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人假设 经济学的基石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yjalifebook.com/everyone-loves-economics-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Categories

经济人假设 经济学的基石

每个人,当然这个人不但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厂商,都是在给定约束(收入、时间、价格等限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

  • 经济人假设 (econimmic man’s hypothesis): 每个人都是在给定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的人,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
  • 看不见得手 (invisible hand): 最早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他认为社会存在着一种不同于人为秩序的"自然秩序"。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价格机制,在价格机制的诱导下,经济可以有效地运行,达到最佳状态,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相对于事实本身来讲,所有的科学都不是真事,因为科学都有自己的假设,在这个假设下面,来推演出一系列的结论,但是往往假设很难成为现实。
所以,理论并非现实本身,而仅仅是对现实的解释和描述。现实本身太过复杂,任何理论都没办法百分百地做到还原,比如人的心理活动。因此不存在有不受约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一切以此标榜的所谓法则,都是毫无用处的骗人之术。
如果你开始不怀疑假设,哪怕看起来荒唐的假设,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科学之门。

有人常常怀疑假设,说假设不合情理等,这是没有科学素养的主要标志。假设是研究、认识复杂世界的需要。只有作出假设,忽略掉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关注研究的因素本身,才有助于迅速认清事情的本质。如果不作假设,同时考虑所有情况,很难取得进展。

比如,地图就是对城市的一种假设。在地图上,现实中弯曲的路变成了直的,高度不同的建筑全都是一样高,而且全都缩小了如干倍。如果没有这些处理,地图和城市本身一模一样,地图还有什么用呢?

当然,假设可以变动的,如果在一个假设下得到的结论跟现实相差太大,就可以改变假设。但是一旦假设给定,就要在这个假设下分析事物,以保证逻辑上的一致性。

经济学上的假设不止一个,但是最根本的只有一个,这就是经济人假设,也叫理性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的意思是说,每个人,当然这个人不但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厂商,都是在给定约束(收入、时间、价格等限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
整个经济学大厦就是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如果否定了这个假设,就等于不去认同经济学本身。

人都是追求自己利益的,而且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最大化。为什么可以这样来看待人和人的行为呢?
人是高级动物,首先是动物来讲,动物是有趋利避害的本恩本能的,人也是如此,趋利避害就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极大化。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这就是人性。人性是我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只有这样才是人。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一份工作每月给你1000块,一份给你5000块,你当然选择后者;假如你不幸遇到了黑社会,让你要么断指,要么断腕,你当然不想被断腕。断指的取舍非为取害,是取利,是为了争取自己更大的利益。
在险峻和特殊的情况下,人性是多么的昭彰。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对立一统 ->
对于多数人来说,事情对自己有利才快乐,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这些人,人数不会很多,对他们来说,事情于己有利,是快乐的,但是,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他们会觉得更快乐。这些人的偏好中,利他的倾向非常明显。如果不做利他的事情,他们反倒少些快乐。
还有些人,做了亏心事,为了类似于宗教式的纯洁性,就拼命做好事。有些人捐款好多钱给别人,是为了减轻心灵的痛苦。这跟有些人发财就天天烧香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好。在客观上,他们的行为是好的,甚至是高尚的;但是在主观上,他们也是为自己更快乐。

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致的,可以统一为利己。
必须强调的是,利己,绝不是损人利己。而是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增进自己的利益。而在通常情况下,是增进双方的利益。
一切以损人为代价的行为,最终是不能持续下去的,因为谁也不比谁傻多少。

亚当·斯密说过,每个人都不知道如何增进他人的利益,甚至也不知道他人的利益为何物。每个人仅仅知道自己的利益,仅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行事。但是,当他这么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是他在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去实现他人的或者公众的利益,虽然这不是他的本意。

每个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行事,要比他从他人利益出发去做事,结果对他人更好。

有人会问,如果每个人都从别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岂不是更好吗? 愿望当然好,但这不是世界的本质,不是人性的本质。人类不是没有试过,但是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那么,怎样保证个人在促进自己利益的时候也促进他人的利益呢? 人类在经济学中找到了市场经济制度,市场交易就能保证这一点。任何交易都是双赢的时候,双方才会接受,或者说至少不会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中国古代先贤的代表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喻与义,小人喻于利,来表达在孔子心中,义与利是水火不容,不能同时获得的。甚至提倡必要时候,君子应该选择求义而舍利,甚至舍命。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先贤全部秉承这样的观点,墨子在《墨经》里面说,义,利也。比如,忠,当然是义,可是它利君;孝,是义,它利亲;功,是义,它利民。墨家给义赋予了类似于边沁的功利主义色彩。
他们的主张很正确,义的本质,不过就是利的延伸价值或是说成为利的迷彩。

在经济学家开来,所有人,无论君子还是小人,都是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的人,也就是说人都是逐利的。如果说,君子的行为是为了别人好,而小人的行为呢,则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最终却也是对别人好,甚至是更好。君子也好,小人也好,都喻于利。

往期文章:


如果你在我的文章里获得过思考和启发,如果你想看到我制作更多用心的文章,欢迎通过订阅的方式关注我的频道,每一个关注的行为,都是在为你想要的那个世界投票,我们下期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