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光伏龙头频签多晶硅长单,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awtmt.com/articles/361400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光伏龙头频签多晶硅长单,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

智通财经APP 发表于 2020年12月18日 10:43
摘要:十多年前,光伏企业纷纷在价格高昂的时候签了海外多晶硅长单,但由于国际多晶硅价格持续下降,光伏企业最终不得不纷纷违约,支付高昂的违约金。

2020年可谓是光伏全面平价的元年,不靠补贴光伏企业都能实现盈利,也因此今年光伏产业链相关企业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作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隆基股份(601012.SH)无疑是行业最大的买家,和隆基签约合同无疑相当于抱上了大腿。

12月14日晚间,新特能源(01799)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隆基股份的7家子公司(下称隆基硅材料公司)签署了采购协议。据公告,隆基硅材料公司将与2021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向新特能源采购原生多晶硅料合计不少于27万吨。隆基硅材料公司按月进行订单采购,价格每月商定。

十多年前,光伏企业纷纷签署海外多晶硅长单,但最终却几乎没有赢家,甚至后来多家企业的破产都与此事有关。

NjUwMDQyOTk2
多家光伏企业签订多晶硅长单

临近年关,光伏龙头企业屡屡签订超长超大的原材料订单,这一举动无疑也引人注目。无论是对原材料现货市场价格的上涨,还是对未来供应偏紧趋势的研判,对于市场都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自年初以来隆基、天合光能、晶科等企业已经签署了77.45万吨,总价超过441.2亿元的硅料长单。

不止隆基和新特能源签订多晶硅大单,早在9月份,公司发布公告与晶澳太阳能全资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晶澳2020年10月至2025年12月向新特能源采购9.72万吨多晶硅,平均每年1.85万吨。结合此次隆基平均每年采购5.4万吨算,仅隆基、晶澳两大客户每年将从公司采购7.25万吨以上多晶硅,意味着公司大部分产能已被基本预订完,预计未来满产满销无虞,业绩也有望大幅增长。

12月14日晚,特变电工披露,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特能源)签署了超过200亿元(含税)的长单销售合同,销售原生多晶硅,交易对方为国内光伏龙头企业隆基股份的7家子公司。

三个月前的9月15日,新特能源向东海晶澳公司销售91亿元的原生多晶硅,也为长单合同。

新特能源为特变电工控股公司,主要从事中国光伏产业上游和下游环节的业务,主要业务包括多晶硅生产、电力销售、工程建设承包、逆变器生产、光伏硅片及组件生产等。目前新特能源多晶硅年产能约8万吨。

中报数据显示,新特能源多晶硅产量2.62万吨,实现收入13.72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2.89%,导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今年中报期间公司年产3.6万的多晶硅项目投产释放所致。

业内:多晶硅供应紧张可能进一步加剧

在光伏产业链中,大致可分为上游多晶硅料、硅片,中游电池片、组件,以及下游光伏发电系统三大环节。

随着各项创新技术的应用,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快速下滑,2020年我国光伏绝大多数地区都可以实现平价上网。根统计,2020年全国申报的平价项目达到33GW,相比2019年增长约124%。

NDQ1NDQyMzE1

由于光伏平价,全球对光伏的需求暴增。硅业分会预计,“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平均装机量达到60GW-80GW,2021年全球装机量有望快速提升至140-150GW。预期2025年全球光伏年装机量将超过300GW,对多晶硅的年均需求量将提升至70万吨以上(对应工业硅90万吨)。

需求暴增,在本就行业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供给方面却因爆炸及老产线停产检修等原因导致市场供给减少。目前国内硅料市场呈现出五家寡头竞争格局。保利协鑫(03800)、通威股份(600438.SH)、新特能源、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方希望集团分别占据市场15.6%、14.7%、13.2%、12.9%以及12.9%的份额。市场高度集中,倘若其中一家企业发生停产,那么供给将大幅减少。

今年7月份,年产4.8万吨的保利协鑫新疆多晶硅工厂因精馏装置问题引发爆炸,工厂停产,因此多晶硅价格不断上涨。

MTQ5MjMyMjUyMg==

保证多晶硅料在“十四五”阶段长期稳定供应,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手里有粮,心中才能不慌。在硅片环节,有部分企业仍在扩产或有扩产计划,而多晶硅新产能的扩量基本要等到明年下半年,在对多晶硅供给有担忧的情况下,中游龙头厂商均在与多晶硅在产企业签订长单锁量。

下游锁定产能背后再次印证硅料供应紧张,多晶硅若涨价有望带来较大业绩弹性光伏需求持续增长,民生证券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到170GW。同时,硅片环节大幅扩产,2021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将达到330GW,同比增长54%,多晶硅2021年底名义产能仅68万吨,同比仅增长14%,且明年新产能释放集中在Q4,考虑到产能爬坡,2021年基本无太多新增多晶硅供应,多晶硅供应紧张可能进一步加剧。

十多年前的多晶硅“长单”之痛

事实上,十年前光伏企业纷纷签署海外多晶硅长单,但最终却几乎没有赢家,甚至后来多家企业的破产都与此事有关。

2006年开始,多晶硅的奇缺和太阳能电池市场的火爆,将多晶硅的价格捧高到每公斤500美元的天价。下游企业通过签订5~10年的长期合同,锁定原材料价格以防止“断粮”。

从2008年9、10月起,受市场萧条影响,多晶硅从500美元/公斤一路暴跌至70~80美元/公斤。

到了2011年,上游市场,国际多晶硅价格持续下降直逼生产成本,使得国内多晶硅行业遭到致命打击,国内多晶硅行业几乎全面停产,企业游离生死线上。

受制于多晶硅长单和现货价格的差异,中国下游的光伏企业纷纷采取了毁约举措。

2011年,尚德电力终止了与美国MEMC公司长达十年的硅片协议,以2亿美元分手费来毁约MEMC的10年合同;2011-2012年,挪威REC和德国瓦克各获得4000万、6000万欧元的解约合同金,据信均来自中国企业。

接下来的几年里,包括天合、晶澳在内的多家光伏巨头均在与国外厂商进行谈判,期望能够修订长单条款。部分企业则静待中国商务部公布对产自欧美韩的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寄望以此作为谈判筹码终止长单合同。

然而下游市场日子也并不好过,国际市场的变幻莫测、各国补贴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国内光伏企业集体所要面临的“双反”调查,严重打击了光伏企业发展的势头,国内企业不约而同地放缓或停滞了发展步伐。

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

多晶硅价格能否持续上行?业内存在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7月23日,一位隆基股份内部人士向媒体表达了“涨价是短期市场行为,没有可持续性”的看法,“市场预期我们会跟着涨价,我们最新报价还在研讨中,还没定。但公司即使涨价也不会涨特别多,还是要兼顾整个产业链的利益。硅料涨是短期因素刺激,长期来看,整个产业链价格肯定还会往下走,因为整个度电成本越来越低了。”

山东航禹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文磊7月份曾经表示,“对于光伏这种强周期行业而言,不是柴米油盐生活必须。一定的抢装现象或会出现,但绝不会出现全线的、系统的抢装。价格上涨超出了电站投资商预期,他们大可暂时不开工或者不采购,毕竟当前情况下,上网电价确定,组件价格上涨,投资收益就会降低,投资商也不会愿意。”

然而,这一次多晶硅的涨价热潮与抢签订单,与十多年前又不一样。

十多年前,光伏产业链里面的原料在外、市场在外、设备在外的困境。再加上封锁,国内企业看不到任何希望。

而今,已经逐渐摆脱“三头在外”。

首先是原料已经逐渐自给自足。

与十年前光伏企业抢签海外订单不同,现在多晶硅龙头厂商马太效应凸显。国内多晶硅的自给率从2010年的47.8%持续提升至2019年的75.4%,对外依存度大幅降低。随着国内多晶硅企业持续扩产,同时成本持续下降,我国未来有望实现多晶硅的完全自给,甚至对外出口。

在面对美欧“双反”的压力,中国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这也为我国光伏企业调转船头回归国内市场提供了条件。

然后是全产业链的自给自足。

光伏产业,从上游到下游大致可以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和电站。到今天,在这些细分行业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而这些企业,自然是下半年A股光伏狂潮涨势最凶的公司。今天,全球硅料企业TOP4、硅片企业TOP7、电池片企业TOP4、组件企业TOP5 —— 全都是中国企业 。

最后,是培育了国内的内循环市场。

中国的光伏产业“内循环”成效显著,已经实现了“三项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

2020年开始,国内光伏企业逐渐摆脱补贴。

2018年“5·31”政策发布后,我国光伏补贴开始下调。按照今年的最新文件,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户用分布式光伏补贴分别为每千瓦时0.05元和0.08元。虽然较上年下降超50%,但仍享受国家补贴。

在十年前的光伏企业签海外订单的热潮中,隆基股份是难得的“清醒者”。

隆基在多晶硅缺货潮时,其他光伏巨头纷纷选择与海外企业签订长约,隆基却坚持现货采购,成功的规避风险。

在2012年行业受“双反”冲击迎来寒冬时,隆基逆流而上登陆资本市场,即便受无锡尚德拖累,成为A股首例上市当年即亏损的企业,当年隆基依然在行业破产潮中完成了单晶硅片和硅棒的扩产。

本文来源:智通财经APP

-------------------------------------

如果您有优质的、符合见闻调性的原创文章,欢迎以个人的名义投稿入驻华尔街见闻名家专栏。

投稿方式 :请将个人简介以及代表作品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并附上电话和微信以便做进一步沟通,在主题中标明: 申请入驻见闻专栏 + 投稿人名字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