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抗日神剧里的“日式中文”是真实存在的吗?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800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021-03-28 12:16

抗日神剧里的“日式中文”是真实存在的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本通(ID:ribentong-517japan),作者:年糕,原文标题:《抗日神剧里的“日式中文”是真实存在的吗?》,题图:视觉中国

看过抗日神剧的小伙伴,是否都对剧中 “日本鬼子”说的“日式中文”印象深刻?

“花姑娘的,大大的有”、“你的,死啦死啦的”, 好像换一种“太君”的腔调,我们学会了一秒获得了可以和日本人交流的能力。

85

(国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还有本山大叔的经典语录:“hello哇,饭已经ok了,下来咪西吧。”

85

(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一句话里巧妙的融合里中英日三种语言的经典对话,也从那年的春晚开始,就鬼畜般的深深的印在了国人的脑海中。

即使现在抗日剧中的日军已经逐渐讲起了真正的日语,但这种“日式中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也成为大家乐此不疲的玩梗素材。

85

(电视剧《历史的天空》)

从现在的角度看来,这种蹩脚又有点搞笑的的说话方式更像是为了衬托出“日本鬼子”的坏而编写的杜撰语言,回归真实的历史。

但事实上,这种“日式中文”却并不是胡乱编造而来的。

85

影视剧不是凭空想象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大批日本人来到中国,期间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在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大力推行日语教育,设立日文学校、将日语作为“官方通用语言”,并在很多场合下规定不准使用中文交流,试图以各种方法奴化人民。

85

但在另一边,大批日本人来临,翻译也只有一些高级官员才能配备,且日军在我国大陆地区时间相对较短,语言教育的成效十分有限,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问题亟待解决。

85

(日军通过片假名学习中文)

在这种集“政策”高压和交流难的双重作用下,一种不中不日的中介语言逐渐在我国东北地区产生,后来的学者将它称之为“协和语”。这就是我们在抗战剧里看到的“日本鬼子”的语言的原型。

85

“协和语”如何说?

中文和日文本来是两门独立的语言,互通性很低,在当时的战时氛围中,互相语言不通的两国人不断进行交流,使得“协和语”逐渐在东北地区普及开来。

中日文的共同点就是都有汉字,“协和语”运用这一点,使双方不用经过学习也能实现交流,其语言习惯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日语汉读 

“协和语”将日语中汉字词语的意思与中文汉字中的意思进行杂糅,日文的词汇,读的时候按照汉语读音。

比如,将“客满”说成“满员”、“标题”说成“表题”、“愿望”说成“志望”、 电影院的“紧急出口”用“非常口”等。

85

2.日语语法套中文单词 

汉语的语法是主谓宾型,而日语是主宾谓型。“协和语”大多将句子原封不动套用日语语法,再将汉语生硬的融入进去。比如:

(协)你的,什么的干活      (中)你是做什么的

(协)他的姑娘的朋友大大的有(中)他有很多女性朋友

(协)这个我的不是          (中)这个不是我的

85

(连环画《鸡毛信》插图)

3.中日语杂糅 

在日文语法框架下也会融入一些双方都简单易懂的日语单词。比如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よし(哟西)めしめし(米西米西)等。

(协)你的知道か              (中)你知道吗?

(协)奥さん的生气有ぞ        (中)你妻子会生气的

(协)你的力气大大的押す的好  (中)你用力推

85

在当时的一篇名叫《铁路上的暴行》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协和语”的使用已经非常日常和普遍。

“1944年一天,我和车站同事去米市大街芮克电影院(现改为红星电影院)看电影。散场时,忽听门外人声嘈杂,有人在用 “协合语” 骂人:“哭拉八嘎亚路(混蛋)!通通的出来!” 电影院里立刻乱作一团。”

85

历史印记无法抹灭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国内开始了对“协和语”的清洗工作。1947 年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发行的《协和语与国语对照表》中说:

“本会鉴于东北在伪满时期,受奴化教育甚深,一般人民对祖国语言文字多所隔膜,每于行文或言谈之间,时杂以所谓“协和语”,不伦不类,流毒滋甚,兹为校正计,刻正搜集是项语言,编行“协和语与国语对照表”一册,即可复印出版。”

“协和语”伴随着战争的耻辱而诞生,虽然它已经消亡了几十年,但他带来的影响却并没有完全消退,至今在东北地区仍然还有一些老人会说日文,一些词语也从当年就保留至今。

85

比如东北地区把井盖叫做马葫芦,实际上就是日语マンホール的音译。虽然脱离了黑暗的过去,但历史的印记无法被抹灭也不会被忘记。

85

“协和语”和“伪中国语”

最近几年与“协和语”有些相似的“伪中国语”诞生在互联网上。由日本人在推特发起,在聊天中将日语的平片假名去掉,只留下汉字,乍一看好像是中文在交流的样子。

85

不仅在日本风靡一时,也在中国日语爱好者的圈里掀起一阵热烈的玩梗风潮。

85
85

85

(图源微博)

从60多年前的“协和语”到现代“伪日本语”, 回看中日语言交流的变迁,两国的语言融合已经从残酷的政治压迫转化为完全娱乐的文化交流行为。

语言伴随着使用者的迁徙、融合和共通,一直在发展和改变,但只有当其背后的文化属性是本着自愿、平等的含义时,它才具有交流的意义。

历史不会被忘记,原则也不可被打破。

参考资料:

日军为什么爱说“大大的有”/大象公会

伪满洲时期的“协和语”研究/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日本人真的说过「花姑娘大大的有」这种话吗

満州ピジン中国語と協和語/桜井隆  明海大学

※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