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B端产品为何成少败多?经历两个失败项目后,总结了3点原因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product-operation/66532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对于运营人员来说,在一个项目中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B端产品不要只在意卖给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服务谁,这样才可以让产品更加畅销;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B端新媒体运营中的一些经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VHvp9d160ByZGe0pwHtW.jpg

咱们干运营的,谁不想参与的都是成功项目呢?

然而成功项目可遇而不可求,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大概率还是会接触到失败的项目。

研究成功的项目固然能学到很多,但失败项目也并非一无是处,如果肯花时间去复盘总结,相信从中也必然能产生一些新思考,以此警示自己,避免重蹈覆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接下来,就简单分享自身所经历的两个B端项目,聊聊它们踩过的坑,并给做B端新媒体运营的伙伴们一些小建议;大多是个人观点,希望能提供帮助和方向,也欢迎在留言区参与讨论,大伙共同进步!

一、只知客户,不管用户

先介绍一下A项目:在一个比较小众的行业领域,核心产品是B2B电商平台,供采双方大多是传统企业,过往交易大多在线下,相关线上竞品较少。

项目做起来有难度,但不是完全没可能。

主要原因有两个:

  • 政策推动,国家鼓励行业转型,也支持相关产业互联网发展,从大环境来说是有利的;
  • 传统线下交易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再加上线下交易灰色地带多,企业也迫切需要解决,产品是有需求市场的。

但在内外看起来都利好的情况下,这个项目还是没做起来,核心产品也消亡了,抛去一些不值得讨论的,深究其失败原因,只注重客户,忽略用户是关键。

展开之前,想问一下看到这的B端运营:你们觉得B端产品所服务的人都有谁?

有些人立刻想到既然是做B端,那肯定是企业老板!

这个答案不算错,却并不完整,因为B端产品大多数情况下所服务的对象不单单指企业某个人,而应该是企业中多个群体。

企业老板只能代表决策者这个群体,这些人可以被称为产品的客户,但产品实际的用户却是企业中的管理层群体或使用者群体。

这便是B端产品和C端产品的一个区别:C端产品的用户便是客户,B端的用户却不一定是客户。

以A项目为例,供应端客户不提,产品的采购端客户是建筑企业老板,服务的用户却能分的很细。

有掌管企业经营命脉的财务部门、有帮公司赚钱的业务部门、也有负责材料采购的采购部门,甚至是工程负责人都会使用到产品。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用户虽然没有决策权,却有一定的话语权,能影响决策者。

当时A项目便忽略了产品的用户群体,只重视老板决策者层面。

为了实现年度目标,提升注册量,产品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去搞一些听起来很先进很少见的功能;虽然方便了产品的宣传和推广,短时间内确实吸引来很多企业老板的关注和试用,但开发资源的浪费却也埋下了一个隐患,便是产品操作体验和基础功能的不完善。

销售、渠道、客服处的投诉电话越来越多,运营所针对提出的优化需求却因为排期紧张而后延。

新功能高大上却不实用,基础功能毛病不断操作复杂,最终导致产品在付费转化或续约阶段受困。

很多企业老板表示产品很不错,功能新颖超前,但很多员工和管理表示产品用不习惯,操作太耗时,经过协商,决定先不续约,等产品优化好了,再好好谈(客套话,大家都懂)。

后续产品虽然快速优化用户体验和基础功能,可惜行业圈子就那么大,口碑崩坏,愿意来尝试和付费的客户越来越少,只好被放弃。

从A项目可以看到,虽然产品的用户不能决定第一次用不用你的产品,这是老板决定的,但后续要不要续费使用,他们则可以提出改变决策的意见。

对B端新媒体运营的建议:作为公司新媒体运营,其实非常接近产品的客户和用户,无论是决策者企业老板,还是内部使用者,一般试用期间很大程度会关注公众号等内容渠道,此时便有两个可以发力的地方:

一是主动调研:只有主动接近用户,才有机会获取真实需求和意见反馈,从而帮助运营团队积累“弹药”,等到和产品提优化需求时就拿出来,必定是最好的理由。

常见的调研办法是举办相关线上活动或在推文中附带调研表等,如何调研这块不展开,有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搜索学习一下。

二是学会用内容辅助产品:遇到项目开发资源确实紧张,但产品操作需要指引时,新媒体运营可以多做些内容上的辅助;比如产品的注册登陆操作流程不清晰,那么就写一篇通俗易懂的注册操作指南,发给有需要的用户减少操作难度,缓解情绪等。

在产品成长前期,新媒体运营的工作应该多围绕如何为用户提供实际价值,而非单纯求曝光求阅读量;如此才能帮助产品度过困难,要不然产品都没人用,公众号文章写的再好也无力回天。

二、急于求成,打法全靠拍脑袋

再来说说 B 项目。

先介绍:B项目的核心产品是一款企业经营管理SaaS,和A项目同属一个行业,同样传统的用户,行业内有类似竞品,但大多数是企业自用或还没推广。

相比于A项目要考虑供采两端客户,B项目的客户较为单一,且需求清晰,但可能正是因为一切看起来都比较好办,导致大问题产生:盲目自信,节奏失控。

在A项目种子用户试用阶段,确实帮助解决了客户的痛点,小范围内的行业口碑也算不错,后续按理应该继续优化产品,稳扎稳打消化已有渠道的客户;但不知何种原因,在一次重要的项目发展规划会议后,整个节奏陡然加速。

先是外部短时间内招了一批渠道团队,进行全国各个省市的渠道开拓,内部则要求市场和运营团队加大宣传,连续做了几场产品宣导会。

起初确实有成绩,在一两个省份获得不少企业注册试用,但随着数据量增多,产品稳定性受到了挑战,一些之前未暴露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涌现出来。

功能不稳定还能各种理由应付一下,但陆续产生的大大小小的bug则影响很大,影响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再加上推广期间答应客户的新功能迟迟无法上线,口碑一降再降,弃用客户增多。

此外,由于迅速扩张的打法来的突然,实际的执行人员短时间内对拓展地域也没进行深度调研,就忽略区域保护等行业特性问题,部分区域虽然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却始终攻不下来。

虽然后面快速调整,及时止损,暂停了对外推广,不过前面所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项目一蹶不振,幸亏背后的资本强行拉了一把,才没有跌倒爬不起来。

事后才得知,这个打法完全是那场项目发展规划会议中临时拍脑袋决定的,原因竟然是大家都觉得产品已经非常不错了,完全符合商业化的要求,不得不说盲目自信害死产品啊!

在《运营之光》一书中,作者将产品的发展阶段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探索期产品、快速增长期产品、成熟稳定期产品和衰退期产品,并对不同类型其的关注点都进行了说明。

简单总结,就是在探索期产品运营目的不是为了快速增长,而是做好前期准备,快速增长期才是占领市场快速获客,成熟期则更关注变现、精细化运营,衰退期是做好留存维护,提升续签等。

相比于C端,B端由于客户属性或行业特性等原因,其产品的发展阶段之间相隔时间会更长,产品B的失败虽然与盲目自信的打法有关,但其本质还是误判了产品成长阶段,在本该准备、积蓄能量的时候急于求成。

对B端新媒体运营的建议:遇到这种情况,蛮无奈的,毕竟产品整体发展规划和节奏大多是管理领导班子的决策,除非你有一定话语权,否则很难去改变什么。

好好配合工作,争取在这段时间内学到更多,毕竟产品快速扩张期能学到很多增长知识。(个人阅历有限还没发现什么好办法,有想法的可以留言讨论一下)。

三、运营缺乏话语权

相信很多B端运营看到这都想吐槽。

B端大多数企业的核心部门往往是渠道或产品部门,一个负责获客,一个负责产品,都是业务顶梁柱。

运营则摆在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前期使不上力,中期只能打配合,唯一能扬眉吐气的便是后期,但又有多少B端产品能撑到后期呢?

运营缺乏话语权,就会出现两种现象:老板一言堂和开不完的会。

听起来像吐槽,却也是真实的,比如A项目,当时老板多次将产品和运营团队分开、合并、再分开,导致双方沟通成本直线上升,有时候运营提个需求都贼费劲,影响运营对产品开发进度的了解,产品也无法从运营这边获取最新的用户信息。

B项目则恰好相反,总是开会,各抒己见,却没得结果。

每当有战略性规划或策略调整的时候,就会不断要求开会,运营团队出的方案会得到各方质疑,一个说你们互联网进入传统行业不懂实情要这样做,一个说互联网现在流行XX你们得那么做,一来二去,老板都被说晕了,迷糊中便采用某个人的想法也不一定。

对B端新媒体运营的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努力帮助运营团队做出成绩吧!只有出了成绩才有话语权,这是不变的道理。

如果实在无法忍受,那么另谋出路未尝不是一种解法!

文中很多内容都没有展开,比如如何调研、产品发展阶段重点等,这些内容更希望伙伴们能够自己去主动学习,这样印象会更深。

这3点原因不仅存在于B端,在C端也常见,运营工作不容易,还是希望大家能保持热情,在工作中发现动力,获得成就感。

最后,还是老话:马儿不思考容易变成骡子,到那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是个笑话了。

愿我们始终保持思考,一尘绝骑。

本文由 @三水一点艮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