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北京上海车牌拍卖的福利分析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40295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北京上海车牌拍卖的福利分析

数学等 6 个话题下的优秀回答者
知乎日报收录

Better lucky than rich? Welfare analysis of
automobile license alocations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Shanjun Li, forchcoming
i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我们知道,在分配公共资源方面,诸如拍卖之类的市场方法以及抽签之类的非市场方法都被广泛使用。在这其中,北京和上海的车牌分配机制分别采用了这两种方法,非常典型。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并建立市场机制的地区之一,在车牌的分配上采用了拍卖的机制。拍卖机制的好处是,可以将稀缺的公共资源分配给那些最需要它的人,也就是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 WTP)最高的那些消费者,因而一般认为是最优效率的分配稀缺资源的方式。

而北京与之相反,则使用了抽签的方式。抽签的好处是尽可能的保证了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但是在分配效率方面传统上认为并不能达到最有效的分配。

然而,如果我们考虑这项公共资源是有正的外部性的,而且这种外部性是随着支付意愿而递增的话,那么抽签的方式反而可能会更加有效。

比如,在车牌拍卖方面,我们知道更多的汽车会导致更多的污染以及更拥堵的交通,而一般而言,那些支付意愿更强的消费者,也会更多的驾驶汽车、买更高排量的汽车。因而,如果使用拍卖进行分配,那么得到车牌的是那些支付意愿更强的人,因而可能会有更多的汽车使用,导致更严重的污染和交通拥堵情况。而如果使用抽签机制,那么不管支付意愿高低,都有同等的概率获得车牌,因而那些支付意愿低、很少用车的消费者因为运气获得了车牌,可能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和拥堵。

因而,如果考虑外部性的话,拍卖机制和抽签机制各有千秋,如果没有定量的证据支撑,很难说孰优孰劣。Shanjun Li单独在RES上forthcoming的文章认真的讨论了这一问题。

以上关于支付意愿和外部性成本的讨论可以总结为上图。其中第一张图代表外部性成本不随着支付意愿的增加而增加,Q_(Q下带着一横线)代表配额,那么图中绿色面积代表由于配额导致的无谓损失(DWL);在抽签体制下,面积ABQ_O是潜在可能的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值,但是由于均匀分配,因而只能实现OQ_/OQ_1,或者AOQ_的面积,因而ABQ_就是由于抽签而带来的无谓损失。

而在第二幅图中,EC曲线代表外部性的成本,潜在的外部性成本是EDFG,同样由于抽签机制,外部性成本只实现了EFG,因而EDF就是节约的外部性成本。可以想象,随着EC曲线和需求Q曲线的不同形态,无谓损失和节约的外部性成本的大小是难以确定的,因而很难说抽签机制一定比拍卖要差。

接下来,作者使用了BLP的框架,并借鉴了DID的思路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估计。作者选取了四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其中天津和南京与北京上海地理位置靠近,但是没有对牌照进行限制,因而可以为识别北京、上海的反事实提供识别的来源。

北京于2010年12月份开始宣布车牌抽签,从2011年1月开始执行,2011-1013年每个月大概放出20000个牌照,2013年之后,每年放出大概150000个牌照。

而上海实际上从1986年就开始施行牌照的拍卖了,2008年到2012年间开始在线拍卖。在这个拍卖中,竞标者首先在第一个小时之内根据接受的最低出价进行报价,在接下来的半小时之内,可以有两次机会更新自己的报价,但是只能在现在能够接受的最低报价上下浮动300元。因此上海牌照拍卖的价格是相对比较平稳的。

作者使用BLP模型的思路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估计,并构建了反事实,即如果没有车牌的限制,北京上海究竟会卖出多少汽车呢?下表给出了作者的答案,是非常惊人的,牌照基本上控制了一半的买车需求。比如北京2011年实际上卖出33万辆,而如果没有牌照限制,这个数字可能会陡然升至83万辆。

更重要的,作者进行了福利分析,其消费者剩余的情况如下图:

其中蓝色的曲线代表的是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可以看到,如果按照两个城市给出的牌照配额,且如果两个城市都进行拍卖的话,那么实际上北京的拍卖价格甚至比上海要高2万块钱,尽管上海的收入平均比北京更高。上海具有更高的收入,但是其对汽车的支付意愿更低,作者认为,这可能反映了上海的公共交通比北京更好,因而抑制了上海的买车需求。

在考虑了外部性的情况下,作者做了更进一步的福利分析。根据作者的计算,如果北京实行拍卖,那么2012年的拍卖价格大概应该在75890元左右,而总的消费者剩余有375亿元,但是由于拍卖机制,只实现了11.5%的消费者剩余,意味着332亿元的消费者剩余变成了无谓损失。

如果考虑外部性(污染、拥堵、交通事故、二氧化碳排放等),根据作者的测算,拍卖牌照可以实现46亿元的净社会福利(总剩余减去外部性成本),而如果施行抽签,那么净社会福利大约为-256亿元,意味着损失了256亿元的社会福利。两者相比,拍卖机制比抽签高出整整300亿元的社会福利。

实际上,根据作者测算,如果北京使用拍卖机制,那么2012年北京政府会有大约197亿元的拍卖收入(与之相比现有的交通方面的投入为170亿元),如果像上海一样,将这些拍卖收入投入到公共交通(地铁、公交)中,那么交通情况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治理。比如上海将拍卖收入投入到公共交通中,因而上海拥有比北京更长的地铁网络,因而上海对于车辆的需求(支付意愿)较低,这也减少了排放、拥堵等情况。

因而总结下来,北京的抽签政策是效率非常低的分配公共资源的方式,造成了大量的社会福利损失。不知道北京是否会学习上海的经验呢?

在这篇推文里面,我并没有具体介绍其使用的模型和识别策略,然而这篇文章使用BLP结合着DID的思路是非常有新意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阅读,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