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未明子(刘司墨)哲学观点记录(二)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ouj000.github.io/2021/04/22/wmz-philosophy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唯心与唯物的唯一差别

  • 唯物主义
    • 是物质设立了自己存在的背景性框架(物质的存在本身定义了何为存在)
    • 这里的物质是主动的、积极的、否定性的力量,又是普遍性的,完全陌生/特殊的东西把自己普遍化,这个力量/运动过程就是物质
    • 科学实在论是the worst唯心主义
      • 低级版本:预先存在时-空框架(学阀垄断),然后涌现big bang
      • 高级版本:预设虚拟的数-理框架(权力关系/符号学秩序/大学话语:无条件的),在这个数理准则的背景下,里面会生成出时-空框架,这个时-空框架本身的诞生是由big bang(大爆炸)诞生的
        • 最后需要学习数学哲学、逻辑哲学,内部存在大量漏洞,围绕着一种不可能性,背后就会探讨神学论题:宇宙是否拥有意志
        • 数-理框架,人为设立了大量的前提条件,起作用的是人的主体性,主体性的伦理姿态决定了数-理框架(开发的,非完备)如何搭建
    • 场论,规范性(不是免费的)是物质自己局域化部署出来的。higgs场。所有的时-空,包括时-空框架本身,各种物理学框架都需要物质自己去部署出来的。物质就是这种规范性自我布置的实体性化身,只存在这么一种力量。Reality self-determination,现代物理学是符合存在先于本质的 唯心主义
    • 先有框架,然后再填充东西(实体、活动)
    • 如果认为万事万物预先存在/适配于其间的框架是完备的 -》cosmic Idealism 宇宙学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康德是瞧不起的
      • 康德的唯心主义,预设的frame里是有裂痕的

核心区别:框架Frame - 一般人对事物存在的框架的基本想象是物理的时空框架,克服唯心主义先要解决时空框架:场域 - 聪明人要克服的是符号学框架,即数学逻辑的符号学框架:也是场域,其实是时空关系,逻辑化变成一种精巧的逻辑学结构 - 如果认为场是真实存在的,在拥抱一个虚幻的权威,物质、人的运动实践、物质的运动是被这个场里的规则所预先决定的,那就是总体主义者/集权,是最糟糕的唯心主义 + 好的唯心主义虽然预先设定了框架,但是不彻底,会告诉你这个框架是漏洞百出的,里面是会裂掉的 + 要想预先设立一个框架去决定里面的内容,这种做法注定失败,这种注定失败本身意味着有一种原初的力量不停的涌现出来,想要去设定新的框架(也是辩证的过程,会不停失败) - 如果认为数学逻辑的符号学框架是后来的,是物质/人的主体性/人的内在自由/人的实践所构造/创生出来,那就是唯物主义者 + 认为这个场域(数学逻辑的符号学框架)是物质的自我否定,自我支配,自我决定的。这个场域是想象性的、拟制的,场/框架的存在是派生性的 + 即对物质的研究得出了场,而不是物质是按照场来运动的

【二十分钟哲学·入门】唯物、唯心的唯一差别

评论区:我们在现实中,如果目的是过河,那么必然需要理论和实践来让我们过河。但是需要过河拆桥,收起工具,回到现实中。辩证法作为思想工具的理论与实践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我们常常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被工具异化,工具成了实在,而我们,需要被工具评判。不同的人在现实中,提炼不同的理论,然后不同理论开始互相打架,争夺话语权,争夺对现实的掌控。然而,再完美的理论在现实面前都千疮百孔。我们需要工具,但也要知道它也只是工具

评论区:唯物不预先设置框架,而科学要研究下去就必须不停预设框架(都是从假设猜想开始),从这个角度说,科学永远不可能是唯物的。但这不意味着要否认科学的权威和实用价值,或者认为科学是错的。在思考问题时要脱离”唯物是正确客观的,唯心是主观错误的,所以科学这个跟现实不断更进的理论体系是唯物的”教科书思维

神学与唯物主义

  • 神学:二分法
    • 尘世:把一切现实(世界可感、可触、可把握的部分)还原为一种赤裸裸的生命/物质(没有自我反思性的,没有超出生命本身的维度)
    • 神圣:超越性,超越于生命的,规定了生命的意义
  • 庸俗/教条的唯物主义
    • 将神圣的维度删去,只保留尘世维度,机械唯物主义
    • 教科书上”科学”的唯物主义,将神圣的维度替换成了”科学”(定律/宇宙法则):赤裸裸的生命/物质 && 自然法则(干涉混沌无序的东西)。依然是神学的,神学的变种
  • 辩证唯物主义
    • 现实不仅仅是live,还是subjective(主观的现实,具有主体性),可以形成自己的对立面,意味着Reflextive(自我反思),并不是bare/raw life
    • 理念,精神/历史必然性/科学定律,norm/notion,是物质运动的痕迹,不是是实体性的,是超越性的存在,是对运动本身的反思,归根结底只存在物质的运动、现实的运动
      • “物质”本事就是notion(概念),所谓物质也是运动轨迹,不是一种实体
    • 是去实体化的理解,不需要再现实之外有额外的/超越性的理念/神圣的维度强行的去定义现实,而是物质/现实本身的运动,它提现/表达/展开了自己的理念,并非外部干涉
    • 真正发生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精神有思维的生命,一个反思性的,而且可以自己中介化,生成他的现象和本质二分的这么一个维度的物质/实体,他的运动产生了他的自我反思,所谓的理念,一切理念大厦归根结底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痕迹
      • 物质是运动的,庸俗的唯物理解是一个物质/实体在数理框架(时空背景)中运动;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是,物质的运动本身无时无刻地展现/构建出一个定域的数理框架,来反思性的把握自己的存在(符合现代科学对物质的描述,物质的存在本身使得它周围的时空背景被敞开)
      • 还告诉我们,并不预先存在一个科学概念的定律领域/科学定律的世界,是通过物质的运动借助人类的思维(大脑)生成出来的(符号学行为所产生的一个效果),你会把它感受成超越物质的转瞬即逝的、物质的任意性、确定的、永恒的力量,这恰恰是物质本身的能力
    • 抽象概念本身的,看上去物质所不具有的性质(抽象概念具有的非历史性、同一性、融贯性,抽象概念的特征),这些都来自于物质,是物质通过运动自己设立自己的对立面,通过人的精神运动、第一人称意识、理论活动甩出了自己的对立面。真正多余的是作为中介的主体性本身,纯粹直观的、空无的主体性(你的第一人称意识)就是纯粹剩余的,可以说在物理学定律里面思考的就是物质本身
    • 真正的科学唯物主义,是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精神,应用于政治经济学,克服政治经济学中大量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同时引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当前教科书中的唯物主义都是二元对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类神学的唯物主义
      • 这种科学是社会改造,社会实践模式的科学,并不是自然科学渗透于一种类神学的宗教化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科学,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科学,并不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构建出来的关于千秋万代维护既得者利益的所谓经济学、政治学

评论区:按照科尔施的理论,像例如意识反映物质这类未将二者视为两个相互作用的辩证的方法的统一体的观点都属于机械唯物主义,教科书上例如物质决定意识,又牵强地解释意识有能动作用这类话语应该都属于这类的,还有就是所谓的”真理是主体与客观相符合”的观点也属于机械唯物主义,这早已被康德和黑格尔批判过了。科尔施认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认识是在历史发展中的总体,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主体还是客体都处于一个交互作用的永无止境的发展状态,因此”第一性”在这里便不存在,属于过去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范畴,”真理是主体与客观相符合”就已经规定了”客观”是第一性的了,并且否定精神和物质的二元对立

评论区:教科书对哲学观念的定义就有毁灭性的错误。首先metaphysics形而上学,教科书的定义是极其误导性的,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哲学史。形而上学是关于世界本质的学说,”精神和物质何为本源”就是一个朴素的形而上学问题,在康德之前,大多数哲学问题都是围绕着形而上学展开的。因为历史上的翻译等各种原因,教科书直接把黑格尔等人批判形而上学的结论当成了形而上学的定义,并且以”空穴来风”的古今异义式的粗暴改词典方式对待这个问题,完全忽视了metaphysics是个外来词汇(meta元+physics物理)。再来说机械这一点,教科书对许多观点的判断十分粗暴,并且诱导学生接纳并运用这些机械庸俗的方法论与认识论。举个简单的例子,教科书以及考试里,会让学生判断一些”话语”唯物/唯心,它的判断方式是:语词/符号结构里是否呈现了精神性。比如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只是笛卡尔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自明前提,教科书望文生义的扣了个主观唯心的帽子。所以出现了诸多精神分裂哲学家,笛卡尔既主观唯心,又客观唯心,还唯物。所以只接受教科书哲学训练的人,哲学史常识和素养极差,对唯物的单一吹捧又会让很多人自负,他们走向神学式方法论和认识论,进入”物神论”的误区,这几乎是必然的了

主体与客体

主体:subject臣民/臣体/仆体 ———— sovereign君主、Lord 神。主体性其实是臣民性,从属性

观念论:symbolic system/orders,符号性网络/秩序是主人

  • 阿甘本/福柯:dispositif装置/统治的手段/人造的符号学秩序/社会制度VS生命
  • 阿尔都塞:big subject意识形态机器+
  • 拉康:big Other大他者

客体:Object客人,是相对于主人的,而不是相对于主体(仆人),地位更高

西方哲学:

  1. sovereign 主人:君
  2. Object 客体:君
  3. subject “主”体(1派生出来的,去服侍2,奴才性/奴隶性,被建构出来,不自由): 臣:干粗活的,反映整个世界,做牛做马,意识不停生成整个世界,把客人引到自己的世界服侍的好好的,在主人的(符号系统/绝对精神)秩序下安抚整个客体的世界 拉康:little object-a,小客体a

君 -》时时刻刻规训/控制/限制/惩罚/阉割(拉康:符号学秩序是会把主体阉割的:最宝贵的享乐割出来-》小客体a) -》 臣

主人-主体:主奴辩证法的关系。从现代科学的胜利来讲,好像是主体获得了胜利,主人(作为符号学秩序/生物本能/社会规训的模式)只懂得享乐、重复。主体获得各种知识,好像可以反过来控制主人/整个社会反思性的结构。主体可以理性的立法,重新设定社会的交往/教育秩序,重新设立社会的规训体制,对意识形态本身进行管控,但实际上这些做法都是失败的,因为主体就是符号系统/主人所诞生创造出来的东西。语言/律令凌驾于生命,living body会被它暴力的消灭/被寄生在上面

福柯(康德主义):符号秩序:规训(主人) VS 享乐(主体):dispositify VS life,装B VS 瞎乐。藤曼纠缠,悲观 VS 乐观。规训本身通过惩罚,会导致特定反抗;这种惩罚会导致反抗永不消失。统治者learn/know enjoyment,这个知觉活动本身是有快感的,差临门一脚,其实统治者在干预/阉割臣民的享乐本身是很爽的

黑格尔:regulation规训式的管理/控制手段本身是有一种enjoyment享乐的,regulator权力是以regulation为乐的,并非否定性阻碍你的行为,less is more,通过减少你的快乐,它本身就有快乐,regulator本身不需要搞出积极的结果,只要让你不爽它就爽。

推到符号系统VS主体,符号系统本身空转就是有快感的,这个空转过程中必须对主体进行阉割/惩罚,把主体内在的享乐剥夺掉,使得主体直接的享乐不停受阻,即主体一定会陷入欲望的辩证法中,你的欲望一定是不停的欲求某种东西,生命lefe永远是缺少一块的(被符号系统剥夺),这个life才变成主体/臣民。在拉康看来就是,所有人都在追求一种膜,即小他者,这么一种原初的富有生命力的诡异的东西,主体陷入匮乏的,始终惴惴不安去寻找这个东西(object-a)

符号系统(大他者/上层)在夺走object a的过程中,它自己也有快感,自己在进行享乐,构建出客体和主体二元对立结构的符号系统在无限循环,在运行、享乐,这个快乐是主体要获得整个世界必须支付的代价

黑格尔意义上的主-奴辩证法:主/大他者/统治阶级/资本家/符号系统/规训体系/意识形态机器/上层必须通过规训性质的惩罚,剥夺他人的快感,自己才能享受快感,所以会不停的施虐。主人先要它的奴隶给它一些奢侈/精致的东西,不仅仅以这些东西为乐,还要通过这些和其他的主人,统治阶级内部进行攀比。所以他是喂不饱的,不能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试图幻想那一天把上层喂饱了,然后去赎买整个。主人并不意味想占有更多,他们想让别人less,则有就能有more,less is more,他们需要不停去体验匮乏,爱欲结构并非满足一个需求/某种渴望,欲望是有辩证法驱动的,他们的欲望是永远不能被满足的,因为他们的欲望是真正意义上的欲望

有些人以为,维持这个秩序永世不变,只要生产足够多就能满足他,不,你越强大,生产越多,他越不满足,越需要精致的东西,他需要奴隶主体变得越匮乏越好(动态的匮乏,你不停获得,不停被剥夺),越贫穷越好,他越满足

评论区:二千余年前,华夏、印度、波斯至希伯莱、希腊各有大哲临世。希腊工于逻辑、波斯专于神教、印度体于修悟、中华察于人伦。后神学西进、佛教东传,四始均分汇于中华、欧洲两端。然而东西二端的兴衰起落并不合同。吾之午阳(唐宋),彼之子夜(中世纪)。彼之春夏(近世),吾之秋冬(近世)。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贤才济济,大哲辈出。先有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开其源,又有贝克莱、休谟下辨格,康德、黑格尔上究理,内有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等各成宗系,外有弗洛伊德、索绪尔、拉康等分为革鼎。真可谓百家争鸣,蔚为大观。反顾我中华,王阳明级的开宗大哲,已数百年未得见了。不过,西方能立希腊、希伯莱之基而成如今之盛事,中华难道就不能由儒道、佛禅之故以辟新世之不朽吗?应知东方哲学的希望不存于昨日,而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已埋种于今时。愿有生之年可以亲眼见到新的中华大哲

红药丸蓝药丸

由数据网络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和由人类主体性构成的符号系统,差别就在于它缺少遗忘的机制,它没办法构建一个虚无出来,没办法把这个世界的纵深设定出来,没办法大量的无效的变动给删除掉,它会数据爆炸,无意义的循环

前齐泽克解读:所以如果Matrix,具有自我意识在萌生,势必需要人类的意识来帮忙,来遗忘,来帮它”死”,帮它廓清自己内在的一些不断生成出来的、无差别的无序信号

齐泽克:真相Vs表象是虚假的对立,真相本身也是被符号系统建构出来的,表象之表象,所谓真相就是背后是什么,是表象所产生的一种效果,或者说主体必然会把表象当真,在虚幻的维度里自有一种真实的结构在那边,由一种真实的对抗,一种必然会超出表象本身去投射出/拟制出一个所谓的真相。因此红药丸和蓝药丸之间的对立,恰恰是吃了蓝药丸之后才会产生的,红药丸是你依然吃了蓝药丸之后的结果

黑格尔的,真相=加倍的表象/真相=”去表象化”的表象

第一个答案(吃红药丸):符号系统本身需要的并不是让他探查、改良,或给这个系统增加什么,符号系统是要人去做否定性的活,人来做清道夫、滤波器,将混乱的、多余的东西抽象掉、排除掉,需要你的有序性 -》 康德主义者:人的主体性对整个系统是最重要的,你的否定性是它所需要的,所需要你不停帮它做清道夫、滤波器

拉康、黑格尔、马克思是反对二分法的,真相与表象的二分法。按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真相就是一切事物背后就是资本主义关系,就是经济,资本主义剥削、商品关系、一切政治的表象、一切意识形态、一切文化、上层建筑,它背后不过是这些东西。他真正告诉你,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时代,它把政治、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把政治压迫、政治剥削这些东西埋到了商品交易、商品生产的活动里面去,让他变成一种经济想象。从这个角度上讲,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剥削并不是一种中立的、客观的经济学现象,剥削本身就是政治现象。要察觉到所谓的经济现象它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现象,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真相就是一个效果,是资本主义它获胜了之后的一个效果,它把一种阶级压迫、一种政治上的不平等变成一种经济上的一种自由交易,人与人之间的压迫关系被转化成了商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商品和货币之间的交易关系,你把你的时间、生命、所有的自由、做人的尊严全部都卖给了资本家,你把你的主导权、社会法则、资源分配、权力分配的主导权全卖掉了,实际上就是你被他压迫了Dominated。它通过一种它主导的意识形态、政治模式,把这些东西归结为不是政治,只是经济活动,去政治化。这个意义上讲,真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相,而是那些获胜的一方、整个系统它对于一部分表象进行了去表象化,去表象化的方法就是给你两个药丸,实际上你看到的不是真相,只是看到了一个去表象化的表象,去虚幻化的虚幻,加倍的表象、加倍的虚幻

第二个答案(两片蓝药丸):尼采主义/永恒轮回的方法。每次就吃蓝药丸,你要让我去给你当滤波器、去否定地解决你一个问题地症结,NO,除非你彻底解放我,否则我不去。这时候你是一种对抗的姿态 -》 癔症化的hysterical歇斯底里的Stalinist斯大林主义

红色药片:符号学死亡(依然是符号系统提供给你的)
蓝色药片:生物学死亡
都发生在特定的符号系统下,这两种死亡都是虚假的死亡

第三种选择(先蓝再红)

齐泽克:在两次死亡之间的人,是一种神圣的状态
安提戈涅式的神圣(诡异):先符号学死亡(红),再生物学死亡(蓝)。死亡驱力,影片中的机器人、触手怪、BUG人物。属于人性否定性的力量,孜孜以求、不停地为了追求无限增生出来的这种剩余。它先背叛了整个符号系统,或没有被这个符号系统安抚,符号系统没法给它选项
尼奥的神圣(庸俗):先生物学死亡(蓝),再符号学死亡(红)。这种神圣是被资本主义驯服的自由主义者,希望通过消费主义给你快餐,吃了这个就能看到真相

第四种选择(两片红药丸):先吞一片,手上拿一片。进入现实后第二片应该还在手上(至少留个痕迹在那边),因为它是真实的东西;另一方面它又是之前的虚拟现实生成出来的东西,它不应该在你的手上,因为到了真实的世界(之所以是真实世界,意味着红药丸应当消失),这个意义上遭遇了二律背反,第二片红药丸处在一个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状态

第五种选择:blue-red=blurred。蓝色意味着轮回,红色意味着解脱。Reality is Constructed As a fiction,这个现实是以一种虚构的方式建构起来的。真相是表象的表象,表象是一种无法表现化的真相,表象符号系统是一种无法表象化它自身的一种真相

革命者,吃红药丸,看清楚整个他为之奋斗的理想背后的真相,原来是这个系统/历史轨迹的理性的狡计在把所有人都变成是行尸走肉一样的、在操纵他们。吃蓝色药丸,受不了这种真相,革命者选择死亡。前者意味着背叛革命、察觉到否定性的运动就是大他者的狡计,它在勾引你去进行一种虚假的反抗,后者意味着放弃整个过程重新开始。这种选择发生在真实历史中,它是一个非常创伤性、令人感到悲伤的一种选择

如果这种永恒轮回是可能的,这种否定性运动会不停地延续下去、不停发生下去,意味着我们在某个节点、某个对抗大他者地节点上做抉择已经是重复很多次了,否则它不会给你这些机会的。因为它卡在这里卡了很多次,所以需要一个主体性出来来帮它做决断

blurred模棱两可,blur模模糊糊的,它是符号系统本身没法表象的东西,这个东西的存在令整个符号系统发生了扭转、扭曲,令它没有办法显现它自己,表象化的工程来不及,甚至来不及给你制造一个真相,这个符号系统只能给你一个模糊的东西,给你一个它自身的模糊。blur你记不清的东西但是模模糊糊有个印象在那边,为什么你会有一个非常模糊的回忆,是因为你的主体性的抗争在不停吃蓝药丸的循环过程中,有个东西符号系统没法消化、宇宙生死轮回的秩序没法给你消化的东西。通俗点就是前世的记忆,为什么模糊就是因为符号系统没法消化它,规定了每个个体,”是”它自己所”是”,的那个最更底的自我同一性的一个来源。当你生命中发生一些创伤性的事件的时候、做出非常大的伦理抉择之后,过了很久再去回应这个事件,它也是blurred。这个世界唯一符合黑格尔、马克思的伦理就是do something blurred,做一些事情,未来回忆起来它是一个blur

这个游戏要赢,学奇异博士,面对位面之主:Dormammu, I’ve come to bargain,主体有一个优势,就是它会把之前的都遗忘掉,不会有无限循环的痛苦。你和大他者作斗争,和符号系统做抗争的优势在于you can die,你死了以后所有之前的历史,整个生存、存在论的历史都全部廓清掉了,全消失掉了,所以你每次遭遇斗争的时候都可以说I’ve come to bargain,你不会感受到痛苦,因为每次都感觉是和它第一次作斗争,你之所以感受到是第一次作斗争而不是从未斗争过,第一次能敞开/出现的原因是你已经和它做过无数次的斗争了,或者说这个斗争是它的自我斗争,这个第一次斗争比没有斗争还要更less,更少,或说是无限次斗争,这是同一个东西。奇异博士每次只死一次,只要最后赢了它,相当于他最后都没有死过,多玛姆为了自己赢,会帮你把这些痛苦都消散掉,所以这个意义上讲,你的第一次是永远不会发生的,it’s less Than nothin,因为你最后一次赢了不需要死,奇异博士赢后前面所有的都回溯地取消了,所以它一次都没有,其实它发生了无数次,又可以说它发生次数是少于零次的,它逼迫符号系统让步,它实际做出了无限的努力,但是它的体验来讲没有做出任何努力,但是你总是有something blurred去建构你的主体性。blurred=freedom,真正意义上的free,是模棱两可模糊不清,但是它模糊不清并不是别人给了你两个选项,而没法做出决断,它模糊不清是因为你自己在无限的重复和循环当中,”获得”了一种颠覆符号系统能力,符号系统本身内在具有一个没有办法消化的东西,永远没有办法表征出来、表象化、无法清晰地把它结构出来,这个就是主体的freedom

爱欲经济学

人类并不是一个通过技术的发展、通过一些物质上的需求的一些满足,就可以满足他。人内在有一种本性是爱欲的,有欲望的。人和动物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人有欲望

欲望:特指一种精神分析意义上的欲望,或一个西方意义上的欲望。用拉康的公式,desire=demand(需要)-need(直觉性的,生理欲望,需求),可以说人的需要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欲望,一部分是需求(容易满足)。欲望是一种折磨的东西,欲望不会给你带来快乐,但是它会带来快感,需求会带来快乐。欲望本身是永远无法被满足的,就像一个魔鬼一样,它只能被暂时拖延,欲望你越满足它,它越多。它只会让你很疲倦的,累的不得不停下来

欲望指向:1、目的aim,对象;2、目的goal:让欲望再生产

庸俗的例子:男性的欲望对象可能是女体,一个美好的女体作为他欲望的对象,那他真正的目的就是占有这个女体么?不是,他是要实现性欲的再生产,他去侵犯、抚慰、占用这个女体的目的并不是获得这个东西,就是让他的性欲(libido) more,让他的欲望本身能够得到再生产。所以欲望这种东西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并不以获得它的对象为满足,而是以实现能够让他看到”哦,这个东西能够让我这么满足,我还会产生更多的欲望让我下一次,我这次疲倦了,我这次的一个循环已经实现了,我下次还会对它产生更多的欲望”,这时这种欲望得到再生产的明确信号,积极的反馈能够让欲望得到暂时的满足

欲望、libido、力比多,在拉康看来,就是一种膜,一种剩余。这种剩余是人本性中特有的,人的本质

一些购物狂难道是为了买包包么?不是的,他是为了让自己的消费欲能够再生产,他要看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激发他的消费欲,让他的这个欲望本身得到再生产,让这个充沛的商品社会再显现出它美丽、细致、精巧的那一面,再征服它一次,他享受这种被商品献殷勤的那种感觉,因为这种感觉能够让他的欲望得到再生产,所以他的真正的目的是这个。欲望根本不欲望他的对象,只是个幌子。特别是男性对女体的追求就是个幌子,他追求的不是女体,追求的只是任何anything,只要能激起他的libido(性欲),他都会追求他,因为他本身就是要追求一个能够持续不断的汲取自己libido(性欲)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恰巧是女体而已,那么他真正的目的是实现你libido(性欲)的再生产,实现自己生命力的这种循环,所以欲望还有个特点就是循环运动。他会循环运动,他有一种辩证法,叫欲望的辩证法,他的目的不是满足自己,他的目的是维持自己不被满足,好使得让这种循环运动可以无限循环下去

当欲望陷入一种循环的时候,这种循环本身会带来快感,这种快感是创伤性的(痛苦),一种压抑的,处于一种紧张状态、紧急状态。当你发现他处于这种循环的时候,他就要一种drive,所以在这个上desire和drive是一个东西。拉康的语音里,drive是他循环的那一面,desire就其能够把对象构建出来的那面叫desire

他循环的时候是drive,在循环中他会用一个对象来盖在这个中间的核(爱欲之核,创伤性的快感之核,enjoyment,是无意义的nonsense、怪异的)上,把它掩盖住,这个过程中遮蔽住中间这个赤裸裸的快感,这种循环运动会形成一种吸力,把你意识的焦点都吸到上面去,就会产生一种幻想fantasy。遮住之后这个对象就会转变为一个小客体little object-a,也就是欲望的构成object cause,然后它会围绕这个小客体,这种运动带出的横截面的那一圈就是幻想fantasy。这个幻想的作用就是防止你直接掉到这个致命的快感enjoyment上去,因为如果主体直接掉进去的话,主体会死,主体会直接崩解的,主体性会崩掉,太激烈了。那么他在运动的时候是drive,在他作为围绕这个object小客体去构建一个fantasy幻想的时候叫做欲望,是同一个东西,是主体的一种符号学的自我同一性建构的一个基本模块,他没有这个东西的话,就没法去建构他自己的享乐。所以在拉康那边,主体首先是个享乐的主体,享受的乐就是中间的那个爽感。快感不等于快乐,精神分析里的快感是创伤性的,是极度痛苦的,而且极度危险的,它并不追求快乐,快乐是副产品(快乐为什么快乐,因为它作为一个机制引发了更多的欲望,循环走出去牵引出了更多种类的欲望,对实现/唤醒其他欲望更有信心,快乐遮蔽了快感)

爱上一个女孩,女孩会变成一个小客体,进一步你会围绕这个小客体建构一个幻想。如果他仅是一个小客体,她代表的实际上是一种创伤性的快感;到幻想层面,甜蜜的快乐、性兴奋就遮蔽了这个东西,然后会围绕这个幻想,把幻想本身当成你欲望的目标。欲望的目的是让你的这种爱的状态、创伤性爱敞开的状态,那种孤单中颤抖、痛苦、惴惴不安的状态,自我复制,不停再生产,而不是获得那个女孩,最好那个女孩永远拒绝你,不停拒绝你,也不让你死心,这时候让你的爱欲得到不停的再生产

女性性-女体崇拜-审美符号-美的再生产(审美产业/文化产业/美学产业)-资本主义

爱欲经济学、力比多经济学本质上是一个资本主义内嵌的一个想象模式

福柯(性多元主义):sex性别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sexuality性症。非性论者,认为性是不存在的,是统治秩序构建出来的

拉康:生物学意义上存在的性是gender。sex是符号学结构/精神意义上的,拉康认为是存在的,Sexuation性化=符号学阉割(婴儿长大后指挥身体先得有符号产生/得有一个指称的意识/臆想性,用符号学控制你的身体/用符号学规训你的爱欲,它一定要经过性化的过程/符号学阉割),你阉割/性化后,所有的爱欲/自我认同/理解体验整个世界的模式都要受符号系统的支配

1、性化公式,2、性化函数phallus:Φx函数(具体看上一篇)

  • 符号系统/符号学机制控制了主体的爱欲模式、精神性的享乐、性别认同(精神分析:永远是病态的pathological)
  • 拉康最后认为,与其讨论男性(权)VS女性(权),不如性VS无性,第一组是错误的矛盾,第二组是正确的矛盾

  • Φ:主体发现自己的身体是受到Φx的支配,面对同一个普遍性的Φ函数/爱欲支配整个人的身体和灵魂
    • 语言sound = 含义meaning,说明受到符号系统支配了,大他者的符号秩序在做保证,是一种暴力,强行让你忽略掉两者的差异。人不可能不面对Φx
    • 符号系统是通过超越性的点自我缝合的,这个点既是它自己的一部分,又是它本身,又是凌驾于其他东西之上的,所以它自身肯定是悖谬的,它要通过暴力施加它自己的效力,可以撕破这个集合自己跳进去,自己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 男(生理学)
      • 态度:∀xΦx:所有个体(人)都要服从Φx,Φx是普遍的。人类会把Φ等同于男性特有的第一性征,所以认为所有人都服从这个秩序,男权秩序对自己是有利的,认为Φ(普遍性符号)在人间指的就是那个禁忌(他的第一性征),只要这个东西在,就能以符号系统主人的一份子自居。我有,害怕失去/抢走/割掉。它(Φ)会显灵!
      • 表现:∃x¬Φx:认为存在1(2个:但是男性共同体不会承认原父(大BOSS/Φ秩序的制定者)也是需要享乐的,弑父,反过来认为原父不是全能(无限享乐)的父亲,是被阉割的,是禁欲,去性化的,所以名义上存在但是不享乐,但他理应该支配、知道一切(这时是没有快感可言的))个x不需要服从Φ,这个东西就是原父(理想层面)/那个女人(现实层面,唯一女人降临,不服从性秩序,因而无时无刻不在享乐),或是Φ本身(您不必服从您自己)。陷入恋爱时会把喜欢的女孩神圣化(变成原父的化身)
        • 不需要服从Φ=无条件享乐的个体
        • 第一种:害怕那个女人(小他者,小BOSS,支配阳具)癔症,不讲规矩,歇斯底里hysteria,你到底要我什么?(女人不认为阳具是大他者,只是个工具)。必须通过一个女性才能感受到他自己性别机制的混乱。男性内在的性认同是矛盾的,但是这个矛盾在遇到他心爱的那个女人前是不会爆发的,直到他面对那个完全一团浆糊、无比混乱的女性竟然可以支配他一直认为具有统一性、崇高的、绝对意义的phallus的时候,他的世界就崩溃了
          • 大部分男性就怂了,要崇高化,就是desexualize阉割,放弃性征、致命的享乐,转身投靠崇高的大他者(第二种)
          • 很爱很爱自己的女人,但是实际很怕很怕她,觉得和她在一起就会混乱、堕落下去、沉溺于享乐
        • 第二种:逼着男人离开女人,投身崇高的”大他者”(大BOSS),找所有男性共同体,编造了一个大他者(描述为国家、使命、先祖的英灵等)来代替小他者,这个不是符号系统的大他者(Φ本身),目的是为了和小他者保持距离,感觉不再受这种换乱的侵蚀
    • 女(生理学)
      • 态度:¬∀xΦx:并非所有x都服从Φx,抗拒,我就没有(不能说出来),只能否定(不具有普遍性),不能(积极肯定的)说出/拿出/表现Φx之外存在的性秩序,没有Φ的化身。女性在构建性认同的时候首先要遮盖一个丑闻:没有找到Φ的对应物。我怎么弄没了!加倍的内疚,加倍的勒索
      • 表现:¬∃x¬Φx:不存在例外!女人不是男人意淫的那个例外。拒绝男性共同体把性秩序的标的设立在自己身上。加倍的否定性,既否定存在一个超越性的x,又否定
        • 歇斯底里:大他者不存在。例:打牌:游戏的快乐并不是建立在遵守秩序的前提下的,是对于秩序本身进行玩弄
        • 自我性认同的空虚(换乱):女性不存在
          • 什么是男人?男人:我只是服从phallus,所有人都服从,∀xΦx是无法建构男人的性认同的。要依靠∃x¬Φx,女人有性别(不服从这套秩序),我猜不透女人,这种女人抗拒的力量会使男人的阳具起反应,又在女性性那里感受到混乱,(体验/幻想)就会把这种混乱神圣化为一种神秘的女性本质,转身投入男性共同体,以女性作为自己的对立面,所以我是非女性,所以我是男人(男性共同体,打造超越爱欲的东西,无法获得/不敢接近那个女性,太接近爱欲会男性自我认同会崩解)
          • 女:大他者不存在。男:女人是神秘的。男:所以我是男人。女:没有被Φx整合进来(整合女性失败),自我性认同是空虚的,是空壳。女:男人在围绕自己玩游戏(以女性为对立面设了男权/男性的形象)。女:男人是什么?为什么男人围着我转?女:1、我漂亮2、他们性欲来了(建构出短路:phallus=女孩(表象))。因为有阳具在驱动他们。女:有阳具的是男人,我没有,所以我是女人
          • 男性认同自己:是以女性性(接触不到超越性的女性本质)、女体(无法获得女体,是画面)、女性享乐(享受不到不受phallus秩序的快乐)为对立面,来设定/投射自己是什么
          • 女性认同自己:仅以男根(看不见,用声音构建出男性性、男性享乐(去性化,和男根是对立面的))为对立面,所以Φ秩序是很弱的

拉康认为:男人VS女人是不存在的,两组性化公式都是自相矛盾的。空对空的游戏

Φ:史前的capital。capital实现了消费资料生产资料的再生产,而Φ是要实现人口的再生产。生殖(阳具)崇拜就是capital资本主义的前身,建构了人类历史上的王权(雄性血统延续=phallus),统治秩序,社会交往、资源分配的秩序,整个政治模式和意识形态建构的基准点,主人能指。现在进化为资本(现代)

Φx函数的建构和我们的意识系统、符号系统、我们的感知模式有关,享乐这个结构是内嵌在每个感官的,每个感官都是性化的,是贯穿的,和capital、资本主义的金钱/资本是一样的,贯穿整个意识形态领域、自我意识生成的底层。所以研究Φx函数,可以用来把握认知结构,比如视觉、痛觉,包括外部的客体如何被建构成具体的客体,都是服从这套性化的逻辑。所以性化公式不仅仅是爱欲的公式,也是本体论的公式(拉康看来是类似的,这个只是整个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在爱欲层面的侧显,构造整个世界运动的基本格局里面有更多的力量参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性化公式会简单变为纯粹的辩证的数学/集合论关系,把之前试图参与进来的本体性力量清空,人类文明进步的努力就在于,(后现代性)在建构自我认同的时候把其他不相关的本体性力量清退

【一小时哲学·爱欲经济学】2、性化秩序与性别的产生

男性的去性化=拒斥情欲的崇高化
女性的去(超)性化=多重性认同的交叠

物在凝视主体

人可看物,物也可看人。物的视线,无眼 -》无身体器官。闭上眼睛沉浸幻想,本体论上的开放性,周围世界未闭合,认识论上的不确定性,没有来由的惊惧、疑惑。克服:睁开眼看到实实在在的世界

齐泽克(拉康主义者),何为物?

  • 原质(the Thing)
    • 不可体验、诡异的、非实体性、不可结构,结构的失败
    • the real实在界,符号系统本身的扭曲/BUG,使得符号系统扭曲的原初力量,但是只能体现为扭曲
    • 会凝视主体,不直接凝视,在物和现实在场的最小差异中凝视主体,在缝隙里偷窥/窥视主体(事物本身和它的轮廓之间有一个缝隙)。有点像一扇门虚掩了一点点,与门框有一条缝隙,仿佛里面有人在看你。这种原质人忍受不了,所以人会立刻把它主体化/人格化,人会提防这个,所有对稳定状态的打破/与心里预期的缝隙中都有一个他者。所以会被体验/结构为一种他者的凝视(凝视就暗示着有一种主体/眼睛在看我),实际就是原质的涌现、在场,在缝隙中出现,但是主体受不了,所以直接转换为凝视
    • 它的在场会破坏符号学系统,神经网络中符号学机制会说不行要压抑住,所以凝视已经是压抑的结果,回溯性建构的 -》受害妄想症(符号系统太过强大,人格化太强了)
  • 想象层面:通过镜像,对应物的轮廓
    • 康德的模式就是imagination想象力,通过schema图式(想象力的综合),建构image
    • 所有东西都是想象出来的,比如某个东西的背面(三维图式建构出来的,纵深《运动学、内时间意识》,背后)
    • 镜子,婴儿看到镜中镜像,发现镜像有完整轮廓,把这个image认同为他的自我(自己作为小他者的自我),所有爱欲都投射到image上,就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的机制,灌输了很多力比多。借由镜像图像构建自己完整的身体轮廓,才能通过符号学稳定的控制肢体的动作/运动。结构好自我图像后,会用同样的方式去结构外部事物的图像,外部事物(想象维度)会和自我镜像形成并列关系,我(观察者视角)=》”我”(镜像)//物(想象),物纵深化、有完整轮廓。因为自我镜像总是会凝视我,所以看镜子时自我是被这2个东西同时盯着的
    • 自我认同的机制中,镜像是具有统治性的优先性的。镜像是大王,自己是小王。人看不到自己的脸,会把镜像理解为更优先的自我、更真、更我
    • 感受到里面的世界是真的,这面的世界是假的。里面世界的”我”在看我,这没什么(无限次切换,无任何差异,自我确证),反思性的自我凝视(最小差异)维持同一性,不会刚到古怪;而比如刷牙时的牙刷,你可以控制它,而镜子里的牙刷镜像不能控制,物的表象被加倍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你的第三方看来,是无法弥合的,分裂到对面的世界,在盯着我看的世界
  • 概念化的物,符号的物
    • 对应物的位置,物在符号学的位置。物是这个符号学位置的前哨
    • 厨房的桌台上觉得此处应该有一个微波炉,去买了微波炉,摆到符号学位子上的一瞬间,你能感到它在看着你:初次见面
    • 记忆宫殿。你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在你心里会结构出一个符号学环境的,mapping。具体事物从你脑海中的map(它的家)出来,到现实中你的家来欢迎你,看你,和你寒暄
    • 具体事物是符号学网络的功能性节点。人的符号学身份/想象性认同就是被这些物(符号系统前哨)不断确证的,在物的凝视中人才能结构出幻想(白领)

物/外部现实(可见的:想象界,符号界;不可见的:实在界;作为轮廓:想象界;作为位置:符号界)从何而来:主体在自己最内在的地方察觉到了一种无可忍受的怪物性,主体为了逃避主体性的内核,主体开辟了一个”外部”世界(意识里面),把这些怪物性的东西全部投射到外部世界、事物本身中去,把内核驱除出去,外化,这个力量就是人的先验想象力、人主体性的自由。外部世界是被撕碎的,被主体性内核怪物一样的东西,就是人的原质:the thing in myself more than myself

先验想象力/外密性不由分说的布置了一个世界(现象界),这个力量布置外部世界的时候,永远是不完备的、有裂缝的。这个裂缝中就会有不可忍受的原质(享乐、致命的快感、”大他者”窥视我)泄露出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就是大他者窥视,古代这种窥视是中性的。现代是有致命的享乐的,淫荡的。现代主体性是个无根的主体性,自己去创造根据的伦理

为什么完美主义者/强迫症看一些完美的填充很爽,他的注意力完全在缝隙是否还存在,越是判断缝隙是否继续存在,越能感受到缝隙存在。肉眼可见的缝隙消失了,但是不可见的缝隙就凸显出来了,他的视线就和大他者的视线就重叠好了,好像窃取了大他者的致命享乐

越细微,越小的缝隙,越能感到纯粹差异的存在,那种凝视越强

【一小时哲学·爱欲经济学第三集】齐泽克:物在凝视主体;这是怎么一回事?

巴迪欧Badiou:three Negations

逻辑学 + 同一律:A=A + 矛盾律:¬(A∧¬A),并非A且非A + 排中律:A∨¬A,要么A要么非A

  • 经典的逻辑学中的否定
    • 满足矛盾律和排中律,很强的否定,否定A:¬A
  • 直觉主义逻辑学中的否定
    • 20世纪初,满足矛盾律,排中律被去除,无排中律的逻辑学
    • 灰色地带,A◇(无限东西)¬A,explosive,孪生素数
  • 次一致性(协调)逻辑学中的否定
    • 满足排中律,矛盾律去除,否定A:¬A、A且¬A(庸俗的辩证法)
  • 非逻辑学否定
    • Badiou没有讨论这种否定,既不符合矛盾律,又不符合排中律,认为彻底背叛逻辑学体系,不应该是合法的否定
    • Zizek,对同一律的否定(,也没有矛盾律、排中律),是辩证法:A=A -》¬A,A是可以导出非A的,或者”=”就是”¬”
否定种类 ?中间灰色地带 A和¬A并列 巴迪欧 齐泽克 经典 no no 不妥协,A事件,¬A庸俗平凡的世界,无产阶级 斯大林主义,宗教化的,极左翼暴力 直觉主义 yes no 妥协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幻想第三条道路 传统主义,前资本主义的乌托邦 次一致性 no yes 罪(A)、无辜(¬A),资产阶级(极右翼),虚假的否定性 现代资本主义,不提供任何超出现代资本主义的选项 非逻辑 yes yes 不可能,疯狂的 无产阶级

现代资本主义的核心所在的那个有机体,他既是资本主义,又是反资本主义的,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列的一个实体
秩序、稳定 = 统治集团自信自己可以(有目的性的)控制/破坏秩序和稳定,并始终处于此优势地位
A和¬A并列的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常态

无产阶级的目的是消灭自己,唯一一个以消灭自己为目的的阶级是无产阶级。-》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A -》¬A

齐泽克:lost causes,注定失败(你否定的是标准本身)的努力

评论区:同意up主的解读,无产阶级就是原始的否定性力量,也就是齐泽克说的自然自身的撕裂。他是需要被消灭的东西,无产阶级的实体其实就是劳动力,但劳动力最原始的模样是暴力(纯力量)。资产阶级对劳动力的态度是:那是支撑社会运转所必须的,也就是说无产阶级的力量需要被秩序化。在这个逻辑起点下,被建立起来的算法系统支撑着对无产阶级的所有剥削空间,无论输入什么,结果都讲是对大他者地位的一种辩护

【一小时哲学·道家】庄子·齐物论·上(费希特=南郭子綦VS黑格尔

心(自我意识)是回溯性地建构的。主体就是一种失败,找不到自己,不得不向其他事物敞开。第一步就是建立符号学秩序。第一个符号就是主体本身不存在S,主体想要表达/表征他自己,找不到,这种失败的行动本身被固定/沉淀下来,快速循环起来,变成了原初符号S0,指向的是空虚,主体是没有根基的,是不需要外部东西(大他者)去实现他的,主体是自己实现他自己的,主体就是大他者内在的空虚本身,大他者内在的不一致性就是主体性。主体=天籁(符号系统)中的断裂之音,主体的作用就是让天籁创生万物的过程中被阻断,被阻断的万事万物就围绕着主体建构出一个世界出来,所以主体就是天籁失败的地方,所以主体在寻找他自己的时候会感受到自己是没有一个东西在那边的,但是他通过向符号学秩序敞开之后,会回溯性的建构他自己的存在、实体创造出来的能动者(积极的存在)

主体的自我意识就是对于自己不存在的意识,对涌现出来东西可以不存在的可能性的意识,对无之可能性的意识(但是这种无永远不可能涌现出来),一种否定性的力量,廓清的力量,不停把场域清空然后让新的东西涌现进来的力量。他本身是虚无,回溯性投射出自己实体化的心出来。”是非”先在,心是后在的

齐泽克《Pandemic》

  1. 流水线工人:无意义的重复
    • 为什么一直很累:不停透支自己的有序性,不停做无意义的劳动,给商品赋予最低限度的有序性
    • 帮人类创造基础的有序性
  2. 人际护理人员:Be nice:护士、幼儿园老师、开餐馆的、销售员
    • 为什么一直很累:必须把自己的内在最柔软的那部分不停地表演出来
    • 帮人类创造温情、情感(温暖、柔顺、人性的)
    • establishment官僚、行政机构应该属于,只不过在我国地位很高
  3. 创造性工作的经营管理人员:不是资本家的资本家,没有资本的资本家。不停地动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里突发性的问题
    • 为什么一直很累:不停地承受危险、危机,但结果还只是拿薪水
    • 帮人类创造创造性,帮人类解决复杂问题
  4. 资本家(脱产的,纯享乐主义),维系整个奢侈品交易,维系整个资本主义的装置和消费主义景观的,享乐意义(无意义的享乐)上的无产阶级
    • 维持存享乐注意的幻想
    • 帮人类创造审美的幻境/幻象
    • 资本家的享乐永远是虚无主义的享乐,它的享乐的剩余价值必须建构在其他3个阶级的凝视之下,它会感到爽不是自己真的爽,是会想象其他3个阶级在盯着自己看。他的大部分快感是会被这些视线掠夺走,所以会不停攀登享乐之树,因为他手上的资源是无穷的,享乐的筹码和工具是无限的
    • 从爱欲经济学上讲,这个阶级存在目的是让其他3个阶级对他产生嫉妒,唯一的功能是生产嫉妒,这个嫉妒是可以驱动其他3个阶级继续运行的

他们都是无产阶级,前3个是生产资料、经济上的无产阶级,后1个是在爱欲上的无产阶级,他的爱欲的剩余价值是被其他3个阶级剥削掉的,自己的享乐永远是虚诞的、无意义的享乐

他们又都是资产阶级,资本家是真正在所有权/资产阶级法权上掌握整个社会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可以剥削别人的,幻想之外实实在在的资产阶级。其他3个是在幻想层面是资产阶级,第1个幻想自己可以成为小手工业者、小农、小个体户:小资产阶级;第2类是幻想成为中产阶级(在一个社会公共制度下不劳而获的,吃社会福利制度(外包:医疗、教育)的);第3类是幻想成为真正的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金融投机)

他们在幻想层面和现实层面分为不同的阶级

UP:我只是要表明资产阶级在爱欲上是注定破产的,并且其本身作为景观,而被全社会剥削剩余快感。1:3和3:1关系。享乐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再生产环节,资本家的意识结构是从内核处病理化的

硅谷的程序员:精细程度最高的体力劳动者和最初级的资本家代理人,比如他们回国就可以半只脚跨进去

摆地摊的,路边的摊贩,小手工业者:最底层的小资产阶级或中上层的(半)无产阶级,随时可能滑落为无产阶级。在这个矩阵里,算两种无产者,即重复输出单调劳力(煎饼)和重复输出陌生人情(说笑)的杂糅。不说笑的煎饼摊生意不会太好

欲望:a(=surplus剩余) && object

欲望的”对象成因”object-cause,让你觉得把它去掉就可以获得完满/最美好的东西,然而这个完满/美好是a制造出来的一个效果

拉康的幻想公式$◇a:$笛卡尔式的主体logito,”我思”。a小他者,笛卡尔的”我在”ego sum,一般人眼中是某种幻想,有各式各样的,一开始是自我镜像,还有所爱的人、排斥对象

幻想公式,要定义主体的自我认同,必须通过一个异质性的他者,而且这个他者是这个主体意识形态/符号学缝合前的他自己,所有的主体必须进入符号学秩序,在进入符号学秩序被阉割的一瞬间丢失了他的存在的根基,丢失的一块就是小客体,主体会围绕小客体建构幻想

$:barred subject,Capital,Money
笛卡尔式的主体是虚无,因为他是个纯观察者pure observor,自我没有身体化,我思就等于松果腺,前现代思维:拟物主义。观念论哲学里,字体作为虚无的阿基米德点
康德那里的阿基米德点叫做先验统觉,发现人类有一种魔鬼一样作恶的能力(反对普遍原理)是无法解释的,特殊(病理学的)VS普遍(康德站在普遍性,先验演绎),资产阶级所有权
黑格尔式的主体也有一个无法消化:世界之夜(尚未存在于世界),主体性内在是很混乱的,绝对的否定性。感性:纯有=无,知性:否定性力量,理性:这种否定性力量不是主体的力量,是实体的自我否定,$◇A(换成了大他者),这个结构会导致癔症

佛洛依德: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三元结构。$◇a的$主体不对应意识,对应于无意识(logito我思,powerful),主体是个背景性的东西。并不是符号化、图形化的意识本身,而是否定性的能力。意识是无意识的debugger(语言,内听觉思考),无意识自己也有一套语言(书写思考,一般是藏着不显现的),这两套语言之间是有摩擦和冲突的。前意识就是无意识把意识赶出来时过的那道审查之门(两种语言博弈出来的结果),过了门后debug的过程就是你的意识,把不一致性拿出来,作为矛盾推动你去改变/改造外部世界,为了解决这些不一致性,所以要把东西涌现出来到一个平台。我们所谓的意思就是无意识在不停的报错,报错出来的那些错误表就是意识,潜意识就是无意识里能正常跑的那部分,快要出问题的时候划出来的就是我们的意识,这个过程是有审查机制的,机制有两种语言参与其中(无意识语言占主导)。无意识这套系统不停跑(甚至帮你构建整个世界,意识不到的帮你构建),这道审查之门孔的形状就是小客体a,这个孔的通道还是双向通道,你意识察觉debugger结束后make sense理解的结果还会回到无意识的,在通过无意识的语言(或大他者的语言)的筛选,再回来,不断往返重复的过程

你为什么会入睡,意识回归的信息越来越少了,这个循环从闸门的左右两边慢慢往一边移,移动到最(左)边的时候就入睡了。入睡之后,前意识和意识之间的闸门会不停的进行修补和调整闸门的形状,然后这时就会做梦,因为必须有东西不停通过闸门才能把闸门的形状改变,冲掉(左边,无意识这边的)一些禁忌、阻碍改变闸门的形状。梦境的作用就是调整闸门的大小和形状。小客体就是这个闸门本身,刚刚好可以通过这个东西。小客体一般就是意识允许他涌现出来,正好可以堵住这个闸门,塞住后其他东西就进不到你的意识了,你会觉得你的注意力全被她占住了,正好处在这个临界状态,她的轮廓正好就是这个审查系统的轮廓,她可以把这个审查系统轮廓显现出来,然后就通过这个小客体的轮廓就可以感受到整个世界束缚你的内在力量的形状。当你爱上一个人/崇尚信仰某种真理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个小客体会把一个神秘的轮廓给你显现出来,会觉得那个女孩周身有一圈金边的感觉,因为她的存在和意识的轮廓/符号学审查机制允许通过的缺口的轮廓差不多是一样的,初见时觉得稀松平常,睡两觉后,闸门(神经元构建,活的)会调整/被引导成那个样子,然后这个女孩就正好顶在这边。有三个意识结构,意识结构里有个审查机制,这个审查机制正好被某个客体的符号学轮廓所嵌入,那它就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化特征出来(佛洛依德本人应该是没有对这个东西进行反思的,这是通过一种佛洛依德主义的方法去理解)

到拉康这里(黑格尔主义者),a=redoubled A/(大他者上的裂缝),大他者不一致性的加倍。A/在早期拉康就是a,晚期是a piece of real一小片实在,not yet,a hole of the real(符号系统的漏洞/不一致性,天下乱象的总和,the real=the chaos分散的混乱),代表和实在界的一种创伤性的遭遇,这种遭遇太痛苦了,来不及将它幻想化。$◇a的◇就是幻想,一般说的小客体就是透过这个幻想看到的它,a实际是不存在的,非实体性存在。这个加倍就是A/的主体化=a

5、6岁的小孩一开始都在◇幻想(奥特曼)里面,◇后面的a就是自己的身体轮廓。15、6岁少年时,能感受到大他者的不一致性产生后$A/(直面),身边的秩序不对了(自己的发展受到束缚),很快会被缝合变成$◇a,这个a就是爱人,◇就是爱情了。产生爱情是一种自我防御的机制。利用这个自恋结构(嵌套到$A/)把大他者的不一致性加倍了,所以大他者的不一致性就是他自己的不一致性,A/缺的是我的身体/欲望,大他者为什么不一致?是因为我叛逆、我不认同它、我不爱它、不欲望它,我和乖孩子不一样(爱这个世界),所以潜意识会觉得这个世界缺的是我们对它的认同,因为他不知道其他答案,所以他会用孩时的结构,那么我身体性欲望的标的是什么?性化秩序-》是我爱的人,短路后变为身体接触欲望(早恋)

主体直接把大他者的不一致性认同为我自己的不一致性,就是癔症。如果把我内在的不一致性强行认为是大他者的不一致性,这个就是癔症的反面(精神病),整个世界是绕着自己转的

【一小时哲学】什么是小客体(petit-objet a)?

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不包括时间,时间被换成了天命)为什么没写完?

齐泽克《敏感的主体》:语言学转向,背叛了自己在《存在与时间》里获得的最极端的革命性

  • 第一部分
    • 卷1: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此在”的存在(获得存在论的基本术语/套路)
    • 卷2:存在论的基础上,分析此在的存在(用这个套路进一步分析主体性的存在)
    • 卷3:从个体的向死而生(本真的存在),走向群体(民族)的天命(本真的存在)(重复英雄个体的向死而生,聆受某种存在之天命)
  • 第二部分:
    • 时间样态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
    • 时间样态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 时间作为存在论问题的先验视域(操作系统的版本更新史)
      • 亚里士多德式的
      • 海德格尔:绽出的时间样态

本真的个体,本身应该变为历史性的创造力,创造力对应在观念论哲学里是先验想象力(头脑里的语词/符号是可以图像化的)

快入睡时,内视觉的的抑制神经/审查机制比较弱的时,你说”马”,会浮现马的形象,这时就不是先验想象力,想象力变为经验性的,经验图像

齐泽克认为,海德格尔缺失的是讨论,本真与先验现象力之间的关系。本真的个体就是要做出抉择,真正本真的应该是创造新选项,突破环境,回溯性地把原本不存在的选项变为必然的选项(不仅仅是并列的选项),这种能力就叫先验想象力

从已有的既定选项中选,是海德格尔批判的,消费主义美式”自由”。掀翻选项,自己通过主体性的姿态/立场,主体(此在)的极度内在&&时间的未来中绽放,结果好像本来就有(回溯性地篡改历史),本体论上的事件,创造之力。齐泽克认为海德格尔不敢面对它。先验想象力是康德的主体,海德格尔在研究康德时,是完全视而不见的(主体的内在性=时间绽放的未来,认为太主观主义/主体主义了)。在齐泽克看来,先验想象力的维度缺失,导致海德格尔变为了纳粹,对于群体的本真性 -》向古代”智慧复兴”/反技术主义/反现代性,如果海德格尔有先验想象力,他就能导向共产主义,意味着群体的本真性 -》面向未来的想象力(既定选项中不可能的革命范式=推翻资本主义,结束阶级社会)

主体通过自己的内在的超越性,能够为历史提供答案,这种能力被海德格尔遮蔽/躲避了,怂了,不敢去想象集体的先验想象力=(那个时代)列宁的国家革命说

齐泽克认为《存在与时间》(时间样态本真的变化)有点类似柏拉图《巴门尼德斯篇》中提出的激进的立场:ontological horizon本体论视域(操作系统版本可以互相搭配)。晚年柏拉图又怂了,变成了神秘主义者。海德格尔也一样,最后他的主体就变为了接受者

纳粹的意识形态,就是怂了,面对capitalism不敢硬刚,回归到前现代的本真状态。现代会把握成扰乱本真状态的一种剩余。辩证法:本真状态是一个效果,必须在被打破的时候才会被显现的幻觉。前现代本真状态其实根本不存在,真回到那个状态会认为是凡俗,正是现代的过度自由、否定性的剩余,现代人不敢面对它,怂了,形成的效果:还有一个地方可以逃避,这个剩余本身具有的致命的压力,使得这个本真状态看上去有很强大的力量。海式的存在主义,不是人道主义,是一种怂了的所谓理想,走向极右翼,纳粹主义,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精致化

以海解马,此人必右无疑,在最后关头一定会捅自己人一大刀,换取他在符号系统中的高官厚禄

德里达(左翼自由主义者),解析海德格尔,把他的思想解构为极右翼的天主教思想。不过他们惺惺相惜,都通过某种花招去追求超语言(背后就是极右翼的意识形态)

康德的核心谬误与黑格尔的救赎

先验想象力vs知性分析力

康德的核心错误,海德格尔批判:康德的”先验想象力”,堕入一个二元对立:实体VS主体/永恒VS瞬间。海德格尔看为是先验自发性。自发性可以进一步导向自由,先验自由可以导向主体性,可以导向”此在”(海德格尔的主体),在海德格尔这里,主体性是自由的,它具有存在论效力的,自己可以涌现出这个世界不可以束缚的那种新的存在

在康德那里,先验现象力。例如一个红苹果,成为意识里的一个对象,经历了几个步骤

  • 感性的多样性(红的、圆的、冷的、香的、甜的…)向我涌现(无条件)
  • 先验想象力把这些多样性拼起来整合/综合成一个整体(image整合的图像,不仅仅视觉,各种感性的感觉都统一在一个image中)
    • 先验想象力的地位在康德那里是矛盾的,是个迷
    • 1(右)、先验逻辑:先验想象力的操作是一个盲目的,但不可或缺的灵魂(心灵)的功能。几乎无意识的起作用。先验想象力的综合被还原为一种概念是知性的功能,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它赋予知觉
    • 2(左)、先验想象力的综合是第二步,但它没有给出任何知觉,是一种纯粹的综合,是各种概念给予了这一纯粹综合以统一性(Unity),这些概念来自知性
    • 康德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认为先验想象力,仅仅是把image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外部轮廓,是这些感性属性的公共边界
      • 事物难以自己形成这些公共边界。康德的语境中,感性”世界”要素都是杂乱的。物
      • 知觉不应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生成公共边界。心
      • 原因是康德区分了两种边界:公共边界(外在边界) -》需要先验想象力综合 && 私人边界(内在的边界)(不同的感性属性之间的差异) -》无条件存在/原始条件。因为康德赞成先验谓词理论(不同种属性之间是天然的互相区分)。不同种类的感觉要素是颗粒一样的,康德是个感觉要素的原子论者(奴隶主理论),这些原子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像,是感知图像的原子拼合论者
  • 知性用范畴统摄,注册上述整体(对象化,概念性的对象:”一个苹果”)

黑格尔如何克服先验想象力的二律背反:把不同感知要素综合的力量就是知性的分解/分析的力量 《- 结果

他的基础是推翻感知图像的原子拼合论。代之以知性对于实体整体的拆分论。即康德理解的实体世界是一个个各种这些小原子很混乱,mixture of atoms。黑格尔意义上的实体是,有一条边界贯穿它,这条边界叫做主体,,边界下面条分缕析好的是主体的精神世界(意识/知觉),上面是外在的”实体”。这3个合起来是黑格尔意义上的实体,像一个碎纸机。中间的横杠就是主体的能力,一个核心能力就是知性的分析/分解能力

康德不够唯物主义,预设了物质自己分好了,把自己分成感觉原子(唯心主义),这是不可能的,把感觉的分类学无条件(预先)赋予了实体 -》形而上学假设。黑格尔比康德更康德,因为他把这种形而上学假设从实体里驱逐出去了,他说外在的实体先不要预设是分类好的,只能通过主体性来分类,类似用绞肉机将他们从不同的筛子里分类,绝对精神就像是这个绞肉机的把手在不停摇动。所以康德的实体的图像是黑格尔派生出来的,不需要先验想象力来综合事物,事物本无边界,边界是你主体的那个网(漏筛)绞出来的。所以不需要把感觉的原子拼合起来,你要做的是知觉在分解的时候不要分的太细,会把同一性分解掉。把这些要素整合起来的是一种缺失,是一种共同的缺失,缺一个全能在场的,你的红不是全能的红,只能作为一个苹果的红

黑格尔那边,要实现一个对象的统一性,要做的是一种否定性的行为:不要分的太细!你看到苹果就把它当个苹果,不要分出红色、甜、圆形、冷…这里任何一个要素太凸显了,很自然的被知性给分解开,就会消解他的统一性,unity就会被消解掉。我完全不主动分解这个世界,只让这个世界的边界自我显现,那就实现了黑格尔意义上的绝对精神。主体对于世界的分解分析,是世界自己在分解自己。在黑格尔看来,这种三分状态,上面是虚无,下面是有。主体/精神/意识领域和外面的实体/物质这种三分关系,是世界自己在绞自己,现象/意识 -》 主体 -》物质/本质。这个世界不停的把自己区分为一个自我认识的一个主体,和一个自在存在的实体,和一个为我存在的意识世界/精神世界。天地三分为物、我、心,所以黑格尔告诉你,要获得先验想象力,只要少一点知性的分析,知性的分解能力是实体的自我显现。意识/主体归根结底是实体自我显现,自我分解的一个临时中介,但时主体的自由在于可以halt it,他可以停止这种消解作用,还可以回过头强行把分开的东西拼起来

书写文字的本质,就是用笔画把纸(意义的空白场域)分开来,获得差异,再用更多的笔画把这些边界拼起来。其实文字书写的本质,和世界向我们显现,我们获得对他的认知是同一个过程,只不过我们做的太多了,已经忘掉了是这么个把戏。我们写的每个符号同时是分,也是合。黑格尔的哲学中,先验想象力就是主体的自由,既是实体本身的(大全/总体),也是主体的(剩余/部分);就是主体的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就是让事物自己分解自己,但是及时叫停,好的分析能力就是好的综合能力,知道什么时候到一个统一体该他登场了

黑格尔的哲学就是对康德的原则的进一步坚持,在康德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论。黑格尔知道通过分解可以实现最后最彻底的综合,所以在康德那里还能看到形而上学的残余,在黑格尔那里是完结了,形而上学被彻底分解了。所以黑格尔的所谓形而上学集大成者不是说他是个客观唯心主义,构造了一个精神世界,所有实在都是建构在精神世界里的。不是的,黑格尔那边,精神世界所站的位置,心/意识和主体性站的位置,只是个界面,实体本身只是通过这个界面而已,所以黑格尔是个很唯物主义的哲学家,不是唯心主义者,虽然叫观念论者,但是这个观念不是那个心/意识,而是一种描述宇宙本体论的一个机制

评论:想请教一下 康德认为感知世界是原子状天然互相区分的 这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预设 那黑格尔的认为感觉世界是一个整体为什么不是形而上学的预设呢?
UP:事实上分裂比整体具有优先性,一开始都是散的,是巴迪欧意义上的,无法被计数的多,uncountable many,即一开始也是多,但是这些多,并不是多个entities,而是不可数的自我划分的边界,此处你可以联想到德勒兹的本体论,解域化和界域化的最小差异本身。只是后来我们回溯性地建构一个所谓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使得逻辑表述得以可能而不得不后来假设出来的。黑格尔是清醒地预设,也就是清醒地知道这是一个(马克思意义上的)客观上必要的概念性假设

【一小时哲学】康德的核心谬误与黑格尔的救赎——先验想象力vs知性分析力 【DOTA里的哲学】康德的先验想象力vs黑格尔的知性分析力

尤丽狄斯(奥菲欧的妻子)之死

正题:奥菲欧爱自己,他的倒错(正常:获得创造力时会损失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初级倒错:只要我牺牲了最有价值的东西,我就能获得创造力),牺牲了尤丽狄斯

(齐泽克)反题:尤丽狄斯爱奥菲欧,主动牺牲自己,目的想成全奥菲欧在一种丧妻之痛中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她是倒错的

伪合题:两人都是倒错的,都是自恋的(负罪式自恋,自毁式自恋)

合题:(冥王复活了尤莉迪丝,却提出了一个荒谬的要求)奥菲欧爱自己,他的倒错,牺牲了尤丽狄斯

奥菲欧创作了一首乐曲,虚构了冥王和冥王的要求(不要回头看她,不要太爱她,否则就会失去她),使得自己变成一个牺牲妻子的自恋狂,把妻子的死彻底归咎在自己身上

回头:1、爱妻子,2、爱艺术 -》爱自己

真相:冥王、回头不存在,尤丽狄斯没有复活。出于自责,出于痛苦致幻。爱人死的时候,一定认为自己有罪,认为爱人是自己杀死的。负罪感的投射。这种自恋,倒错,虚假的牺牲都是出于负罪感虚构出来的

真正的(最完美)倒错:把负罪感,自己的罪虚构出来,牺牲了自我清白让自己负上符号性的债,期以挽回某个心爱的东西

现实:尤丽狄斯的死/活与自己毫无相关 -》拉康意义上,性关系是不可能的

评论区:路径依赖算不算合倒错?
UP:要看有没有伦理和爱欲的维度在路径里。如果没有,那只是单纯的self-loop带来快感,那就是死亡驱力

  • 过康德之桥
    • 康德的核心精神就是谦抑,有一种谦抑中有追求(不是被害妄想或那种全能幻想)
      1. 哲学思考不能停留在一个前康德/前批判哲学的位置
      2. 了解康德的不足
      3. 了解康德被误解的地方
  • 过黑格尔之路
    • 剧情过完,只能重复刷副本

前康德的位置:
天真的本体论,日常生活中向我显现的这些对象,就是实在的、真实的本体。另一种天真的本体论,学术权威告诉我,真实存在的对象就是本体(科学实在论)。这种天真的本体论在当时,会导致理性主义(可以从世界中获得可靠的因果性的基础)VS经验主义(休谟的怀疑论:只能把握接续性,不能把握因果性)的对立。科学发展时需要的两种对知识的合法性进行辩护的策略。康德的立场会告诉你,日常生活中向我显现的东西,具体对象或抽象对象(杯子、以太、燃素、原子…),都已经被这个先验想象力所综合了,已经沾染了主体性的那个因素,不存在一种尚未被综合的、有待综合的实体(不能显现,或哲学上无意义)。康德把这种东西叫物自体Thing-in-itself,自在之物,在他自己里面的那个东西,或叫做本体的维度。这个维度讨论它是没有意义的,不会被我的意识所干涉的东西,你碰不到,他就是世界背后的那个本体性的那个维度,本体性的维度你去感受他,这是非法操作

为什么人类不能感受到自在之物,把握一个本体的维度:
其实有东西知道,比如上帝知道,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之后,叫做无上的理智直观,这个理智直观是上帝独有的,可以洞察本体/物自体。康德告诉你,但是人类不能有,因为有这个后,首先包含对于自己身体、我的行为意义、我的思想、我的感知,人类全知了,知道这个后你就立即知道,我必然要怎么做、必须怎么做、不得不这么做,知道这些东西后你反而是毫无自由的

康德意义上人的自由,是现象层面与本体层面中间的沟壑,人的自由来自于他的无知,对这个本体世界的无知,否则就剧透了。人类如果拥有了全知,就会变为puppet上帝的玩偶。所以人只能获得部分知识,因为这个沟壑保证了人的自由,这是康德主义保守的一种姿态,一定要keep the gap,如果你cancel the gap就没有意义了,你的伦理实践就没有价值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己去创造一种可能性,就是伦理价值)

光好像总是在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介质里能预先找到最短路径,这个结果是因为光线是数学上拟制出来的,是一个数学构造,不存在光线的问题,存在的是一个波阵列

康德的问题就是把现象和本体两个领域都看成是一个封闭的领域,而没有看到中间的沟壑是可以向这两个方向渗透的。这条界限是本体自身的界限,在黑格尔那边,这两个东西合在一起就是本体,然后本体的所有主动性、本体自己的那种创造力就在于主体的自由本身。按这个讲,反过来主体才是自由的,只有主体才是自由的,本体不是自由的,现象层面也不是自由的,只有中间的主体,只有意识,只有人是自由的。真个宇宙把所有的砝码全都押在你的身上,押在你这个意识主体,能够去调整整个世界秩序向更好的方向去发展,本体是你的爹,现象是你的妈,他们把所有力量都汇聚到你身上,你是全村最后的希望

康德的不足:很致命,先验想象力。先验想象力的综合把事物给打包起来,一个东西要向你显现,他已经是被先验想象力综合过的,这种综合活动是无条件施加的。不存在前综合的内容向意识显现,不能进入你的认识层面,对你是毫无意义的,在康德的哲学里讨论他都是非法的,违背了康德的公理预设,讨论他就是形而上学,就是理智直观(假装自己有上帝视角),你讨论前综合的内容(物自体、本体)那就是在骗人/耍花招,没有科学的严谨性

康德的错误就在于,他的先验想象力仅仅是综合活动,这种先验想象力是第一步的。康德认为这种soul灵魂/(意识)的功能是无意识的,他都不是意识,这个是第一步的。当然他在讨论先验想象力时是错漏百出、互相自我矛盾的。他忽略了更原初的一个行为,不是综合,不是拼起来而是分解。康德:1、综合,2、分析(知性范畴)。即先打包好了,来进入我的知性里面,用分类学按模块分分好,综合是具有优先性的。其实康德就预设了一个非法的一个0维度,0、multitude多样性,因为只有多样性才有必要被综合,所以康德预设了一个无条件的multitude ,有内在差异的前综合的本体,这个是康德自己反康德(违背自己),他把综合摆有优先性,必然要前面多给一个多样性,这个多样性是一个内在有差异的multitude:杂多。所以他的先验想象力其实想象的不是一个整体,会引导你去想象一个杂多,一个内在差异已经存在的一个前综合的本体。他假模假样把综合行为看成优先的,实际上导致一个结果实际是分析/拆分下来的那些杂多反而是更优先的,但这种行为在他自己的哲学里是非法操作,但他必须把他写下来

为什么康德要把综合放在优先?实际是他的伦理精神导致的,康德的伦理学就是一个追求完满(the whole of the Reason(大写R,世界秩序、现代西方文人追求的真理、一个充沛的/活的/非常有生机的一个大他者))的过程,把path logical的东西拼成一个universe的东西/普遍性的东西,追求完满,追求普遍性。所以主导他思想的思维方式就是把一些分散的、离散的、出问题的东西,拼成一个完整的。追求完满就导致他在《纯粹理性批判》里把先验想象力看成一种综合能力,先看成一种无条件的拼合获得整全的能力,后面才有知性/意识/categories进行分析分解,拆分成不同属性,但是这种优先反而预设了一个多样性的内在有差异的实体,他必然导出这个结果,否则你综合什么?有必要综合他么?黑格尔就是反过来,分析具有优先性,综合是第二步的,有一个更本源的活动,就是这个多样性本身是通过人的知性把它分出来的,这是一种本体性的力量,主体的本体性力量,主体参与这个世界的涌现。在黑格尔这边,这种分析活动叫世界之夜,主体参与创世过程的一个本体性的事件

康德无法思考这些,哲学家犯错误一般是因为怂了,康德不敢这么说,我只是追求完满而已。完满是我爹,大他者是我爹,我哪敢参与了他的涌现,康德不敢的。这就是康德哲学的不足,在伦理层面想追求一种完满,在先验逻辑(事物涌现的逻辑学层面)这里就失败了

康德被误解的地方:对他的唯物主义误解,也是列宁式的误解

  • 认为康德有一个唯物主义残余,康德的”物自体”(前综合的东西)是一个唯物主义残余。这其实是个唯心主义的残余,不够唯物主义,康德设想有一个超越性的存在
  • 列宁:唯物主义 -》有东西不能被理性认识/完全消解/解释,必须靠”实践”来对付。唯心主义:反过来所有东西可以被理性认识、消解、解释,所有一切都是有一种规则在那边的。动力学崇高
  • 齐泽克:唯心主义的内在僵局是动力学意义上的(第一推动力),必须预设第一推动力,exterior beyond some exterior beyond外部的超越性作为第一推动力去推动整个矛盾运行的话,就是唯心主义,edios,idea,the idea of the Reason。Logos,有一种外部超越性在强行介入到这个世界的运行,使得它有序也好、无序也好,这个是唯心主义
    • 不能被理性认识完全消解,很容易变为唯心主义,因为他背后设定了一种看不见道不明的东西,这样就背叛了实践哲学,总要祈求背后一个神一般的,一种外部超越性强行介入世界,然后把它的秩序强加到这个世界里去
  • 齐泽克: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矛盾不是一个这个世界和外部的超越性之间的矛盾,唯物主义认为主要矛盾是世界和他自己的矛盾,这种叫做数学意义上的矛盾/崇高:自己出问题
    • 康德那边,数学矛盾就是,一个基本矛盾:世界是无限的,但是参与在其中的主体是有限的,无限的世界和有限的主体之间总会有一个gap,这gap就是freedom自由,这个gap就是实践,这两个之间总会有矛盾。康德的(形而上学的)二律背反:世界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种矛盾其实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矛盾,不设立一个外部的超越性强行把它的秩序灌输到这个世界本身(幻想大他者存在),真正存在的就是世界本身和主体,主体始终被他的有限性所束缚,但是主体的实践和自由就是不停的去超越,克服自己的有限性,这种姿态是一种唯物主义姿态。this gap is cordon matter,那个限制你束缚你,让你没有办法直接成为无限(变理智直观),无法获得上帝视角、无法一下子把所有问题解决掉的那个gap,这个阻碍就是物质,齐泽克认为真正的物质应该是这种,一种否定性的物质,一种自由的反面。那个gap既是自由,也是这个物质,通过实践,你的自由可以去改变物质世界,让这个世界的无限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你有限的个体上面,你就可以改变整个人类历史
  • 费希特那边用self-position自我布置代替了物自体,这个事件只不过自己在布置他自己,所以不需要物自体这个多余的东西了。黑格尔那边直接用辩证法把所有东西都消解掉了
  • 所以康德的物自体,是唯心主义的残余,幻想某种外部超越性的唯心主义。康德的唯物主义精神,在于有限性,人的有限性(无法获得理智直观,需要道德实践去趋向那个完满),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康德时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者是要去实践的,不是去求取那个超越性的东西,再给你所作所为去做辩护
    • 假的唯物主义者,言必称”实践”,言必称”物质”,实际上是对于学术权威/权利/金钱的卑躬屈膝,这些都是唯心主义者,都预设一个超越性的实体,这个超越性实体可以解决他人生的一切问题,他情绪的沮丧、不如意、贫困、性压抑…,太多这种酸臭文人

第一步得有接受现实的谦抑,承认自己的有限性,这个有限性是很强的,非常强的力量。不要总是崇拜无限的东西,有限性是可以给无限性切开口子的,还能缝起来。有限性才是真正的力量,恪守自己的有限性是非常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否定性,主体特有的否定性,主体的自由。这个东西力量太强,会导致现代性危机,不是技术无限扩展的危机,是人性当中这种有限性。他可以给无限取子集,取到的子集也是无限的,他能给无限取一个无限的子集,又是人类的意识领域,里面的丰富性也是无限绵密的,人工智能做不到的,无法模拟这种人类特有的有限性。海德格尔哲学其实都是围绕这个有限性dasein,此在,此在这种有限存在,再次存在,这个很强,甚至可以说是现代权利和资本主义控制掌握整个世界的一个来源,玩着这套符号系统的游戏,围绕这个finite

民哲就是因为盲目崇拜无限的东西,高大上,逼格越高越好,越beyond越好。谦抑,收缩这种能力是一种更深沉的狂热,民哲不是因为他疯狂,而是因为他不够疯狂,总幻想一个超越性的实在/真理,给他们各种好处,他佣附于它,依附于这些东西。没有意识到,他自己拥有一个非常强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有限性。时间就是通过有限性,一种向内收缩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世界上所有东西都不存在,上帝(至高实体)都没有这种收缩的力量,只有主体是具有这种收缩的力量。就是可以从无边无际的广大荒漠中急速地收缩,同时获得他的边界,有限性意味着他能划定边界,能划定边界意味着他有创造实体的能力,创造实体的能力并不是无限、大而无用、虚无缥缈,是要能划定边界,设定界限,这才是非常厉害的

时间的诞生

康德:先验想象力(最厉害,无条件、最原初的) -》综合 黑格尔:知性(最厉害) —》分析。黑格尔三段论:感性-知性-理性(其中知性才是最强的)

整体与部分的矛盾是很重要的,在观念论和整个德国哲学史的重要论题。庸俗化理解就是集体与个人,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这些都是政治问题,不是本体论问题

整体化(先验想象力:把杂乱拼合成一个整体)与部分化(知性的分析:把一个整体暴力的分解dismember变为部分,用词杀掉物:在他有机的整体里,把他拿出来到一个符号系统里,孤立无援,他就失去他调动现实生命力的那种能力)

一个人一开始体验的整个世界:

  • 康德:differentiated multitude,一个已经self differentiated自我差异化了的杂多
    • 本体论:杂多是原初的
    • 先验想象力:整合了杂多,得到整体
    • 知性:分析了整体,得到部分
  • 黑格尔:it’s a whole,是一个整全。知性参与了世界的开辟,参与了世界的自我差异化(分成了实体和主体两个维度,实际是实体的自我二分)
    • 物理学最后告诉我们一个无差异的世界:一锅光量子/基本粒子粥,这个差异是后来大爆炸什么的才生成的
    • 知性参与这个世界的开辟的那个神秘主义体验,叫做世界之夜,the night of the world,《耶拿哲学》
    • 齐泽克认为,黑格尔的非理性的世界之夜,在其本体论里是原初事件,这个夜晚就是知性参与世界的开辟,在黑蒙蒙的世界里面,人的知性肢解了一个前本体论的世界,创造出了无数的差异。即在黑格尔看来,康德一开始体验的self differentiated是人的知性所派生的
    • 世界被X派生,谁介入了这个力量?谁在参与这个派生过程?这种否定性的力量是谁?黑格尔认为这个力量是主体,马克思认为是无产阶级的劳动过程中的一些否定性的意志,是人类的劳动
    • 本体论:整体是原初的,动物的意识(被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定律所支配的)(猿猴/未符号化的婴儿)所体验的世界。//海德格尔:没错,动物是没有有限性这个维度的
    • 知性:肢解了整体,得到混乱的杂多(主体参与实体之中开辟出的,知性的力量是你作为一个本体性(本体论意义上的/前海德格尔语境用,本体论=存在论)的存在一定有的,自由的力量)
      • 海德格尔认为康德错失的一个维度,没有把握到先验想象力首先是一种分解/开辟能力,一种产生差异的能力
    • 知性(的想象力):拼合了杂多(bombarded狂轰滥炸的),得到对象,形成符号学的有序的”整体”。在黑格尔那边,知性的分解能力就等于想象力,想象力不仅仅是一种拼合能力,也是一种分解能力
      • (有机的整体 -世界之夜-》)混乱的杂多 -》有序的整合,其实就是野人/动物(盲目地受各种混乱的杂多支配) -》人类(受符号学秩序的支配)
      • 一般的哲学/人类学:慢慢学会了语言/符号,是一种进步的过程,中间没有断裂,特别在资产阶级的人类学中
      • 其实中间有一个被压抑、被主导的意识形态遮蔽的东西,在齐泽克《敏感的主体》中叫做Madness疯狂,这就是世界之夜的另一个维度(从杂多中收缩回虚无,把杂多都抹平了、廓清了),这个收缩能力就是野人怎么变成文明人的,实际上这2个过程(肢解,收缩)是1个过程,一次性搞定的。第二个功能的能力是动物没有的,叫做哲学意义上的疯狂
      • 杂多不停的狂轰乱炸这个小朋友,让他苦,所以小朋友进入符号学秩序,第一步就是收缩,拼命的收缩,这种疯狂是理智开始的起点,必须要收缩。哲学史上;笛卡尔的怀疑论,收缩运动,万一一切都是假的怎么办?他赶紧收缩到他的cogito我思里去
        • 在谢林的《世界时代》认为,这个收缩运动,这个疯狂是上帝开辟宇宙的动力
      • 没有这个能力,你身上皮肤的感觉会把你活生生痒死,失去这种能力/这些能力在局部失守-》性欲(一种局部的理智,这种理智向杂多敞开,不收缩)。如果你没有这种廓清的能力,浑身上下感觉器官这么多,外部接口这么多,涌进来的信息就把你暴毙而亡了,而且不仅外部接口,内在神经元相互之间不停传递,无数的信息一个个都要符号化么?符号系统来不及,只有廓清了、抹平了、收缩了,这时人才获得了一个符号学的世界(拉康的象征界),语词支配的世界。所有bombarded multitude里,人类/意识给予内听觉中的某一种(一个子集,父亲的声音the laws of the father,禁令/廓清的声音,一种外部干涉)特定感觉以优先性,它能和你神经系统里内部创造的一些声音重合出来变为一种父亲的语音,这个语音在小孩调用这些语音的时候可以给自己获得安定感。孩子进入符号学秩序后发现,虽然父亲的语音有一种禁令的作用,不允许你冲动得到满足,把你压抑,但同时你也获得了某种自由,不在be bombarded,通过父亲的声音,人一步一步进入符号学的秩序,人就通过学习就有好多好多的符号
        • 符号界:从此之后,我不再是个硬件维修工了,我有了一个控制面板。通过这个符号,说声”我”,这个声音就像一个内在指令一样,控制面板上的一个按钮,一按,整个身体里的好几种东西(轮廓感、道德感)就被动员起来了,还包括内视觉(自我形象),打包了,是个package/复杂的复合函数
        • 比如你的右脚第四个脚趾,你如果不用符号去唤醒他的话,你的意识很难聚焦到他上面,除非他疼,他对你来说就是nothing无,这时符号就有一种唤起表征的一种能力
        • 符号symbol与图式的差别,康德那边,符号是唤起的能力,图式是无法唤起的。不过一般会把schema图式也包含在symbolic world里面,在拉康那边,图式本身也是受discourse语言/话语的支配的

Madness疯狂,精神病人收缩回自己的世界,我们正常人其实也是精神病人,只不过恰好收缩回的那个世界,他在很多复合函数的调用上,大家分享了同一套符号学指令,大家分享了同一套文明社会,大家都是相似版本的自己的世界。这些世界的建构,版本的差异其实都是社会语言学带来的,小朋友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发育都是受这些外部刺激的影响(人类主导性的刺激就是内听觉),大脑里和大脑发育协同装载的一个软件,就是社会语言,家庭/社群里用的语言discourse,这个语言决定了你装的第一人称主观世界的那个版本是怎么样的。精神病人这个语言没装好,出错了(相对于公共版本出错了,但他自己也能运行),只是和大多数人用的版本不一样

通过收缩运动,人类进入符号学秩序,然后在符号学秩序的干涉下,我们才能获得一个有序的整全(通过符号学的缝合)

why there is time but not no time,为什么有时间?世界之夜杂多不停的bombarded,但是这个过程中你不是被动的,这些multitude是主体(神经系统)主动切割下来的,把切下来的内容称为apprehension领会,这些杂多内容就是预处理,已经进入你的第一人称主体世界了,这些预处理的杂多内容太多了,你的意识来不及处理,意识就是这种”来不及”,这些领会内容(前意识)涌到你的主体视域里去,太多了必须要进一步自己区分。所谓主体是杂多互相之前瞧出来的,各种杂多(声音、语言、触觉、各种信息)相互之间达成协议,选举出内听觉/语音符号系统来做大哥/话事人,其实是自己在区分,这个过程中所谓意识就是一种紧急状态,大家推举出来的意识就是:快!调动身体处理我们的问题,把你选出来就是叫你干活的。本质上就是一种劳动,符号系统对于这个混乱的杂多的一个廓清就是内听觉的劳动,所以意识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意识来不及处理,不是预设一个时间线/框架,意识就是这些东西的自我处理,而且是这些东西实现了一种中心化的自我处理,中心化为语音符号系统,中心化自处理就是把语音系统提出来,让他成为一个老大,让其他杂多先不要在场,先滚,只让沉默在场,只让主体感受到一种沉默,一种线性的沉默的感觉,这个时候就给出了一种内时间意识。内时间意识首先是一种线性的、连续的沉默,只不过这时时间性不是特别强,这时是个场域,是个符号学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复合函数注册的一个账本,这个时候顶多是一种意识,他接下来的功能就是要成为时间意识或成为时间本身

这些multitude迫不及待地要出现,这种涌现就要分分次序了,意识在此时所做的所有统合,不是意识自己有一个外部的意识在统合,而是这种统合机制本身回溯性地建构了意识,这个统合过程就是意识产生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是个偏心的、有限的、屁股歪的过程,因为这个中心化过程只是multitude里各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在互相斗争,听觉获胜了,这种整合永远是符号系统自作主张,或永远从一个符号系统有限的基础上拟制出的一个整体,你整合出来的意识是在一个屁股歪(内听觉/符号系统)的一个基础上的。所以所有的综合必然是一个偏心的切割,他有他的整体,他从我的符号系统秩序的整体,我,来把握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当中就已经把很多利益舍弃掉了,各种各样的感觉就在这个整体里面被切割/牺牲掉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意识这个时候做出来的统合一定具有二分:1、尚未被符号化的,即multitude(但他已经在意识/主体世界里面的,只没有显现出来),这个是很多的。2、符号化操作,这个过程就是进行一个偏心的、有问题的、出于他私欲的综合,有一个被切割的、不完备的、缩小的一个whole整体,这个整体其实就是因为他已经符号化了,所以他不是一个apprehension领会,而是comprehension理解/把握,用符号学之手在把握/理解,和符号系统更有亲缘性的。你的眼睛和耳朵比较关系紧密,视觉信号一般不会屏蔽忽视的,comprehension里特别内视觉还构建了整个你身体的轮廓和世界轮廓,所以这个符号化操作就获得了一种和apprehension领会不同的另一种comprehension理解/把握,就是概念,这个显然是少的

这个在当下this,一个当下的感性、确定性里面,这种分裂不停的发生,所以因为符号化的操作,时间就来了。他来不及comperhend,永远来不及把握multitude(屁股歪),所以人的时间意识/内时间意识是一个资本主义机制,it’s a capitalist structure,大家都选了一个一般等价物:内听觉的语音符号,就是个capital,所有的经济过程,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这个东西来转译,然后大家都进入这个市场里去进行交换,去兑现自己的存在,但是总有一些是被牺牲的,是来不及/跑不赢通货膨胀/资本主义殖利率的,这个东西就是multitude的,和资本主义的结构很像,他总是会透支未来,永远来不及,所以他不停的透支未来,他包含一种压抑repression,会不停把那些剩余的东西给压抑,你等等,后面再出来。所以这个来不及处理apprehension,来不及处理丰富的杂多,这种时候就能让你感受到时间的存在,人会体验到时间,在这种差异中,这种差异就是时间性差异,万物要涌现,但是你的比意识结构更精致的符号学结构,understading categories/discourse语音性的、知性的范畴,他会迟滞你,来不及去处理。反过来,就是你在时间上就是这种”来不及”,你的自我意识就是这个产物,你的自我意识就是这些原初力量在推举个盟主出来,让discourse语音/话语成为一个盟主,那自我意识实际上就是这个盟主的一部分,所以我、I就是这种来不及,这种偏心。按道理意识结构不就应该处理我们所有的感性冲动,你就处理了视觉,听觉,就因为你面前有个美女,你就处理了这些么,为什么不处理其他东西?就是这样的,通过世界之夜,把这个意识场域给他廓清出来,结构出来的东西,把当下创生出来的,那个主导性的力量就是内听觉,他说了算,所以人总会来不及,他是偏心的,只会去处理和他更接近更相关、和他的符号学秩序更切近的那些语言、冲动、multitude的一部分,他总是partial。所以这个东西总是会慢,来不及,你总会感受到一种时间

什么时候感觉时间好慢,就是所有都不买单了,比如走上路,脚也累,头也疼,嘴也渴,手上拎个东西,这些感官multitude,本来被压迫的,不准出来,这时都要涌现了,所以度日如年,你的肌肉酸痛都说必须让我涌现,这时你的存在的那个密度,comprehension的密度大增,这时你感受时间的密度就大增,所以感受时间度秒如年,时间就变慢了。让你的符号学秩序所压抑的multitude涌现出来,这时符号秩序把它污蔑是一个chaos换乱,让他们出现,痛苦会让你时间变慢,因为他们出来的时候和符号秩序不搭,所以他们出来一般会带来痛苦,他被这个符号秩序所惩罚的,他们是失败的

时间变快,就是让符号学秩序空转,你只去取悦,或只满足你的内听觉、视觉及其他与这个符号之需亲近的感觉,比如你的性欲,是特定类型的触觉/运动觉欲望,性欲是被符号秩序严格所控制掌握的,这时不断满足这些东西,让他空转,其他感觉全部排除在外,不反思,任由这个东西牵着你控制,这样就是眨眼之间白驹过隙,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打游戏一天就没了,按部就班的任由上学、工作、旅行,时间一眨眼就过了

所以所谓时间,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感知、每一个当下、每一个自我意识、每一个符号学结构,他们都连在一起,而且永远会有这种二元化,这种二元化就是时间的来源,是因为已经进入主体,被符号系统压抑的、不让涌现的apprehension太多了。这些multitude是主体在生物学上生存所欠下的本体论/认识论债务,(是我在支撑你的存在,你这个意识要想清楚,你必须要让我显现,这个宇宙中的所有东西都有一个原初的欲望,想要显现在你的意识系统里),你主体生存的时候,你的整个身体都支撑你的存在,你都欠他的债,他必须在你的意识里涌现出来,他的存在只能是一种本体论的存在,比如你身体里某个器官,平时存在都压抑他的显现,实际是欠他的债,按道理主体/符号系统要还这个债,符号学系统出现时之所以能说服(海德格尔一直说的说服)这些本体性的力量,愿意变成虚无。所谓他能廓清整个场域,就是他说服他们,说服这些冲动、刺激,你暂时不要显现、涌现,你先成为虚无,就是因为他允诺终有一天我会让你们显现的,符号系统允诺了,所以大家才愿意把这个存在显现的权利让渡出来。但是你一天到晚不还,所以永远是欠债的状态,时间来源在基本层面是一种欠债/负债状态,他是一种duty,他是一种罪过,一种内疚。符号学的债是使得我们必须体验这个漫长的人生,因为我们本来答应所有本体性的力量让他们涌现,但是又不然他们涌现,而让一个符号系统优先的东西涌现,让我们概念框架去肢解他们、束缚他们、去压抑他们,所以我们的comprehension永远是慢于apprehension的

如果你是上帝,你的comprehension=apprehension,你的时间是一瞬间的,时间就不存在,你的体验是永恒的当下、永恒的瞬间。上帝不欠债,他要展现的本体性的世界,和他投射/去构建的现象的世界是一样的,这时就没有一个后面要赶上他的过程。所以假设有上帝的话,他是一种atemporal的存在,而人类是一种temporalized(时间化)的存在。时间不是一种客观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一种客观结构,他是个债务表,是一种存在论的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产物,这个是一般意义上的内时间。因为黑格尔哲学里的内时间和外部时间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就是时间,就是实体所存在的那个时间,因为实体本身是atemporal的,实体主体化的时间就是实体本身的时间,实体本身无时间可言,他的multitude多样性和他概念所创造出来符号学意义上的有序的统一体之间是没有差异的,他可以把所有杂多一下子全部注册到符号学的那种场域里面去了

Why there is time? Because there is not enough time!为什么有时间?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时间是一种辩证的存在。人在本体论上自我意识的涌现、整个符号学世界涌现和这个原初的(他其实也不是原初的)multitude之间有一个差异,所以这个差异就是纯的、可以内在把握的一种差异,所以这个时间是可以被体验的,因为这个multitude也是主体化的,符号学整体同样也是subjectivized主体化的,这两个同为subjectivized中间的差异就是时间。被知性所分解出来的多样性与概念体系所整合的有序整体之间的差异就是时间

经典的、不复杂的时间模型(海德格尔:绽出的一种时间性)

【一个半小时哲学】时间的诞生:什么是时间,时间从何而来,为什么有时间而非无时间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