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厉害,您赚得多》读书笔记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last2win.com/2021/02/12/read/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您厉害,您赚得多》读书笔记 — 浮云的博客

此文是2021年第四篇博客,计划每2周写一篇博客。

这几天一口气看完了《您厉害,您赚得多》这本书,感觉收获颇多。

看这本书的原因是有大V推荐《世风日上》这本书,而我在微信读书上搜到了《雪球投资经典系列》这本书,里面一共有7本书,这本书是第二本。

这本书中的内容更多是谈论性质的,并不是可以得出严肃结论的一本书。

这本书快看完的时候,我才发现作者方三文是雪球的CEO,之前以为他只是一个投资大牛。😅

不是货币供应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而是资产(房子)价格上涨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驱使人们贷款买资产(房子),增加了货币供应。所以以货币供应预测资产价格,属于典型的刻舟求剑。

确实如此,之前很少往这方面去想。之前看到的新闻都是今年放水很多,M2高速增长,房价也涨了很多,理所当然的把放水当做因,房价上涨当做果。但实际上放水一般不是定向放水,最终钱的去向还是看有钱的人把钱投到了哪个资产上面。

分红表示公司现金过剩,资金对公司的价值在下降,所以投资的回报率也会相应地下降。只有在公司特别需要钱的时候,你把钱投给它,才可能获得超额回报。雪中送炭赚大钱,坐地“分赃”喝点儿汤

我看的上本书《定投十年财务自由》里就鼓吹过红利指数基金,说红利指数基金比普通的指数基金好。我去实际看了一下中证红利指数的波动与沪深300指数5年维度的对比,发现中证红利涨得还沪深300多。至于鼓吹的红利基金所谓的分红,只要基金涨得多,没有人在意分红。而且现在有很多新的基金产品,比如『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这支基金每年强制分红6%,算上分红,近5年总收益287%,远超所谓的红利指数基金。


书中片段摘录:

◆ 第一章 认识市场

上班路上打开收音机,据说空头“主力”已经买票回家过年了;到了单位,同事打开他股票的K线图说“主力”在这里已经收集完筹码准备拉升;下班去书店,看到最热门的内容大多是“与主力共舞”;晚上看电视,财经分析师说“主力”的主要目标是国企改革概念股。所以“主力”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有些人少了“主力”似乎就不能呼吸了!

我眼中没有“成长股”和“价值股”的区别,我真的分不清楚,难道市盈率低于10倍的就是“价值股”,高于10倍的就是“成长股”?市盈率低于10倍的就不会成长?市盈率高于10倍的就一定会成长?

其实没有区别。越往前走,成功个案回报越高,个案成功率越低;越往后走,则情况刚好相反。总体上是公平的,并不存在某个阶段有特别优势的情况。

无论哪个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数量都极少,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赌徒”,包括绝大多数自称为或者被认为是投资者、价值投资者的人,包括绝大多数机构。为免于争议,我对“赌徒”的定义是想赚市场的钱、赚其他投资者的钱的人,对投资者的定义是想赚企业的钱的人。“赌徒”亏损从结果上看是极大概率事件。可能有极少的“赌徒”会转变为投资者,当然有更多自认为是投资者的人,最后发现或者被发现自己是“赌徒”。不要抱怨“赌徒”,可以说,“赌徒”是资本市场上最高尚的人,用自己的血汗钱提供了流动性,使资本市场有了定价功能。如果市场上只有投资者,那么市场根本无法运行,因为流动性会枯竭。

我建议我们做一个这样的“赌徒”:凡是年度涨幅超过25%的年份,只以25%计算业绩,剩下的留到余下年度去弥补亏损,正如在“赌场”上将赢到的超过本钱的筹码永远装在口袋里那样,我们就可以宣称我们是永远不会输的“赌徒。

:赚企业的钱,唯一能赚的就是分红的钱。许多人说成长股投资是赚企业的钱,其实也是错误的。因为企业最终都会消亡,价格和价值最终均会归零,只是成长股投资过程中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时间更长一些而已。所以,严格来说,二级市场上其实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比起分红,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公司拿出实际行动把钱投到能驱动业绩增长的事情上,毕竟我们投资股票是投资公司的未来,毫无增长只分红的公司我们为什么要投资?难道只为了每年那六七个点的分红吗?那还不如买债券保险,起码破产清算的顺序在股东前面。

投资控股类的公司有一定折价是合理的。投资就是要尽量减少不确定性。我们投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治理架构本身已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了,如果是一家投资控股类公司,它再去投资别的公司,那么就等于多加了一重不确定性。

A股高现金流基本有两种情况:第一,因为二级市场的高估值,IPO超募了很多钱,远超出公司运营之需,那么这钱是不太可能分给股东的,你甚至可以认为这家公司存续期间做的最大一单业务就是IPO,所以这是主营业务。第二,一些类公用事业的国企股,估值、收入和盈利稳定,这些股是会分红的,“两桶油”、“四大行”都是这样。这些公司分红占利润的比例一般比较稳定,它们的盈利也比较稳定。这些公司如果市盈率低于10倍,分红4%以上,我觉得可以作为收租股持有,至少比存银行强。其他公司大多是资本开支巨大型,让它们分红没有道理,看成长吧。

不是货币供应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而是资产(房子)价格上涨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驱使人们贷款买资产(房子),增加了货币供应。所以以货币供应预测资产价格,属于典型的刻舟求剑。

内地投资者来说,最容易挖掘的富矿还是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内地消费类企业,公司资质优良,估值比A股低很多。

如果那个炒短线、炒趋势的人是别人,那么你不用操心这个问题,因为他是否赚钱和你没有关系;如果那个人是你,那么是否赚钱只有你自己知道。

◆ 第二章 认识公司

所谓流量,就是过路用户,不注册、不登录、不交互,看完就走,没有忠诚度。所谓用户,就是注册、登录、交互,在网站上驻扎下来,忠诚度很高。

对于一个路过的人,你很难从他那里赚到很多钱,除非他每天必须路过你这里,比如搜索引擎。但对于驻扎在你的网站上的用户,你就可能从中赚到很多钱。

爱美、怕死、怕孤单,是引导消费升级的三大赚钱领域。腾讯和Facebook就是解决了怕孤单的问题。

我觉得上面这些说法本质上是在猜市场或者猜别的投资者会出什么价,其实还是错的。正确的“估值”应该是这家公司能赚多少钱,以后若干年能赚多少钱。这就是对所谓“现金流折现法”最通俗的解释

每股股票的价格是很明确的,但它所包含的资产价值就不是那么清晰了。打开股票交易软件,每只股票都会有一个与此最接近的值: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与股价的比值叫市净率,市净率曾是很多投资者衡量股票价格的重要指标,但现在这个指标快破产了。比如,中国香港市场上的很多地产股都是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卖出的,但你不能说那只股票一定是便宜的;相反,百度、腾讯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净资产可能只有它的股价的几十分之一,但你也不能说它的股价就是贵的。所以投资者逐渐明白,公司的土地、厂房、生产线这些“净资产”,除非破产,一般和投资者不会发生什么关系,和投资者发生关系的是盈利。所以市盈率就成了投资者衡量股票贵贱最重要的指标。为了看到长期的市盈率变化,还衍生了另一个指标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当然,因为CFO(首席财务官)们高明的财务技能和错综复杂的会计手段,一会儿减计、一会儿计提,所以更专业的投资者不看盈利,看现金流,那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公司正向现金流表现良好,一般就能证明它的经营状况是好的。

分红表示公司现金过剩,资金对公司的价值在下降,所以投资的回报率也会相应地下降。只有在公司特别需要钱的时候,你把钱投给它,才可能获得超额回报。雪中送炭赚大钱,坐地“分赃”喝点儿汤

◆ 第三章 认识自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培养自己的商业分析能力是一辈子都不会成功的事情。但是,明确自己的收益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却是有可能成功的。这个投资策略可能包括投资品种(比如债与股)的选择和搭配,可能包括投资的时间安排(比如是主动择时还是定投)

◆ 第四章 资产配置

债券基金的风险是不能实现预期收益。单只债券违约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债券基金一般是分散持有多只债券,所以单只债券违约对基金的影响通常是有限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