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微医不是穿“白大褂”的电商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977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微医不是穿“白大褂”的电商

2021年4月1日,微医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截至2020年末微医连接了7800多家医院(覆盖中国95%以上的三甲医院)、注册医生超过27万名、运营互联网医院27家(其中17家可直接通过医保结算费用);累计2.22亿注册用户中,月均付费用户(MPU)达2540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简称“沙利文”)资料,以互联网医院数量及数字医疗问诊量计算,微医已经为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

2020年微医营收18.3亿,同期京东健康营收194亿,阿里健康2020财年(截至2020年3月31日)营收96亿。

“中国最大数字医疗服务平台”的营收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差一个数量级,因为微医选择了不同的赛道,更确切地说是“最艰难的那条”。

大数据、云存储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进步必然从根本上改变健康产业。相关政策法规对互联网进入健康产业的许可逐步开放。

2017年3月,第一批互联网医院牌照被批准,“互联网医疗”玩家从只能“咨询”升级为可以提供“诊疗”服务。

2018年4月,国办《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互联网医疗的定位。同年9月出台了三个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获得“电子处方”权。

患者、医疗机构对数字医疗服务的接受度日益增强。2015年,微医创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2018年末达到119家,2021年3月末超过1100家。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线诊疗业务量增长约20倍。

在外人眼中,先后登陆资本市场的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新氧与刚刚提交招股文件的微医都属同一个赛道,其实“数字大健康”这个赛场分为三条赛道:非处方药电商市场、健康消费品电商市场(主要包含保健品销售及医美、口腔等O2O平台)、数字医疗服务市场。

前两条赛道比较“拥挤”,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新氧等主要玩家已经上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围绕“销售”布局。“成功要素有三个:流量丰沛的线上交易平台、经营处方药/非处方药/医疗器械/营养保健品的相关牌照;以合规、导流为目的的“在线问诊”平台。”

而数字医疗则是用数字化手段赋能传统医疗服务,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长远来看,数字医疗服务势必成为“数字大健康”主赛道。根据“沙利文”资料,2019-2030年间,数字医疗服务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2030年市场规模达7390亿,届时健康消费电商及非处方电商市场规模分别为6300亿、2370亿。

与以“销售”为目的的电商相比,在数字医疗服务市场取得成功的必备要素有四点:互联网医院、综合且全面的线上+线下服务闭环能力、与医保的融合、商业健康险产品的合作与创新能力。这把很多玩家直接挡在了门外。

微医不是穿“白大褂”的电商

港交所已有三家“数字健康”企业:阿里健康(00241.HK)、京东健康(06618.HK)、平安好医生(01833.HK),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新氧(NASDAQ:SY)则属于医美。

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市值均超过3000亿港元。阿里健康2020财年(截至于2020年3月31日)总交易额885亿,营收96亿;2020年,京东健康营收接近194亿。

两家主营的医药零售业务,分别是天猫、京东商城的子集。阿里健康有自营、有平台业务,京东健康全部自营。自营赚的是进销差价、平台业务赚的是广义佣金。

平安好医生一多半收入来自“健康商城”产品销售,还有一大块收入依托平安集团保险业务销售会员制产品。

三位“数字健康富二代”,从基因到业务与母公司都有密切的关系。把母公司比喻为花盆,“富二代”们则是“盆景”。由于“花盆”太大,“盆景”着实“参天”。

1)阿里健康

阿里健康将线上医药零售称为“云药房业务”,包括“天猫医药平台”、自营业务及新零售三部分。截至2021年9月末,天猫医药平台年度活跃用户超过2.5亿,卖家超过1.8万,承接管理或开设超过100家品牌旗舰店;线上自营店年度活跃用户超过6500万。

慢病福利计划、医师/药师咨询服务、“中国家庭安全用药计划”均围绕云药房业务展开,宗旨是“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在线健康管理服务解决方案”,功效是“导购”及确保“卖药合规”。截至2020年9月末,签约医师超过3.9万人。

比如“春雷计划”打造“枸杞、人参、三七、阿胶、燕窝、蜂蜜”六个滋补核心品类。再如“’1+N’品牌联动机制”,设立了心脏病、糖尿病、肝病等“十大疾病中心”,整合了用户流量、医疗内容、医生、售后用药提醒服务。

2016年,阿里健康收购广州五千医药连锁公司并更名为阿里健康大药房;同年与天猫主体订立协议,提供招商、商户客服、技术支持等外包及增值服务,对价为天猫相关收入的21.5%。

阿里健康依托天猫平台的流量及阿里集团在仓储、物流、客服、质控方面多年积累起来的强大能力。“30分钟送达”、“7*24小时送药”、“一小时达急送药”等服务被拓展到越来越多的城市。

除了卖药,阿里健康推出了健康服务APP“医鹿”,聚集医疗内容搜索、问诊、挂号、体检预约等服务。

总而言之,阿里健康的核心是医药自营/平台电商,B2C、B2B、O2O模式兼收并蓄。2020财年(截至于2020年3月31日)、2021财年H1(截至2020年9月30日)GMV分别为835亿、554亿。

2020财年,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81.34亿元、电商平台业务收入11.7亿元,合计93亿元,占财年营收的97%;2021财年H1,自营业务、平台业务收入分别为60.4亿元、9.25亿元,合计69.6亿元,占总营收的97.2%。

85

2020财年营收81.3亿、同比增长92.4%。

2)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自营品牌——“京东大药房”是京东商城的“子集”。京东商城9000多家第三方药品卖家也被“装入”京东健康。此外,还有11座药品仓库、230个其它仓库。2017年~2020年,京东健康近九成收入来自医药及健康产品销售。截至2020年末,零售药房拥有超过2000个SKU。

京东健康还依托集团强大的物流能力展开“全渠道布局”。这是一项基于位置的服务,为合作伙伴(线下第三方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零售商)的用户提供当日达、次日达、7*24快送等配送服务。

京东健康通过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医疗服务——问诊、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用户还可预约线下医疗健康服务,如体检、医美、口腔、疫苗、基因测试等。

京东健康还利用技术基础设施和能力,帮助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和内部数字化解决方案。

2020年,京东健康医药、保健品销售收入167.7亿元、占营收的86.5%;市场、广告及其它服务26.1亿,基中广告、“全渠道布局”分别依托京东电商的流量及京东物流的配送能力。

3)微医不是穿“白大褂”的电商

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是分别从各自“母体”分离出来的“医药/保健品电商业务”,只要资本市场愿意相关概念买单,完全可以分离出来“阿里服装”、“阿里百货”、“京东3C”、“京东图书音像”等名目繁多的上市公司。

依托既有电商业务的营收、用户及流量,努力拓展“在线问诊”等其它业务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的必然选择。但九成收入来自“医药电商”,未来业绩完全取决于“卖药、卖保健品”,整个公司的资源自然向“卖东西”这条赛道倾斜。

根据相关法规,药品买家要通过在线问诊并拿到处方,在线药房为在线医疗导流。如果在线问诊成气候,可以将用户导向药品、保健品零售。

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抓住线上医药零售放开契机,采用投资者喜闻乐见的变现模式。他们的核心业务逻辑有两条:一是从用户知道要买什么药,到电商平台下单时被要求接受远程问诊;二是用户不知道要买什么药,主动接受远程问诊,拿到处方后到商城下单。

而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医疗服务,在复杂性、专业度上要比“因药而医”的电商高出太多。正因于此,选择了不同赛道的微医,目前的营收规模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还差一个数量级。

2011年,微医推出线上预约平台——挂号网(2015年更名为“微医”);2015年,获准设立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2018年推出互联网医院赋能的“流动医院”。通过不断拓展服务场景来提高用户对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

中国有3亿慢病患者,慢病的治疗和管理花掉中国近7成的医保基金。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将在慢病群体身上产生典型效益。以糖尿病为例,UKPDS(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任何糖尿病的⼤⾎管病变发⽣率都随着糖化⾎红蛋白的升⾼⽽增加。

通过核心指标的管理可带来巨大的临床效益,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微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37%,白内障的风险降低19%。

微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连续、长期服务降低重症风险,为患者减轻病痛,为国家“省钱”。

1)营收及毛利润

微医通过数字医疗服务平台,提供全套医疗和健康维护服务。营收相应地分为两部分:医疗服务、健康维护。

医疗服务包括线上预约、线下首诊、病历获取、线上复诊、电子处方、医疗费用结算和配药服务。其中,线下首诊、检查、治疗服务也可由微医运营的互联网医院线下服务中心提供。

健康维护服务主要针对慢病患者,包括综合管理和流动医疗等服务。具体而言就是由互联网医院赋能、社保直接结算的数字化管理服务。基于每位会员的数字健康画像,提供从个性化治疗和康复方案、复诊、开处方、配药到重要指标监测,再到饮食、运动定制化指导。以2019年5月推出的“糖尿病管理项目”为例,患者病情控制率从49.4%的行来均值显著提高到64.1%。

2020年微医营收18,3亿,同比劲增262%;其中,医疗服务收入7.07亿、占比38.6%;健康维护服务收入11.25亿、占比61.4%。

85

2020年,健康维护利润2.8亿、毛利润率24.7%。或许要归功于规模效应,前两年微微亏损的医疗服务于2020年转正,取得2.2亿毛利润、毛利润率31.1%。

85

微医主要成本包括商品成本、专家费用、雇员薪酬等。2020年商品成本9.07亿、占营收的49.5%;专家费用1.67亿、占营收的9.1%;雇员薪酬1.46亿、占营收的8%。

2)亏损率收窄

用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率)、彩色堆叠柱代表费用(率),当蓝色“淹没”彩色时才有经营利润。

2020年毛利润4.98亿、毛利润率27%(较2019年提高4个百分点);市场费用4.87亿、费用率27%,较2019年下降35个百分点!行政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均较2019年下降数十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损益(毛利润减三项费用),2020年微医经营亏损12.4亿、亏损率67.6%(2019年亏损率195.6%)。如果这种趋势得以延续,微医亏损将迅速收窄并于两三年内开始盈利。

85

2020年市场费用中,推广及销售佣金为1.46亿,较2019年净增7974万,而营收增长13.3亿。也就说,多花1元钱推广能让收入增长16.6元,微医市场推广的边际效益非常高;9.05亿行政费用中,3.7亿是股权激励成本,预计2021年会大同降至“常态”。

微医没有依托强大电商平台或巨型保险,而且长期投入医疗数字基础设施及研发,是造成累计亏损的重要原因。

“严肃”的微医

医疗的目的是治病救人,需要严格遵守科学规律,因此天然是严肃的。所谓“严肃医疗”,宗旨是以最低成本、最小痛苦治好病。

“消费医疗”则不同,驱动力不是病痛而是美好生活的追求。发掘、唤起相关需求的行为就是所谓的“种草”。

病情对生命/健康的危害程度及患者本人诉求,决定了哪种医疗更适合。牙疼得“要死”应该接受的是“严肃医疗”服务,自认为牙长得不够整齐美颜白则“消费医疗”更恰当。

区别于“穿白大褂的电商”,微医主攻严肃医疗服务的数字化。按微医创始人兼CEO廖杰远的观点,微医的发展方向是落地“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牵头的数字化责任医疗体系”。

国家医保局管理的“公共医保基金”是中国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最大的单一支付方。2019年支出2.1万亿,份额超过31%。

医保只为严肃医疗买单,微医专注严肃医疗。早在2015年,微医就在乌镇创建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2020年疫情期间,微医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打通医保在线支付。目前旗下27家互联网医院中有17家已开通医保支付。具体而言,微医为合作地区慢病患者提供线下线下复诊、电子处方、在线医保结算、药品配送及慢病全程管理等一条龙标准化服务。

85

2018年,针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基层医疗,微医与县级卫健部门合作,推出“流动医院”——载有生化分析、B超、心电图等设备的改装医疗检查车,可进行7大类53个项目的检查。

当然,远程诊疗/会诊功能也是必备的。目前微医在全国“县-乡-村”三级医疗保障服务覆盖2800万居民,西藏、青海、甘肃等边远地区基层群众第一次在家门口接受现代化医疗服务。

2019年,山东泰安16家二级以上医院全部接入微医慢病管理,患者人均就诊时间从“小半天”线下奔波到“半小时线上复诊”,单次处方金额较2019年下降12.7%,同时也减少了当地用于慢病的医保基金支出。目前微医正在向山东全省16个地市快速复制“泰安模式”。

2020年,微医协同天津市全部2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基层数字健共体”,以云管理、云药房、云检查等数字化赋能手段,大幅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充当“家庭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同时向上打通与各级医疗机构及医保的信息共享,促进纵向贯通融合。

在武汉“封城”期间,微医承担了全市40.8万慢病重症患者97%的复诊、购药及送药工作,确保患者按时复诊和用药。

疫情让民众和监管部门真切地看到数字医疗的价值。廖杰远表示“在最紧张的抗疫60天内,行业政策的突破与创新相当于过去六年”。

有人认为由医保买单赚不到高毛利润。医保保基本,是政府为社会提供“健康保障”这种公共产品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公司与医保深度、默契配合才能在大健康领域走得远、走得稳。

对微医来讲,与医保合作是低成本获客手段。通过医保获得的用户粘性高、对平台高度信任,购买增值服务(如商业健康险)将产生的可观的用户终生价值(LTV)。微医与友邦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商业保险公司共同开发了创新型健康险产品,作为医保的补充。而这类战略合作其实才刚刚开始。

互联网公司的机会

假如某个领域可以被互联网深刻改变,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被改变,那么这个领域正是互联网公司的机遇所在,比如医疗健康。

2019年,中国医疗健康支出超过6.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预计2024年将突破10万亿元,2030年将达到17.6万亿元。2019~2030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5%。

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有两个最大的“痛点”:

第一,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患者向大型医疗机构集过度聚集。2019年,全国3.4万家医院中,占比8%的“三级医院”承担了20.6亿人次门诊量,份额达53.5%;占比28%的二级医院承担13.4亿人次,份额为35.9%;统共1万多家三级、二级医院,以36%的医院家数承担89.4%的门诊量。看病怎能不难、怎能不贵?

85
来源:国家卫健委、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第二,缺乏对慢性疾病患者的积极有效管理,医疗资源被低效占用、患者健康却得不到充分保障。2019年,3亿慢性疾病患者消耗了69.6%医疗支出,即4.5万亿元。按照现在的趋势,随着慢性病患者越积越多,到2030年慢病治疗管理费用占比将达84.4%,即14.9万亿元。这还不包括患者的时间成本和出行费用。尽管占用全社会七、八成医疗支出,数以亿计的慢病患者所获健康服务的效果并不理想。

将患者导流到适宜的医疗机构,对慢进行科学管理(包括但不仅限于远程复诊),互联网公司在这两个方面大有可为。相对而言,医药零售已相当市场化,“阿里大药房”、“京东大药房”即便不剥离出来单独上市,也不影响“卖药”。

进入2020年,微医营收增长近300%、亏损迅速收窄。说明微医的商业模式可以闭环。微医的数字医疗服务,一方面改善了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缓解资源分布与用户需求的矛盾,另一方面提高慢病管理的有效性,并双向降低医保与患者的负担。

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尽管营收规模、市值领先,但在解决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两大痛点方面却远远落在后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