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IPO新形势如何影响AI产业格局?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10514-36213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对于某一个阶段的企业来说,钱多不是好事,钱多会破坏它的战略布局和整体发展规划,企业会被资本裹挟着踉跄前行。”

2021年以来IPO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对AI产业投资布局有什么影响?

唐兴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宫蒲玲认为,IPO政策的变化首先造成退出通道受阻,与此同时AI企业估值炒得很高,资金量又很大,这种情况下机构需要思考是否要在投资逻辑做调整。

宫蒲玲提到国内企业在募资预算性方面做的并不好,因为AI概念被炒的火热,AI企业估值被炒得过高,企业募资变得容易,对于某一个阶段的企业来说,钱多不是好事,钱多会破坏它的战略布局和整体发展规划,企业会被资本裹挟着踉跄前行。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互联网与创新中心主管马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科创板把阀门关得细一点,不让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让大家冷静一点,不要抱团把估值炒那么高。

投控东海业务合伙人张更生则认为,在AI发展的过程中,其实经历了很多次的寒冬期,2018年是中国AI投资的高峰期,2019年又降温了,现在很多的公司IPO又遇阻了,这都是很正常的。虽然影响很大,但该投的一定还要投。

5月12日,“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在花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童红梅的主持下,唐兴资本唐兴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宫蒲玲,天创资本管理合伙人洪雷,善金资本管理合伙人吕园园,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互联网与创新中心主管马原,中软国际高级副总裁彭江,投控东海业务合伙人张更生,做了主题为“IPO新形势如何影响AI产业格局”探讨。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童红梅:很高兴今天由我主持这个Panel,论坛分两个环节,一是请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让台下观众知道嘉宾背后的投资逻辑或者是机构的情况。二是进入论坛的主题,IPO的新形势影响AI的投资,就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我是童红梅,来自于广州花城创投。花城创投今年是第3个年头,虽然本人是行业老兵了,机构还很新。花城创投过去两年投了30多个项目,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其中AI是我们重点布局的一个行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依托的是上市公司佳都科技,是我们一个产业背景方,佳都科技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云从科技的天使投资人,到现在也是他们的二股东。沿着这一产业背景,我们在AI领域做了大量地布局,包括我们投了AI结合教育领域的项目暗物智能,AI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项目文远知行,刚刚我们投的因明生物,是生物制药企业,企业的战略规划也包含用AI去做新药的研发,未来AI在方方面面都会有落地应用案例,所以由我主持AI  Panel和大家有较多的内容交流。

宫蒲玲:我是唐兴资本的宫蒲玲,我原来是西高投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由于年龄原因我退下来了,2019年创立了唐兴资本。唐兴资本的投资方向继续围绕我原来坚持的硬科技领域,主要聚焦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军民融合和医疗健康这几个方向。原来我在西高投投资力一批比较不错的硬科技项目。19、20两年我们有四、五家企业登陆了科创板或者创业板,创立唐兴资本之后,到现在,我们新投资了10家企业,其中一家企业上个礼拜科创板过会了,还有一家企业正在创业板排队中。唐兴资本虽然是年轻的公司,但是我们也完成了近十亿的募资,投资了一批不错的项目,今后我也想利用的自己的经验在硬科技领域做一些事情。

洪雷:大家好,我是来自于天创资本的洪雷。天创资本起源于天津,至今十五六年的历史。总管理规模是80多亿,我们是VC特点的基金,规模不太大。但是目前投资的项目超100个。过去的两三年,沿着我们自己的逻辑,投资和今天AI的主题有越来越多的衔接,在人工智能与汽车之间的交集上投资了大量的项目,还有高性能计算以及信创我们也有布局。算力的逐渐提高,也促进了AI在各个行业的高歌猛进,汽车、医药、视觉我们都有所布局。今年上半年,光汽车芯片领域,我们投了3、4个,所以也是非常希望和大家围绕AI话题做交流。

吕园园:很高兴和各位同仁交流,善金资本是比较新的机构,到今天为止成立刚好满4年,聚焦硬科技和医疗两个赛道,4年我们投了20多家的企业,主要是围绕智能制造、汽车,医疗。所以我们投的企业都是有AI结合产业这样的特殊背景,应用的场景包括像智慧城市、产业互联网这些方向。AI产业是我们2017年开始深耕的,对这个行业其实挺有感情的,对我们自己来说,这个行业里面其实机会很多,不管是行业周期有怎样的波动,我们认为空间非常大。今天这个主题也是很高兴,希望和大家做更多的探讨。

马原:交银国际互联网中心,成立也是4年的时间,比较年轻。2017年成立时,是O2O特别盛行的时候,抓住了O2O的机会,就是美团和滴滴这一轮的机会,BAT早已上市,还有京东这种后面一点的平台也已上市,但是这些企业还是有一些核心资产可以抓住,比如说腾讯是比较典型的做娱乐的,腾讯音乐也是它核心的资产,所以这个机会我们抓住了。京东做电商,要做物流和金融,京东物流作为其核心资产,我们也是抓住了。

在C端我们还有一个主线,就是细耕赛道能跑出来的独角兽,像喜马拉雅,在音频领域,我们认为就是一个。它与第二名、第三名拉开特别大的差距,可能第二、三名只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年前我们布局,今年马上上市。此外,在海外也有布局,像东南亚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可能大家认为它是出行公司,但是这家公司不仅仅是出行,其实它相当于是东南亚的滴滴+美团+支付的功能,所以它是三者功能皆有的公司。这是在C端。

经过两年以后,互联网行业变化非常快,我们跟着BAT做了很大地转变,就是To  C到To  B的转变,王兴说的下半场,马化腾说的互联网+,然后新基建,这都是有逻辑下来的。然后我们沿着这个逻辑转到了To  B,第一个To  B公司我们做的就是人工智能。除了人工智能还投了大数据的公司,这个大数据和传统意义上的大数据相比,是非常专注于领先的大数据基础的布局核心技术的公司。

彭江:大家好,我是中软国际的彭江。中软国际是2000年成立的一家软件公司,2003年在香港上了市。我们实际上在软件产业耕耘了20多年,现在是国内最大的纯软件企业。在Garnter的全球百强的软件企业里面,我们也是入选了。

中软国际下面也有一只基金,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些投资,成立了有两年多的时间,也投了一些企业,包括AI领域的企业。中软国际本身也在AI这一方向上做了投资,我们也有云智能这个业务集团。那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探讨这个主题。

张更生:感谢投中信息,感谢大家。投控东海有三个特点和大家介绍:

投控东海有三个特点。一是双世界五强企业;最近比较火的文章《深圳国资委是如何神话般的存在》里面描述的深圳投资控股集团,持有投控东海70%的股份;海尔集团持有投控东海15%的股份。二是坚持全周期投资,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是不遗余力,自始至终的。三是侧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投控东海在管基金规模60亿,已投项目100多个,40%以上跟AI相关,典型案例包括AI独角兽云天励飞、工业互联网独角兽卡鲁斯等。

IPO收紧意味着什么?

童红梅:嘉宾介绍完,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了,七位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北上广深,西安、天津,还有香港的。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关注的点,就是AI这一主题,我相信整个行业对于AI板块都是非常关注的,像昨天主论坛上开复老师第一场的嘉宾分享,就是分享了它对AI的理解和趋势投资机会的所在,相信在座的各位嘉宾都有所收获。

今天我们有更充分的时间,从各个投资人,不同的投资视野,投资角度上进一步地讨论,今天非常点题的一个话题就是IPO新形势下对AI的投资趋势是有怎样的影响。

现在大家都特别关注的,2019年出来科创板,利好半导体、生物医药的投资,这里面的机构很多都赚得盆满钵满。唯独AI板块虽然贵为国家重点战略高地的板块,也有很多的投资机构去关注,包括我们在场的各位嘉宾,但科创板也好,香港的交易所也好,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大家都有目共睹的AI的企业成功地上市,所以这一问题,大家都很关注,也很有兴趣知道各位的观点,我想每一位嘉宾,对IPO新形势对AI的产业布局影响到你们的投资没有,这个问题大家分享一下。

宫蒲玲:大家都知道,大家是最期望最看好的AI “四小龙”在IPO的过程中都没有预期中那么顺利那么迅速,实际上现在就是有一家在审核中,IPO的收紧让大家在前两年过热的理念上有了一些转变。

回到主持人观点上,我觉得IPO收紧对投资人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退出通道受阻,AI估值炒得很高,资金量需求又很大,那么在后续的投资过程中,大家从理念上和投资逻辑上是不是要做很大地调整。

洪雷:影响肯定是有的,会里的调子是直接影响到投资人的心态。对于我们做一级的肯定会有影响,包括很多的LP问,本来一季度报会的现在怎样了?这个影响有是有,但是我们觉得是一个常态,上市的结构和政策的导向和波动是正常的。从去年一季度开始,有疫情特殊的情况下,全球都进入了不正常的状态,唯独中国的科创板红火,有力支撑了我们的事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天收点紧,做穿透这都是正常的。对于做一级市场的人来讲,AI贯穿了我们4年以上的投资主题,而且每年都是在不断地延伸,所以关注的重点是AI对于我们的产业和生活到底如何呈现和深入,二级市场只是一个结果,或者是早晚会来,所以我借宫总的一句话,很有影响,但是我们有信心。

不止于技术突破,商业化临界点即是投资点

吕园园:影响肯定是有的,毋庸置疑。二级市场IPO的政策,对资本市场的投资都是有导向性的。但是想从两个维度讲,首先是监管的逻辑,之前所谓的审核制,其核心能力考察的是企业持续的盈利能力,财务指标放很重,尤其是净利润这样的指标。现在注册制了,考察的是持续经营能力,经营能力不代表你一定要盈利,只要你有持续的经营能力就可以。现在对于AI产业,哪怕是和创新药相比,大家从财务模型上都是属于财务投入很大,但是商业回报上都没有看到,为什么监管对创新更大,或者是路径清晰,反而AI不清晰了,是因为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监管层也有担忧,这一点回到行业逻辑上。

最早投AI,大家关注的是技术上的突破,尤其是底层做技术能力的公司,不管是做视觉、做影像等,好像技术上有突破了就去做投资。而现在的时间点,技术扩散了,我们还有底层的算法框架国内没有突破的,但是真正到应用层的能力,其实客观来说,很多团队不会有质上的差异,但是怎样赋能场景,在商业端有持续价值的企业才会有投资意义。

这几年我们在场景端和底层的技术方面,还是看到了很多的机会。很客观地说,我们也是希望投的企业很快退出,但是AI产业周期长,但是确定性一定是在的。当这个产业的机会未来有万亿级机会的时候,我们的同仁、企业家也好,更多的是用一种理性和踏实的心态去做好工作就可以了,我们无外乎就是将投资周期和各位LP解释得更充分,选择优秀的团队。

早几年,我们更关注的是在核心技术指标上能不能实现突破,实现突破的就是好团队,那个时候投确实风险比较小,那个公司当时投了,未来不管是IPO还是并购都有机会,现在这一时间点确实不一样了。

所以我核心的观点就是IPO整个政策的导向我们很关注。但是每次投科技相关细分赛道时,我们更关注的是什么时间点是一个商业化创造时间价值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到来了,就是我们大胆创新的一个投资点。

童红梅:有影响,但是没有动摇对AI投资的决心。

吕园园:对的。

马原:影响是有的,特别同意吕总所说。创业板此次的变化就是考虑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对于投资人来讲,你当时看企业的时候,是为了让它快速上市,还是要找未来3年、5年甚至是10年都可以陪伴的企业,你想三年内套现走开一定对你影响最大,你想要一个5年可以退出的,我觉得影响OK。

如果公司未来5—10年都是伟大的公司,那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所以对我们来说,在看一个企业的时候,就像吕总所说,AI最早是科学家创立,我们是按人头估值,这个是早期的VC阶段。但是在PE阶段要冷静地以数字说话,要看商务能力,商业化落地的能力,仅发几个Paper无法估值。你如果能够落地,几个场景,未来占到多大的市场份额,一定要冷静算清楚,这样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从Day1开始,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想得很清楚。

这是投资周期的问题,特别同意吕总所说,是否有持续经营的能力,一定要想清楚。从一个好的地方来说,就是反倒是冷静期,以前我们看到公司的估值是PE有几倍到PE十几倍和几十倍,现在是到了PS几十倍、几百倍,科创板把这个阀门关得细一点,颗粒度大一点,不让所有的企业说有一种浑水摸鱼的情况进去的话,这对我们是好事情,就让大家冷静一点,不要抱团把估值炒那么高。

宁可投错不可错过,AI投资要强调长期性

彭江:我说说我的看法,首先我觉得影响是必然的,而且已经体现了,就是有显现,但是想强调的是几点:

一是大家不要过度解读有几家企业IPO遇到了挫折,因为做过IPO的公司都知道。IPO的进度,是否能够快速上市,原因很复杂,证监会也不是简单地看一个公司是好公司就让你上市了,它考核和检查的方面非常多也是非常细致的。可能有一些公司在一些方面有一些问题,然后它慢慢地处理掉,实际上不宜过度解读,不是说这些公司的质量不  。

二是AI方向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这还是非常明确的,而且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加大投资也是必然的趋势。

三是AI还是相对来说要考虑长期投资的方向。板凳坐十年冷就是这样的,像我们投资在AI方向,也是立足于长期的发展,不是说一两年、两三年就有回报的。要有五年、十年的准备。整体上来说,我觉得大浪淘沙的过程,刚才提到有一些发展有一些沙子就会下来,留下的企业都是金子,所以我还是充满信心。

张更生:如何看待AI投资的市场变化?我认为市场从来都是起伏不定的,变化是正常的,不变化才是不正常的。

市场变化有三个层面:一是创业企业的变化;二是监管动向的变化;三是投资规模的变化。

从创业企业角度来看,主要是证券化过程普遍遭遇挫折。云从科技、依图科技纷纷撤材料;云知声、禾赛科技等企业终止上市。这些企业普遍暴露出来的高研发投入和持续亏损等问题,背后隐含着资本市场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担忧。

从监管动向层面来看,注册制不是放松了上市门槛,而是提高了上市标准。科技企业不仅要够硬,而且要接地气,找到应用场景。

从投资规模来看,有退潮和放缓的迹象。在2017-2018年,人工智能企业融资不断刷出新高,AI四小龙里面的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和商汤科技,分别融资10亿元、3亿美元和22.2亿美元。而进入2019年,AI企业融资金额同比大幅下降近35%,进入泡沫刺破之后的寒冬期。但放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人工智能的投资经历过三个阶段,两个发展高峰期,两个寒冬期,与历史上的寒冬期相比,这只是小插曲。

认识到这些变化,那么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投资会不会动摇呢?我的观点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宁可投错,而不可错过。这也是昨天李开复老师的观点,我非常认同。

当然这些变化也需要我们对投资估值、投资热点、投资策略和投资退出等方面的做出合适的调整。

首先从估值层面看,人工智能已经渡过了狂热期,也渡过了狂热之后的冷静期,现在处于Gartner曲线的第二个爬坡期,这个阶段逐应该渐远离狂热和躁动,大家应更加理性。

其次从投资热点上来看,投资主要关注点是看落地和场景化。我个人认为AI投资主要有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两大方向。AI产业化方面这几年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产业AI化更有广阔的空间。

再次在投资策略上,我们投控东海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核心就是坚持全周期投资。坚守投资标准不为外部环境所扰动,坚持从天使孵化开始,到创投跟进、PE助推、定增和并购赋能的全链条投资。不离不弃,陪伴和支持有硬核技术的科技企业成长,是我们光荣而伟大的使命!

最后是投资退出方面,更多的标的企业可以考虑并购退出方式。对于AI企业来讲,既要有诗和远方,也要能客观的面对现实;在行业寒冬期,拥抱行业巨头,也是拥抱未来之光的一个途径。不管是全球,还是国内,AI还是腾讯、阿里、头条等互联网巨头处于绝对的第一梯队。

童红梅:第一个话题小结一下,所有嘉宾认为IPO形势变化对AI投资有影响,但是都没有动摇大家对AI投资的决心和对AI投资未来的信心,刚刚张总讲到关键的是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刚才洪总讲到一个关键词叫延伸,所以我相信所有的投资人都会说我未来还会投AI,不仅仅只投AI,是AI在哪个应用场景实现,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甚至是更长时间,投资人都热衷于投互联网。

互联网的热潮后投资人不再说投互联网。很早时候我们收到的BP是我是做AI的,现在很少企业这样说了。上午我看了一个项目,他做SaaS服务的,利用大量的海量数据和AI算法,来实现更高效和更好地服务他们的客户。AI已然成为了必备工具。

为垂直产业赋能,打破AI公司“叫好不叫座”困局

接下来的话题是AI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领域了,一个是创业者不再以AI为论,说我是做AI的,只是说我做什么的需要AI。那么AI在哪些领域取得投资人的关注获得投资人的资金?

彭江:刚才张总提到AI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周期,实际上现在AI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从水平技术来说,实际上很多领域的AI技术看到了天花板,都已经开源了,不是刚开始出现时的神秘状态了。实际上AI技术的突破,需要底层技术的突破,包括AI底层原理,包括数学的突破。这方面中国不是特别强,我看一个报告,AI高端人才还是在美国,中国是第二,美国基本上还是中国的6倍,而实际上这需要高端人才的突破,这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点可遇不可求的这一类的突破。

AI怎样能够取得大的发展,实际上我觉得像刚才张总也提到,就是在垂直方向上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垂直的产业赋能,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说我们公司是做软件外包的,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业务,相对来说是一个传统的业务,但是现在我们推出了软件工厂,它也是有AI赋能在里面,但是也有其他的技术,它就是新一轮的软件外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实际上我觉得AI的发展跟产业深度结合,是它很重要的一个方向。而且这在某些程度上也能解决AI公司叫好不叫座的问题,相对来说技术水平很高,盈利能力很差的问题。当与产业深度结合以后,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近期AI的发展,应该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当然未来还会有底层技术的突破,会产生新的方向。

汽车是一个相对特别的方向,因为产业本身就非常大,是一个万亿规模产能的产业。汽车上AI、自动驾驶这些技术的出现,在这个上面可能会有一个集中的爆发,但是也不要指望很快就能赚钱,也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我看报告自动驾驶也是需要十年的投资周期,才能够最后产生效应。

童红梅:挺巧的,我们投的文远知行今天刚刚官宣完成了一轮融资,33亿美金。今年二季度春节做人工智能的百度说我要造车了,股价立刻创了新高,所以AI一落地,大家都能接受长周期的未来,我们知道AI智能驾驶这块是确定无疑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景,我们也相信在很多其他的领域,AI也是会发挥赋能作用。接下来请洪总您来分享一下您这边投资过的项目,AI在哪些行业起到了大的作用。

AI独角兽并不代表高营收,要去找寻更多“卡脖子”场景

洪雷:我们的体会是这样的,AI在过去五年,在各行各业不断地渗透和呈现。我们确实是有很多底层的技术来等待突破,我们有一个发现,就是以寒武纪为代表的AI上市公司,其实销售收入是非常小,和它的市值不成正比。但这也体现了大家对它未来的期望值高,其实细看销售收入的形成,有很多的订单其实与产业里巨量的订单是有巨大的区别,这一点总结起来,我们的观点还是希望大家有更多的耐心,产业刚刚开始,还需要积累。所以天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挖掘一些“卡脖子”的场景去投资,比如说我们投了超算的中国曙光,他们很幸运的在中美关系恶化前获得了美国的AMD的一款芯片,其中也包括人工智能的一款芯片,过去两年围绕这款芯片找应用场景,既有区块链也有医疗的场景,在这个里面做一些整合,争取一些卡脖子的问题,从而为这个产业带来巨大的机会。这一点来说AI产业的红利期还在,因为有大量“卡脖子”的点还在,所以也请大家用一种非常长期主义和有耐心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产业。相信现在还是有很多的机会,还是乐观的心态。

举另外一个例子SaaS,十年前投的北森,是国内做人力资源的,刚刚募了几亿几亿美金,其实也才十年,还是有耐心和信心的,专业投资机构也在不断地挖掘这样的机会。

童红梅:分享了AI芯片,AI在人力资源和SaaS服务的落地,接下来请吕总分享你们投资的案例和AI的落地场景。

吕园园:任何新的科技在成熟早期时,政府作为大的应用场景支持发展。所以AI领域,我们会关注智慧城市,还有像金融、智能制造等都是AI可以落地的商业化方向。从我们的投资逻辑来讲,一个大的策略就是场景决定了应用的需求,应用的需求决定了市场空间,市场空间才能决定企业的战略,所以我们投的公司都是投成品化公司,不是做项目的公司,这和第一个问题也是相关的。很多要报的公司都是来自于项目式的收入,这和持续经营能力是不相符的。

更具体来说,我们投AI的公司,像百度知识图谱应用于智能营销,所以它的形态就是SaaS化,产品化了。包括金融领域做PaaS型的算法的AI云平台,这种已经可以快速复制了,对于大的行业客户接受商业壁垒,这是另外的维度问题了。核心的能力下沉以后就深入场景中,包括城市治理这个维度,首先国家从去年提了新基建以后,城市治理就是国家最高层和最关心的话题,这个治理能力的提升,一定是靠数字化能力支持的,现在中国的城市不缺数据,数据太多了,但数据结构和质量特别差,分布在不同的烟囱式的委办局里面,怎样真正把数据协同赋能,然后是最重要的。我们为什么有信心,是落地到场景里面就会有市场,就会有团队,就能把服务应用起来。

马原:我们关注了几个场景,一个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里面的智慧交通,这也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一个项目,叫爱泊车。它应用了多年,无论是在算法还是硬件上能力,用到了停车这一场景,大家知道视觉识别最早的四小龙都是人脸识别,这个基本上可以叫车脸识别和车的动态识别,非常精准地判断了这个车的动作是不是进入了停车位,多长时间技术对不做,如果有一点错了,到C端这边就会形成很大的麻烦,所以精准度是要求非常高,这个也是我觉得比较有趣的。

我们投了算法公司,第四范式。公司最大的能力是以机器产生算法的能力,我们知道是专家的规则,到机器视觉是机器的规则,让机器寻找规则的能力。这样的公司在金融行业,我们分析了一下,主要是一头一尾开源节流,开源是在营销场景,各种各样的营销场景。节流就是风控场景。那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不仅仅是金融和运营商吃大户,还有是新零售行业,或者是连锁品牌这样的行业,其实我们看到像三只松鼠类似于这样的公司,新的连锁品牌的崛起,这些公司不仅仅是代表传统力量,他们甚至会不输于互联网势力的人才,他们的想法特别多,对技术的理解特别快,所以对技术的要求特别高,所以这样的公司会想把烟囱式的这些数据汇集到数据中台,再把数据中台输入到上层AI的算法,然后形成决策指导运营生产的流程。

我们还投了机器人公司,大家知道机器人是AI,AI只是算法的一部分,这里面是劳力替代的逻辑,除了医疗场景外,它在很多像富士康这样的工厂里面临招工难的困境,而且要求越来越多,流动性越来越大,去印度也很难招到人,所以未来劳力替代会是一个非常好市场。

张更生:在投资领域的布局,我们会重点关注八个赛道。包括智能安防、语音识别、工业互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金融科技、智能制造和无人驾驶。

一方面我们会持续支持云天励飞、卡鲁斯、中译语通等企业的发展。云天励飞是一个融合算法、算力(芯片+软件)、数据、硬件和应用的五位一体的AI独角兽,我们从天使轮开始投资,在PE轮又加码7.5亿元。卡鲁斯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工业互联网龙头,目前已经覆盖了汽车、家电等十几个行业。由于技术上过硬,以上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

我们同时会重点关注产业AI化,也就是将AI应用到各行各业,为其赋能,包括汽车、教育、医疗、金融和制造业等。我会重点谈谈智能驾驶和智能制造。

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收到资金的持续追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是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绿色化。其中智能化的主要场景包括人机交互和智能驾驶。智能驾驶目前正在从L3朝着L4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在向有限制的无人驾驶努力。春节前后百度市值大涨,我个人认为,除了因为百度智能云和百度智能屏的良好表现之外,其智能驾驶给了市场良好的预期Apollo是行业中唯一同时获得中国和美国无人驾驶路测许可的中国公司。阿波罗系统可以给其他整体汽车制造商赋能;同时百度和吉利的合作也进展良好。从百度的市场表现来看,人工智能的投资热点已逐步从前期的机器视觉等热点扩散到智能驾驶等方向。今年以来汽车电子里面的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反复活跃,估值一直上涨,我想就是这个原因。

智能制造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中国制造业AI普及率不及5%,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举个例子,去年我们并购了一家企业,营收6亿元左右,净利润才2000多万,而同行的净利率基本在10-15%左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股权非常分散,在智能化方面投入不足。我们8倍左右市盈率实施并购后,加大智能化改造,逐步将净利率提高到行业正常水平,空间显而易见。

此外,智能教育并不是说取代老师,而是协助老师实现因材施教;智慧医疗可以重点关注智能影像、远程医疗、智慧诊断等;金融科技可以促进智能获客、智能客服、智能风控智能风控和智能量化投资等。

在聚焦以上领域的同时,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投资标准。一是要坚持技术领先、应用为先;也就是要判断技术是否足够领先并且有很大应用空间。同时我也要重视团队构成是否合理,除了创始人要懂行、有魄力有格局之外,一个好的团队要达到研发、管理、生产和销售的良好匹配。

关于技术领先,我再重点谈谈。所谓人工智能技术领先,我的理解是技术要硬核、够牛!我们可以进一步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算法,是不是有一个高效的算法模型;第二个是数据,能否掌握海量而且可用的数据,也就是数据要易于收集、清洗、标注,便于分析和挖掘;第三看算力,最好是有自己的AI芯片和智能硬件作为支撑,以保证计算性能的提高。在这几点上,云天励飞和卡奥斯基本都具备了这样的特质。

总之,我们最关心的是业务的可持续性,既重技术和产品,也重视运营和客户关系。

最后,总结三点,与各位共勉。一是人工智能无处不在,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更是。跨过计算智能、感知智能,一个以认知智能为基础的超人工智能时代正快步走来,我们要拥抱她、理解她并加码她。二是人工智能的投资虽然很热,但是大江大河才有大鱼,成长空间也是足够巨大的;人类要走向星辰大海,中美要摆脱村内竞争的困局,必须共同在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的引领下,开拓星球,开启大航星时代!

AI估值炒得太高,买单的还是机构

童红梅:这一主题交流下来,大家感受到AI在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新零售、大消费、智能驾驶等只要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方方面面,都会用到AI的技术,AI是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小小的结论,AI是各个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如同水和电一样的基础设施。

下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学术界有一个观点是说,这么多的AI投资投下去,但是创业公司好像没有那么多,比起投资来讲,有没有造成投资浪费,意思就是说太多资本去砸这样一个行业是否值得的问题。

我先发表一下观点,引导一下大家。

我个人不是很同意学术界的观点,像共享单车和二手车交易这样的二手车市场,巨量资本涌入,试图创造一个新服务模式,但并没有因为资本的投入而创造一个行业的高效率。AI和半导体和生物相像的地方,就是大量的资本和长周期投入。即便现在有这么多的资本投入AI,我们还是有非常多的关键性技术未解决,和有待于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的投入推动技术进步,使AI越来越智能,相信若干年后我们真正迎来AI的时代。

这是我的看法,看看嘉宾们的观点。

宫蒲玲:主持人说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还是挺同意的。因为就是拿一些数据来说话,从我们现在在AI的领域里的投入,我们和美国来进行比较,因为这篇文章我也看了,数据也能说明问题。我们在AI领域的投资金额是美国的3倍,而我国AI企业的数量缺是美国的1/10。这就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国内AI领域的这些企业,供给跟不上投资人的热捧和行业的野心,造成了行业内有学者担心投资过剩,然后变成了浪费。

各位谈到投资,我们其实在这个领域也是做了布局,上个月布局了两个,AI底层芯片到算法的领域。回过头来看,我感觉是行业过热导致了估值偏高,其实很多的投资还是存在很多的不理性。这带来了什么呢?就是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会怀疑是不是该投这个领域?我觉得还是坚定不移的投,但是投资理念应该做一适当的调整。我们觉得投资AI领域不仅仅是看技术,关键是看所投企业它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够落地,业务能否持续,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投资是否造成浪费的关键因素。

另外国内企业在募资预算性方面做的并不好,因为AI概念被炒的火热,AI企业估值被炒得过高,企业募资变得容易,对于某一个阶段的企业来说,钱多不是好事,钱多会盲目破坏它的战略布局和整体发展规划。包括会带来整个公司的战略上的阻碍,这种浪费是被投企业的问题,也是我们投资人在这个领域不够理性带来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应该理性地去调整对于这个领域的投资逻辑。我认为首先作为投资机构给的估值,应该和企业本身的价值是匹配的,同时应该关注团队自身是不是能够扑在领域里做实,企业的产品能否落地,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而不是像现在一听AI,技术上有亮点大家就盲目地去追,把一个价值追得很高,说实在的现在IPO出现这样的问题,后面买单的还是我们。

童红梅:一边讲不要浪费,一边是以实际行动证明在行业里“浪费”(投入)。

时间快到了,我想请各位思考一下,以一个词总结一下,虽然IPO的形势对AI投资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未来抱有坚定的信心,一个词总结一下AI投资的期待。

张更生:AI以后是无所不在的,人类要星辰大海就是一定要AI的发展,AI的发展不是过热还是少了,各行各业需要大力投资。

彭江:久久为功。

马原:还是要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吕园园:深耕生态。

洪雷:存在即合理,请大家共同拥抱时代,多和我们专业机构合作。

宫蒲玲:AI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坚定信心,顺势而为。

童红梅:总结一个词,就是AI的春天还远远的在未来等着,大家坚定信心往前拥抱春天的到来,谢谢!

2021年5月12日-14日,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主办的“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上海外滩W酒店举办。更多峰会内容可点击(年会直播)查看。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