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短视频困于“流量王座”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media/65651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短视频困于“流量王座”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12:10

这几年短视频的风口一直高居不下,在如今这个碎片化的时代,短视频占据了很多用户的娱乐时间;但短视频的内容从一开始的多元化到现在的内容同质化趋势,短视频也进入了流量难题;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短视频的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njMqIt38fDMiNZxAnRd.jpg

在知乎上,有一个存续了很久的问题:你为什么卸载今日头条和抖音?其中点赞量高达12.7万的答案说道,“抖音在碎片时间给了我们短暂的快感,但是会让我们的目的时间更加艰难;抖音偷走了我们珍贵的碎片时间,并抢走了我们大量的目的时间,所以,我卸载了。”

短视频行业正在越过增长极限点,进入存量时代。

QuestMoblie数据显示,到2020年6月,我国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52亿,渗透率达到73.9%;然而,短视频刷的越多,用户的空虚感越重,有网友表示,当我自己很难在上面再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的时候,就决定要卸载了”。

当然,大量的深度用户还沉迷于短视频而不自知,某种程度上讲,在出现下一个令人上瘾的全民爆款之前,短视频依然是他们获取内容的主流形式。

不过削弱短视频的影响力难道只有这一个办法吗?答案未必如此。

一、短视频困于“流量王座”

2020年,当网民的月活增速连续十多个月压低至2%以下,6月份,短视频却以人均单日110分钟的使用时长超越了即时通讯,并且在用户规模上直逼即时通讯。

短视频正在成为互联网最大的流量池,可是这一内容形式本身的局限性也让其困在流量的王座。

起初短视频崛起,一面因为短小精悍、内容丰富而迎合了当前碎片化内容的时代,一面则是记录美好生活的理念也似乎戳中了众多网友的情感需求;但是,随着全民进入短视频时代,大量创作者涌入其中,在算法的引导下,用户沉迷于刷抖音、快手时的快感,却也普遍感知到内容的后退和乏味。

一位90后的网友表示,“刷来刷去都是那些视频,内容同质化有些让人冒火,一个套路被人玩得都不好玩了”。

从一个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的角度看,这归根于唯流量论。去年5月,一篇名为《拍抖音反转神剧5个月,我们最终成了炮灰》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作者讲述了他和同事们在抖音拍摄短剧的创业历程。

在公司没破产前,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开抖音反转剧的大号,逐个扒剧本;他看到其中一个账号拥有680万粉丝,内容不外乎是“清洁工阿姨秒变集团董事长”、“总裁送外卖被不知情的下属侮辱”、“富家千金假装穷人试探男友”,设置的反转也千篇一律;可就是这种没营养的模版,依旧有几十个、上百个号在跟风翻拍。

短视频内容的同质化,导致抖音、快手完全沦为了“kill time”的利器,相对地,也忽视了用户获取短视频有效信息时“save time”的需求。

比如问题解答,当你想知道新冠疫情及疫苗研发的相关知识时,短视频一两分钟根本说不清楚,当你想知道如何在抖音上直播带货时,你则会刷到一堆打着“直播带货营销”、“专业短视频代运营”旗号的抖音培训广告。

这其实也是短视频内容形式的最大局限性。抖音和快手承担了大部分着重视觉和感官刺激的浅内容,而更有价值的那部分内容,短视频那一两分钟是很难承载的;尽管这些问题并不是短视频的致命硬伤,却牢牢被锁死了短视频的价值发展空间。

一旦更多的用户从沉迷中觉醒,追求更有效的信息获取,短视频未必不会被抛弃。

二、短视频太短,长视频太长?

如果说内容视频化真的是内容产业的大势所趋,那从图文时代过渡到视频时代,受到激发而繁荣起来的不应该只包括消磨时间的泛娱乐化内容;一方面,用户对有效信息的追求与日俱增,而另一方面,视频的形式也恰好可以降低专业内容的受众门槛,这同样是一场不输于短视频崛起的变革。

但具体采用什么形式转化图文、在哪个平台更合适,这是所有内容创业者该思考的;疫情过后,我们看到,高冷的金融机构们纷纷开启了直播首秀,大批KOL在视频号分享财经科技知识,甚至抖音还推出了“学浪计划”,增添严肃教育内容。

抖音扶持严肃内容,其实是为字节跳动跨界进入教育领域试水,不过即使其真心想做,泛知识类内容在抖音的边缘化,也直接印证了短视频注定无法摆脱杀时间工具的枷锁;因为短视频时长过短,所能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

与之相反,长视频则太过冗长,且不说多少信息量的图文内容才能转化为长达20-30分钟的视频长度,只从长视频的运作成本上,就直接砍掉了大部分内容创作者。

这也是为什么中视频开始进入各大内容平台视野的原因,内容创作者完全可以在3-15分钟的时间内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充分的知识信息。

只是,一个现实的困难在于似乎没有一个平台天然适合做中视频。抖音、快手可以放宽视频的时间限制,可用户早就习惯了碎片化内容的获取形式,B站、小红书等平台的主流内容风格,看似又与财经、金融、科技等严肃的内容输出格格不入。

相比较而言,虽然微信公众号和知乎是图文时代的产物,用户看图文比看视频更习惯,可是基于对深度内容的共同追求,这种用户习惯并不是不可跨越的;微信张小龙在今年演讲中提到的,视频化表达有望成为下一个十年的主要方式,时代在向视频化表达发展。

近来,我们看到不少知乎头部答主如张佳玮、李雷、钱程、丧心病狂刘老湿等人,开始在知乎创作中视频。

知乎公布的一个数据是,平台每日视频播放量达亿级,几乎一半用户在知乎浏览视频内容;知乎尝试把视频上升到和图文同等的地位,以此推动图文和视频在知乎生态中互补。

去年十月,知乎「海盐计划」上线后,视频内容量和活跃视频答主增长近3 倍;知乎每天上传视频中,80%以上为 1 分钟以上的中视频。

三、“三把枪”正在悄悄瞄准短视频

中视频能够承载更丰富的内容,也让创作者能够比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相较于追求感官持续刺激的短视频,中视频更容易形成粉丝黏性和创作者 IP。

进而,由于时长和粉丝黏性的共同作用,带来了更充裕的广告内容位以及更高的用户容忍度,这使得中视频可以更方便地依靠植入广告、甚至是为品牌方定制视频等方式进行商业变现,这和短视频平台依靠流量广告、直播打赏、直播带货的变现方式形成了区分。

所以,我们看到对中视频“虎视眈眈”的不只是微信视频号和知乎。

去年年初,一大批财经、科技、科普类up主在B站快速崛起并破圈,直接打破了外界对B站不适合做严肃内容的认知。紧随其后,西瓜视频和B站互相高价挖掘UP主,将中视频领域的竞争推向了白热化。

西瓜视频依托的是字节体系,其优势在于算法和头条、抖音的内容;通过字节系产品为西瓜视频导流和技术支撑,西瓜可以快速地起量,这也是字节被称为APP工厂后,其多个新产品的共同特点。

B站则是二次元内容起家,包括二次元类的游戏作为B站重要的收入来源。B站的扩展路线也是延续了内容品类扩张;即通过从二次元到生活、知识等多个内容区的上线,来扩大内容受众。

B站和西瓜视频在中视频领域的路线,都是先做用户,再补内容。

当西瓜视频和B站在疯狂挖角的时候,知乎的视频化动作似乎相对安静;有网友认为知乎进入内容视频化竞争的时机已经比西瓜视频和B站晚了很多,其实不然。

纵观整个视频领域,无论是短视频还是长视频,市场格局的变化一直存在,优酷、土豆生死相搏,到现在反而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后来者居上,秒拍、美拍风行一时,不声不响的抖音却成了最后的赢家。

尤其是上文提到的一点,B站和西瓜都是先做用户,再补内容;西瓜视频和B站争夺的头部UP主中,大多是在知乎实现的原始粉丝积累,他们输出内容的源头在知乎。当巫师财经等不少UP主被扒抄袭或洗稿,B站们在专业内容积累上的不足也由此暴露,为平台埋下了雷。

所以,相比于时机,在视频创作上,知乎天然的优势不可忽视。

西瓜视频或B站都面临着扩圈过程中快速涌入的用户,可平台签约的创作者及其原创内容生产速度,跟不上用户需求;而知乎的内容视频化本身就是从图文转化为视频,这比纯原创视频节省了一个步骤,图文内容源源不断,视频制作的专业能力则可以从后天补上来。

对于中长视频的市场争夺,B站通过破圈营销,快速掀起了用户对知识类视频的追捧热潮,其目前已经跨越了泛娱乐内容到严肃内容的界限,并聚集起众多头部视频作者;西瓜视频还是走的字节跳动的老路子,头条和抖音会为其提供庞大的流量,并在算法上更精准触达用户。

知乎的内容视频化则是最贴合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只要在内容生态中图文和视频能够实现互补,知乎的视频化其实就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可以预见,目前B站、西瓜视频、知乎隐隐形成的中视频“头部三玩家”的格局,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更长远看,短视频或许不会被取代,但中长视频的时代正在到来。而现在,硝烟的味道才刚刚将战事拉开序幕。

作者:歪道道,微信公众号:歪道道(daotmt),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

本文由@歪道道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