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AirPods Max: 数字游民的港湾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979698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IZ3e6j7.jpg!mobile

何谓数字游民? 之前有所谓 work–life balance 的说法, 而数字游民的 work-life 就构建在跨国旅行之上. 现实中这种模式离不开网络, 各种形态的软硬件和因此衍生的商业模式.

因为工作上的原因, 今年在北京差不多停留了快两个月了. 在家里有一对 HomePod 和投影屏幕, 对于内容消费来说已经算是略有奢侈. 但是人在旅途, 最大屏幕的设备也就 MacBook Pro, 加上同样服役多年 QC35II 就是最核心的体验.

先说结论, AirPods Max 是目前能买到, 价格在个人可接受范围内的, 不需要折腾的, 最好的旅行耳机.

通透模式对交互的重塑

在 AirPods Max 上, 不再沿用相对暧昧的「双击」和「捏住」操作, 而是把音量调节和播放控制整合到了一颗 Digtal Crown 上; 并且提供了一颗独立的按钮用于调节降噪/通透模式.

URvA3qF.jpg!mobile

实际操作的时候, 一只手两个手指按下两个按钮, 即可停止播放的同时打开「通透模式」. 这一操作每天要重复好多次, 效果相当于把耳机摘下来与人对话. 这种操作在手机上操作需要至少 4 个步骤, 而在 AirPods Max 上, 只需一步.

Apple 在这个问题上是有着野心的. 理论上降噪按钮还可以切到降噪关闭模式, 但是默认并不这么做, 可以见得这种二元切换已经达到很高的完成度.

而在 QC35 上, 降噪开/降噪关/降噪低 的切换在 AirPods Max 面前显得超级鸡肋, 哪怕换成 Google Assistant 按钮, 对比 Hey Siri 和手表/iPhone 的侧边按键也显得没有意义, 而且播放控制/音量按钮按下去有着严重的听诊器效应, 手感也不好; Surface Headphone 左右两个盘旋转用于音量和降噪调节, 后者现在看来完全是浪费.

现在北京天气比较累, AirPods Max 戴一天毫无压力, 包括开启通透模式戴着和朋友交流. 通透模式强到什么程度? 开启之后隔着口罩说话, 自己的声音居然还能变得更清晰.

在我看来, AirPods Max 的通透模式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降噪模式. 如果说 iPhone 是前 AR 时代信息传递的基础, watch 是前 AR 时代的身体信息获取的媒介, AirPods 和 AirPods Pro 就是 AR 时代的声音的基础, 特别是 AirPods Max 的交互是这一思路下的完全形态.

可以想像下一代的 AirPods 可能会内建 NPU, 识别报站, 和人对话的场景, 自动降低播放音量和开启通透模式. 这一点上已经甩开传统 Hi-Fi 和旅行耳机太多.

佩戴体验, 续航和充电

AirPods Max 比 QC35 要重不少, 但是实际因为更合理的头梁设计, 两耳单元的可调铰接设计, 这种差异我认为可以接受. 甚至我认为 QC35 的便携是以牺牲对耳的覆盖和驱动力而实现的, 也就是 AirPods Max 做了一个可以接受的加法.两耳的面料也比较清爽, 北京冬天室内温度很高, 除非是刚刚外面回来, 一般情况下不会感觉到闷热, 长时间佩戴是可行的.

另外就是不会出现 QC35 那种掉渣和耳罩开裂问题, 而且更换也更轻松(QC35 的锁扣设计非常 bullshit, 换了耳罩之后不能完全密封, 估计对被动降噪有影响).

bieUFjA.jpg!mobile

以及之前争论很多的收纳问题. 首先我还是旗帜鲜明的反对传统的包裹式收纳和扭曲的旋转式收纳, 这两个合起来基本让使用变得极为不方便. 想想为什么 TWS 成为了现在的主流, 还不是因为「无线,无繁琐」, 整一个硬盒实在是累赘.

而 AirPods Max 本身的收纳我认为主要还是为了缓冲和保护两个单元, 毕竟摔了就有可能出大问题(去店里见到一侧单元有问题的耳机, 据说是被熊孩子摔的), 金属也有磨损的可能. 最关键的还是这种收纳模式不需要拿进拿出收回和展开耳机, 而且可以在壳子里充电.

Rf6bAz2.jpg!mobile

另外由于 有了一个可用性极高的通透模式 , 除非是热, 摘下耳机几乎成为了不必要的动作 . 虽然不支持无线充电, 但是 AirPods Max 是少有支持边充边用(3.5mm 模式下除外)的耳机.

聆听体验的新高度

我们已经在 HomePod 见识到在计算音频和高质量驱动单元下, 聆听的可能性. 但是显然 HomePod 面向的是家庭用户, 对于需要旅行和出差的人士来说消受不起. 而 AirPods Max 填补了音质上的空白. 很显然音质上好于这一类「旅行降噪耳机」的标杆产品: Bose QC35/700 和 SONY 1000XM 系列.

以前我们在提 Apple 的耳机产品的音质的时候, 总是觉得诸如软硬交互, 体验和佩戴感是「Wotrh the price」的理由, 而 AirPods Max 史无前例-甚至比 iPhone, iPad 以及别家手机都贵的 ¥4399 和令人发指的发货周期中, 其实可以感觉到这款产品的音质已经划开了档次, 已经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差别.

主观体验上还是维持了 AirPods 的调音风格, 有着较多的低频, 因为有着更大的单元, 动态有着超过明显提升, 特别是对比同类产品, 可惜高频仍然显得偏暗, 而且毛刺感较多.

到了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国内评测提的不多的 耳机调整功能 (位于设置-辅助功能-声音), 因为我个人听歌比较多的一块都是 Piano/Guitar cover, 偏暗的高频绝对是减分项, 所以就选择设置为「明亮」和「减少动态」. 由于这块的处理是 H1 芯片完成, 所以不会造成音质的劣化.

经过调整后高频明亮了很多, 特别是女声和钢琴一下子就通透起来, 但是对毛刺感基本没有改善. 这种状态下中低频的动态仍然远好于同类产品.

nINv6nj.jpg!mobile

关于这种耳机内 DSP 对声音风格的快捷调节, 就是 AirPods Max 的又一优势. 以及传统大耳需要较大推力, 以前还能有所谓的 Hi-Fi 耳机的说法, 或者是用 iPad 这样电池较大驱动力较强的设备进行播放. 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移除了 3.5mm 接口, 以及欧盟对移动设备的 3.5mm 接口输出功率的限制, 导致传统大耳的音质优势被拖垮, 而不方便的劣势被放大.

而这方面正如 HomePod 一样, 产品本身不仅仅借助「方便」的体验, 比如像 HomePod 插上电源线即可自己通过 Apple Music 和第三方平台(包括自家的泛用型播客客户端, 不过还是除了 Spotify)进行播放, TWS AirPods 那样直观取出-佩戴-播放的简单体验(没有绕线和插入耳机孔的累赘), 在这样的基础上带来了降噪、空间音频、快速切换、多耳机共享、通透模式、丢失寻找等等功能 , 并且避免了传统蓝牙耳机连接延迟大, 不稳定, 初次和多设备配对麻烦等问题, 带来的体验进步是全方位的.

MraYb2e.jpg!mobile

同时 Apple Music 支持 Sound Check(增益均一化)功能, 对于杂食用户来说再好不过, 毕竟流行音乐总是偏向调高响度(响度战争), 而古典、交响和单一乐器 Cover 的增益往往低很多.

当然这款耳机仍然支持有线输入, 从而获得更好的延迟表现, 满足音乐游戏和专业制作的需求. 当让也可以连接专业的模拟耳放获得更有风格的声音.

关于降噪

我对降噪的整体感觉是, 得益于更好的包裹, 被动降噪更好的隔绝了人声. 中低频的效果相比 QC35 有了明显改善, 主动降噪方面在中低频方面也有更好表现.

但是目前发现有几个问题:

  • 第一是听诊器效应, 因为耳机变得更大, 而且头梁的即便做了软的弹性面料, 但是仍然能够听到明显的结构形变产生的声音. 这个问题非常难处理.
  • 第二是风噪和 QC35 早期固件类似, 待固件改善
  • 第三是低频的降噪异常问题, 比如在车上, 车窗侧的低频振动会触发降噪, 但是由于响应不及时会出现很严重的不适感, 早期 QC35 也有这种问题, 待固件改善

¥4399, Why?

在很多人眼里, 苹果做任何事情都是「恰烂钱」, 包括取消 3.5mm 接口卖 AirPods, 推出 USB-C MBP, 干掉 iPhone 包装内的充电器和耳机... 如果你真的是这么想的, 建议关掉文章别看了, 世界对于你来说太小了.

如何评价知乎新口号「发现更大的世界」? www.zhihu.com feYriu.png!mobile

很多年前其实就在提「Hi-Fi on the go」这件事情, 做法无非是把高质量 DAC 和 Hi-Res 支持打包在一起, 要么造转头, 要么造手机.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 Hi-Res 并不是重点, 而是高质量母带下的音源; 而大多数人的享用音质的天花板其实是播放设备, 也就是耳机上, 而耳机和音响类似, 高音质的耳机需要更大的单元和更大的驱动力, 后者的瓶颈往往在手机上.

很显然手机寸土寸金, 并非所有人都需要 Hi-Fi, 更别提在耳机所限下不见得大家的聆听设备能够表现这种变化; 像音响也有这种问题, 比如房间声学结构带来的低频驻波问题, 都是比起才本身更贵的巨坑, HomePod 本身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 而为手机单独配一个 DAC 出街也是一个蛋疼而且麻烦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 AirPods 诞生的时候最强调的是便携性, 这就和卡片相机为什么消亡一样. Just no one TAKE it.

那么 AirPods Max 就来了. Apple Music 有着相对扎实的曲库和个人云同步歌曲库, 包括质量较高的编辑推荐播放列表和智能推荐, 还有在社交方面的克制(不存在「网抑云」的毛病), 搭配一个 AirPods Max, 就等于拿掉了传统老烧们的高贵线材和耳放, 本身的设计相比传统大耳也更适合出街, 外加一个通透模式方便和人交流, 特别是办公. 结合这几点看 AirPods Max 完全没有对手.

FJVzUfu.jpg!mobile

What‘s more?

之前有种家居生活模式叫做「断舍离」, 丢弃陈旧物品只是表面, 其实我更关注的是资产的数字化.

包括记忆的归档和抹除, 这两点在 GDPR 中有体现, 所谓用户对个人数据的保有和遗忘的权利

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会让人不断刷新生活模式, 带来更新的自我, 找到并实现生活价值.

对于各种「烧友」来说, 这大概就是「退烧」吧

对于数字游民也是一样, 随着通讯的便捷化, 传统的工作可以被远程化, 同时也因远程化带来了新的工作模式. 比如 Apple 的宣传片中总是在路上的摄影师和吉他手

其实还有件知道的人不多的事情. 曾经 ALoft(W 酒店下的一个短租公寓品牌)曾经赞助 The Verge 拍摄了一个关于 Oak Felder 用 MacBook Pro 的一个用 MBP 当作工作室创作的视频, 次年年底的 MBP16 发布的时候就特邀了他讲述他自己用笔记本的工作流.

INruQrR.jpg!mobileYB7n6r.jpg!mobile

视频中出现的产品的类似型号

其实不难发现, 无论是所谓的「Global Phone」(全球全频段概念, 以及还有对 COVID-19 暴露信息的支持)和语言(包括各地 Apple Pay 和公交卡, 新增的内置翻译功能) 的 iPhone, 适合旅行的 iPad, 性能愈发强大的 MacBook. 从核心上就是本着「赋能用户」的思路创造更好产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