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中国成功学迭代史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OTE1NjMyOQ%3D%3D&%3Bmid=2247493226&%3Bidx=1&%3Bsn=f14b782b872227f299dd90fdf81e51cb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YzURNzV.gif!mobile

7RfUVrb.png!mobile

撰文  \风千语

编辑  \吴不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银杏财经第324篇原创文章】

1933年,罗斯福从胡佛手里接过全球经济危机的烂摊子,同时在壁炉旁边装置了扩音器,方便接受几大广播公司的采访。

这种免去了一切官场客套的采访在罗斯福12年任职期间共进行了30次,史称“炉边谈话”,深深鼓舞了当时处在崩溃边缘的美国人民。

现在华盛顿罗斯福广场上,都还能看到一个普通人歪着脑袋听收音机里“炉边谈话”的雕像。

这一切,其实来自一位背后军师拿破仑·希尔的策划,他比卡耐基早5年出生。

拿破仑·希尔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成功学大师,受罗斯福总统邀请组建了美国史上最大的智囊团,分文不收。

该智囊团在后来对抗希特勒的过程中起了较大作用,拿破仑·希尔也在美国广受尊敬。

后来的成功学大师们,包括吉米·罗恩、安东尼·罗宾和卡耐基在内,再也没有人拥有拿破仑·希尔那样的演说资本。仅是与爱迪生、福特、伊斯曼和卡内基(不是那个卡耐基)等著名人物相识这一点,便难以企及。

不过拿破仑·希尔一直有后继者,这些人未必与他有过正面接触,却都深谙人性与财富密码。成功学大师一代传一代,到了安东尼·罗宾手里,已经开始显现出全球化的光芒。

成功学伴随着90年代西学东渐的浪潮流入中国。

这里不得不提到安东尼·罗宾的弟子陈安之,一个凭三寸不烂之舌在27岁时就号称拥有亿万家产的男人。

成功学1.0时代

智慧

陈安之在香港半岛酒店开设3天18万费用的总裁班时,唐骏还没有进微软,卡耐基还没引进中国,李阳刚考入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台,国内尚未实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淘宝都是10年后的事,更别提在深圳租阳台住的刘一秒。

二十年前的中小企业老板,即使没听过陈安之的大名,也应该听过他那句: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

头脑太简单可能就会忽略另外一句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2018年,贵州遵义的养殖户牛芳芳卖掉自己三百多只牛羊,凑够108万终于拿到陈安之终极弟子的牌匾,时隔一年才发现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9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刊文《成功学骗局:那是一碗喝不起的毒鸡汤》,算是为陈安之这样的成功学大师定了性。

像牛芳芳这样散尽千金只为大师点拨的人不在少数,但真正得到点拨从此走上成功之路的只有一种人,比如刘一秒。

上个世纪90年代,20多岁的刘一秒在看了陈安之的光盘后,打满鸡血,揣着48块钱就冲到了深圳,想在那里一展拳脚。

他到深圳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梦工厂的老板推销陈安之的课,梦工厂的老板禁不住刘一秒忽悠,决定在全公司推广陈安之的课。

陈安之“要做就做第一名”的处事原则深深影响了包括卖保险在内的诸多销售行业。

不知有多少中小微企业的员工曾被迫深度学习陈安之那本《卖产品不如卖自己》,可惜就算陈安之将成功秘诀写在书名上,还是鲜有人能像刘一秒那样顿悟——卖自己才是关键呐!

倘使觉得自己无甚可卖,不妨卖自己的梦想。

这里可以丝毫不夸张地赞叹一句,刘一秒之流应该是国内最先悉知个人IP商业价值的,他们将个人IP变现流程化、专业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精神营销体系。

刘一秒的公司叫思八达,取的“斯巴达”谐音。

能对这个名字情有独钟的人,应该只看了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知道公元前480年有一场著名的希波温泉关之役,斯巴达方全体阵亡,死扛到最后。

战斗精神着实可嘉,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斯巴达是将奴隶制的丑恶发挥到极致的城邦,约一百年后,又被底比斯打败。

6b2MbmY.png!mobile

刘一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将从陈安之那儿学来的成功学发扬光大,还“远赴”东南亚,苦学禅修等宗教课程,练就“智慧”“能量”双门硬功,颇有玄奘取经意在普渡众生的滋味。

只不过,刘一秒渡的是中小企业主,单从这一点来说,刘一秒是比陈安之高明的,陈安之的销售法门瞄准的是那些世俗意义上不成功的普通人,论经济实力,普通销售自然比不上中小企业主。

从世俗意义上讲,这群中小企业主已经算成功了。至于为什么还是要去拜刘大师学习,自然是为了“更成功”。

这种“更成功”其实是建立在对员工的压榨之上,当时很多企业主都有一个普遍的观念,认为企业没法壮大的原因是因为员工思想觉悟过低,所以应该缩减人工成本,严格要求到个人。

是不是听起来有些熟悉?没错,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工厂流水线管理的那套逻辑。只是,刘一秒高明的地方在于,为所有课程都套上了“智慧”的外衣,终极目标直指产业报国。

学了刘大师的领袖演说智慧,就能完美向员工传达公司的未来蓝图及宏伟目标。房产中介每天列队重复的口号,只是领袖演说智慧的皮毛。

学完刘大师的运营智慧,就能为老板换“芯片”,为企业找“魂魄”,那是一种能使公司生生不息运转的神秘力量。

另外一门宗教智慧,可能算是刘大师的独家发明,他修的到底是禅宗里哪一派,哪一门,没人知道,能量这一学问更是抽象得宛如查克拉(火影忍者里一种忍者必备的精神力量)。

精明的中小企业主前仆后继为刘一秒送钱,从几万到几十万,将他的话奉为金科玉律,却不肯把那钱用在改善公司环境和员工工作环境上。

这群人心里,人是可以通过精神激励法达到飞跃和提升的。

事实证明,还真有那么一票员工吃这一套,越是年轻的人听了刘一秒的课,就越觉得成功是有捷径的。

2011年,张绍刚在天津卫视主持的一档求职节目《非你莫属》,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年轻人。

这位年轻人来自贵州,25岁,高中学历,因为几句“惊世骇俗”的开场白被网友嘲笑了许久,他怎么开场的呢?

E3uQF3i.png!mobile

“求名当求万古名,尽力当尽天下力,山川在我脚下,大地在我怀中。我就是这原野山川之主,我是这天地万物之灵,天下我有,唯有独尊,我亦为王,天下兴亡。”

说这话的年轻人还有一个宏伟的夙愿,那就是将天下的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为此,他把自己名字改成了杨天下。久了,真名叫啥,反而没人记得。

诸位若是无聊,可以去搜一搜这段视频,那是一种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的“迷之自信”,主持人张绍刚在旁边被吓得嘴巴好久都没合上,全程表情充满“敬畏”。

经验老道的张绍刚很快反应过来,这小子八成学过成功学,于是问他学了些啥,他说上的是刘一秒的课,学到了智慧。

“智慧就是生活中的成功学,只要掌握了这种智慧,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人问你任何问题,你都能立刻有答案。”

为了习得这种智慧,杨天下大学没毕业就辍学。张绍刚闻言再次愣了几秒,可能是不敢相信,世上竟会有如此单纯天真的求职者。

相信成功有捷径、可以复制的,并非只有杨天下这样涉世未深的人。

2008年,曾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的唐骏写了一本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打工皇帝的标签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那些年坚信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是白手起家的人,看了唐骏的书也坚信成功可以复制,坚信微软MSN在中国败给了腾讯QQ,是因为比尔·盖茨没有听唐骏的建议。

说起《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难免想起另外一本十多年前风行各大家庭的“教育宝典”——《哈佛女孩刘亦婷》。

两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人世间的所有运气,糅合为努力,美其名曰“智慧”。

努力和大胆也成就了疯狂英语李阳,好几度,在英语培训界,李阳是比俞敏洪更受人追捧的存在,这也印证了那个时代的“疯狂”。

荣光逝去,李阳疯狂过头,在家暴和离婚的旋涡里一蹶不振,选择遁入空门。

这个世界魔幻就魔幻在,2019年,李阳和前妻疑似复婚了。

有意思的是,俞敏洪也开始热衷于演讲,他的演讲风格依旧“不疯狂”,但思想很危险,否则全国妇联2018年的时候不会找他谈话,令其向全国女性同胞道歉。

表面上看起来,陈安之、刘一秒甚至翟鸿燊等人,与李阳、唐骏之流是有区别的,后者好歹有份“正职”,前者似乎只靠演讲。

本质上,他们是一样的,论及人性弱点,比卡耐基明白太多,论及哲学智慧,或许也在印度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之上。

将咬碎嚼烂甚至反刍无数遍的传统文化之糟粕、人生智慧和财富密码,连带着个人IP,高价出售给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人,不失为一桩高回报买卖。

刘一秒这些人到底通过“卖自己”赚了多少钱,已不可细数,2012年后,连带着他在内的不少成功学大师已经隐没江湖。

许多人都还记得2005年,央视《对话》栏目中,陈安之与马云那场论辩,马云表示不知道怎么定义成功,但是知道怎么定义失败,而陈安之劝马云要保持谦虚。

15年河东,15年河西,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演讲,陈安之的博客只有那张和奥巴马的合影依旧亮眼。

QZNVVr.png!mobile

而刘一秒,有人说他被抓了,涉嫌诈骗,也有人说他已经出来了。

时至今日,在百度上搜索刘一秒,排在第一名的还是刘一秒的课程销售直通车,一套完整版的视频课售价198元,同时附赠安东尼·罗宾等名人的演讲。

198元,就是成功学为“智慧”定下的价格。

3uqA3u3.png!mobile

有多少人通过网络渠道购买了刘一秒的课程,暂时不得而知,但淘宝上的销售数字很能说明刘大师某种程度上的没落。

淘宝卖刘一秒课程(含书籍)的店铺,销量最好的店铺也才25人付款。

人们不爱成功学了吗?非也。

成功学2.0时代

风口

在多数人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时代,成功学大师意图广撒智慧。

刘一秒们能“桃李满天下”,离不开普罗大众的求知欲。古往今来,恁尔是王侯将相还是平头百姓,都渴望有人为自己解答迷惑。

求问如何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几乎是刻在多数人身上的本能。

有一部分人学聪明了,自诩多读了几天书,不再信大师们那套,鄙夷看卡耐基和安东尼·罗恩的人。

他们对陈安之或许尚存一点敬意,起码陈安之为中国的销售大军带去了全新激情,对刘一秒则完全是另一种姿态,称其为歪门邪道。

他们记起了成功学的初衷,是要叫人赚钱,而不是叫人发疯的。诚然,如果发疯能赚钱,他们倒也完全不会拒绝。

他们也明白发小财尚可靠努力,发大财全凭命运,所以都争着想当风口上那只猪,生怕错过任何一把猪饲料。

要问21世纪最大的风口是什么,答案只能是互联网。

互联网这阵风吹过了阿里巴巴、京东和四大门户网站十年后,普通人才嗅到味。

2008年往后好几年,互联网产业迎来真正的蓬勃时期,建站、软件开发的公司层出不穷,一轮又一轮的“圈地运动”从沿海席卷内陆。

这些公司拿着马云等互联网大佬的创业故事游说普通人,将一个网站、一个域名以及一个商标都比喻成未来的不动产。

曾经在传统行业打滚多年的那波中年人,也怕落于潮流之后,纷纷加入了“圈地运动”。

就像19世纪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一样,许多人以为先行抢占地盘就可以挖到金矿。

一个明明只需要一万余元就建成的网站,可以在软件开发公司的话术中,配合服务器升级和后期维护等事项可以达到十万、二十万。

投资这些网站的人,很少考虑商业化和变现的事,大约只要“圈了地”,粮食(譬如广告商)就会自动长出来。

这种“淘金”的热情即使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也依旧没有停下来,有一阵,所有公司都觉得自己应该拥有一个APP。再后来,所有公司都觉得自己应该有个全媒体矩阵。

逢人就劝要及时把握风向,早日投资的人,渐渐地成为新一波的成功学代言人。

平庸的人继续做销售,高明的人开始造概念。

近几年互联网圈最令人沉迷的概念当数社交裂变和金融科技。新概念意味着新的风口,只是这种风口有些时候是伪风口。

社交裂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微商诞生之初,也可以在某多多的壮大中找到影子。人们丝毫没有进步,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某多多。

FjEZNb6.png!mobile

以芬香为例,这个号称某东唯一社交电商战略合作伙伴的平台,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层级分销吸引到了大批流量。

吸取了花生日记、云集因为人头费被定义为传销的教训,后来的社交电商平台取消了人头费,但还是鼓励广拉人头。

申请第一个分销API的人无疑赚到了钱,但是那些被忽悠进到所谓内部优惠群的家庭主妇,等着她们的可能是个人口碑的崩盘。

可是这群家庭主妇别无选择,上不知商业逻辑,下不解科技互联网,只能拿社交资产开刀。

科技一词同当初的互联网一样,各行各业都要来“+”一下。只是把全体员工拉到钉钉,就敢号称完成了企业上云,类似的事不胜枚举。

多数行业都想跟科技沾点边,本无可厚非,但金融也想拉上科技大旗,冲出一片新蓝海,就很离谱了。

更离谱的是,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和以前追随刘一秒的人一样,后来对刘一秒嗤之以鼻的人,依然坚信成功可以复制。金融狂热时代,他们将买课改为了看理财直播或者听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投资大佬不会去做直播,教你投资理财,真正的专家也不会没事就开直播,为你免费讲课。

之前有个段子在网上很火:你爷爷喜欢权健火疗,你奶奶穿足力健,你爸爸炒A股,你妈妈买P2P理财,你听罗辑思维,你老婆看MI蒙,你们就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该段子几乎覆盖了过去这些年的经典风口:向老人卖健康,向中产卖理财,向年轻人卖知识(希望)。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人像今天一样热衷理财和学习。

2008年罗振宇从央视离职的时候,早一批教销售的成功学大师还只会在会场激情昂扬的演讲。

刘一秒等人退潮的2012年,罗振宇打造了脱口秀《罗辑思维》,伴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崛起,他成为了最早一批火起来的知识自媒体。

有人把罗老师当成灵魂摆渡者,世界上仿佛只有他一个通向博学的窗口,前沿信息、精辟哲理、社会逻辑、科学思维,只需要花60秒就唾手可得。

罗振宇对读书和知识是真有执着,否则不会在2016年,希拉里大战特朗普时,断定特朗普会输,理由只是因为特朗普不爱读书。

世人皆知尽信书不如无书,却还是成为了罗辑思维的死忠粉,因为罗振宇满足了绝大部分不喜欢读书却喜欢被人称之为读书人的虚荣心。

姓罗的人才的确多,罗振宇、罗永浩还有罗翔,都与知识付费和自媒体兴盛脱不了干系,当然此三罗,谁是真正的老师,谁是真正的教授,大家心里都有数。

互联网的确让获取知识更加容易了,但是也没有容易到这样的份上,否则,岂不人人都可以成为专家?

做知识科普的人其实什么都卖,卖书、卖课、卖月饼、卖粽子……就是不卖知识。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知识应该是无价的,几十、几百元敲不开智慧的大门。

当然,买到一堆正确的废话总比买到一堆错误的废话好,用户应该警惕的其实是买到“价值观”。

做知识科普的人,没有办法避免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能掌握这个个中尺度的人很少,于是就演变为了一场全民焦虑的消费浪潮。

多年前,日本现代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到访中国,在书店时对一部融合了百部西方管理理论的速读书印象深刻:中国人已经急于求成到如此地步了?

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也没能避免被中国人“急功近利化”。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是一位任正非都曾表示自愧不如的人。

可是稻盛和夫的书在中小企业主手里变成了什么呢?员工必看、必学以及必写心得感想。

今天学识稍涨的中小企业主不再看得上成功学,却很看得上稻盛和夫,尤其看得上他宣扬“利他之心”的那一套。

父母教师教育子女要“利他”,可以理解,但老板教员工要常怀“利他之心”,就很值得警惕了。

看起来,今日之成功学五花八门,实际上,换汤不换药,还是教你如何快速取得成功。

为了让这些方法看起来不那么容易,“大师”们也会教你吃苦耐劳,遇到挫折不要放弃。他们将名人大鳄的遇难史编纂成册,摘编成新媒体推文,精准推送到你面前,告诉你:你也可以。

这又是一番正确的废话,而且三千年前就有人写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人不仅强调了自强不息和奋斗,还强调了品德要高尚。怎么时过境迁,大家就只记得自强不息,不记得厚德载物了呢?可能清华学子忘不掉,其校训便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如果说鼓励人,教人向上的生意的确是有其刚需市场,没理由太苛责,那教人放弃成功,及时享乐就显得有些缺德了。

从商家造出女神节、女生节,再发明出一年数个消费节开始,成功学化身为快乐学,宗旨只有一个:爱自己,先购物。

终于有人醒悟,不是非要赚大钱才算成功,可是他们也落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里,再也爬不起来。

在一个知识和科技触手可及的时代,幸运的人当了风口上的猪,剩下的人在等下一波风口。

成功学3.0时代

未来

如果实在有人问下一阶段的风口是什么,那就去看知识付费吧。

看完你就会发现,身边的人升职加薪,买车买房,而你还是不知道怎么赚钱,但是你可以去问问他们是怎么赚钱的。

成功学日渐被解构,分化进入了大大小小的垂直领域,电商、直播、短视频、社交还有教培。

这些学问继续激励着普通人向上,也继续督促着普通人急于求成,二者难分难舍。

回顾早一代的成功学,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有些被污名化的词,尤其对于那些自以为多见了些市面的人而言,如果要烧掉世界上的一部分书取暖,他们一定先烧掉成功学。

这种污名化是几乎不可扭转的,人看书的鄙视链也是从成功学开始,在成功学之上的书籍类型是商业、政治经济、文史哲……

换言之,一个人看啥书都不会比看成功学遭到更多的鄙视。

然而成功学诞生之初,并不是以割韭菜为目的,它就像一束光,希望给迷茫的人照亮方向。

上文提到了杨天下同学,虽然天津卫视《非你莫属》的节目让他出尽了洋相,但是他后来还是自己做了老板,或许比一些咸鱼白领混得要好。

没人知道杨天下经历了什么,为何可以为了学成功学而直接辍学,但成功学带给他的激励(尽管是假象),也比家人朋友带来的多,这个背景需要我们深思。

同样可以思考的问题还有,一些人为什么宁愿花大把的钱交给PUA机构学所谓的泡妞技术,也不愿意把那些钱用在真正的自我提升上。

焦虑刻在这个时代的灵魂深处,不是因为某一个人的贩卖而来。成功学唯一成功的地方是告诉后来人,人是怎么失败的。

失败时常有,成功不常有。人人追逐,所以难以真正消弭。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理解成功的方法,化用前段时间人民网人民财评板块的一个标题,可以说:只有时代里的成功学,没有成功学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半佛仙人 你真的理解智商税么?

2.万众同学 深度解析成功学的前世今生

3.新周刊 中国大学生读书简史:一代不如一代?

4.雷斯林 中国智商税简史

5.摩登中产 有哪些拙劣但成功过的骗局

—— 往期推荐  ——

ra2uum6.png!mobile

qyuyUji.png!mobile

MjIzQ3f.png!mobile

银杏财经已入驻平台    

AJBJn22.jpg!mobile

 如需推广合作以及爆料添加微信:18211001311

 如需转载、入群添加微信:yinxingcaijing01

点在看,变好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