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周末读书的碎片整理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504854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周末读书的碎片整理

产品运营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后见之明」这样的错觉,在工作和做分析时经常可能遇到。典型场景是这样的:

张三负责项目A,李四负责项目B,项目A和B的背景\目标\资源都不同。项目结束,从结果上看张三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李四的项目效果一般。

在「后见之明」的错觉下,同事领导的认知是这样:
1、嗯,张三表现的很好,我之前就觉得他能力很强的;
2、李四为啥不能像张三那样呢,他那些问题还是没解决呀;

也就是说,大家看到项目结果之后,会不自觉地迅速调整认知,来适应这个结果。这是不是性格缺陷,而是生理问题,这会让人感到舒适,是人希望看到的结果。

所以在「后见之明」的错觉下,就会对某个人或事物产生「光环效应」,这个效应不仅是让某人显得过于发亮,还会让某人显得过于发暗。

所以「先见之明」给同事领导带来的那些认知,忽略了这些问题:
1、张三真的好吗?好在主观能力,还是客观情况有优势?具体好在哪里?
2、李四真的不好吗?主观能力有哪些可取之处,客观情况有哪些难处?
3、应该把张三和李四放在一起比吗?项目A和B的目标是不一样的,难道不是达到目标最重要吗?

忽略了上面的问题,会带来这样的后果:
1、因为光环的掩盖,张三和李四的优缺点都没认真挖掘总结,对后续工作没帮助;
2、李四放弃了自己的优势,转向学习张三,因为看起来「这样做更容易被认可」;
3、张三在下一个项目的表现就没那么好了,成绩一般,统计学上叫「回归平均值」。

总结上面这一堆,用人话说,就是张三没那么好,李四也没那么坏,只是人会有认知错觉。但带来最不好的后果,是后续的一连串儿影响,让张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好,让李四放弃自己优势去学张三,结果就是全体平庸,全体迷茫。

这个知识点是《思考快与慢》里提到的,走的是系统1那条路,所以会有认知错觉,但带来的影响是能在现实中找到案例的。

这问题咋克服呢,不好克服啊。但是:

1、得知道这个道理,对人类自己认识的提升本身就很重要;

2、要有自己的原则,只要原则不歪、三观正,去坚守就保证自己不迷失。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