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论组织管理-EMBA课程小记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csdn.net/Innost/article/details/11611242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论组织管理-EMBA课程小记

公司组织一些员工进行EMBA培训,合作院校是人大。以前我对MBA是有土生土长的接触的(具体看下文),但从未想过还有机会上EMBA。为什么选人大呢,我之前没细想。后来上课听老师介绍人大的历史、定位,感觉很符合我的期待——也就是实事求是,不玩虚的。

第一堂课是讲组织管理的。根据我之前的了解,从管理层次来说,组织管理高于团队管理。组织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和团队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解题思路也不一样。很感谢人大还有这样非常纯粹的老师。本期封面的这本书我觉得非常好,大家可以了解下。

本篇是EMBA课程小记的第一节。后面会随时分享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本人从工作以来一直在技术的第一线。在职场中一番腾挪,既有民企的工作经历,也有外企工作经历,甚至还有大型股份制银行数年的工作经历。十几年职场生涯下来,我对组织、管理、变革、使命、企业文化、大环境都有着我自认为的一些模糊的,朦胧的感悟。这篇文章中,我不打算按条条框框,教学的顺序来汇总和反思。我打算以QA的方式来回答我自己多年的一些思考。当然,这些思考、感悟是当下的,不是固定不变。我相信随着经历的增加,有些问题的答案、感悟是会变化。

EMBA课到底有没有用?

只上完一堂课就回答这个问题貌似有点早,但对个人而言,我思考这个问题已经差不多两年了。下图是我在银行工作的时候,自学MBA时候的笔记截图:

0ab85542a0a35eaa3089f09783b13594.png

但我当时的初衷只是想了解领导们每天说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也没有真切的听过正牌老师上课。我当时的结论是好像有用,又好像用不上。最后不了了之。

这一次,我从老师那明确听到的答案是,“组织管理这门课并不会直接给你解决方案,而是给你思路”,我们要根据这些理论,结合实践经验来形成“管理者自己的管理思路”。真是醍醐灌顶。下面是一个示意图。

4024c0e8b9d40dc4829f913d311bcd70.png

我们一般听到的小故事,鸡汤文,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之类的话,往往是管理者自己的理论。他的理论是在他的实践里总结出来的。但管理理论,包括此次上课的组织管理理论却是在最上层的,也就是源头。这个理论,不能直接用来解决实践问题。特别说明,管理理论不是无中生有凭空得来,而是历尽几十年发展,结合实践等各种知识抽象沉淀得到的。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EMBA肯定有用,但这个价值并不是立马显现的,还需要吸收、运用、如此反复。更重要的是,环境发生变化,之前的经验也会失效。所以,这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

关于手脑分离和扁平化认识

课上说,管理的理想结果是手脑分离,即做执行的人和做决策的人分开。做执行的人只管坚决的执行就好了。从我的观察来看,这实际上有点像计划经济。不能说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只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

我的管理体会很大程度上受《一寸河山一寸血》这本讲正面抗战的书的影响。没有什么管理经验比在战争中学得更快了。这本书中,同样的士兵,换一个长官,就由绵羊变成了狮子。为什么?最重要一条就是由“兄弟们给我上”变成“兄弟们跟我上”。

在技术开发中,在没有找到接班人的情况下,我感觉最好不要远离一线,否则,没有细节,远离真实情况的话,你甚至不能判断下属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我想说,这并不是说搞技术细节就是low。这和“高大上”的坐办公室指点江山比较而言,只是分工不同。很多打仗打得好的最典型如Lin总,就是事无巨细了解得非常细,透彻。坐在那个位置上,该有的责任一点也不能推卸。

另外,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相比问题管理来说,拥有风险管理的意识更为重要。风险管理要求识别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以及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因素,提前布局。更重要的是,风险永远不能完全消除——这处风险缓解了,另外一处风险就会起来。

最后,关于扁平化,我一直认为就是反人类的事情。一个是抹掉了人员的晋升期待。另外一个,实际上,组织里内部的分层/分级是自然而然存在的。没有正式的分层也会有非正式的。老师的课相当于从理论上一定程度印证了我的看法的正确。

大领导为什么老说些玄乎的话

通过这次课,我另外一个长期以来的困惑得到了理论解答——就是为什么马爸爸之类的大佬老说些感觉比较玄乎的话。该问题的理论答案是,这些大佬在组织内部处于高层,他们身负选择方向的重任。简单点说,大海航行靠舵手。他们的重要责任就是为水手们指明方向的。

但是呢,信息有不确定性、模糊性两个属性。不确定性按我理解就是信息和实际发生的事情不能百分之百对应上。而模糊性是指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解读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呢,大佬们谈话往往比较含糊。

我个人推测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种方向性的东西本身就比较模糊,你很难说清楚往东走具体是往正东还是东偏南某个角度走。二来就是避免选边站队,因为要是明确说往正东走的话,就会把往东南,东北这其他无数条路(也就是无数种可能)排除出去了。

下面是示意图,粗箭头代表战略大方向,往东。细箭头是实际的执行路劲。其实都满足往东的条件。但到底是哪一条能走成功,不知道.....

53ba97cfc337dc0e1f661c6be84f4b55.png

使命感和企业文化

去银行工作之前,我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使命感。银行工作的时候,几年耳濡目染,居然不自觉得把“金融关系国计民生”放在心上。以至于在监管风险摸排时,几十号人填了整整2个月的EXCEL表(几百个问题,每个都要如实回答)。事实上,有同事还很同情的和我说,这事大材小用了....。不过我居然还很自豪,使命感爆棚。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人还是要有点使命感的好。使命感往往会和责任感挂钩,它会让你觉得这件事情必须得干,无论如何得干,甚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使命感到底是怎么“传”给我的?我目前还没有理论答案,我感觉和做了父母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百分之百确定。

最后,如何通过老师的那些符号、宣传等手段来传达我们的企业文化,让大家真心接受呢?我想,每一个基层管理者要做到心口一致,表里如一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吧。

最后的最后

  • 我期望的结果不是朋友们从我的书、文章、博客后学会了什么知识,干成了什么,而应该是说,神农,我可是踩在你的肩膀上的喔。

  • 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我已经讨论完了。后面这个公众号将对一些基础的技术,新技术做一些学习和分享。也欢迎你的投稿。不过,正如我在公众号“联系方式”里说的那样——郑渊洁在童话大王《智齿》里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大意是“我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我灵感的源泉”。所以,影响不是单向的,很可能我从你那学到的东西更多。

a48be4f0d84d0730471629f4da97fbf5.png

神农和朋友们的杂文集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