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互联网时代,如何理解时间的商业价值?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operate/452401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编辑导语:如今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多时候产品对于用户的留存时间更加在意,比如会利用一些机制让用户留存的更久,发挥更大价值,产生变现等等;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互联网时代对于时间的商业价值的思考,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ZqBTS8PbQHThNYOQNLlR.jpg

时下,追逐用户时长似乎成为了互联网产品间的一种竞争默契,用户时间俨然成为了产品商业价值度量的通用尺度。

有人很早就说过:时间就是金钱。如果这句话成立,那么,时间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会让它与金钱挂钩?如何度量这些价值?这些价值又如何变现成金钱?以下是我最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梳理。

01 时间价值的二维性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商品、货币、时间”这三者的关系。马克思《资本论》指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也就是说,首先是劳动者的时间创造了商品,商品价值可以换算成金钱,这样时间就等于金钱了。

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可以再发散一下,我们将时间投入到一件事物上,这个事物本身就得到了我们的投资。比如学习这件事情,我们投入时间,就会让自己的认知或技能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值钱,打工人就能将自己“卖”个好价钱。

给自己做时间投资虽然能够提升个人价值,但带有一定局限性,因为人不可复制。从规模化经济的角度,时间价值主要是通过作用到商品上体现,因为商品可以被大规模复制。

回到时间价值的角度,当它与商品价值挂钩后,对应的商品价格就可以用来衡量时间价值。但这里会有个问题存在:在现实的商品流通中,有些商品价值对应了劳动时间价值,有些却对应不上。

比如:一个劳动者投入一个小时生产了一个产品,假设劳动力成本是100元,定倍率是1,即产品定价100元,没有溢价售卖。一个消费者花了100元买了这个产品,商品流通完毕。从时间创造价值的角度,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最简化的公式:

1小时劳动价值=1个产品价值=100元

但在现实商品流通中,往往需要做营销推广才能找到目标消费者。假设营销费用是30元,为了平衡成本不亏本,将产品价格调整为130元,那么这个公式就变为了:

1个产品价值+营销费用=100元+30元=130元

一款标价130元的产品卖给消费者,如何解释它的全部商业价值?如果按劳动创造价值的逻辑,100元的价值是工人劳动创造的,那么这30元的价值是谁创造的?

显而易见的是,这30元的价值并不是生产侧的劳动力创造的,而是在流通侧产生的,且它也代表了一种商业价值,贡献了GDP。那么我们将视角转移到流通侧,从消费者角度,进一步挖掘它的价值来源。

还是回到时间价值的原点,因为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通过人的意识行为创造了价值,人是意识与行为的合体。比如说做梦的时候,时间就不产生价值,因为人没有产生意识行为。除非你能像印度的一位神奇数学家拉马努金一样,从14岁就开始做梦,一生梦到了3900个数学公式,创造了巨大价值。

在早期的资本主义市场中,商品经济更多指向劳动力商业化,即劳动创造价值。其实无论是互联网经济,还是传统经济,劳动创造价值的逻辑都没有本质改变过,只不过互联网时代生产的商品变为了数字化的商品,比如电子书、流媒体音乐等。

从意识行为的角度出发,意识最早并没有被单独剥离出来进行商业化,而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被逐渐挖掘。

从消费侧看,人们看到的信息对消费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比如我们到了饭点看到美食图片会饿,会找图片上的这家餐厅吃饭,这个图片就会带来商业价值。于是在1630年的巴黎,一个医生开设了一家前所未有的商店,任何人只需花3个苏(法国古铜币),就可在商店门口贴出一张广告,内容随便,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公司。

广告为什么可以作为产品售卖?因为它通过媒介载体聚合了用户注意力资源,引导了用户意识并进一步产生消费,带来了商业价值。

因此,我们能够得到一个与劳动力资源对标的价值创造逻辑:注意力资源在流通侧被媒介挖掘与生产,产生商业价值并售卖给了生产侧的客户。

回到上面的问题,30元对应的商业价值其实不属于劳动力价值范畴,它是注意力资源的产物,并且在流通中往往作为成本发生。

从这个角度出发,劳动力价值与注意力价值就代表了二维性的时间价值。由此,也基本能将互联网经济(事实上传统经济也是如此)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流量经济,属于注意力资源变现,主要靠商业广告盈利;一类是商品经济,属于劳动力资源变现,主要靠用户产品盈利。

进一步说下流量经济,什么是流量?流量资源其实就代表了注意力资源,互联网媒介就是靠销售注意力资源(即广告)来盈利,或者通过流量直接售卖商品。总之要先有流量,这就是为什么说互联网是一门流量生意的原因。

02 时间价值的度量

从时间价值的二维性角度,我们锁定了时间带来的两种价值:劳动力价值、注意力价值,分别对应了商品与广告。那么在不考虑价格的前提下,如何分别找到一种通用规则来度量这两种价值呢?

从劳动力价值看,不同水平的劳动力带来了不同的劳动效率,且增加劳动时长意味着增加劳动产出。因此说劳动力价值度量的时候,至少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劳动效率,一个是劳动时长,两者共同决定了劳动价值,可以以下公式度量:

劳动价值=劳动效率*劳动时长

这里,劳动效率是一个度量基础,即单位时间的价值产出。可以理解为个体劳动、组织协作的效率,也可以理解为工业生产的效率。进一步展开,更好产品的出现,核心还是因为劳动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更高的价值产出效率。

如何理解呢?如果说互联网是一场技术革命,不仅仅作用在信息传递效率,对于劳动效率的提升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样做一款产品,新技术使得你的成本降低,或者单位时间产量更高,或者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你就能够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互联网产品的创新几乎都遵循以上逻辑。

从注意力价值看,如何度量广告价值?从用户与广告的关系来看,主要存在两大类广告:搜索广告与展示广告。

搜索引擎本质上是一个反用户时长的产品,它的目的是让你尽快找到答案,因此决定广告价值的主要是query规模与精准度。

重点说下展示广告,它往往是以媒体或者各类用户产品为载体,因此用户时长首先是一个价值度量因素,那么是否意味着单方面追逐用户时长,产生的广告价值就越大?显然不是。我们同样花一小时时间在抖音与爱奇艺上,带来的广告价值就大不相同,抖音的广告价值要大大超过爱奇艺。一样的时间,为什么会带来不一样的价值?

还是要回到注意力资源上,真正能够变现的用户注意力,是媒介加载的广告内容,而不是媒介本身。并且从广告生存的角度,它喜欢颗粒度更小的内容环境,因为更小颗粒度的内容意味着用户更快的注意力切换频率,使得广告加载带给用户的突兀感降低,从而能够制造更多的广告库存。在不考虑精准度的前提下,对于单个用户来讲,他产生的广告价值可以用以下公式度量:

广告价值=加载效率*用户时长

在这里,加载效率与加载率(Ad load)不一样,加载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加载的广告数量,加载率是指人均广告与内容条数的比值。同样的加载率,颗粒度小的内容,加载效率高。比如,一款短视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平均每10分钟能够加载5个广告,那么一个用户呆在平台上1个小时,就能够加载30个广告。而同样的时长内,中长视频平台可能只加载了10个广告。

因此说,如果一个产品能够支撑理想的广告加载效率,且有充足的用户时长,就会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

从现实商业环境看,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跑在以上两个公式中,真正掌握了企业价值来源,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开启了规模化的变现之路。

03 时间价值的变现

在传统经济时代,时间价值的两个维度存在于两个平行的世界,商品(代表劳动力价值产出)跟广告(代表注意力价值产出)是两个很少有交叉的领域,很少出现在同一家公司同时经营。

并且这个时期的市场由劳动力价值主导,头部公司基本都是消费品及制造行业;比如可口可乐、宝洁、福特汽车、诺基亚等。而广告资源受到物理世界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业务体量难以与商品公司相比。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注意力资源因为摆脱了时空限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流量成为了一个商业化变现的基本盘;比如被大家熟知的顶流平台,他们从自己的维度几乎垄断了用户注意力,具备了将广告与商品合二为一经营的能力。这样的公司包括了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老牌互联网巨头,以及抖音,快手等新生代公司。

我们可以相对容易的单独理解商品变现与广告变现,但对于广告与商品并行变现的多元化业务,难度就会加大。公司往往会综合考虑产品形态、产品调性、用户体验等因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去建立合理的变现模式。那么对这种多元化变现,我们如何建立一个通用的辨识视角呢?

这里有一个视角:变现锚点。在互联网公司,广告价值很多时候都作为一个变现锚点出现。对于他们来讲,流量是一个基本盘,从变现的角度,公司要做选择题,是选择广告变现,还是选择商品变现(即广告外的多元化业务),或者如何调整各类业务占比,锚定广告可以提速变现决策效率。

尤其对于展示广告,无论公司选择当下变现或者未来变现,广告价值都会被进行评估。粗暴点说,公司要赚钱啊,如果卖广告就能盆满钵满,那我就优先卖好广告,否则我就要卖点别的产品,总之要赚到尽可能多的钱,让流量尽其用。

来看下面的图:

互联网时代,如何理解时间的商业价值?

以上为示意度量图,阴影面积代表了广告价值大小,对应数值并非绝对准确。

下面以广告价值为变现锚点,分析几类典型的变现模式:

第一种:高加载效率*高用户时长

代表产品就是抖音,抖音因为偏媒体公域属性的内容环境,加之小颗粒度的短视频内容环境,造就了超高的加载效率,广告整体价值很高,也使得广告成为了抖音前期商业化变现主力。

相比同类型产品快手,因为偏私域社交属性,使得快手商业化前期不轻易提升加载效率,整体侧重私域流量变现(比如直播、电商);这里有个假设思考,如果快手私域变现一开始不理想,广告的商业化步伐是不是要比现在快很多?

第二种:中加载效率*高用户时长

代表产品就是B站。B站因为中长视频较高的内容颗粒度,使得广告加载效率变低,不如短视频变现效率高;但因为B站有超高的用户时长与优秀的社区文化氛围,使得B站建立了多元化的变现业务组合,包括了游戏,电商,广告,增值服务等。

第三种:低加载效率*高用户时长

代表产品是微信、爱奇艺。

微信是因为强私域社交属性,使得广告加载效率变低,朋友圈广告的投放非常克制。爱奇艺是因为长视频内容特性,使得广告加载效率变低。

两者的共同特征是,都有广告之外的其他强力变现业务,比如微信广告之外的游戏业务、爱奇艺广告之外的订阅会员业务。

通过以上视角,还可以形成加载效率与用户时长的其他组合,进而去分析其他产品的变现模式,就不展开了。

总结来说,时间的商业价值正是来自劳动力与注意力的双重资源变现,劳动效率与加载效率分别成为了商品与(展示)广告在时长之外的价值度量关键因素;而从多元化业务变现的角度,广告价值起到了锚点作用,也是关键的变现调节剂。

#专栏作家#

作者:木一;公众号:商业化VIEW,定期推送商业化研究报告。《从零开始打造商业化产品》作者。

本文由 @木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