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9张图揭秘:优秀的数据分析项目,这样做才正确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data/66192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数据分析的方法,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不论是什么岗位或者行业,数据分析都可以是一项基本的技能;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优秀的数据分析应该怎么做,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mRCiXKy3yFRfXZRSNnBB.jpg

今天来讲一个优秀的数据分析实战案例,全文硬核干货,大家做好扶稳慢慢看哦。

问题场景:某互联网大厂TOB业务线,可以向平台商家提供SaaS/Paas类服务,但苦于销售水平不高,沟通话术质量不佳,转化率不足;现计划做话术培训,提升客户转化率。

一、原始模型

最简单的做法,定义话术A,话术B,俩版本。直接看转化率,哪个高了用哪个就好了!(如下图)

9张图揭秘:优秀的数据分析项目,这样做!

那么,这么做有啥问题不?

二、高级建筑

最简单的做法,可能有几层问题:

问题1:未考虑销售本身的影响;有可能销售本身能力强,所以才卖得好;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层级的销售,比如S级、A级、B级、C级,单独分析话术效果。

问题2:未考虑客户的影响;有可能特定客户就是容易成交,因此需要区分客户等级,比如VIP1,VIP2,VIP3,分别看效果。

问题3:未考虑话术实际影响大小;有可能有的客户就是说啥都行,有的客户不管说啥都没用,只看价格;因此要做交叉测试,找到能受话术影响的客群(如下图)。

9张图揭秘:优秀的数据分析项目,这样做!

最后,得到的结果可能如下图,为每一类销售,每一种客户配置合理的话术,最大化产出。

9张图揭秘:优秀的数据分析项目,这样做!

三、第一层地基

问个简单的问题:销售的SABC级别是咋来的?

既然有分级,那么得有判定标准。

而构建判断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大工程。

  • 是否业绩表现好的,就是好销售?
  • 意向、签约、回款、复购,哪个方面能证明他是好销售?
  • 以上四个方面,每个都至少有数量和金额两个指标……
  • 如果选签约和回款,两个指标交叉就是一个矩阵,怎么定义好?(如下图)
  • 如果是三个指标呢?如果是四个指标呢?

9张图揭秘:优秀的数据分析项目,这样做!

以上所有问题,都有的一番纠结,才有产出。

现在简化问题,假设就考察签约金额。签约金额高的就是好销售,那么问题又来了:考察多长时间内的表现?一加入时间维度,新的纠结又开始了:

考察1个月算不算数?3个月?半年?

考察1个月,这个月好,下个月不好,到底算不算好?

考察3个月,是考察总量,平均值,还是单月达标次数?

考察6个月,稳定性好,越来越好,先好后差的,要不要作区分?(如下图)

9张图揭秘:优秀的数据分析项目,这样做!

以上所有问题的处理,都是为了得出一个简单的业务员分级标签。

同样的问题,在客户那里也存在,一模一样的纠结。

比如评定客户等级:

  • 考察哪些指标?
  • 考察多长时间?
  • 指标到什么水平算好?
  • 考察期波动怎么处理?
  • 在未签约前要不要做预测?咋预?
  • 要不要在签约进度中修正预测?咋修正?

都分析清楚了,才能有准确的客户评级,特别是售前评级。

正是因为以上工作太过纠结。所以衍生出3种常见的处理办法:

  • 从简单到复杂:先做单指标分类,再慢慢加,迭代几次。
  • 先抓典型再总结:比如先让业务方标注几个正样本,然后研究他们的特点。
  • 从结果倒推:比如业务方KPI是签约额,那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得做到多少。

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工作办法,这里先不一一展开。只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为了获取一个准确的分类,需要劳民伤财的大量工作,不然你就只能做最简单的,充满bug的模型

然而,就算这样,问题解决了吗?

四、第二层地基

问:话术A 这个分类又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销售卖东西很少只说一句话,特别是toB类销售,前前后后得说很多东西。

这里至少有四个部分:

  • 开场问候:开场寒暄,引入话题
  • 产品介绍:主动介绍产品特点,优势,对客户的好处
  • 问题答疑:针对客户的问题,解答客户疑惑
  • 促单话术:催着客户赶紧下单

这里又衍生出来两个问题:

第一, 这四个部分的话术如何分类,上标签,加入到分析之中。

第二, 如何知道销售说了什么。

针对问题一,话术本身如何打标签,如何分类。可以做以下动作:

  • 产品介绍的版本
  • 客户问题点:功能、价格、体验、案例、系统接口
  • 促单的话术分类:按项目进度、按优惠、按资源控制

9张图揭秘:优秀的数据分析项目,这样做!

总之,有了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才能有最初的话术A这一个分类标签。这是比较好处理的。

问题二,更纠结。

五、第三层地基

针对问题二,核心在于:数据怎么采集。

  • 如果有SCRM系统,那么交易流程可以系统化实现,可以一定程度补足数据,比如展示了哪些案例(产品介绍环节)调用了哪些资料(问答环节)查询了哪些优惠(促单环节)。
  • 如果没有系统支持,那就只能从其他行为反推,比如销售培训,比如销售策略,比如申请体验demo类型、数量,比如申请的优惠。

那么,又衍生出:

  • 销售培训记录,培训类型标签库;
  • 销售策略记录,策略分类标签库;
  • 申请demo记录,申请类型标签库;
  • 价格申请记录,产品价格折扣标签库。

没有这些记录和标签,整个销售过程处于失控状态,一不知道干了什么,二关联不到工作结果,根本无法深入分析。总之,一有记录,二有标签,这样分析起来才得心应手。

六、经验小结

如果孤立地看怎么找一个好的话术,似乎在地表建筑阶段,就已经做得很完美了;可实际上,如果脱离了下层大量的地基建设,再华丽的地表建筑也盖不起来。

整个流程串起来,就是用一个庞大的体系,解决了一点点业务上问题;虽然工作量大,但是它真的有效(如下图):

9张图揭秘:优秀的数据分析项目,这样做!

注意:这套体系搭建完了,可以起个很好听的名字,比如CST模型(Customer Success Test),配合架构图听起来也是很唬人的。

七、常见问题

为啥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出有用的分析?本质在于:缺少基建,脱离业务。

做数据的同学,过于指望统计学、算法本身,缺少基础业务标签建设,缺少受业务认可的标准结果,不会推动业务去改善流程,多收集数据。

做业务的同学,忽视流程对数据的影响,不重视流程规范与数据采集;以为数据是天上掉下来的,对数据建设漫不经心,却指望一个“来着头腾阿公司的大神”一炮搞掂。

两者一结合,就是盲人骑瞎马。实际情况是:

  • 基础数据没有
  • 业务标签没有
  • 过程数据没有
  • 预测推断没有

9张图揭秘:优秀的数据分析项目,这样做!

就只会拿着交易结果做交叉,然后无脑输出:

  • 甲行业话术A转化率高14个点
  • 乙行业话术B转化率高5个点

当销售部门来质疑“到底是销售本身不行、还是话术不行、还是产品不行、还是促销力度不够、还是外界因素?”的时候,一个问题都答不上来。最后只会颤颤巍巍地:“我们找几个销售调研下???”

八、场景扩展

有同学可能会说:销售过程本身数字化难度大,如果是线上交易就容易了,每一步都有数据记录呀。是滴,线上交易是有数据记录,是能画出转化漏斗,可真遇到最后转化率不高,咋分析?

  • 要不要对推广渠道评级?
  • 要不要预估各渠道响应率?
  • 要不要对推广内容打标签?
  • 要不要对CTA动作打标签?
  • 要不要对转化产品打标签?
  • 要不要对推送客群打标签?

这些都是同样的基础建设。这些东西不做,遇到最终转化率低,运营来质疑:到底是渠道本身不行、还是文案不行、还是产品不行、还是促销力度不够、还是外界因素?

9张图揭秘:优秀的数据分析项目,这样做!

  • 又是只会拿着渠道类型,客户类型和转化流程拉交叉表。
  • 又是只会叨叨:“因为第三步转化率低了”。
  • 又是颤颤巍巍的:“我们找个用户调研下?”

所以呀,漏斗图和漏斗分析是两码事。做漏斗图容易,做漏斗分析,就得认认真真设计思路,做好基础,排除杂糅因素。

很多同学问:有没有比漏斗模型更高级的分析方法,其实只要做得好,漏斗图分分钟变成UJM模型。

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学堂,资深咨询顾问,在互联网,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个行业有丰富数据相关经验。

本文由@接地气的陈老师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