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元禾璞华陈大同:我花了十年,证明投资半导体能赚钱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7479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5186字)

4小时前 元禾璞华陈大同:我花了十年,证明投资半导体能赚钱

累计斩获20余家IPO。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资界,作者:刘博。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我做了一辈子半导体。”

聊起过往职业生涯,坐在眼前的元禾璞华管理合伙人陈大同忍不住感慨。他是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77级学生,从大学时期就与芯片结下不解之缘。此后几十年间,陈大同无论创业还是转型做起投资都专注于半导体,见证这片江湖的浮浮沉沉。

早在二十多年前,陈大同就已经是一位成功的半导体创业者。他曾先后在硅谷和上海将两家半导体公司——豪威科技和展讯通信,带到纳斯达克上市。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陈大同意识到,国内并不缺半导体创业者,缺的是投半导体的VC。

2009年,陈大同毅然转型成立了华山资本。彼时国内半导体投资界如同一片荒漠。“2009年我参加清科年会,在年会上有人说,投资 中国的所有行业都能赚钱,除了半导体。我做了一辈子半导体,当时受到的刺激可想而知。”从2014年起,陈大同联合成立清芯华创(元禾璞华的前身),至今投资超过百家半导体企业。

花了十余年时间,陈大同验证了在中国投资半导体同样能赚钱——2020年,元禾璞华所管理的基金实现的投资收益近40亿元,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而在元禾璞华第三期人民币基金募资的过程之中,许多LP主动登门拜访,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们要在半导体行业布局。”这是以往前所未有过的景象。

三期基金首轮已关账,

LP主动上门:我们要投半导体

在陈大同的眼里,2020年是惊喜的一年。

去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波及全球各行各业,陈大同与团队最初判断自身投资业务的开展将会受限甚至停滞不前,对所投近百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忧心忡忡。“去年上半年我们各种担心,但到了下半年却是一下子柳暗花明。元禾璞华旗下基金的运作,包括所投企业的复苏情况,都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其中,最令人惊喜是三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进展。投资界了解到,元禾璞华第三期人民币基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募集,到了今年初已完成首轮的募集,比团队预期时间大大提前。

而首轮快速关账也加速了基金募集的整体进展,陈大同预计今年上半年就能完成总体30亿元规模的募资。“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三期基金首轮关账,恰恰说明我们此前的第一、二期人民币基金的管理业绩和口碑,得到了LP们的认可。”

这里有一组数据:元禾璞华一期基金整体IRR(内部收益率)近50%;二期基金由于投资时间比较短,所以目前的IRR更高。“随着时间周期变长,可能会把这个数值拉平,但我们相信一期和二期基金的IRR都能保持在40%以上。”陈大同补充说。

“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的二期基金是从2018年5月份开始投资,到现在还不到三年,投资期还没有结束,但DPI(现金回报率)已经达到40%多,相当于有近一半的现金已经返还给LP了。所以出资人对我们能够快速获取回报的印象也是特别深刻。”

回顾此次三期基金募资的过程,陈大同发现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首先,LP们对于半导体投资的认知得到了显著提升。“当初我们募二期人民币基金时,对于很多LP我们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去说服,让他们能够明白未来十年是半导体的爆发周期。”如今情况完全不同,许多LP甚至不等陈大同与团队开口,便主动登门拜访,直截了当表示“我们要布局半导体行业。”

相对应的是,这些LP群体对半导体行业了解得更加专业、更加深入,有些甚至已经在通过直投进行布局。陈大同说,如此一来,元禾璞华与LP们之间的沟通效率大大提高,“更多的时间开始花在专业上的交流、对产业的理解和对项目公司的看法。”

其次,单个LP的认缴金额相比以往会有一定的缩水。陈大同透露,眼下创投圈LP结构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LP手里的“子弹”不太充裕,尽管大家都想要来分一杯羹,但配置起来还是相对谨慎。“今年我们预计,如果三期基金规模不变,最终关账之后LP的数量可能要扩充一倍,这意味着单个LP认缴出资将是之前的一半。”

在募资的同时,元禾璞华投资的脚步也在加快。从2020年4月开始,暂停了数月的半导体投资进入爆发期,仅元禾璞华过去一年便投资了30多家企业,投资总金额超过10亿元,这是自2014年以来单个年度投资金额和投资数量最多的一年。

谈及原因,陈大同分析:“这主要得益于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实际上从前年开始,国内半导体行业就受到供应链安全的影响,促使国产替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进入到2.0时代,由此衍生出来大量的投资机会。”

累计斩获20余家IPO,

100%成功率背后:坚持投国产替代

如今,元禾璞华正在进入IPO收获季。

陈大同介绍,元禾璞华投资的100多家企业中,已经有20多家上市,还有20家企业正在进行上市辅导,或者已经完成了上市辅导准备申报材料。

“整体来看,基于半导体企业未来高度成长的预期,目前资本市场对于行业还是给出了比较高的估值。仅我们上市的这些企业,当中大部分都有10倍以上的增值。” 陈大同表示。

“当我们去复盘投过的项目会发现,至今没有一个失败的项目,这如果放在硅谷来说是不可能的。”当然,这种零失败并不意味着被投企业都可以走到上市的阶段,也有一些成长缓慢、没有达到预期的项目,但元禾璞华会选择在一定阶段及时获利退出。

看似不可能的100%成功率,让元禾璞华的投资打法颇具神秘感,陈大同却笑着表示,所谓的投资逻辑并没有多么复杂,实际上是大道至简。半导体包含的细分领域十分繁多,既有设备、设计之分,也有轻资产、重资产路线不同,但他认为在这么多的特点背后,往往都归结于一个基本规律:国产替代。

“在我们投的100多个项目里面,大概有80%-90%是国产替代,剩下10%-20%是创新,就是在国产替代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陈大同把这个过程比作画家作画,即最初都要先临摹,把基本功练好,然后再开始创新。“当然你如果一辈子都是做临摹,那叫画匠,不是画家。而且你总做临摹,在中国是生存不下去的,到一定时候你必须要做创新,因为有竞争在倒逼着你。”

在陈大同看来,投资国产替代类型的项目,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第一,创业公司做国产替代没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占创业公司整体风险的50%以上,我们没有见过产品做不出来的公司,只见过产品卖不出去的公司,而国内恰恰市场空间广阔。”

第二,没有技术风险。陈大同表示,所谓的国产替代,其前提是已经有同类型公司尝试过一遍了,技术路线必然非常清晰。只要创业者的技术能力达标,或者找到了合适的人,一定能把产品做出来。

“没有市场风险、没有技术风险,那么80%的风险都没了。剩下20%的风险是管理风险,也就是创业者的团队能不能招到合适的人,会不会运营、研发。这时候作为投资人去帮助创业者,很容易把这20%的风险也搞定,成功率自然就会很高。”

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投资项目上踩过坑,但对于陈大同来说,错过好项目的这种遗憾依然存在。他向投资界举了一个例子,一家名叫卓胜微千亿市值企业,在最初的创业阶段曾经与其有过交流,创始人恰好也是清华校友。但由于当时陈大同所在的华山资本在国内的投资份额已用完,导致没能投成,而后来元禾璞华想再出手的时候,已经投不进去了。

“现在看着卓胜微发展的这么好,确实觉得有些可惜。这就像谈恋爱一样,可能错过的都是最好的。”

一手将两家公司送上市后,

花了十年时间,证明半导体投资能赚钱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陈大同的职业生涯堪称传奇。

早在求学时期,陈大同就已经与半导体行业紧紧绑定在了一起。他是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77级学生,在清华微电子所所长李志坚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本、硕、博阶段的学习,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

来到美国的陈大同迎来了职业生涯第一个重要的阶段。1995年,他在硅谷联合创办了豪威科技(OmniVision Techology),研发出世界上首颗单芯片彩色CMOS图像传感器,随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豪威科技上市后,陈大同开始思考自己新的机会在哪里,这时他选择了回国。2000年下半年,陈大同辞职回到国内,发现国内半导体是一片荒漠,他觉得自己应该改变这种局面。于是,他在上海联合创办了展讯通信,研发出世界首颗TD-SCDMA(3G)手机核心芯片,推动了国内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再一次把公司带到了纳斯达克上市。

坐拥两家上市公司后,陈大同认为又该换一条路走了。他有一个观察:在当时国内缺的不是半导体创业者,而是投资半导体的VC。

2009年,陈大同创立了华山资本,将管理资金的70%投资海外市场,30%的资金留给中国本土半导体项目。“当年我参加清科年会,在年会上有人说,投资 中国的所有行业都能赚钱,除了半导体。于是,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来验证这件事。”陈大同回忆。

2014年,国内芯片投资的新一轮大幕正徐徐拉开,同年10月,工信部办公厅正式宣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资金便超过1300亿元,业内又将其称为“国家大基金”。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陈大同决定与中芯国际、清华控股合作,将部分管理团队重组,成立了元禾璞华的前身——清芯华创,并受托管理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在封装测试部分的基金,规模为20亿元。甫一成立,华创投资就组团完成了对美国豪威科技(19亿美元)和芯成半导体(ISSI,8.4亿美元)两家企业的私有化收购。

“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在2014年之前,规模较大的半导体基金也只有5到10亿元。我们曾经在2010年想要收购一家硅谷公司的数字电视IP,但几家基金连两千万美元收购价都凑不出来,眼看着错过了这个机会。”

但在2014年之后情况大有不同,政府资金开始入场,国内半导体行业迎来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的高速发展期。“我们管理的子基金挂着‘北京’二字,就感觉底气很足,敢于大胆的去参与到更多的半导体项目投资中去。”陈大同说道。

2018年1月,华创投资团队与苏州元禾控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合作设立管理公司元禾璞华。元禾璞华首期基金规模为32.8亿元,出资人包括元禾控股、国家大基金、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等。

此后,科创板的出现再次加速了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在科创板推出之前,国内半导体尽管销售额逐年大幅增长,但能够上市的企业很少。像兆易创新IPO排队历经三年多,还经历了两次IPO停止;海外并购半导体公司如豪威等上市也非常难,需要经历漫漫重组,借助所谓‘类借壳’上市。”陈大同举例道。

但科创板极大地改善了这一局面。2019年7月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中,有6家半导体公司,占比最高。元禾璞华也成为了直接受益者,首批当中有3家都是他们投资过的项目。

“2000年以来,中国半导体一直处于1.0的野蛮生长时代,各个方向都涌现了一大批创业公司,大家遵循着丛林法则,优胜劣汰、胜者为王。而近年来,特别是科创板的诞生,让行业内已经出现10家以上千亿市值企业,这也标志着中国半导体进入了2.0黄金时代。”看到这一景象,陈大同倍感欣慰。

半导体投资,“无泡沫不繁荣”

大家都去投资肯定要比都不投资强

“半导体行业在过去一年突然加速,成为热点中的热点,这是令我没想到的。”陈大同感叹。

以致投资圈流传着一个说法:国内50%的VC都在看半导体项目。陈大同直言这话说得保守了,“其实几乎所有的VC都在看半导体。”他认为,半导体火热是必然的,因为这代表了下一个技术创新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目前最能看到投资回报的领域。

“放眼当下,VC想要生存就一定要做硬科技投资,必须能投技术创新。”

当然,过热的领域,势必会有大量的资金涌入,“半导体泡沫”的说法也随之而起,甚至出现了一些百亿级的烂尾项目。这种现象在陈大同看来,是有利有弊且利大于弊。他坦言,任何行业都经历过泡沫阶段,但也只有产生了泡沫,才能起到大浪淘沙的效果。

“虽然现在有烂尾项目出现,但肯定是几十个项目里只有两三个失败的,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严重。这就是优胜劣汰,只有允许失败,才能在竞争中留下具有生命力的企业,这点代价比起得到一家好企业是非常值得付出的。”陈大同解释,“无泡沫不繁荣,大家都去投资肯定要比都不投资强,所以泡沫是必然发生的,这就考验身处其中的每位创业者、每位投资人是不是能够脚踏实地。”

但陈大同也提醒,做半导体投资不能盲目跟风,而是要长期耕耘。在他看来,像半导体这种硬科技项目需要付出时间去研发,不能指望一两年短时间的爆发,即便上市最快也需要五年左右,因此投资人也应该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心态去参与。

此外,做半导体投资一定要深入懂得半导体的规律,遵循从国产替代到技术创新这一基本趋势。“投资人没有四五年的磨练,是无法吃透半导体行业的。不要求投资人都成为半导体专家,但至少要是半个专家,起码要懂一些技术。”这是陈大同投资半导体多年的体会。

伴随着半导体火热,诸如华为、小米这样的手机厂商也正在加入到半导体投资大军,这同样被视为半导体2.0时代的标志之一。“我曾经在五年前就与华为沟通过,提醒他们要做投资,要支持国内产业链,但他们还是迟了一步。”陈大同指出,所谓2.0时代是产业链中每一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抱团取暖的时代,而利用各自的平台成立基金投资半导体,可以更好地布局整合,这将会是一种潮流。

但是,仅有一种潮流显然不够。于是我们看到,百度、字节跳动又掀起了另一股潮流——互联网公司下场自研芯片。不久前,百度旗下昆仑芯片业务刚刚完成独立融资,元禾璞华也参与了投资;而字节跳动同样在组建相关团队,将在AI芯片领域进行探索。

陈大同认为,互联网巨头下场自研芯片,优势是这些大厂自身存在的AI处理需求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决定自研是很自然的选择。但劣势同样明显,一方面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芯片产品的性价比可能会比较低;另一方面主要的客户可能还是其自身,能否发展成规模经济需要时间来判断。

“这些互联网公司加入进来,确实能够带来一些创新性的想法,但并不代表互联网公司能够在芯片领域获得普遍性的成功,最后留下的只能是极个别具备顶尖技术的巨头。”

谈及行业面临的挑战,陈大同表示,2020年是半导体行业的分水岭,不能再用之前的眼光看待如今的半导体行业,投资人如何适应新的投资环境、新的创业者还能不能进来,都将是最直接的挑战。

至于机会所在,5G、汽车电子、物联网、工业自动化等都是陈大同与元禾璞华团队重点关注的领域,“一方面还是国产替代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新的市场里创新机会。”

十年转眼一逝。如今,站在中国半导体最好的年代,回望自己几十年的半导体生涯,陈大同似乎感觉总有一股力量,“每到一个节点就在背后推着我向前走”。

不论是回国创业,还是转变角色做VC,陈大同当初下定决心时都有一个同样的念头:一旦这件事做成了,就可能收获超出上一份工作十倍的影响力,如果不做就太亏了。“每次创业我都跟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但总会发现有新的机遇在等着我。或许未来哪一天,我又发现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我依旧会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新的创业之中。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