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互联网、科技企业打响智能汽车争夺战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column.iresearch.cn/b/202102/906311.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互联网、科技企业打响智能汽车争夺战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近来汽车行业掀起了新一轮的造车热潮。2021年伊始,智能汽车行业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迅速吸引了来自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多家巨头频频加码布局。

1月初,在百度宣布与吉利集团合作组建智能汽车公司的同时,阿里与上汽集团、浦东新区联手打造的智己汽车品牌,也发布了首款量产纯电动汽车。此外,科技巨头苹果也在近期传出了和现代汽车合作的消息。随着各路巨头的竞相入局,各家巨头之间的交锋也变得愈加激烈。

互联网巨头亲自下场

从投资并购到亲自下场,互联网巨头对智能汽车行业的布局,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过程。实际上,早在2017年,众多互联网企业,就纷纷通过投资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进军智能汽车领域。资料显示,2017年3月,腾讯向特斯拉投资17.78亿元,随后又分别在6月、11月两次投资蔚来汽车;同年12月,阿里也向小鹏汽车投资5亿元。

不过,对此时的BAT而言,投资智能汽车更多只是试探。彼时的智能汽车市场,虽然在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但受到AI、通信、自动驾驶等技术方面的限制,其市场渗透率仅有12.7%,商业化前景也不明朗。

到2020年,智能汽车市场迎来快速爆发后,嗅到行业风势转变的互联网企业,才坚定了造车的决心,开始迅速入场跟进,智己汽车、百度智能汽车公司等造车企业也应时而生。而在互联网巨头大举进军智能汽车市场的背后,则有着诸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是BAT等互联网企业都迫切需要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千亿市场规模的智能汽车市场,恰好能为它们带来这样的可能性。

其次,智能汽车附加的商业价值,也能为互联网企业带来诸多利好。随着互联网行业流量见顶,行业面临的流量增长焦虑、商业生态拓展等问题逐渐凸显,而由智能汽车衍生出来的支付、娱乐等相关联业务,则能为它们提供新的破局办法。从这些事例不难看出,互联网巨头入局智能汽车的背后逻辑。

科技巨头抢滩

和互联网巨头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加码布局智能汽车的华为、微软、苹果等科技巨头。

对于入场智能汽车,科技巨头的态度向来谨慎。比如入局智能汽车领域的华为,就先后多次表示ICT技术是其在AI智能领域布局的核心,不会直接造整车;而宣布进军自动驾驶领域的微软,也表示其主要为车企提供云服务等技术支持。

秉持着辅助造车的理念,赋能就成了科技企业深入智能汽车市场布局的核心工作。譬如华为在1月22日公布的“减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专利,就是为了解决智能汽车换挡冲击问题;微软发布的连网汽车平台(Connected Vehicle Platform),则主要为汽车提供地图导航及相关AI服务。采用赋能模式的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模式有着不小的差异。

不过,在整车市场,科技企业同样也在加快布局智能汽车的脚步。例如近期宁德时代、长安汽车合作打造的E11产品,其电子电器架构就是由华为提供。此外,微软与通用汽车子公司Cruise的深度合作,也是其加码智能汽车领域的体现。

而在这种变化背后,既与智能汽车市场形势的改变有关,也跟科技企业自身面临的问题分不开。一方面,随着互联网、AI、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的企业涌入市场,科技企业也不得不加快布局,以求在智能汽车市场还未成熟时,奠定其先发优势;另一方面,科技企业自身面临的业务难题也亟待解决,比如华为、苹果就迫切需要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拿苹果来说,其营收依赖手机的问题一直存在。比如,在2020年Q2财报中,iPhone手机营收贡献占比达到了50%,这种高度依赖手机的营收结构无疑为它带来了更高的风险。而手机业务受到影响的华为,也急需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而潜力巨大的智能汽车市场,无疑为它们提供了破局的思路。

而在具备无限前景的智能汽车市场,科技企业无论是走技术赋能路线,还是像苹果一样亲自下场都大有可为,由此也不难理解科技公司下场造车的逻辑了。

谁更胜一筹?

随着科技企业持续深入市场,其必然会与互联网巨头在市场产生摩擦,而在这两类企业中,谁会在智能汽车市场更胜一筹?

从布局模式来看,互联网企业目前主要以合作模式打开智能汽车市场,而科技巨头们则将技术赋能作为核心。比如阿里联手上汽集团、百度联合吉利,都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生产智能汽车,而华为和长安汽车、微软与Microsoft的合作,则是为汽车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主。

互联网企业采用的合作模式,其长处在于其自身成熟的商业生态,而科技企业采取的赋能模式优势则在于技术方面。比如阿里的电商生态、腾讯内容生态、百度搜索生态,都是其拓展市场的优势所在,而华为、微软则有着积累深厚的技术和硬件实力,可以为智能汽车赋予更多可能性。

但在具体合作中,互联网企业采取的合作模式,却常常因为主导权归属的问题受到影响。比如,百度在与吉利的合作中,双方就曾因为争夺主导权的问题,使两家的这次合作饱受市场质疑。而采取赋能模式的华为等科技企业,却在市场中如鱼得水,得到了比亚迪、长安汽车等众多汽车企业的支持。

随着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亲自下场造车,其与车企关于合作主导权的争夺必然更加激烈,双方在合作中各怀心思,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智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互联网企业、车企在面对算法、支撑算法数据及硬件之间的协调优化难题时,就需要更多时间及更深入的磨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从这个角度分析,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凭借商业生态优势领先,还是科技巨头企业借助技术优势领跑市场,采用下场造车的方式入场,必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因此,对互联网企业、科技巨头来说,为智能汽车赋能或许才是它们布局汽车市场的最佳出路。

文/旷创投记者王佳龙,公众号ID:liukuangtmt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艾瑞网公众号
艾瑞网公众号
看资讯、查报告、搜数据 (搜索iresearch21cn或扫描二维码关注)
艾瑞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