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费控“围城”:做SaaS的想做交易,做交易的想做SaaS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legacy.iyiou.com/intelligence/insight13726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来源: 甲子光年(ID:jazzyear)

作者:赵健

编辑:甲小姐

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走过了第一个“五年规划”。

一个在业内很常见、但媒体较少报道的现象是,这五年内, 部分赛道已经完成了大洗牌 。其中,离钱近、使用频率高、帮助企业省钱的 费控场景 ,就是一个代表性赛道。

马太效应正在形成。据「甲子光年」统计,2016年是费控厂商的井喷之年,至少发生了14起融资事件,但从2017年开始融资数量急速下降,融资金额却逐年走高。今年有至少5家费控SaaS公司在疫情之下逆势融资,总融资额超过6亿元人民币,为近5年最高。

6732iaI.jpg!mobile

一边是资本向头部聚集,另一边是部分公司逐渐“掉队”。据「甲子光年」统计,有至少7家厂商,除了会在一些第三方分析机构的排名榜单中“被动”露脸之外,几乎已销声匿迹:

云报销:天眼查显示公司已经于2019年1月9日注销;

云费控:公众号已于2018年6月停更;

全程费控:天眼查显示公司部分股权处于出质状态,公众号已于2018年2月停更;

红橘科技:天眼查显示公司在2020年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公众号已于2019年3月停更;

钱包行云:点击官网会跳转到一家名为“六合宝典”的理财网站,公众号已于2018年7月停更;

闪电报销:微信公众号已于2019年2月停更,现在升级为费耘,做电子发票管理系统。

费控宝:天眼查现实官网无法打开,公众号已于2019年9月停更。

一个显而易见又残酷的事实是: 费控赛道的长尾玩家,已被排除在决赛圈之外。 如果说费控SaaS 1.0的主旋律是“活下来”,更重要的2.0,就是如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据「甲子光年」了解,费控赛道有两种商业模式切入点:

第一类是费控赛道的“原住民”,从报销SaaS起家,收入来自SaaS订阅费,包括 汇联易、易快报、简约费控、每刻科技。

第二类是费控赛道的“跨界者”,将费控与商旅管理(TMC)相结合,一开始软件本身免费,收入来自企业的商旅交易佣金。其中既有同时做报销SaaS和商旅管理平台的 元年云 (前身为云快报),又有从商旅管理起家,后来才切入费控赛道的 分贝通

以上六家,基本就是费控赛道的最后竞争者了。

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费控赛道的发展之路,是 两类玩家“相向而行”之路 ——报销SaaS盯上商旅管理的蛋糕,商旅管理盯上报销SaaS的蛋糕,正如爬珠穆朗玛峰,一个在南坡,一个在北坡,都渴望着登顶。

谁会先登顶?哪个坡会有雪崩?这既是一场场景之争,也是一场商业模式之争。

在2020年行将结束之际,「甲子光年」采访了以上六家费控厂商的创始人,以及蓝湖资本管理合伙人胡磊,探讨费控赛道上演的一场“围城”: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做SaaS的惦记着交易,做交易的惦记着SaaS。

“SaaS+交易”模式究竟是怎么来的?这是费控赛道的故事,也不仅仅是费控赛道的故事。

卖给行政,还是卖给财务?

2014年,国外报销SaaS厂商Concur以83亿美元被SAP收购,鼓舞了一大批创业者登场。

接下来的两年,市场上迎来了费控SaaS的创业高峰期。汇联易创始人&CEO张长征告诉「甲子光年」,在汇联易成立的2016年,市面上有六七十家费控SaaS创业公司。

然而,在经历了5年的大浪淘沙之后,如今存活下来的也就六家而已,淘汰率约90%。

创业之初,费控厂商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商业路径。 第一种路径是单纯做一款报销SaaS软件,收取 SaaS 订阅费。

只要是打工人,都经历过报销的折磨。长期以来,企业的消费场景与报销场景呈现割裂状态,前端消费信息不对称、难监控,后端报销流程长、效率低,繁琐的报销流程占用了会计人员大多数的时间。

从2015年前后,国内的to B创业环境迎来了一个爆发“奇点”: 软件成本逐渐低于人力成本 。在中国经济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板想要通过财务软件来节省逐渐上升的人力成本。

以报销所需要的核算会计为例,合思·易快报创始人兼CEO马春荃在2019年北大青年CEO俱乐部举办的一次论坛上列举过一组数据:2013年前后,核算会计在北京的工资是3000~4000元/月,且不缴纳社保及公积金,一年算下来是近4万元,加上工位费,人均年成本一共近5万元;但现在,核算会计的工资为6000元/月,加上社保及公积金共9000元/月,再加上工位费3万元,人均年成本一共近15万。

马春荃告诉「甲子光年」,有一些老板来咨询易快报的产品,就一个要求: 能“砍”掉我多少人?

但是,如果只做报销,就被局限在消费行为发生之后,而对于消费行为本身却无能为力。但报销并不是企业的底层需求,节省成本才是。

简约费控合伙人副总裁刘昕告诉「甲子光年」,报销只占企业内部很小的一块费用,通常被称为“管理费用”,在国内可能只占到企业年销售额的10%左右,仅仅在报销层面节省成本,节流空间不大。但是如果从报销的上游环节入手,打通企业外部的商旅平台,比如机票、打车、酒店等,同时纳入企业的对公采购支付和营销费用(营销费用视行业不同,可能占到收入的30%以上)、间接采购,将报销的边界拓展到费控,企业就更有动力进行费控数字化的建设。

于是在2016年前后,费控SaaS厂商陆续开始与携程、滴滴、阿里飞猪等第三方商旅平台打通,成为企业聚合消费平台。因此企业便可将事后消费延伸到事前,通过“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全程费控的形式进行企业支出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费控厂商只起到“连接”客户与商旅平台的作用,并不干涉企业消费流程,也不在交易环节产生收入。

第二种商业路线是软件免费,从企业交易中获得收入。

拿企业交易中最高频的商旅管理场景为例,其商业逻辑是,企业客户在商旅平台先设置好规则、员工预算等,员工就可以直接订机票、订酒店、打车,消费完成后无需再走事后报销的流程,商旅平台与供应商进行结算,每月一次给企业提供统一账单和发票,商旅平台从客户交易中赚取供应商的返佣收入。

2014年,元年云的前身云快报上线,选择了报销SaaS+交易抽佣的商业模式。一开始SaaS软件免费,2017年起开始收费。2019年,云快报升级为新品牌元年云,元年云将 差旅、采购、报销、税务 等不同场景分成了不同的事业部,以一种“宽赛道”的形态出现。

与上述与第三方商旅平台打通的报销SaaS厂商相比,元年云的业务形态不同:虽然都是连接机票酒店供应商,但报销SaaS软件仅仅是做单点登录系统,是H5的页面跳转,而元年云做的更重更深,自己开发前端页面,后端连接供应商,通过API接口将各平台聚合在同一个页面上,用户可以在线来进行比价和管控。

与其他商旅平台比如携程、飞猪相比,元年云的营销对象不同: 商旅平台聚焦服务行政,元年云聚焦服务财务 。在元年云之前,这种差异也将商旅SaaS与费控SaaS厂商定义在两个赛道。

2019年,又一家企业开始打破商旅SaaS与费控SaaS的边界。

从2018年开始,分贝通就逐渐由原先的“商旅+基于场景的事前管控”切入更深的费控,随之完善支付的能力,到2019年打通费控+支付的模式。

分贝通创始人兰希告诉「甲子光年」:“之前我们都是跟商旅公司竞争。2019年初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调整,不再仅仅卖给行政,而更多地卖给财务。后来投资人也告诉我们,我们跟费控厂商是处在同一个赛道了。”

至此,整个费控赛道形成了两种“相向而行”的商业模式:一边是报销SaaS打通商旅平台,一边是商旅公司延伸到报销领域, 形成开篇所述的“围城”。

商业模式大冒险

“围城效应”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因为 单做一边都很难。 创业之初,单做报销SaaS,还是单做商旅管理?这难倒了一批创业者。

如果只做报销SaaS,则面临一个做产品还是做本地部署的问题。这两种模式的选择在今天已经没有太多争议,但在2015年时却没有人能回答,如果选择错误,甚至可能会死掉。

据「甲子光年」获悉,曾经在2018年获得博彦科技、红椒资本6000万元A轮融资的费控宝,就是一家因做项目制而逐渐消失于视野的费控厂商。创立初期,费控宝定位中大型企业,交付方式为本地部署。

根据天眼查信息,2020年11月,费控宝的主体上海优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先后两次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目前已被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其官方微信公众号「财金鳞」也已于2019年1月停更。

项目制除了本身不具备可规模化复制之外,这和竞争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理论上,项目制的客单价会更高,但创业初期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导致的低价竞争,有时会抹平价格优势。

比如,早期定位于服务大型客户的汇联易,在2017年下半年就开始拒绝本地部署的项目,坚定于SaaS化发展路径。

只做报销SaaS会面临生死选择,只做商旅管理,也面临资金流的挑战。

2015年,正是消费互联网风生水起之时。很多to B赛道的创业者,也开始引入to C的打法。

元年云CEO李彤告诉「甲子光年」:“一开始我们做云快报,当时可能跟大多数刚进入SaaS领域的投资者和创业者的想法一样,抱着‘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思维,希望软件免费,然后通过流量的收入来弥补软件上的投入。但实践下来看,感兴趣的人挺多,真正用的人少,免费模式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用户群体的高速增加。”

这种商业模式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商旅平台的粘性不够高,企业的替代成本很低。商旅公司除了要保证价格足够有竞争力之外,还要吸引客户到自己的平台消费。于是,一般商旅公司的默认规则是 帮助客户垫资。

这对商旅公司的流动资金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据「甲子光年」了解,在2016年9月获得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的钱包行云,就因为垫资而最终倒闭。如今,进入钱包行云官网会跳转到一家名为“六合宝典”的理财网站,其公众号也已于2018年7月停更。

分贝通兰希告诉「甲子光年」:“在2016~2018年之间,我们也是帮客户垫资,你的规模越大客户越多,你的垫资越多。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不是一个很健康的商业模式,在2019年我们就主推充值模式。”

单做一边都很难,那么,如果都做呢?如果 既做费控SaaS又从商旅交易中抽佣,“SaaS+交易”,是否是一种更好的商业模式?

如果只算报销软件,市场空间在200亿人民币左右,但如果从企业消费的市场来看,携程商旅发布的《2019-2020商旅管理市场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差旅支出4007亿美元。一般来说商旅平台的抽佣比例为3%,那就是120亿美元(接近800亿人民币)的市场,如果再算上采购、外卖订餐等消费场景,市场空间还要进一步放大。

合思·易快报创始人兼CEO马春荃在2016年就公开描述过“SaaS+交易”的蓝图,不过马春荃当时也表示,这个优先级并没有排的很高,当务之急还是要把报销管理系统做的更好。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费控厂商所连接的第三方消费平台,仅仅是通过网页跳转的形式,复杂度并不高。而要想从交易中抽佣,是一个很重运营的业务,除了差旅交易系统的开发,还要有咨询、退票、改签等服务。

对于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来说,SaaS和交易想要两者都抓,往往两者都抓不住。

汇联易创始人&CEO张长征告诉「甲子光年」:“作为一家SaaS厂商,如果贸然去做企业交易,实际上是一种战略的不聚焦。往深处看这是对于SaaS没有信心,所以才会在SaaS拳头产品都没有磨炼好的情况下,就开始做交易、做金融等其他业务。”

“战略不聚焦”的代表企业之一是红橘科技。2016年,红橘科技获得用友的2700万元Pre-A轮融资,其创始人邓适宜曾担任用友U8产品的研发总设计师。红橘科技的商业模式就是“SaaS+交易”,既向企业客户收取SaaS年费,也向商旅供应商收取一定的佣金。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红橘科技虽然得到了用友的投资和客户资源导入,可谓手握一副好牌,却并未掀起太大的浪潮,并最终遗憾地走向没落。如今,天眼查显示红橘科技在2020年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官方公众号也已于2019年3月停更。

回过头看,红橘科技虽然失败了,但其“SaaS+交易”的商业模式却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先见性。

进入2019年之后,这一商业模式再次被热烈讨论。

怎样的第二增长曲线才是“性感”?

“SaaS+交易”模式,行业态度不一,乐观悲观者均有。

分贝通和元年云是“SaaS+交易”模式的积极实践者。

分贝通创始人兰希曾表示,“SaaS+交易”的模式具有行业颠覆性, 如果只做交易,市场空间还是“不够性感”。

分贝通在2016~2018年做了App内场景支付功能,员工在分贝通App内消费可以免去报销环节;在2019~2020年做了虚拟卡支付,员工通过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绑定的虚拟卡消费,以备用金的方式花公司的钱,来补充App无法覆盖的场景。

兰希告诉「甲子光年」,在2021年春节,分贝通即将上线报销功能,来完善事后报销,也就是其他费控SaaS厂商的主要功能,这在过去一直是分贝通的“偏科”项目。

在分贝通创始人兰希看来,围绕着企业的消费流程, 费控、支付、场景 ,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如果只做企业费控中的其中一个环节,客户体验难以提升, 如今,做全链条费控服务已渐成行业共识。

同样对做“交易”重投入的还有元年云,元年云背靠母公司元年科技,研发体系和交付体系共享,资源充沛,在商旅、采购的投入也非常重,开发团队加起来有一百多人,还有几十人的运营团队,这可能比其他费控厂商的研发队伍都要大。

然而,和分贝通、元年云的积极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原本只做报销SaaS的厂商对于“交易”都表现地相当克制。

据「甲子光年」了解,目前只有易快报做了一些“验证性”尝试。

2019年,在合思·易快报创始人兼CEO马春荃表示“优先级靠后”的三年之后,易快报才上线了企业聚合消费平台——合思商城,马春荃将其理念定义为“广泛连接”。易快报在2016年将客户群体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扩展,这也是交易模式得以验证的前提条件之一。马春荃表示,大型企业对价格“极其敏感”,因为体量足够大,即使价格降低一个点,可能就是几百万的成本。

易快报这部分的业务增速很快,不过,其并没有大力推广,只是试点了少数客户。

而另外三家只做报销SaaS的厂商,汇联易、每刻科技和简约费控,则暂时没有碰交易的打算。

汇联易虽然“动作频频”,先是在2017年B轮融资之后,内测上线了甄选机票和甄选酒店并提供比价功能,然后在2019年公版上线了“授控支付”功能,与分贝通的虚拟卡支付功能相似,但是汇联易并没有参与到交易中。汇联易CEO张长征表示:“我们会协助客户从供应商那边争取到优惠折扣,但我们不从交易中产生收入,而是作为一个技术支持者,搭建桥梁,让客户面对供应商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让供应商能够获取更多来自我们平台的客户。”

每刻科技CFO魏强告诉「甲子光年」,商旅服务平台是一个重资源、堆人力的事情,因为在提供质优价廉的商旅服务时,还经常会收到用户的咨询,或者要求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这更适合有足够资源的大型平台去做,比如阿里、携程和滴滴,这样更符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问题交由专业的系统或平台去解决”这个原则。

既有躬身入局玩家,又有按兵不动的玩家, SaaS公司做交易,到底可不可行?

蓝湖资本管理合伙人胡磊告诉「甲子光年」,SaaS公司的根基仍然是SaaS业务。在市场需求爆发、行业上升期的当下,势必还是先保证“根基”。“SaaS+交易”的模式的确锦上添花,打开了人们对SaaS公司的想象空间,但其业务模式仍有待进一步的验证,这其中面临不少挑战,比如销售对象发生了变化,服务成本会显著上升等。目前来说,可能讲故事的成分更多一点。

胡磊表示,在软件业务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再切入交易会有很大的优势,在那个阶段公司拥有了对上游供应商更高的议价能力。

分贝通创始人兰希承认,直到去年,很多投资人都认为先从报销做起的模式更好,而分贝通的模式会有一点“绕”。不过兰希认为,从今年开始,事情会出现一些变化。

兰希告诉「甲子光年」:“早期因为我们要做基于场景的交易系统,于是做了账户、资金、交易、结算、内外连接、接入超过200多家供应商等等,特别复杂,相当于先把最难的事情做了。现在我们通过15个月可以做到友商70%的费控软件功能,并且是有选择性的做。我们是先难后易,他们是反过来—— 就像同时爬珠穆朗玛峰,我们在南坡,他们在北坡。

兰希认为,数据会说明一切,在2021年大家都会“明牌”,现在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是,如果“SaaS+交易”的模式能够被验证,很有可能成为费控SaaS厂商的第二增长曲线。

当然,做交易只是其中一个方向,是商业模式的改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增长思路,那就是在不改变商业模式的前提下,改变应用场景、提高市场渗透率。

在今年11月刚刚完成B+轮融资的简约费控不但不碰交易,而且提出了很明确的转型方向——轻资产公司运营平台。

简约费控合伙人副总裁刘昕告诉「甲子光年」:“从报销到费控再到轻资产运营平台,我们有一些新的思考。对于一些轻资产的公司,它虽然不需要ERP,但是它需要有套系统,类似于ERP一样,能够很精确地从头到尾了解费用的完整的生命流程。费控的重点是应付,是企业怎么花钱;轻资产运营平台还包含应收,企业收进来多少现金流,然后核算到项目上面。”

另外一种就是拓展海外业务。汇联易在2019年开始进军日本市场,接下来正在考虑跟随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尝试RCEP组织内的东南亚市场。汇联易CEO张长征表示,未来3~4年,海外收入可能会占到总收入的一半。

费控SaaS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在经过5年发展后,不同费控SaaS厂商之间的产品并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寻找差异化路径会成为接下来的主旋律。

一个事实是, 费控SaaS目前的市场渗透率仅1%左右,还远未到蛋糕分完的时刻。

合思·易快报创始人兼CEO马春荃告诉「甲子光年」一个细节:“过去,易快报是‘生拉硬拽’钉钉的部署商,希望他们做自己的业务;疫情之后,很多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陡增,市场需求强烈,钉钉的部署商反向主动找到易快报,邀约我们做专训。”

因此,在现有SaaS功能之外寻找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下一阶段费控SaaS扩大市场规模的不二法门。不论是通过切入交易增加商业模式选项,还是通过产品、运营、市场来扩大规模,费控厂商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