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一文读懂稻盛和夫思想精髓(建议收藏)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yunying.org/work/promote/23982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一文读懂稻盛和夫思想精髓(建议收藏)

爱运营 • 2021年2月10日 am9:56 • 能力提升 • 阅读 1548
稻盛哲学在讲什么?

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者:曹岫云,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寓刚,北京盛和利他策划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01

稻盛哲学只讲了一句话

稻盛哲学在讲什么?它跟我们平常理解的哲学,有4点不同。

分别是,简朴性、实践性、道德性、辩证性。

第一,简朴性

稻盛和夫当年创业,28名员工跟着他,其中20余人都是初中生。当他要讲自己的哲学时,他发现只有用初中生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员工才能理解、接受并实践。

一般情况,我们认为哲学要讲一系列术语,是非常深奥的学问,并且是专家学者该去研究的事。稻盛哲学没有术语,都是最简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让所有人都能理解与实践。

第二,实践性

哲学普遍讲述人生和宇宙的大道理,而稻盛哲学全都来自实践。稻盛和夫在科学研究、企业经营、生活实践中提炼出自己的哲学,又立即用它指导科研工作和企业经营。

稻盛哲学的理论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实践和理论相互补充,不断循环,是一种高维度平衡。

第三,道德性

哲学是哲学,道德是道德,二者虽有关联,但属于不同范畴,这是人们普遍认知。

稻盛和夫却把道德,放在稻盛哲学的核心位置,即——以利他之心思考行动。这在其他哲学中是不明显的。

第四,辩证性

稻盛哲学强调兼备事物两极:既要利己,也要利他;既要大善,也要小善;既要大胆,也要小心;既要有斗争心,也要有慈悲心;既要有大家族主义,也要有市场竞争主义;既要关心爱护员工,也要严格要求员工等等。

唯物辩证思想,存在于稻盛哲学的每一个具体项目中。

——稻盛哲学的内容很丰富,相关书籍也已经很多,稻盛和夫总结说:“我的哲学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人生方程式。”

稻盛哲学的人生方程式为: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一个人,人生是否幸福?幸福的程度如何?事业是否成功?成功的程度如何?答案是,“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三个要素的乘积越大,人生和工作就越接近幸福与成功。

如果有一句话能概括稻盛哲学,那就是人生方程式。不过,这个方程式还可以更完整: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100~100)×热情(0~100)×能力(0~100)

能力是天赋之才,因人而异,分值范围是0分到100分;

人只有能力还不够,如果没有热情、干劲、朝气,不肯努力,懒散怠惰,结果依然不会好,这个分值范围也是0分到100分;

不过,最为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与能力和热情不同,它的分值范围是-100分到100分,有“正负”之分。

稻盛和夫说,这是因为一个人即使能力和热情都很高,但由于方程式是乘法,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的人,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则会是一个更大的正值;

相反,如果持有负面的思维方式,哪怕是很小的负数,都会导致人生和工作的最终结果变成负值,这样的人,轻则“抱着金碗没饭吃”,重则“难免加害于社会”,是不可取的。

今天的大多数企业家在面对利益问题时,左右为难,无法抉择,但在稻盛和夫眼里,企业家个人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全是统一的,这些问题都是同一个问题。

当下人们碰到的很多现实问题,稻盛和夫也碰到过。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松风工业去工作,这家工厂连续十年亏损,发不出工资,包括稻盛和夫在内的每名工人,都想找机会跳槽,新上任的领导又把劳资关系搞得十分紧张,工会经常组织罢工运动。

但后来稻盛和夫发现,天天发牢骚,说老板坏话,抱怨社会不公平,嫌自己家里因贫穷而没有后门,感叹自身命运不好……这些负面情绪,除了让自己更加消极,没有任何意义。他决定,不如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眼前的研究中去,先把本职工作干好再说。

思维方式一旦转变,他的心情马上就轻松了,稻盛和夫立刻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而且,人排除杂念后,更容易发现事物真相,他很快就取得研究成果,还受到领导表扬。

因为他在大学里学习的是有机化学,所以一开始对石油化学很感兴趣,对精密陶瓷没有兴趣,但由于自己取得成果,他越来越喜欢上制作精密陶瓷的工作,于是便更加努力。越努力越有成果,越有成果他就越投入,进入了良性循环。

从年轻时期的稻盛和夫反观当下,任何企业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充满激情地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

稻盛和夫研究的精密陶瓷,是电视机里面的绝缘零件,要阻隔几百万赫兹的电流,普通陶瓷无法使用。不久,公司就交给刚刚大学毕业的稻盛和夫一个任务:研究开发一种叫作“镁橄榄石”的新型陶瓷。

镁橄榄石的绝缘性能好,特别适合于高频电流,用作电视机显像管的绝缘材料最为理想,而且市面上的需求已呈爆发式增长。松风工业当时接受了松下电器的一个订单,正需要大量的镁橄榄石原材料。

但是镁橄榄石的粉末非常松脆,没有黏性,过去的办法都是添加黏土,但黏土总是含有杂质,制作出来的陶瓷纯度不高。因此,镁橄榄石的成型问题,成为了困扰全世界科学界的最大难题。

稻盛和夫一开始也像其他人一样,用各种比例的黏土、用各种压制方法,把能想到的方法都用尽了,绞尽脑汁,可还是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就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非要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不可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渗入到稻盛和夫的潜意识里。他每时每刻思考这件事,简直是吃饭也想、走路也想、睡觉也想、工作时也想、回家时也想。

人处在这种精神状态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一天深夜,稻盛和夫又做实验到很晚,当他感到疲劳打算休息时,脑子里还在想着陶瓷的事,结果一不小心踩着了一个容器,鞋子沾上了实验用的石蜡。

他当时还很愤怒地喊:“谁把石蜡搁在这个地方!”但脑子里马上划过一个思想的闪光,突然来了灵感。

第二天,稻盛和夫架起一个简单的锅,把石蜡放进去加温到60℃融化,再放入镁橄榄石的粉末不停翻炒均匀,这时镁橄榄石粉末表面上就产生了一层粘性薄末,粉末成型了。稻盛和夫惊喜万分。

他又发现,如果一开始石蜡加入太多,它就彻底融化了,镁橄榄石粉末的形状也会瓦解;如果太少,黏性就不够。

经过反复实验后,他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石蜡,当镁橄榄石粉末成型后,石蜡也挥发了,粉末的形状也保留了下来,且没有任何杂质。这下子,令全世界头痛的科学问题,就被稻盛和夫用这样简单的办法,给解决了。

用有机物帮助无机物成型,现在这个科学道理已经是常识,但在当年是稻盛和夫首先发现的。

后来他才知道,成功合成镁橄榄石的除他以外,就只有美国通用电气一家公司。通用电气合成出的陶瓷,结构跟稻盛和夫的陶瓷结构一模一样,但是合成方法完全不同,加入石蜡也是稻盛和夫的首创。

没有像样的设备,也没有理论的指导,在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里的一间简陋实验室中,一个非对口专业的刚毕业的大学生,赤手空拳,竟然创造出足以跟通用电气的技术相媲美的科研成果。就连稻盛和夫自己,也觉得这是瞎猫踩中了死老鼠。

他感到格外幸运,认为这是神对自己的怜悯,因为自己拼命地工作,神看不过去了。他想,这样的灵感不可能再出现第二次,但事实上,在他之后的人生中,类似的“幸运”接二连三地来临。

根据人生方程式,企业家到底要努力到什么程度?就是像稻盛和夫一样,抱着无论如何非解决不可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朝思暮想、左思右想、前思后想、苦思冥想、千思万想,强烈地想,反复地想,深入地想。

一个人“想”到这种程度,愿望就会渗入潜意识。潜意识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不休息,是24小时工作;第二,它对人非常忠实,如果你动好脑筋,它会帮你实现好的目的,可如果你动坏脑筋,它就会帮你实现坏的目的。潜意识千方百计听从你这位主人的吩咐,所以我们努力勤奋,是为了把工作做到极致。

至于稻盛和夫为什么产生了一刹那的灵感?他后来领悟,为了看破现象背后的本质,为了看清事物包含的真理,我们心灵的镜子必须纯粹透明,否则我们就见不到真相。

把本质和真理,同自己的心灵状态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稻盛哲学所讲的——心纯见真。

天堂地狱一纸隔

稻盛哲学的核心基础,即“利他精神”。这与西方社会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截然相反。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与人的接触交流变得频繁,人的生存也越来越依靠组织,利他精神的重要性在今天愈发显现。

如果按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大家都把实现个人欲望当作根本目的,那么这个世界就会纷争不断,组织也会经营不善,每个人获得的一切就只是极浅层次的欲望满足,而难以真正幸福。

稻盛哲学中的“利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概念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孔子的“仁”、孟子的“义”、王阳明的“致良知”及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全都有利他之意。

但是,利他心存乎人的内在,难以用肉眼观察到,也难以用客观标准来衡量,于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稻盛和夫构建了一套具体的数字化体系,让个人内在的利他心,能被外在的数字呈现出来。

所以,这套数字化体系,本质上是在人的“内向观照”与“外向关切”之间,建立起的一套“对应匹配”体系。什么意思?

商业的逻辑,本来就是一个“利他自利”的结构。商业想取得成功,就要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这就是一种利他。所以在成果上,利他精神也给予了我们更好的回报。

可是,人的利他心、心灵状态和人格,这些“内在观照”在主观上很难衡量。因此,稻盛和夫用企业经营、科研实践、人生经营的数字成果,以这些“外在关切”来给内在做相对应的匹配。

“企业经营不好,一定是经营者的心性与人格不够,没有得到提升。”稻盛和夫告诫所有企业经营者。

如果单从经济学来看,人是理性的、利己的。但是稻盛和夫曾在一次禅修时,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群人,行至某地腹中饥饿,恰巧发现一口直径一米的大锅,里面煮着美味的面条。但是,每双筷子都有一米之长,尽管他们能够夹起面条,却送不到自己嘴里。

他们都只想满足自身欲望,自己吃不着,看到别人夹起面条努力往嘴里送时,就马上你争我抢,不让别人吃。他们争吵起来,结果锅翻了,面条撒了一地,谁也没吃成。这个地方就是地狱。

另外一群人,也围着同样一大锅面条,其中有个人拿着一米长的筷子,夹起面条跟对面的人说:“这面条很好吃,您先尝尝。”蘸蘸佐料,就送到了对方嘴里。

对方吃完,很满足地说:“谢谢,现在让我回报您吧。”于是他也拿起长筷子,夹面条喂别人吃。结果大家都吃饱了,气氛也很和谐。这里就是天堂。

地狱和天堂,物理条件完全相同,同样的锅、面条和筷子,不同的是人的心态、人格和理念。所以你说,究竟是利己的人更聪明,还是利他的人更聪明?

利己的人,生活在地狱;利他的人,生活在天堂。

现实中的交通问题也一样。有些人开车,很狭小的空间他也要挤进去,结果因为他而堵车,谁也别想走。

有的司机就比较文明,不抢不挤,每个人都稍微遵守些交通规则,路就通了。其实就这么一点点差距。

因此,想满足自己的欲望,怎么满足?你先让对方满足,然后你就满足了,大家都满足了。这是思维方式问题。

人生方程式,就只有“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三个要素。把能力和热情都做到接近100分,把思维方式做“正”做大,你的成绩就大了,人生和工作的结果也就更好了。

稻盛和夫便是努力发挥自身的天赋能力,思维方式也非常正面,所以能够创造出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他亲口说过,自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圣者贤人给予过自己很多精神滋养。

人的欲望和本能,跟动物一样,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在极度恶劣的环境里,也可以生存下来。饿了就要吃,无论如何都要吃到东西,否则就会饿死,所以要抢、要争夺等等。

但从人类的农业文明时期开始,人类社会就出现了“组织化大生产”,直到后来的工业文明,包括今天的后工业时代,人类社会越来越呈现出组织化、社会化的生存方式。

我们早就不再生存于一片丛林中,而是生存于一个社会结构当中,或者说一个人际关系网络当中。

现代人的一切生存资源,都来自社会结构,来自人际关系网络。同样,对从事商业的人来说,一切生存资源都来源于商业网络。

“仁”“善”“慈悲”“致良知”“敬天爱人”“为人民服务”等等理念,它们实际上都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为了让人类在高度组织化、社会化的环境里能够更好地适应生存。

尤其在一个组织里,在一个商业大时代里,我们要想生存得更好,必须与他人保持和谐相处。不管是人与组织,与其他物种,还是与周边自然环境。

如果人类仅仅以利己为中心,社会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组织也无法有效运转。

在整个商业环境的大循环中,谁为企业生存提供机会?客户。企业的一切资源,都从客户中来。想要经营好企业,就要真心实意地关爱客户。

企业或者组织,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一定是依靠全体员工。因此,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层,必须真正地利益员工,要通过工作帮助所有员工实现幸福和谐的人生。

因为只有这样,员工的个人目标,才能跟企业的发展方向达成一致,全体员工才能真正有动力,去服务好客户以及企业周边的一切利益相关方。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足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在当下的商业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而且也必须这样。

稻盛和夫的哲学体系正是如此,一方面承接了中国先贤主张的利他价值观,另一方面又通过数字化体系,用数据呈现出人的利他心状态,非常适合现代社会。

基于组织,他在个人内在的利他心程度,和外在的经营结果之间,构建了一套刚性关系。每一位企业经营者,甚至任何组织的领导人,都能运用这套简单易懂的数字化体系,照见自己内心。

向内观察自己的心,发现本来的实相,这便是佛家讲的“内观”,同样也是对当下的巨大现实意义。

一件工作如何做到极致?

认清事物本质后,我们的工作才可能做到极致。

所有工作都如此,我(曹岫云)翻译稻盛和夫的著作也是这样。《活法》刚被翻译出来时,怎么也卖不出去,后来我只好在北京一场会议上,给在场每位企业家一人送出一本。

其中有一位企业家,通宵读了《活法》后,转天就找我购买了7500本,后来陆续还有人向我买了一万册。今天,《活法》已经畅销。

很多出版社说我的翻译传神,但其实我的日语是从广播里学的,并没有那么好,而且也不是专业学翻译的。不过,我对自己把日文翻译成中文的能力很自信。

我过去翻译稻盛和夫的日文著作时,他讲的话我看懂了,他的故事也打动了我,但是怎么用中文表达出同样的力量来,很难表达,有时也很苦恼、焦虑。

但我想,无论如何我也要把稻盛和夫的思想,忠实传达给中国读者,无论如何我要把自己的感动,跟大家分享。于是,强烈而持久的愿望渗入我的潜意识。我告诉自己,这样翻译一下、这样挑战一下,不就行了吗。

有时候翻译完,我会很得意,自己能把稻盛和夫的书翻译得这么淋漓尽致,但是如果两个星期后,再让我重新翻译一遍同样的文字,我未必能翻译得像当时那样好。这是因为,译文的水平不光需要译者语言的能力、翻译的能力、理解的能力、表达的能力,还要看译者翻译时的精神状态。

如果你工作不在状态,那么你制造(创造)出的物品也一定非常粗糙。“造物精神”就是这样,稻盛和夫说,物品是其制造者心灵的反映。粗糙的心灵,绝对制造不出精细极致的物品。

我们常见到,那些打造日本刀的日本匠人们,在锻造之前,都会先沐浴,再穿上洁白没有瑕疵的日本浴衣,向神祈祷,以纯化自己的灵魂。达到心灵与器物相结合的境界之后,他们才开始工作,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完美无缺的产品。

一把把锋利的日本刀,就是这样被制造生产出来的。“物心一如”就是这个道理。造物,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手艺问题、一个经营问题,它跟人的心灵状态也有很大关系。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利他自利。

企业所有的经营成果都来源于客户。你不利益客户,客户就不愿意掏钱给你。所谓“造物”,也是为了让客户愉悦、为了让客户满足、为了让客户愿意买单。产品和服务都是这样。

造物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利他精神。商业最原始的状态是“物物交换”,你的物无法令对方满意,对方肯定就不会和你交换利益。因此,造物是以利他为起点,在利他过程中让自己获得收益,而且这个过程是持续循环的。

自身利益最大化与利他,不是互相矛盾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的。关键问题是二者的逻辑关系,即企业家是把利己(自利)放在首位,还是把利他放在首位。

“只要动机是善的,过程是善的,结果一定是好的。”稻盛和夫对此深信不疑。这就是他的信念、信仰。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人际交往极为密切的社会结构当中,我们的商业也处于这样一个大的商业网络当中,人时时刻刻都需要克制和驾驭自己的本能,不能被本能干扰。

有本书叫《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提到人类过去和所有动物一样,都生活在丛林里,生存本能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的,但在社会化的文明中,人类过去的生存本能反而干扰了我们今天的生存。

基本的吃、喝、穿、睡等等合理的本能和欲望,应该被满足;但是此外多余的本能和欲望,就需要被克制、驾驭,使其不成为我们的生存障碍。要做到这点,就要时刻观照我们的内心。

造物精神,也可以引申出很多其他状态。比如稻盛和夫过去在工作时,经常进入“忘我状态”,时刻想着产品如何做好、服务如何做好,一门心思只做好一件事。

今天,稻盛和夫又已经从忘我进入一种“无我状态”,做任何事情,都只考虑他人。可以说,他的人生已经非常幸福美满,他的经营成果也丰硕。

现在企业家们常谈的丰田“精益管理”,实际上稻盛和夫在领导京瓷公司生产精密陶瓷时,也实现了精益管理,做到了制造业的极致。京瓷的陶瓷产品,达到了“双零”——不单是废品率为0(即成品率100%,也等于产品质量合格率100%),而且原材料损耗率也为0(毫无边角料)。这在全世界都是没有的。

生产过程中,哪怕有百万分之一的损耗,稻盛和夫也会让人找出原因来,而且事在人为,找到人出了什么问题,然后把问题解决掉。

总之,稻盛和夫的思想体系,理解起来非常容易,他讲的道理也都通俗简单,不故作高深,但是我们都能读懂,不代表都能做到。

稻盛哲学,是一门实践哲学、行动哲学,是用来直接指导行为的,按中国文化的讲法,它是用来修身的。

稻盛哲学不仅仅是让我们学习思考的,我们更应该把它用在每一天的工作当中。

而把这些至简的道理落实到现实工作中,又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阅读甚至背诵稻盛和夫著作中的许多经典语录,然后如实去做,这会对我们的人生和工作有更大的帮助。

稻盛和夫的思维方式

稻盛和夫点评过这样一位企业家。

很多人看完“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之后,认为很有道理,但这位企业家不同。他看完,认为人生方程式能救自己的命。

这位名叫大谷正彦的日本企业家,早年家境贫寒,以刻图章为生,他和母亲在街边租了一间4平方米的小店铺。

由于他的图章物美价廉,不久,生意就小有成功。成功后的他异想天开,冒出在新潟(日本新潟县)开连锁店的念头,于是去找银行贷款。

银行当然不会借钱给他这种毛头小青年,灰头土脸的他决定先把连锁店开起来再说。

可是命运弄人,就在这时,他被诊断患有绝症——大细胞增殖症,这种病症甚至会导致肿瘤长到他大脑内。此后他四处求医做手术,每次都是在头上开刀,医生断言,他的生存几率仅有几十万分之一。

当年轻的大谷得知自己将会短命的现实后,他开始有些怨天尤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一下子就顿悟了,同时也一下子就把方程式当作自己的救命稻草。

他想,人生方程式有3个要素,自己因为健康问题,在能力上大打折扣,既然这样,那就在热情和思维方式上做出成绩,结果不就改变了吗。

他立即相信了人生方程式,首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让自己所有思维都朝着正向发展。

大谷的心态开始转变。正因为自己有可能短命,所以他争分夺秒地工作;正因为自己是小学学历,在人前抬不起头,所以他立志要把工作做出业绩,在同学面前抬头挺胸;正因为自己生了病,所以他才觉得这是上帝在考验自己。

他把绝症视为促使自己心灵成长的绝佳机会。“不要埋怨,不要背叛,反而要感谢。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我这辈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大谷说。

后来接连发生几件事。他的女儿出了车祸,礼拜天送到医院后没有医生理睬他,他立马抱着女儿跑到就近一所大学,跪在地上激动地说:“把我的命换我女儿的命,我这条命已经没有价值了!”

女儿抢救成功后,他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但他联想到,当初自己也躺在手术室里,门外等候的母亲心情也一定和自己一样,是希望用生命来换儿子健康的。大谷心想,自己还没对母亲尽孝,也还没对女儿尽到教育的责任。

他的员工里面有很多残障人士,有智障患者和侏儒症患者,这些员工虽然能完成简单的刻图章工作,但上下班仍然需要父母接送。这些父母们对大谷说:“谢谢你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自食其力的机会,像他这样的身体,还能工作赚钱。但是如果我们去世之后,他们该怎么办呢?”

大谷听后,决心一定要把公司做大,赚了钱以后,要给残障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措施,并为他们养老送终。所以他对天祈祷:

“老天爷,求求您让我晚一点死,我要先把公司做到全日本第一,至少也要成为新潟第一,然后您再让我死。”

因此,为了他的女儿、他的母亲、他的残障员工,他的思维完全变成正向的,人也非常勤奋努力。没过多长时间,他的企业就做到了日本第一,开店240余家。

这是个很奇妙的故事,感动了盛和塾的许多企业家。大谷对大家说,只要改变思维方式,从负走向正,人生就会随之改变。这是一种积极的、开朗的、向上的价值观。

大谷的身体伤痕累累,还是能保持健康的状态,连他的医生也很惊奇。应该怎么来理解这种现象?稻盛和夫说:

大谷的目标很大,他希望自己的企业成为日本第一,是为了要终身照顾残障员工,正因为他的所想所做,包含了巨大的利他心,所以他才能一心不乱,减少对病痛的担忧,朝着目标迈进。如果没有这样利他的目的,他就会把注意力放到病痛上,这样的话,他可能很早就病逝了。

“因为意识和心灵都集中到为他人尽力的利他心上来,意识的变化起到了保护健康的作用。所以从生物学、医学上很难解释的现象,活生生地发生了。”

人生方程式救了大谷的命,78岁依然健在,他去世前把事业传给了自己的女儿。

每个人都一样。利他心多一点,更努力一点,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不断提高心性,人人都能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实现人生与工作的幸福圆满。

提高心性,意思是克制自我、利益他人,也就是提升人格。“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三者也是有因果关系的,当企业家具备提高自己心性的思维方式,真正希望为他人服务和创造幸福的时候,热情自然能够升腾起来,能力也自然能够不断增强。

思维方式如何提升?修心,克制与驾驭自己的本能和欲望。

那如何修心?稻盛和夫在2018年出了一本书叫《思维方式》,里面有10章,可以作为我们修心的参考。依次是:

胸怀大志,积极向上,不惜努力,诚实正直,钻研创新,愈挫愈勇,心灵纯粹,保持谦虚,利人利世,充满善意。

思维方式不是很玄的问题,在稻盛哲学里,思维方式就是一个判断基准。

判断事物,是有基准的,基准可以衡量一切事物的长度,对一切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有了正确的判断,人才知道如何通往最终成功。

这个判断基准,不是以利害得失,而是以是非善恶。“作为人何谓正确?”就是稻盛和夫经常用来判断事物的基准。

知善知恶是良知。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是非善恶,但多数人往往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导致自己的是非观念被蒙蔽,最后做出错误判断。

“一灯照隅是国宝”,是说一个房间暗着,你亮起角落里的一盏灯,就把整个房间照亮了;同理,你经营出一家有利他精神的企业,就能照亮整个行业,不仅在行业里做到极致,还改变行业走向。

“一灯照隅,万灯照国”,是说如果每一家企业在各自的行业里,都能按照利他精神来干事,不以自己眼前的利害得失、不以自己面子的得失、不以自我保护的得失为判断基准,而是认真思考“作为人究竟何谓正确”,那么一万家这样的企业,就能照亮整个国家。

作为人应该正直,不应该虚伪,更不应该骗人;

作为人应该勤奋,不应该懒惰,更不应该当“寄生虫”;

作为人应该知足,不应该贪婪,更不应该贪污腐败;

作为人应该谦虚,不应该傲慢,更不应该飞扬跋扈;

作为人应该利己也利他,不应该损人利己,更不应该损公肥私。

所以,别人都在卖假冒伪劣的产品,只有你的公司货真价实,你自然被客户信任,更多客户都会来找你。

把作为人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企业家只要做到这一条,不但能够赢得客户信任,赢得全体员工支持,甚至还能赢得“天助”。

稻盛和夫在企业经营中,一直能感受到上天在帮自己的忙,否则,他当初就不可能让濒临破产的日航这样糟糕的企业都起死回生。而且是在短短的一年内,用十分简单的思想,把日航经营得非常成功,利润远远领先全球航空业平均水平。看上去不可思议,但这就是稻盛哲学的威力。

当然,只靠天助也不现实,没有稻盛和夫个人的勤奋努力,没有他的阿米巴经营,没有博得全体员工对他的支持,他也没法取得巨大成功。

经营者如何实践稻盛哲学?

京瓷公司创立第三年,发生过一次劳资纠纷,员工们罢工,并提出非常多条件,要求稻盛和夫承诺保障自己的未来。

稻盛和夫创业时,只希望自己的技术能被发扬光大,根本没考虑过自己要为员工做些什么。他没想到,尽管公司经营艰难,员工却已把他们的一生都托付给了公司和自己。

他开始反复自问,经营京瓷到底是为了什么?从那之后,他就把经营企业的理念修改为:

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这条新理念,是对内、对外的双向利他,而且它的意思等同于盛和塾的口号——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这也是盛和塾37年以来从未改变过的唯一口号。

企业只有真正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员工才会真正替客户着想,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来生产优质产品,提供优质服务。

对中国企业家来说,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不是员工要什么,你就给什么。而是要真正为员工思考,该宽容的地方要宽容,该严格的地方要严格。

在企业经营,甚至部门经营、小团队经营当中,不论你是哪一层级上的经营者,唯有思考团队成员的幸福,并将成员幸福放到第一位,才能对内提高自己心性,对外拓展企业经营,并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做贡献。

你做出了贡献,回报自然会来,是必然结果而已。

能够切实落地稻盛哲学的阿米巴经营,其威力是巨大的。稻盛和夫说过,只要能够正确地导入阿米巴经营,我们的企业都能像日航一样快速地提升业绩。

阿米巴经营,代表一种人类未来的经营模式。当今社会,很多企业都对阿米巴经营有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它只是一个专业问题——但凡有家公司打着“阿米巴”的名号,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公司,只要请过来讲讲课,自己的企业就能学会阿米巴经营了。

然而事实却是,真正掌握阿米巴经营的咨询机构少之又少,大多都是挂了个名头,混淆是非。这是稻盛和夫非常不希望看到的局面。稻盛和夫1983年创立企业家们的学习组织——盛和塾,从那时起,这个平台里关于稻盛哲学的信息都是最准确、最正确的,盛和塾里的企业家如果想确认某个阿米巴项目的实施结果,可以亲自到当事企业访问,亲自跟当事企业的经营者沟通。

通过阿米巴经营真正实现业绩提升,有3个严格标准:短期见效、长期有效、导入哲学。而导入稻盛哲学,是整个阿米巴经营的核心,没有稻盛哲学,阿米巴经营就毫无生命力。

导入哲学,不是拿着稻盛哲学的书读一读,而是从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到战略,到组织,到核算制度,到会计制度,到工具,到流程制度,到方法的层层落地。

稻盛和夫有两句话,第一句是“阿米巴经营从哲学共有开始”,第二句是“阿米巴的成败取决于经营者的意志”。所以,不是搞一些花样翻新,就能被称为“阿米巴经营中国化”。花样不仅不是真正的阿米巴经营,更与阿米巴经营背道而驰。

阿米巴经营告诉我们,企业经营的本质是销售额最大化与费用最小化。这是由企业所有成员实现的,不是由老板一人实现的,因此每个人都关系着阿米巴经营的成败。

企业更要明白,自己导入阿米巴的目到底是什么?只有两个。还是刚才讲的,一个是为了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一个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但往往,中日很多企业都无法接受这个理念。

甚至在2010年,稻盛和夫对日航的干部们说:“我到日航来,我要宣布新生的日航的经营理念,就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

刚说到这里,所有的日航干部全部反对这条理念,有人直接当面反驳稻盛和夫说,日航有八大工会,跟公司经营者斗争了60多年,你不追求他们的幸福,他们还追求自己的幸福呢,你追求他们的幸福,他们一定会更加没完没了;而且你追求玻璃般透明的经营,那只会成为工会“进攻”经营者的“炮弹”。

可见,当时的日航,员工不信任经营者,经营者也根本不信任员工,但稻盛和夫还是成功扭转了日航的破产危机,还使其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日航的每个员工变得每天都勤奋工作,而且经营者不断进行改革,力求把销售最大化和费用最小化做到极致。这样的团队天下无敌。

稻盛和夫坦言,所有事情都不是自己做的,都是日航的干部们和员工们做的,因为他对航空服务一窍不通,也不拿一分钱,日航的干部和员工看到自己78岁了,年龄像他们的父亲或爷爷一样,还这么拼命地工作,他们还好意思不努力吗。

而且稻盛和夫当时三个女儿都退休了,日航很多员工比他的女儿、孙女年龄还要小,所以他认为自己为了这些年轻员工们的幸福,也要拼命工作。

经营者要努力得到全体员工信任与尊敬,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最大动力。不管你把使命说得多么漂亮,不管你把目标定得多么崇高,不管你的经营哲学多么完善,不管你的商业模式多么健全,如果你作为经营者(领导人)不以身作则,不率先垂范,没有强烈而持久的利他愿望,没有洞穿岩石的经营意志,那么你讲的所有东西都是空的。

包括京瓷公司在内,如果有一天,它的经营者淡化了稻盛哲学(利他精神),京瓷的寿命就走到了尽头。京瓷现在的接班人也这样承认。

最后,希望经营者们通过学习稻盛哲学,能够吸收利他精神的精华,将其运用到自己企业的经营实践当中,并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实现利他自利,甚至体会到忘我利他、无我利他的幸福圆满境界。

一事做到极致,精神就随之升华。稻盛和夫在精密陶瓷上,钻研得很透,他就参悟到了事物的真理。所以一通百通,每件事情的深处,都包含着这个宇宙的真理。

只有觉悟真我,灵魂才有着落。人有贪嗔痴的私心,也有真善美的良心,一个人是同时具备利己心与利他心的。

无意识状态下,我们都是从利己出发,因此很容易判断错误;然而觉悟了真我(真我即良知,良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后,经营者就能让大家齐心协力,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走,全世界第一也有希望。

因此不要对自己的企业或是社会抱有过多的悲观,不要被自己的私心和傲慢情绪蒙蔽真我,要以是非善恶作为评判标准,不要以利害得失作为评判标准。一个经营者不管以前再怎么官僚、腐败、一塌糊涂,只要从现在开始,以身作则,就能觉醒自我。

觉醒了自我,经营者的心里就有底了,就能在光明大道上迈步前进。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