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社区团购,一地鸡毛?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ebusinessreview.cn/newsinfo/979546.html?templateId=9223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社区团购,一地鸡毛?

19845708.jpg

作者:闫楷,新零售商业评论高级编辑

社区团购被推到了十字路口,是攻,是退?

近日,有着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的社区团购,被泼了一盆冷水。在《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的波澜之下,“吃瓜”声四起。

网传阿里、美团、拼多多等均表示将退出社区团购业务,随即又集体出来辟谣;同时,有报道称,多家供应商已表示断供社区团购。就在“看空”社区团购的风口浪尖,京东豪掷7亿美元战略投资兴盛优选。

社区团购被认为是消费互联网行业的最后一座“金矿”,因此,大厂们荷枪实弹而来,这本无可厚非。而零售君更关心的是,在这场博弈背后,入局者们的竞争是要速度,还是要深度?社区团购是破坏,还是创新?

18897161.gif

团长并不都是炮灰 

“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有人如是形容社区团购的团长们。不过,也有不少声音认为团长终将要沦为平台的炮灰,只是未到卸磨杀驴之时。

据零售君采访观察,团长这一身份,既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光鲜,也并非悲惨到全都当炮灰。而今,在社区团购的疯狂状态下,团长们的情况各不相同。

第一种,是速成型的团长

有门店就可以当团长,是此类团长的“任职”资格。门店老板们之所以愿意成为团长,也各有各的算盘。

有的老板认为,当前社区团购正在打价格战,是吃红利的最佳节点,他们的门店类型更偏服务,如彩票点、理发店、送水点。

而有的老板则是为了搭便车——推平台产品时,顺势推销自己店里的商品。“与其让平台来抢生意,不如一起入局,一起抢。”一小区生鲜便利店的老板小慧,告诉零售君。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此类团长入局时间不长,拉人、建群、对接平台卖货等都采取速成法。从中折射的是,社区团购群魔乱舞的现状。

在江湖混战之时,先成为“伪团长”再成为真正的团长,是这类团长的策略。

第二种,是菜鸟驿站等渠道角色型团长

“快递引流是基础,否则做不好团购。”昌哥如是说。昌哥是一家菜鸟驿站的老板,此外,还身兼4个社区平台的团长。昌哥认为团购业务再火也只是门店的增值项,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团购转化要靠收取快递的流量来带。

昌哥既有良性循环的流量基础,又能承担订单收、发、售后等职能,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长。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此类团长生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即物流的末端基底之上,是零售数字化渗透的“天选之子”。

19845709.jpg

第三种,是私人团长。当巨头们入局之时,私人团长也出现了分野,有的转型拥抱平台,有的坚持自己做;有人过得很滋润,有人却沦为了炮灰。

“平台进来之后,越来越不好做了。同样的品类,我们不怕比货,怕的是比价。哪怕是两毛钱的差价,大家就会觉得你卖贵了。但转型平台钱也不好挣,你想想,1块钱的萝卜、9毛钱的豆腐,提点再高能有几个钱?”雯雯向零售君吐槽。

雯雯自从怀上二宝,便在家带娃的同时兼职做私人团长,有时候推销一些土特产,有时候是一些本地供应商提供的货。

巨头入局社区团购后,她转型成为平台上的团长,虽然平台订单成交量不错,但只有一个群且不善运营维护的雯雯,每天的利润也就30多块钱。

雯雯告诉零售君,等二宝断奶之后,她要脱离团购的苦海,重新去上班。

桂姐就不一样了。由于手里有三个团购微信群,而且购买转化率很高,平台入局不仅没有对她造成影响,反而会给更多的奖励倾斜。

目前,桂姐一个月GMV能够做到10万~20万,且没有租金压力,若按照10%佣金来算,她每月收入一两万,这在三四线城市绝对不是小数目。

桂姐和雯雯是私人团长转战平台的两个典型。不过,也有不转型的私人团长,她们坚信只要社群在自己手中,做货品差异化是有竞争力的。然而,零售君发现,私人团长不转型一来是不想被平台束缚,更重要的底气在于,团购只是她们的副业。

“得团长者得天下”,这或多或少被认为是社区团购成功的法门之一,原因很简单,团长手中有流量,同时,解决了“预售+自提”的社区团购模式中核心一环。

兴盛优选的崛起,不同程度地证明了从中心仓,到网格仓,最后到团长(三点两段)是解决仓配效率的最优解之一。因此团长不可或缺。

于是,大厂们对团长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它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踏破了社区周边的便利店、洗发店、小餐馆、彩票点的门槛。

这样的争夺仍会继续。

总体来看,目前在团长返佣层面并未出现恶性竞争,每个平台的提点都稳定在9%~11%。

不过,横亘在团长面前的将会是更残酷的末位淘汰,有数据表明,一个500~1000户的小区,会留存2名团长,而目前的配比是5~10个。

可以预见,在竞争法则之下,团长的马太效应将会出现,昌哥和桂姐这样的团长将更有竞争力。

18897163.gif

要速度,还是要深度? 

平台运营:“不管业绩如何,都有4K底薪,只要去抢就行了。”

用户:“1分钱一袋盐,1毛钱一个橙子,这些日子尽情薅羊毛。”

传统商家:“价格战,我这生意也没法活了。”

以上是社区团购赛道中,不同角色的不同心声,从中可以看到互联网大厂的一贯打法:烧钱抢市场,速战速决。

一位生鲜领域的创业者告诉零售君,如果平台不补贴,社区团购做到20元左右的客单价便可盈利,但是,目前处于烧钱阶段,社区团购的菜价比传统市场零售价低20%,这意味着,一件5元的商品,卖出去就亏3元。

“电商行业目前有四大机会:生鲜(电商还做得不好的品类)、线下(新场景和新流量)、社交(新的流量逻辑)、下沉(新的电商用户),全部都是社区团购的核心能力覆盖范围。”十荟团CEO陈郢曾经如是定位社区团购。

凭借着高频、刚需的场景定位,社区团购被认为是电商行业的“最后一个蓝海”,自然成为互联网大厂的必争之地,其中又属下沉市场的竞争最为激烈,从团长的数量便可说明一切。

据《新经销》与开源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目前,四线以下城市的社区团购团长数量达到了46%,三线城市的团长数量则为24%,超70%的社区团购团长都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下沉市场正是巨头们寻找的增量,在这样的机会面前,谁也不甘落后。它们的入局,再次点燃了社区团购的战火。

然而,表面上看社区团购是高频、刚需、高毛利,从长期来看,却对供应链、管理、资本以及品牌优势提出了巨大挑战。这也是其和共享单车、打车、外卖等模式不尽相同的地方。

在社区团购模式中,需要突破以下两个核心要素:

首先是便利性。便利性的核心在于时间和距离上的“短、平、快”。

为了在时间上获得便利,社区团购的履约模式已经从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即时配送”,迭代为兴盛优选的“三点两段”,其中变化的主旨就是为了履约效率的提高。

其次是产品。产品是零售的本质。

目前社区团购更聚焦于下沉市场,相对而言,价格敏感性用户居多,因此,其产品不仅要质量好,而且还要便宜。然而,社区团购的生鲜产品又具有高损耗,不易标品化等特点,因此,对冷链仓配、控品、控货等诸多环节,有着高标准的要求。

可见,社区团购并不是一个能单纯靠资本驱动的爆款模式,其中涉及产业链环节多且复杂,并且其中很多环节是互联网和技术无法替代的。

近日,美团优选被曝商家在平台上出售涉疫猪肉的风波就充分说明了问题。平台如何控货,是问题所在。

由此可见,社区团购,既要有速度,更要有深度,这是根本的生存法则。

18897165.gif

是创新,还是破坏? 

社区团购并不是新鲜的事物。

开着一辆车,备上一些货,招一个团长,在每个小区里做地推,做一场活动给物业300块钱,然后把货卖给小区业主,这是2016年社区团购的雏形。然而,当巨头涌入这个关乎民生的“菜篮子”时,便掉入了价格战的漩涡。

“社区团购原本是一门慢生意,需要在供应链后端下功夫,但是,互联网巨头们的下场加速了行业的发展,这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离谱的行为,比如招募团长时无所不用其极。如此一来,它们打乱了原来的秩序,让行业置身于混序中,这就很容易被大众解读为破坏。”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零售君。

自古以来,大鱼吃小鱼的生存法则不会改变。但是,互联网买菜模式到底是创新还是破坏?社区团购能否实现“降本增效”?

如果不能提升全链路的履约效率,提升仓储能力,让平台、消费者、供应商三方获利,那么这一模式存在的价值便有待商榷。

据相关研报数据显示,传统生鲜电商UE(单体经济模型)全链条履约成本在25%~30%,社区团购通过履约模型优化,成本下降为10%左右(若考虑团长端的履约功能则为15%左右),与此同时,社区团购还能通过大幅提升周转速度,实现效率提升。

显然,这是社区团购的价值内核,它的创新之处在于用数字化、信息化来武装农业,服务民生——真正实现了这一点,才是社区团购的意义所在。

19845710.jpg

至于巨头之间的价格战,零售君想要强调的是,过去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拼的是资本、运营、服务,如今这些变量已经改变了。

先看资本。在互联网发展的蛮荒时期,巨头们可以通过烧钱来买市场,迅速胜出;而如今社区团购场中的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滴滴,哪一个缺乏资本的加持?毋庸置疑,资本不是竞争点。

再来看运营。在社区团购战场上,各平台要么派出老将,要么创始人亲自带队,比拼运营自然难分伯仲。

最后说说服务。据零售君了解,目前各团购平台在售后问题上都能实现秒退,团长不用垫付资金。此外,提点方面也快,随时随地24小时可以提现。互联网服务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状态。

除去上述竞争变量后就不难看出,用户黏性、与服务商的深度绑定,以及平台的协同效应才是目前巨头竞争社区团购的重要变量。

比如,由于疫情的物理隔离,培养起了用户线上买菜的习惯,社区团购才得以大放异彩。如何提升用户的复购,接下来将会是竞争点。

可以说,社区团购的竞争才开了个头,淘汰仍会继续,热议还会继续。

18987890.jp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