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学术腐败是历史的必然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yinwang.org/blog-cn/2014/03/24/academic-corruption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学术腐败是历史的必然

今天想分析一下世界范围内的学术腐败。

我曾经和所有对学术界抱有幻想的人一样,希望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过上有智慧的生活。直到最后一个希望破灭之后,我开始分析其中的原因。其结果是非常有趣的,因为我得出的结论是:学术腐败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

  • 首先想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靠什么过活?钱
  • 一般人怎么得到钱?工作
  • 谁是人最大的工作竞争对手?机器,电脑,互联网,机器人……
  • 自己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了怎么办?寻找机器干不了的工作!
  • 什么是机器仍然干不了,而且不久的将来也干不了的工作?搞研究!
  • 搞研究是为了什么?制造更高效更智能的机器!

然后你就明白了,这是一个让人类越来越痛苦的怪圈。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大学,涌向研究生院,涌向教职岗位,也就是这个原因。他们试图依靠更高的文凭来提高自己在工作上的竞争力,让自己摆脱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和无家可归的命运。本来貌似情有可原,然而久而久之,之前的这些“可怜人”爬上高位,致使更多的人卷入其中,就导致了世界性的学术腐败现象。记得吸血鬼的故事吗?每一个吸血鬼最开头都是受害者。我们同情那个受害者,然而他一旦变成了吸血鬼之后,就不再值得同情,因为他原来的灵魂已经不在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好奇心,良好的态度和卓越的聪明才智来完成高精尖的研究的。有些人本来就只适合(或者只愿意)做一些简单劳动的,这些人本来应该受到尊重,他们应该过上安稳的生活。而我们的社会用机器代替了他们的工作岗位,却又不给他们耐以生存的资源,所以他们迫于生活压力,只好硬着头皮去“充电”。他们进了大学,甚至进了研究生院攻读 PhD。他们其实对研究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在那里完全是为了混口饭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硬碰硬的智力较量他们是敌不过真正爱好研究的人的,所以他们就开始耍一些把戏。

有“志”者事竟成。制度有漏洞,人性有弱点。那么多的人需要高学位,这道防线岂有不破之理?所以呢,你就看到各种勾兑论文,新瓶装老酒,反正以把你搞糊涂混毕业为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研究课题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有些人却花了几十年来写各种论文。你要说他们抄袭那又不是抄袭,又没有违法,貌似一切都正大光明,可就是一点用都没有。

最开头教职岗位还比较好找,所以这批人就跟真正优秀的研究者一起,升到了终身教授的职位。可是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的,他们对研究不感兴趣,只是想混口饭吃,所以他们就给同类的,以混饭吃为目的的人大开绿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尽管知道是扯淡还是让很多人写点论文混毕业。而这些人也极力的吹捧他们,本来没啥意义的研究课题也要说成是有重大意义的。因为真正优秀的研究者的良心,学术界就展开了许多的政治斗争。然而真正的学者搞政治怎么可能是混混的对手,所以不是败下阵来就是看到别人败得很惨就明哲保身了。

早期的时候这一招是比较有效的,很多人找到了教职岗位。可是终身教授的铁饭碗岂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它们的数目显然是有限的,而“终身教授”意味着这些人直到寿终正寝都不可能被 fire 掉。通过简单的“非抢占线程调度算法”,你会发现这种职位很快就会饱和,产生瓶颈。如果教授职位饱和了,而你博士毕业要找工作怎么办?等吧,等到有人死了你就有机会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拼了六七年的 PhD 之后还要去做 postdoc。有些人在好几个学校做好几年 postdoc 才有机会成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不要高兴得太早。助理教授又是一遭漫长的旅途,一般为期七年左右。这个过程不但是用来考验你是否能胜任终身教授职位的“炼钢炉”,而且是学术界这台机器的上的一个“等待队列”。两三年的 postdoc,加上七年的助理教授,总该有终身教授归西,腾出位置来了吧?可惜的是由于一些肤浅的评价标准,而且里面的渣滓大大的多于优秀的钢材,这个炼钢炉淘掉的经常不是渣滓,而是优秀的钢材。上面讲到的那些混饭吃的人当然是继续耍各种把戏,钻制度的空子,拍正教授的马屁,压榨研究生,甚至压榨跟自己做毕业设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其唯一的目的是攒够足够的论文,拉拢足够的地位较高者,以支持自己成为终身教授。

当然,随着终身教授职位越来越饱和,这种现象就愈演愈烈。以至于你几乎每次试图跟助理教授合作搞研究都感觉到两个字:贱!Push!有时候你想人家也没有办法啊,都是出来混的。人家可不会承认这一点。总是要举着贞节牌坊,打着一些“高尚”的目标作为幌子。只有跟他们合作的学生才知道里面的底细,但为了自己的饭碗,学生们当然不会告诉你这里面的潜规则。

助理教授以及很多正教授都爱玩一招类似计算机里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的研究策略,只不过他们用来执行这些搜索的不是机器,而是人。所以我们暂且把这叫做“人肉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现在有 A, B, C 三个课题,都是比较扯淡的,但即便如此其中也最多只有一个发得了论文,但我不知道是哪一个。我就找三个 PhD 来分别进行这三个课题。其中两个人是很可能失败的,但我不告诉他们。我把那三个课题都说成是非常有前途的,伟大的课题,鼓舞着学生们努力向前冲。到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做出好东西,当然我的名字就在那 paper 上面,而且还是作为 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另外那两个失败的家伙,就只能怪他们自己不努力,或者悟性不强喽。我尽量避免让他们互通信息或者合作,因为如果他们做同样的题目,就会失去“广度”和发 paper 的总体概率。我只关心总体的 paper 数,因为不管谁发了 paper 都算我一份,没有人会关心我手里 PhD 的毕业率。而且到时候几个人写差不多的题目,争锋斗角,更加麻烦。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助理教授对于 PhD 学生都是“求贤若渴”的样子,随时不忘为自己的“宏伟课题”打广告。遇到这种助理教授你需要特别小心,因为你很可能会被作为他的人肉搜索算法的其中一个“处理器”,最后发现自己搜索的是死路一条。

虽然如此,助理教授仍然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它往往意味着低廉的工资,昼夜的工作,没有周末可言,工作和生活不分。不但要争取研究经费,还要做研究,指导(操纵)自己的研究生,要教课,还要发论文。学生是最难控制的一种东西,当着他们的面要说空话谎话,他们质疑的时候还要努力“疏导”…… 容易吗我!还有些人结了婚,生了小孩,那就更麻烦了。学校根本不以你的教学质量作为评价标准,所以助理教授上课一般都比较水,管你学得怎么样呢,反正我完成了任务。可是助理教授在七年之后能够拿到正教授的机会有多少呢?呵呵。恐怕比七年之痒之后没有离婚的机会还少吧。

需要指出的是,学术腐败在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貌似更加厉害一些。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比较热门,机会相对较多,还有工业界作为退路。另一方面是因为物理等“硬科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可以造成对地球人有意义的理论突破的机会已经很少了。科学都需要经过实验检验,而且论文把关比较严,所以物理等专业的 PhD 非常不容易混毕业,毕业了也不容易找到工作。计算机科学虽然名字里面有“科学”二字,其实根本不是科学,倒有点像艺术或者数学。不是科学没关系,艺术和数学还是很重要的,但它们的从业者比较容易扯淡也没人看得出来,只要随便给自己的理论起个像“后现代艺术”之类的名字就可以了。现在的计算机科学博士论文里的创新程度,基本相当于有些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只不过写的让人更头痛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不合格研究者混进了计算机等专业。如果你要混饭吃,我建议你去计算机系。如果你想追求自己的兴趣,那就随你的便了。

这就是我对于整个世界学术界的发展趋势的分析了。简言之就是,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导致了与资本主义资源分配机制的冲突,以至于大量不适合搞学术的人由于生活没有保障,进行滥竽充数,最终导致学术腐败现象在全世界蔓延。资本主义就像是一个内存分配和处理器调度没做好的操作系统,有些进程占用太多内存和 CPU,却没能有效利用,导致其他进程“饿死”。除非社会的资源分配机制得到改善,否则学术腐败不可能好转,只会恶化。

不要以为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里的情况就会好一些,因为没有人可以逃脱社会发展的规律。世界一流大学我见识得多了,本质都一样。而且由于很多人想进去,头破血流的机会还多一些。从那里面出来的人往往都有一种神经症,什么事都跟别人比想看看谁厉害,谁“优秀”,娱乐活动都不例外。以至于你怀疑他们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

中国人太多,而且虽然口头上说是什么“有中国特色的稀里糊涂主义”,其实实行的是比资本主义还要不合理的分配制度,社会的资源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人手里或者被浪费掉,导致极度的贫富分化。再加上自古以来的科举制度和“书中自有……”的误导,绝大多数人涌向大学,涌向研究生院。所以学术腐败虽然是世界范围的现象,但在中国就更加厉害一些。

关于这种“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冲突,我们从小上政治课就背过了,不是吗?虽然政治课本大部分是扯淡的教条,但极少数几条不是中国人又不是俄国人发明的理论还真是管用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人是永远不会理解的,只有切合实际才会发现,某些德国大胡子说的其实是真话,是科学道理。

这些都是我们个人没有力量改变的事情。那么这篇文章有什么用呢?

首先,有些知识是有指导意义的,知道了总比不知道的好。知道了学术界的游戏规则有利于我们玩转它,利用它,却避免它的弊端。比如,我早就知道了学术界的鬼把戏,所以我根本没有为成为它的一员做很多努力。从进入 IU 以后我就不在乎自己的考试成绩和论文发表,因为我知道除了学术界,几乎没有人关心这些。我知道有些领域整个都是扯淡的,所以得个高分不但对我一点用都没有,反而浪费了我的时间。所以除了自己喜欢的课程不拿A+都没办法以外,其它的都是按照能拿到学分的最低标准进行。我利用学校的资源学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却没有为一些扯淡的论文之类花很多时间。每次做教授的 RA 都会发现是在做扯淡空洞的话题,所以我后来选择了做 TA。干这种“体力活”避免了脑力的冲突,自己才有机会去研究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东西。由于我知道助理教授们的生存现状,心理以及动机,我就比不知道的人做出更好的决定。当同学们怀着崇尚的心情,跟着一些吹牛皮的助理教授做一些没有希望的研究的时候,我自己的研究早就超过了他们很多年。

另外,这篇文章对于广大学术界人士也有一定意义。承认了自己在扯淡总是比举着高尚道德的牌子更加以德服人一些。我鼓励广大正在挣扎中的 PhD 和助理教授们发扬自嘲精神,勇于承认自己的现实和弱点,承认自己其实是不得已为了混饭吃,大家都是混饭吃的。有同情心才会有动力,同学们如果知道了你是在混口饭吃,反而会更加理解你的处境,停止质疑你的做法,进而帮助你继续混下去。

最后,知道事实的人多了,世界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很多人进学术界的原因是为了混饭吃,而当社会更多的了解到学术界的这一真相之后,“名校博士”这种东西就会逐渐贬值,失去它原来的光环。人们就会以平常心来看待,最后学术界就不再能吸引那些混饭吃的人,而真正喜欢研究的人也就能自得其所。人们也可以采取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避免成为学术腐败的一部分,就像你知道某个街区经常有吸血鬼出没就不要去一样。这样吸血鬼们找不到食物,邪恶的势力就会逐渐萎缩。知道事实的人们还可以互相鼓舞,发扬正气。腐败的组织慢慢的就会失去人们的支持,走向穷途末路,或者改邪归正。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