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500亿天价收购:靠中国市场逆天改命,百年药企阿斯利康做对了什么?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onews.com/article/detail/4984/2662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500亿天价收购:靠中国市场逆天改命,百年药企阿斯利康做对了什么?

创业邦 2020-12-18 17:30:09

å¾ç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创业邦(ID:ichuangyebang)作者:宇哲

2020年底,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一笔3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35亿元)的收购,刷新了医药行业全年度收购纪录。

当地时间12月12日,阿斯利康宣布,以“现金+股票”形式,收购美国制药商Alexion Pharmaceuticals(以下简称“亚力兄制药”),总交易价值约为390亿美元,交易预计于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

这笔交易不仅是2020年度全球医药界最大手笔并购案,亦是阿斯利康有史以来最大一笔交易。这家出手如此阔绰的跨国药企,对于普通公众可能默默无闻,但在中国医药圈却是实至名归的业绩老大。

年报数据显示,阿斯利康2019年营收收入为243.84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4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占到阿斯利康全球总收入的20.7%。近年来,中国已成为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占全世界销售额比重约20%。2019年,阿斯利康更反超全球第一大仿制药公司辉瑞,成为在中国的跨国药企Top1。

今天风光收购亚力兄制药,但5年前的阿斯利康曾一度陷入颓势,差点被大厂辉瑞收入囊中。5年逆天改命,阿斯利康做对了什么?中国市场在阿斯利康“改命”过程中扮演了什么关键角色?390亿美元的全球巨额收购背后,又有什么大风向变动将会影响中国的医药产业及投资生态?

“百年老店”沉沦,靠中国逆天改命

提起阿斯利康,这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是颇有来头与看点的“百年老店”。

阿斯利康始建于1913年的瑞典,其后经历多次收购、兼并、重组,真正形成今天的规模,是在1999年Astra AB与Zeneca正式合并成立阿斯利康后。合并后成立的阿斯利康股价大涨,先后上市奥美拉挫、埃索美拉唑等明星产品,在近十年内,总资产约增加2.5倍,一路高歌。

可惜的是, 阿斯利康并未做到未雨绸缪。2010年后,公司明星产品相继进入专利悬崖期,销售额大幅下降。专利断崖,导致阿斯利康产品线割裂。2014年,阿斯利康接到辉瑞1170亿美元的收购邀约,成为低潮期的“当头一棒”。

为此,阿斯利康总裁Pascal Soriot曾放出豪言,要让阿斯利康的销售额在未来的十年里翻一番,可见阿斯利康走出危机的决心。

阿斯利康曾因为研发管线薄弱,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绝境中,阿斯利康开始产品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迅速补充产品线。

2016年开始,在研发管线方面布局明显增长。直到2019年,医药行业咨询公司IDEA Pharma公司推出的“年度药品发明指数”榜单中,阿斯利康超过艾伯维、新基、GSK等强势药企名列榜首,被评为当今药物开发中最具创新性和创造性的主要参与者。

从差点被收购到全球最具创造力跨国药企,产品创新成为阿斯利康的翻身利器。此外,在中国市场的最早布局,更为它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打下基础。

2019年,阿斯利康反超辉瑞,在中国市场跨国药企中全年销售额排名第一。

据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阿斯利康全球营收达126.29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营收达26.59亿美元,逆势实现14%增长。

阿斯利康在中国业绩的增长,是其全球排位一路走高的关键原因。众多外资企业中,阿斯利康是最早一波意识到中国市场潜力并深扎于此的。

2012年,上海正式成为阿斯利康中国总部。选择上海绝非偶然,作为最早一批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上海不仅是中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更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2013年阿斯利康将亚洲及新兴市场研发中心迁入上海;2015年,阿斯利康在中国设立英国和瑞典之外的全球第三个药物制剂研发中心。

大胆提拔中国人才

在战略之外,阿斯利康也是选用中国本土人才担任高管最大胆、最舍得放权的外资药企。

2014年12月,阿斯利康中国换帅。接任美国人大卫•思诺成为中国及香港地区总裁的是王磊,这个任命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彼时,距离王磊加入阿斯利康中国,出任消呼麻事业部副总裁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而这位“身居高位”的职业经理人,没有医药背景,没有海外学历,甚至没有负责销售的经历。

2017年,王磊1年之内连升两级,升任阿斯利康全球副总裁,国际业务和中国总裁,负责阿斯利康亚太、中东、俄罗斯、非洲、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这次升职刷新了本土经理人在跨国药企管理体系中的最高职位纪录。

王磊的“非典型成长路径”,一方面用中国市场业绩证明了自己,另一方面表明了阿斯利康在管理中国市场业务上的创新与大胆放权。

从财报来看,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于创新。近年来,阿斯利康在华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5亿美元,引进40种全球创新药物,自主研发11个本土原创新药研发项目。王磊表示,未来五年内,预计将有55个新药及新适应症在华获批。

目前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的9种治疗肿瘤的药物,有7种已经在中国上市,其中有4种属于医保药物;治疗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的18种药物,有10种在中国上市,其中有6种进入医保;14种呼吸类药物,有9种在中国上市,其中6种进入医保。

不断研发上市的新药,确保了阿斯利康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阿斯利康在中国的稳步增长打下地基。

收购背后,新问题暴露靠创新和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阿斯利康顺利度过了2014年的那场危机,但时过境迁,挑战又被摆在了这家“百年老店”面前,这正是390亿美元天价收购的大背景。

此次阿斯利康收购亚力兄制药的花费,相当于公司一年半的收入。对此,阿斯利康表示,收购亚力兄制药将加强公司在罕见病药物市场的竞争力,这一领域利润丰厚,将增强公司未来几年的营收和现金流。

亚力兄制药是一家专注于罕见病创新药开发的生物医药公司,年销售额约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罕见血液Soliris(eculizumab)贡献。

Soliris作为世界上最昂贵的药物之一,综合美国保险公司、患者自费以及政府报销数据,在美国,每名患者每年在此药物上的平均支出位于43.2万美元至54.2万美元的区间。而据媒体报道,该药在加拿大的售价更高,人均每年药费高达70万元。

阿斯利康高管表示,该笔交易将有助于Alexion扩大在新市场的市占率,特别是中国市场。同时,阿斯利康首席财务官Marc Dunoyer提到,这笔交易将是阿斯利康近期最后一次大型收购。

此次收购前,阿斯利康一年内多次爆出收购计划,与产品线的后续乏力有关。如今,大批仿制药涌现,阿斯利康的明星产品开始遭遇销售缩水,如阿斯利康的明星产品吉非替尼,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额缩水了40%。

专利过期,仿制药涌现所带来的降价压力,不止是阿斯利康在全球面临的挑战,更是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

2018年国家机构大部制改革之后,国家医保局横空出世,主导进来了4轮的国家带量采购,多次医保价格谈判,降药价成为主旋律,外资药企过专利期原研药多年维持超过国际水平高价的情况已经不再。

但中国医药市场和创新的红利机会不可忽视。2017年,新华社报道,中国已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

2019年麦肯锡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外资药企希望分羹中国市场的机会,不能只做海外创新的“搬运工”,更需要汲取中国市场的创新潜力。阿斯利康作为中国第一大外资药企,已经借助资本手段在深耕中国创新上比同行先走一步,这些方式值得借鉴。

合资、孵化、建基金,中国“财技”

阿斯利康是通过资本深耕中国创新最早的外资药企之一,自2016年从江苏省无锡起步,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无锡和泰州供应基地,如今已成为阿斯利康全球战略性供应基地。

最值得一提的是,阿斯利康2017年与国投创新合作,在无锡成立的合资公司迪哲医药。

彼时,外资药企正经历一波早期研发中心撤出中国潮,通过合资方式阿斯利康保留了中国早期创新的基因。而当时的工商资料显示,迪哲药业成立时注册资金达到1.3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75亿元。近期有相关人士透露,迪哲药业也在筹备上市。

合资之外,阿斯利康也在中国借助早期孵化器孵化创新企业。2019年9月,阿斯利康与无锡市共建的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开园,2020年4月开始正式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即使面临着来自疫情的巨大挑战,I·Campus仍旧迎来了12家海内外创新企业入驻。新入驻企业覆盖基因测序、互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手术导航等多领域。自2019年开园至今,I·Campus已累计成功吸引近30家海内外优秀企业,7个国际战略合作伙伴。

布局早期之外,阿斯利康也通过基金参与中国本土较成熟创新药企的成长。今年9月,阿斯利康与中金资本联合成立的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已完成10亿美元募资。这只基金是阿斯利康在全球募集的首个、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也是阿斯利康产融结合在中国的重要实践。

据悉,该基金落户中国江苏省无锡市,聚焦包括全球新药研发、生产运营及商业化发展的全产业链。

做孵化园、成立合资公司、成立大基金,阿斯利康深知中国医药市场的第一波红利期已过,接下来本土化合作与创新,才是正确的解题思路。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阿斯利康曾历经低谷,但重生后的阿斯利康并未固步自封。大企业如何保持创新?在阿斯利康的“重启”路径中,每一次窘境都倒逼其成长。加大产研投入、进行新品研发、最早发现中国市场潜力、及时进行本土化变革,每一步都让阿斯利康实现了在全球市场的打怪升级。

如今,已成“香饽饽”的中国医药市场,为跨国药企和本地大型药企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继续抓住红利?阿斯利康在资本参与本土创新上已经先行,其他外资药企以及大型药企需要紧跟趋势,尽快布局。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