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不做以太坊杀手,本体只做自己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oniaox.com/news/p-48223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摘要:

爆发浪潮来袭,本体做好准备了么?

2017年讲理念,2018年谈技术,2019、2020开始重视实践。公链在追赶热点的同时也在不断自我思考和开拓创新,打好区块链世界的地桩。以太坊领跑,其他公链也在奋力前行。对大部分踏实做事的公链来说,目标并非是赶超以太坊成为最强公链,而是聚焦属于自己的领域,抓住某一重点进行深入探索,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随着行业不断迭代、传统机构积极入场,监管政策趋于明晰,整个行业趋势在不断变好。2021年,整个数字资产行业无疑会迎来更好的爆发。本体也在即将到来的浪潮中做好了准备。

1610014694409935.png

李俊,本体创始人

Ning Hu,本体资深架构专家

Gloria Wu,本体全球生态拓展负责人

Nick Zhang,本体生态拓展经理

李总来给大家打个招呼,跟大家讲一下本体的近况。

大家好,上次因为连线没连上,有点遗憾,非常感谢鸵鸟的大力支持。

本体是一个比较老的公链,三年多前开始做,但是本体定位可能不是以太坊杀手。本体公链聚焦三件主要的事情:去中心化的身份、去中心化的数据以及基于这两点的去中心化的信任和声誉机制。

过去两年本体基本完善了身份数据协议层的基础设施,今年其实我们最大的变化是从协议层杀向了产品层和应用层,真正把这些应用落地。今年我们做了很多产品、数据、信用和DeFi这类相关产品。

为什么我们会做这样一个战略层面的思考,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能力可能并不是像他们那么厉害,我们想找一条差异化的道路去做这件事情。从技术积累来讲,大家技术积累基本上是接近的,以太坊很强的地方是去中心化社区会更大、更多一些,生态会更多一些,但是链本身的技术,通过我们团队跟我自己的研究,最起码有5~10条这样的链,跟以太坊技术的水准应该是比较接近的。

第二,所谓的大一统的通用公链也可能是一种错觉,其实每个链都有它独特的聚焦点,提供独特价值。如果你更深入地去评价以太坊的话,它其实是一条资产链,最大的作用是在资产发行以及跟资产发行相关的交易和衍生品等场景上。为什么会觉得以太坊一统天下呢?是因为在数字资产行业中,跟资产相关的应用、交易DeFi的相关应用几乎占了绝大部分,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这些应用,以太坊是资产链中的主要链。 

不管做数据交易还是存证,这些赛道还没有起来,目前资产链是最主要的。存证方面做集中优化身份跟数据的信用评价的方面,还没有真正的应用,没有爆发,处于探索与萌芽期。比如说DeFi,它可能根本不需要用到身份,也不需要用到数字,只要有资产然后抵押,中间你也不用管我是谁,也不要什么声誉评价,也不要评分,所以还没有到这个阶段。

如果到那个阶段,要大量存证了,你可能在以太坊不做这个事情。发资产或者花十几美金,一两百美金做资产转移,这是ok的,但是你要做存证、KYC(用户审核)、数据交换都要付以太坊的Gas费,他也不敢用以太坊。

所以其实每条链都不是所谓绝对的泛公链,每条链肯定是有自己的聚焦点,这是必然的。

存在皆合理。2020年非常魔幻,每天都有很多意外在发生,本体在这一年里面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主要几个方向,如我们聚焦在身份、数据和信用这些方面,但现阶段在区块链行业或者说数字资产行业还不是刚需。比如DeFi热点刚起来时,用户不需要信任,完全是资产交换。本体做这个东西是因为很多场景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我们自己可能本来只提供基础设施,社区有应用,我们提供这个设施给你,我们自己得做杀手先锋。

所以我们做了几件事情。例如在DeFi里面,我们是第一个推出真正的基于信用的凭证。原来信用评判,是直接对用户进行线下认证。本体真正把你链上的资产变成评分,就像区块链上的芝麻信用一样。我们Wing项目专门有一个池可以让用户抵押更少,贷更多。

另一个部分在供给端,原来本体ONTO钱包只管资产,现在包括了完整的数据管理、身份管理、资产管理以及资产交易。

另外今年还有像分布式的数据交易市场SAGA,在国内也做了一些业务,在全球也做了一些业务。

当然我们现在也在为一些其他的社区和其他相关项目提供身份数据。例如波卡、币安链、以太坊上现在几个重要的数字化身份协议,都是由本体来提供的,币安跟波卡是本体最早去提供。既然这个赛道方向是新的,我们下场去探索第一步。

可能今年主要做这些事情,并且也是有一些实在的表现,对吧?

对,原来我们是做基础设施,身份协议,包括基础公链,你们到上面做基于信用、基于身份的创新。但大家可能还来不及忙这个,而是忙着交易,做DEX。既然社区现在大家还没来得及去转向,我们必须去做第一个探索吃螃蟹的人,所以我们就是从协议层和基础层,搭向应用层和产品层,还做了不少落地产品和服务。

用一个词来总结一下2020年的本体,你觉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词呢?

我觉得就是实践。因为很多公链在2017、2018年时更多讲理念,画一个理念大家研究。2018年讲技术,大家在说技术有多牛、多快,都在做分片,我们也在做。但到后面2019年、2020年的时候,开始真正实践了,以太坊有实践,它的社区很大,围绕资产这件事情,它社区做了很多实验。其他链的定位其实还在探索期,本体可能最大的关键词就是我们自己再加上少量的合作伙伴,大家真正在那个方向上开始实践。

李总给本体2020年的总结就是两个字实践。李总围绕本体跟其他公链有哪些不同再讲讲吧,您觉得本体跟其他公链之间短期之内有一些地方不一样,以后会变得更加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基于本体的基础设施,在2021年、2022年可能会衍生出来怎样的应用和场景?

第一个不一样的点是,比如在4年前,2017年那个时候出来的一批公链做基础设施,我有个愿景,我把基本的链做完,我的任务就完成了,然后社区也不能说什么,因为这个东西不能保证成功,我只是答应在做的事情,那本体除了把答应的所有里程碑全部都按时完成之外,还推动更多基础设施落地。

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已经跨越我们最初规划要做的事情,最初规划我们做好协议,上面有没有人用我们控制不了。我们经过了4年还在坚持,甚至从协议层做到实践层。2017年的项目好多已经处于一个半隐退状态,我们整个团队还在活跃在第一线,不断创新。

今年我们在基于信任信用的DeFi身份和信用和去中心化金融以及客户端数据交易市场,做了很多真正落地的探索,而且证明这件事情是玩得转的。我把这些样例帮你们做出来,真实的样品做出来,大家觉得这个是可以玩的,那明年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上面结合身份、数据信用和声誉评估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应用,从DeFi到更多应用,我觉得只有这样,区块链的应用才具备取代传统应用的可能性。

不然像DeFi,它的资产是我们圈内的虚拟资产,实物资产还没进来,交易形式也是这样,超额抵押也没有什么信用,资产也无法放大,这样很难影响到传统金融行业,所以必须得走出这一步,那我们现在把基础设施做好,协议做好,产品工具都做好,希望有更多人愿意在这条路上探索,我们给予更多支持,这是明年的期望。

本体2021年又怎样的路线规划,您觉得可能会有怎样的一些场景?

我说两个非常典型的场景,大家可能已经会慢慢感受到,第一是资产数字化,资产数字化听上去比较大,其实有几个点都是这方面,比如大家听说过的STO、NFT。NFT也是资产数字化的一种,当然现在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NFT,但未来会有更多的实物资产。举个例子,我有一个盲盒的玩偶,把它NFT化发到链上,那最终线下跟线上能结合起来,要有一个机制认证我真的满意那个玩偶,卖家是能拿得到实物的。

这套机制需要线下的身份审核、所有权审核、所有权转移、电子合同所有权转移,如果卖家不交割,我还可以通过链下进行法律的追溯,这需要去中心化的身份、去中心化的数据、去中心化的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以及符合各种法律机制下的去中心化协作,这就是本体现在在做的协议。本体有一个叫universal ID的机制,不管在这些链之中的任何链上发送NFT、STO资产,要用到去中心化身份审核,去中心化数据协作,本体会在上面提供相应的这个串联性的协议。

所以现在更多资产形态来了,那就绕不开身份数据电子签名,包括法律,现在大家都玩虚拟资产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实的来了,那这套是绕不过去的。所以这个是我们在期待的风口,能够早日到来,这就是一个典型场景。

那比如再加上在这上面衍生出来的,我们要交换数据,要做一个包括我们现在在尝试的,反过来的去中心化广告,审核用户之后用户才能看这个广告。所以把传统的一些场景变成去中心化,这些都是风口,不单单是资产与交易,新的这些风口,身份和数据都是绕不过去的。

可以把传统互联网的一些场景和区块链的技术结合起来,明年会有实现这个的可能性吗?

李俊

我觉得资产数字化肯定会有。只是大与小,但是100%会有,而且这个资产不是随便画了一幅电子画卖给你,那这是游戏。而是真正有实物性的资产在线上买卖之后,线下是可以交割的,不仅可以交割还可以追溯,有法律手段追溯。这是100%会有,本体肯定会参与对这些资产的流程性交易、发行流程进行协议上的支持。去中心化数据交换,数据要素,这些肯定会发生的,而且我甚至觉得这几个点甚至是明年的新热点。

我们了解到胡总代表本体有参加多次IEEE国际会议,可以跟大家说一下参加这些会议有一些什么分享吗?

Ning Hu:

IEEE相当于是偏技术的和工程化的标准组织,区块链也是他们的尝试领域之一。关于区块链的话,目前IEEE有两个标准已经成功发布,本体有幸参与了这两个标准的制定与发布,第一个是加密货币的支付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是与加密货币交易相关的托管框架,包含5个子项,框架、合规、KYC、DEX和托管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的标准。目前已经成功立项的大概有5个,未来的话我们还会有持续的一个贡献。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跨链,食联网一些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也有区块链方向的,包括能源控制的工程化标准等。

IEEE国际会议的规则是最Top的规则制定,还是仅限于亚太区或中国区的呢?有哪些公司参与了呢?

Ning Hu:

它一旦发布出来就是全球性的,因为在整个制定过程中是全球各大公司都有参与的。包括像IBM、微软和一些德国车企,还有一些关于身份相关的标准和处理方案,那么评审对应也是来自于国外的专家。

其实懂行的人都知道,在任何一个行业的地位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比如行业的规则是你来制定的或者你参与制定的,那就足以说明这家机构或公司在行业里的江湖地位。也是因为本体在技术领域中的确非常专业,所以才会被邀约去参与规则的制定。第二个问题我们聊到OScore,这也是本体的原创,提出的一个概念叫区块链里的信用分,这就跟蚂蚁金服支付宝里的信用分的概念差不多?能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技术吗?

Ning Hu:

OScore其实可以做一个类比就是信用分,但是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体系。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量化的工具,因为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目前公链的马太效应还是比较严重的,但实际上还是会有很多业务去寻找公链,因为各自业务的选择,所以不同的业务可能会侧重于不同的公链,包括从性能、代价、生态、用户等方面去考虑。所以最后很有可能是业务去选择链,而不是有一条链真正能够满足所有的需求。

目前在公链角度还是会有很多尝试,包括Layer2的设计、分片技术都是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但不管怎样,公链作为基础设施,给上层提供应用,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因为在区块链的世界,我们用私钥来管理个人资产,这也意味着只认私钥不认实体。可能出现一个人他在不同链上使用不同应用,有不同的数据身份,这种情况下怎样能够把整个逻辑进行完整规约,给出量化工具,给更加开放的生态去服务,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为本体本身关注的是身份领域,我们的公链解决方案也是往高效率并且相对低廉方向设计。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我们关注的点是开放的链的生态,如何去关注终端用户的身份自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供一系列从终端收集不同链上的身份信息,然后通过借助一些协议或者终端密码学协议,包括身份相关DID或者可验证凭证,包括匿名凭证、隐私保护的计算,最后形成分数,这个分数就是有一个量化的算法在里面。

可能对于蚂蚁这种生态的闭环,它的算法相对是保密的,对我们来说,我们认为这个算法的选择和素材的提供完全是由一整个生态自由去组织的,所以它是开放的环境,允许具体的使用场景去选择算法去计算OScore,同时它还可以结合用户的信息侧写,包括KYC,对其进行量化。量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

传统互联网世界里,我们有一个基于国家层面下的真实身份对去约束我们的行为,但在区块链世界里,到现在为止其实我们并没有身份,只有那个密钥,但是随着区块链技术场景的应用更丰富之后,就像我们现在用互联网一样,频繁的服务之后,我们需要一个身份,所以本体其实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与应用,最后我想请胡总跟大家来描述一下,比如去中心化身份,它可能有怎样的实践,怎样的场景?

Ning Hu:

去中心化身份可能相对专业的术语叫“去中介化“”,就像我与你沟通,如果我们进行直接沟通,其实并不需要经过第三方传话,所以这是我们日常沟通的习惯,这个习惯其实就叫去中介化,但是基于互联网习惯,我们现在都是基于某个中心化平台,相当于一个潜在的传话过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把中心化的服务转化成专业的服务来辅助去中介化的身份沟通,就是一类场景,虽然是站在私钥的角度,可能包括一些账户管理会增加我们作为终端用户的入门门槛,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加符合我们日常沟通习惯。那么这样就使得它有一个潜在的与日常的交互,或者日常应用的转换的过程,所以它是一个潜在的场景。

但是反过来可能区块链关注的点包括使用环境是基于相对庞大的网络,那么我们会考虑怎样把身份可以不只是关注在个人上面,比如可以关注车子,可以关注在智能硬件上。比如在我们驾驶过程中,某些数据可以完全挂在车上,但是在做二手车销售时,这些数据就跟车走,而我们作为驾驶员或者车主,这些数据是跟着人走。

所以类似于这样的情况会有很多,第一个是去中介化的场景怎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第二个是怎样把这种服务解耦,变成不同的生命管理,即数据生命周期。比如说属于车子的数据那就跟着车走,属于人的就跟着人走,或者涉及一些别的智能硬件,或知识点、数据都是可以的。

那就没法作恶了,因为在传统互联网世界里面,数据身份信息各种都可以篡改,以后在区块链里面有这些东西存在了,有智能硬件加上数据上链都实现的话,那就没法作恶。最后希望胡总能够代表本体去参与更多区块链全球层面的技术框架的制定,本体为全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之前很多媒体称本体为国产公链,但我其实很不认同这句话,我认为本体目前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团队,遍布全球市场,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目前本体的全球布局?

Gloria:

区块链本身就是不分国界的,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探索,还涉及到很多生产关系的变革,其中还包括应用场景、文化因素以及产业发展的这种阶段性需求的因素,所以如果把探索局限在中国或者亚洲,其实是非常不利于发展,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本体非常重视海外社区和市场的原因。目前本体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社群和运营发展团队,甚至在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拉美都是部署全职团队做相关拓展。

海外市场目前比较看好个人的隐私保护领域,以及当地本身的文化对去中心化其他方面的理解,海外市场可能在接受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个人的应用层面、以及企业的经营方式层面的变革上,都有一些比较开放的一些心态。这也是本体为什么会非常重视欧洲、拉美、日本以及美国等海外市场的原因。

另外我们的海外社区也很活跃,比方在推出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后,就会有很多海外用户来参与我们的投票,而且他们对于一些提案的立场、新的改进方案都非常活跃,并且在本体的社区活跃榜上,越南社区的活跃度是非常高的。

我认为虽然目前我们坐标亚洲,但其实对于亚洲很多其他邻国的发展不是很了解,越南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新兴市场,它在很多层面上都与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发展相似,其社区也在蓬勃发展,有更多的新兴中产阶级以及新兴的商业模式,还是很有潜力的。

我们了解到本体为戴姆勒移动出行打造了“Welcome Home”应用,是否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相关信息?

Gloria:

现在很多传统行业,都受到互联网行业的冲击与挑战,这不仅仅是在行业内部,像汽车行业,特斯拉在柏林建厂这件事对于整个欧洲的老牌OEM来讲是非常大的冲击。另外像安卓推出的车内操作系统,而后苹果就宣传会在2024年推出自己的电动驾驶汽车,所以说对于传统的车企来讲,它的竞争不只是在车企内部,而是存在降维打击的互联网的冲击。所以他们自身也很着急,这个行业本身也在探索一些不同的创新。而传统车企现在所看到整个未来的趋势就是,车会是物联网的、自动驾驶的、共享的、电动的,他们把这叫做“CASE”的行业共识,所以说传统车企也在不断的创新求变,想要破局。

目前整个出行服务的提供还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市场,有很多不同的服务提供商,用户的体验也变成是一个高度割裂的体验,它没有像手机移动终端是综合性的体验,所以戴姆勒也是在和内部的创新部门做一个尝试,希望把这些前端的用户服务能够整合起来。但如果想把前端用户服务体验整合起来就必须要提供多元的不同维度的服务,如果想要去做高度个性化的服务提供,就需要用到用户数据,而用户数据在欧洲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首先要解决数据的存储问题。另外目前各种各样的隐私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想要面向未来去做一个更持久化、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就是用区块链的方式去保护用户隐私。

Welcome Home本身是车内一站式的服务终端,可以让用户在整个出行过程中的所有服务都通过区块链手机端终端去管理,还有一站式的身份验证,在每次服务提供的时候,你不需要验证就可以授权你的数据去匹配个性化的服务。而在服务提供结束后,系统就会把这些数据回收再全部删除,所以Welcome Home其实是不会有任何用户隐私泄漏的风险。

其实Welcome Home不仅仅是只能在车里使用的一体化服务,它在任何一个有很多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场景里都可以有类似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服务,这一点可以从STO的角度去理解,它实际上是在把以前可能认为没有办法去高度切片化的资产进行高度细分,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非常高流动性的配置。我们可以将它可以理解商户和用户,把自己的一些服务层面和服务链条高度切片化,这样就可以在后端进行整合,能够提高服务的配置效率,在前端提供一个无缝的服务体验,所以这也是本体很看好的一个方向。它后端所有的服务提供都有数据的溯源和权限管理的技术,也是本体的一个技术特色。不仅仅是设备,在数据上面也可以做很好的管控。我认为这其实是现在所能看到欧美市场的一个方向。

在今年3月份的欧盟区块链议会上,业界对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从中也表露出,欧盟现在需要做的事情不只是被动性的数据隐私保护,而是会做数据的确权以及数据的可迁移,不是在这个平台上产生的数据就收回平台,而是这个数据是关于个人的,就例如可以把滴滴平台的数据带到高德平台上。这其实已经是一个立法的实践方向,非常有利于去推动区块链有关的解决方案,继续在这一方面开花结果。

本体接下来在全球市场有那些重点发力的方向?在2021年计划深入哪些产业?

Gloria:

我认为本体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身份、数据和跨链。目前本体的跨链已经开始运行,并且是第一个在行业内部实现了基于本体DAPP和基于以太坊DAPP的跨链应用层面上的互操作,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以及我们的工作重心。

本体下一步的发展主要以两个场景,第一是金融科技方面,会针对于信用领域的金融创新做去中心化资产证券化以及支付场景的创新;第二就是基于隐私保护的去中心化生成数据的场景。这两方面都会牵扯很多去中心化身份数据管控以及隐私保护,这都是我们的技术特点,所以肯定会深耕于我们技术特点最相关的场景。而且我们看到现在所能看到的区块链相关的金融合规的脚步其实是在加快,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潮流。另外隐私保护的角度也在加快,所以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样的发展。 

前段时间有邀请过Nick参与加密情报局《国产公链的破局之路》直播,也有面对面的交流,今天再次邀请Nick给大家讲一下本体在DeFi领域的尝试和突破,本体推出了一款DeFi产品Wing,可以大家介绍一下吗?

Nick:

Wing项目是以借贷为核心功能,做一些跨链的DeFi平台,从9月份上线之后一直在稳步发展,体量在7000万美金左右,在DeFi借贷平台排名前5,发展还是相对不错。类似于YFI、Compound这些基于以太坊的DeFi借贷协议比较老牌,排在前列。

Wing上线之后通过社区治理做了很多算法的改进,包括增加利率拐点,根据某单一币种的供需关系去做一些动态调整。比如某个币种的流动性不足,可能利率拐点就会大幅去刺激该币种的存入;如果某个币种的利用率比较低,那可能就会去刺激该币种的借贷,放缓存款利率。

同时对于一些价格比较稳定的币种增加了清算界限,以提升整体平台上币种的利用效率。还增加了Wing Token的治理场景,包括保险场景。“借贷保”模式是我们比较创新的点,在保险池里现在只支持Wing Token的存入,借贷是需要去质押一定量的Wing Token,可能未来也会考虑从存入方的角度做一些改进。近段时间在筹备部署以太坊版本Wing ,如果顺利的话,可能在2021年第一季度上线。

Nick可以解释一下前面李总提到的,就是相当于我只要质押100块,但是我可以借出120块钱,这是什么逻辑?

Nick:

这是基于信用的借贷,属于Wing比较创新的一点。核心的实践逻辑就是基于链上的一些数据所产生用户的信用,基于用户信用给借贷额度,即用户有多少资产去做分析。我们根据用户信用额度给他们做一定比例稳定币的释放,那么他们借贷就是基于信用分。这个池子是在Inclusive Pool,是我们创新的一个池子,Inclusive Pool是在12月初刚刚上线,目前支持USDT、USDC和DAI三个币种。Inclusive Pool作为信贷的试点项目,现在刚刚起步,希望未来能够持续做一些创新性探索,找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和市场的产品。

第三个问题来聊一下ONTO钱包,据说好像接下来有一些新东西要推出?

Nick:

先简单介绍一下ONTO钱包,ONTO是一个集合了很多多元功能的移动端钱包,主要有资产管理功能、身份功能、数据功能、链上交易功能。ONTO目前注册用户量在25万左右,周活最高能达到6~7万,最近活动比较多,类似于空投活动、与项目方的互动,所以用户活跃度还是相对比较高。

最近的一个规划是在做ONTO Web Wallet,网页端插件钱包。其实很多习惯于使用插件钱包的用户在之前存在一个很大的痛点,就是不同链之间的插件钱包是不可以互通的。比如你在以太坊网络上用的是MetaMask,波卡上用的是波卡自己的插件钱包,做资产互换时其实还是要以交易所为枢纽去做资产转移,想要单纯通过插件钱包去实现Token之间的互换是非常不方便的。

但是未来实现ONTO网页端插件钱包之后,从功能上来讲,用户可以通过ONTO Web Version一站式管理资产,包括未来ONTO Web Version也会实现各种资产功能,包括交易、借贷。预计最快1月左右就能上线。

从逻辑上来讲,就是本体不仅仅限于本体公链,还会去拥抱更多资产,去拥抱更多其他公链,有更加开放的心态。那2021年,在DeFi领域,本体会有什么值得大家期待的吗?

Nick:

网页插件钱包即将就要推出。另外现在大部分主流钱包,核心功能主要集中在资产管理,那ONTO的特色就是通过身份和数据所产生的周边功能,2021年包括以后,其实也会更多倾向于身份、数据方向能够落地的应用、功能开发及拓展。目前我们已经在和国际上一些相对比较小的开发团队合作,做一些可行的用于短期之内的身份或数据的应用,比如像跨链资产管理、统一数据管理以及数据交易的协议层产品,未来可能都会介入到ONTO里,给用户提供相对比较多元的功能。

现在感觉DeFi的热度并没有消减,未来可能会持续跟着这个赛道跑。最近也接了很多比较火热的协议层项目,把它们接进来核心目的就是说为了让ONTO用户能有更好的产品体验,他们在使用时,其实ONTO相当于一个一站式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绝大部分他们在区块链领域可以实现的功能。

本体一直秉承的就是从价值出发,找到落地的场景应用,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回馈社区用户,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关注本体新出的产品以及新的动向。

和11万人同时接收最新行情资讯

搜“鸵鸟区块链”下载

和2万人一起加入鸵鸟社群

添加微信ID:tuoniao02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