钱给的值,用1.6亿换取了双方10年内在旋转式激光雷达领域不互诉的协议;按禾赛这个发展速度,10年内超过Velodyne不是问题。

遗憾的是,禾赛最后主动终止上市,A股股民也暂时失去了一个优质的投资对象。

君临猜测这可能与其尚未实现持续盈利有关,后续我们也会一直关注这家科技独角兽的情况。

02

智能座舱的投资机会

聊完了智能驾驶,我们看看智能座舱中的投资机会。

同样在本次车展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新发车型都配置了智能座舱,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吸睛的中控大屏、一体化液晶仪表盘和堪比智能手机的软件系统。

各车型智能座舱系统展示

智能座舱主要由硬件、交互系统、软件组成,相比传统座舱,硬件上多出液晶仪表盘、HUD、流媒体后视镜,软件上引入了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各类应用软件,同时增加了人机交互。

智能座舱构成及重点公司

智能座舱是对传统座舱的更新和升级,在整体增速上,比不上智能驾驶,根据中汽协数据、各类研报的预测,智能座舱产业到2025年的平均年化增速在15%左右。

整个行业中,君临认为具有投资价值的两家公司是做硬件集成的德赛西威和做智能系统研发的中科创达。

德赛西威

此处是本文第二次提到德赛西威,先用一句话来形容它——“可能是目前智能汽车发展中受益最大的A股公司”。

德赛之前的主业,一直是车载娱乐系统和车载信息系统,也就是传统中控台、仪表盘、空调控制器。

这些传统汽车配件竞争激烈,技术含量低,再叠加行业低迷,公司18/19年出现连续负增长的情况。

不过公司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将原来传统汽车电子业务及时向智能汽车这个赛道上切换,基本面发生了明显好转。

德赛西威近年盈利数据

在官网上,可以看到公司已经完全将业务跟智能汽车绑定,全面致力于智能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德赛西威三大主营业务 资料来源:官网

目前国内智能座舱上市公司很多,除了德赛外,还有华阳集团、均胜电子、华域汽车等,但无论从产品线、还是成本控制能力上看,都不如德赛西威优秀。

智能座舱相关个股毛利率对比

产业链上,公司绑定了英伟达、小鹏等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强化了业绩增长的确定性。

前文讲车载SoC的时候提到,英伟达目前处于SoC第一梯队,产品算力最强,在全球有5家代理商,除德赛外的其他4家均为世界知名厂商(博世,大陆,采埃孚,维宁尔)。

除智能座舱外,德赛还具有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的量产能力,及环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等产品。

前面说德赛西威——“可能是目前智能汽车发展中受益最大的A股公司”,就是因为它涉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多个细分领域,且都具备一定竞争力。

如果你认可智能汽车会成为未来的大趋势,那德赛就是你一定要关注的一家上市公司。

估值上看,针对智能汽车这类成长型板块,最好的方法是PEG,或以未来预计盈利来评估当前的股价。

大家为什么愿意给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比亚迪这么高估值?因为成长确定性高。

市场对宁德的一致预期是,21年净利润能上100亿,22年150亿,23年200亿;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在建产能、新能源车市场增速、供需关系等预见得到的。

再来看德赛西威,Q1业绩出来后的动态PE是65左右,不算便宜。

但德赛的成长确定性很高,结合前面的市场分析和各家机构预测,其未来5年的归母净利润年均增速应当能维持在30%以上。

德赛目前处在崩盘后的价值修复区间,面对这类长期机会,最好的方法是逢低逐步建仓,拉低成本,等待双击。

按当前的估值,动态PE低于50就有一定的安全边际了,低于60可以考虑建观察仓,具体操作视个人风险偏好来定。

中科创达

对应硬件集成端的德赛西威,智能操作系统领域也有个很好的投资标的——中科创达。

中科创达的主要产品是智能操作系统,客户包括芯片厂、手机厂、整车厂。

以下是中科创达的部分主要客户,都是知名大厂,可以体现公司的产品实力和技术水平。

中科创达主要客户

中科创达的产品门槛很高,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及投入,目前在国内没有直接竞争对手。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超9成,研发投入金额占营收比重也超过18%,是用真金白银砸出的核心竞争力,护城河很高。

中科创达研发人员及投入占比

公司近年核心盈利指标稳定增长,毛利率也不断上升,研发费用与传统的“管财销”三费大体相当。

中科创达盈利及费用指标

公司未来增长点有两块,一是5g手机放量,带动公司手机端业务需求;二是智能汽车时代到来,车载软件需求推动公司汽车板块营收。

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中,汽车业务增长很快,占营收比重由2016年的5.45%,提升至2020年的29.31%,复合年均增速超过100%,预计未来五年仍能以较高速度增长。

中科创达三大业务营收数据 (亿元)

深入了解后,可以发现中科创达跟德赛西威的几个共同点:

1. 直接受益于智能汽车的发展,属于板块核心标的

2. 自身具备竞争优势,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强于竞争对手

3. 产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或调整

4. 管理层致力于抓住智能汽车发展机遇,在战略层面给予极高重视

估值层面,目前中科创达的动态PE在130左右,在计算机应用板块中也算比较高的水平。

去年7月科技股集体崩盘后,还能走出上升趋势的软件类个股很少,三六零、用友网络、宝信软件、石基信息、恒生电子等股票,后面都没能突破去年高点。

而中科创达在今年1月走出新高,目前跟德赛西威一样,处在崩盘后的价值修复区间。

相比于其他软件公司,中科创达处在更好的赛道、有更高的增长预期,因此市场也给了更高的溢价。

但客观来讲,中科创达当前价位仍处在中高区间,君临不建议追高。

对于这类估值偏高但非常优秀的股票,最好是等待行业或系统性风险出现,比如今年一季度崩盘那会儿就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逆向操作通常是反人性的,崩盘时市场也充斥着恐慌情绪,克服的办法就是多看看公司年报、行业研报。

当你清楚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其中的优秀公司肯定会不断新高时,自然会冷静思考,做出理性的决策。

03

总结

最后,君临对整篇文章做个总结。

我们从智能汽车三大构成要件中的两个——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入手,分析了各细分领域的行业规模、发展趋势、技术特点,并挖掘了相关投资机会。

我们认为智能驾驶传感器中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汽车智能座舱中的硬件集成、车载软件是比较好的赛道,对应的个股机会如下。

智能汽车优质投资标的

汽车智能化是个长期、不可逆的过程,行业会在未来5-10年保持中高速发展。

对于其中的优秀个股,我们希望你能深入了解,并考虑中长期持有;如果只想炒概念,做短线,未免太浪费这个行业给予我们的确定性机会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