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勾股定理,人教版数学教材引围观,网友:我裂开了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6395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qEVVjaU.jpg!web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机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 ,作者:Synced,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勾股定理是什么,人人都知道:在平面上的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加起来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如果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分别是 a 和 b,斜边长度是 c,那么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为“a²+b²=c²”。

jiARVfi.gif

勾股定理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现存几百种证明方法。不过,用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质能方程证明勾股定理,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最近,这个话题已经登上了知乎热榜的第一名。

z2ERbqn.jpg!web

6 月 17 日晚间,一位匿名的知乎用户发布提问“如何看待人教版教材疑似出现低级错误,用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勾股定理?”,提到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自读课本中,出现了“爱因斯坦对勾股定理的证明”的相关内容。

mmEjIrv.jpg!web

教材上这样写道:“2005 年是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 100 周年,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给出了一个著名的质能方程 E=mc²,其中 E 表示物质所含的所有能量,m 是物质的质量,c 是光速,这个质能方程是现代制造核武器、核电站的理论基础。”紧接着话锋一转,这本教材展示了爱因斯坦用相对论证明勾股定理的详细过程:

i6ZnmyI.jpg!web

首先,假设某一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 a、b、c,同时设这一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E,根据相对论质能方程可知:E=mc²。

然后,从直角顶点出发作斜边 c 的垂线段。此时,这一直角三角形被分割成为了两个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E (a) =ma², E (b) =mb²

n6FRjm2.jpg!web

鉴于 E=E (a) +E (b) ,即 mc²=ma²+mb²。只需要约去式子两边相同的 m,可得 c²=a²+b²。

乍一看,似乎有点道理。也就是说,成功地用相对论质能方程证明了勾股定理?

在证明过程之后,教材编撰者特别提到,爱因斯坦随后发表了这个证明,并且“震惊了国际数学界”。

eamUJbQ.jpg!web

“大家发现原来相对论有这么大的威力。后来德国著名的数学刊物 Mathematische Annalen 聘请爱因斯坦去做了多年的主编。”

等等,为什么质能方程里的 m 可以随便约掉,真空光速 c 和斜边长 c 也变成了一回事?

一场迷惑的数学证明:翻译的锅?

看完这个头头是道的证明过程以后,许多网友表示“我裂开了”,并缓缓打出了一个问号:

eQfAva6.jpg!web

虽然一眼看起来就是很不靠谱,但大家也尝试分析了一下教材上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原因。

知乎用户 @卢健龙表示:“用量纲分析和相似三角形来证明勾股定理本来是一个很巧妙的思路。将大的直角三角形以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小直角三角形后,三个直角三角形是互为相似三角形的,它们各自的面积正比于各自斜边边长的平方 (来 源于量纲分析) ,且三者的系数相等 (来源于相似性) 。将这个共同的系数记为 m,将三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分别记为 c、a 和 b,便有了等式:mc²=ma²+mb²,约去非零系数 m 便得到了勾股定理。

题目中课本的编写者可能是看到‘mc²’和‘爱因斯坦’等字眼,便自作聪明地将这个证明与相对论中的质能方程 E=mc² 联系了起来。这也体现了编写者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证明的思路,只是根据一知半解的主观臆想去脑补和传播错误信息。”

也有人认为,这是翻译教材时出错的结果。知乎用户 @张峻铭表示:“我估计是翻译的老师意淫出了这么一个过程。”

zQ3Arei.jpg!web

fmiYb26.jpg!web

知乎用户 @张峻铭:先不说把光速和斜边长混淆起来多么可笑了,即便这个过程是对的,我印象里相对论的推导也是用到了勾股定理来着,这样难道不算循环论证?

话说回来,爱因斯坦究竟有没有证明过勾股定理?

爱因斯坦和勾股定理

经过一番查证,我们得知,爱因斯坦确实证明过勾股定理,但和质能方程真的没什么关系。

这是另外一个版本的经历,故事还要从他 12 岁说起……

根据 The NewYorker 在 2015 年刊发的一篇报道,1949 年,爱因斯坦在美国的一本文学杂志《星期六评论》上发表文章,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两个重大时刻。12 岁时,爱因斯坦得到了一本“关于欧几里得平面几何的小册子”,里面所提到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也就是勾股定理) 令他着迷。最终他证明了这一定理,并在文章中提到自己使用的是“三角形的相似性”。

后人尝试还原了这个过程。当我们从直角顶点作垂线段时,原三角形就被分成了两个小三角形。

quieyuR.jpg!web

因为它们对应的角是相等的,对应的边长也是等比的,所以我们称之为“相似”。因此,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可表示为 fc、fa、fb,显然 fc=fa+fb。

ZBjyMff.jpg!web

如下图所示,a²、b²、c² 分别代表由三角形斜边形成的正方形的面积。

QbMrae6.jpg!web

注意,在相似性的前提下,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都与对应的三角形面积有着等比关系。

bMje6rB.jpg!web

因此推导出,a²+b²=c²。

当然,由于年代已久,我们无从得知幼年的爱因斯坦具体是如何证明勾股定理的,也无从得知他当年的证明方法是否独树一帜。但总归和相对论没有任何联系。

更重要的是,这一错误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上,购买了这本教材的学生,会不会因此产生理论认知上的偏差呢?

N7Z3iey.jpg!web

在某电商平台上,这本教材已经售出了 600 本。

参考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988398

https://www.newyorker.com/tech/annals-of-technology/einsteins-first-proof-pythagorean-theore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机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 ,作者:Sync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